书城宗教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24823700000011

第11章 惜福祉,要知足:时间最贵莫过于正拥有(1)

人生在世,总有些欲望需要满足。有些欲望是好的,比如进取之心,可以成为人生前进的动力。然而,有些欲望却是不好的,比如贪欲,会阻碍心性修行。对于欲望,要有所控制,既不能失去了进取之心,也不能有贪婪之心。当你觉得自己有贪心时就要懂得知足知止。能够知足的人,是一个智慧的人、是一个惜福的人,他会珍惜正拥有的幸福,而绝对不会让贪心破坏快乐的生活。

贪念一点即魔障,不足之心是苦海

俗谚云: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经常看到别人有更好的衣、食,更好的居住场所和生活条件,于是就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好的,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幸福了。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贪心:在拥有了一些之后,还总是想着别的。人有贪心很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贪心就是好的,贪心是人性的弱点,如果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贪心,任由贪心发展,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灭亡。

常言说:“贪心不足蛇吞象。”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贪心的故事:

话说古时候,有个山村里住着一对母子。母亲谭氏年迈多病,不能干活,儿子谭鑫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娶妻。他们家很穷,只能靠卖些草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有一天,谭鑫和往常一样,到村外去收集草料。无意之中,他看到草丛里躺着一条小蛇。开始他吓了一跳,仔细看时,才发现那条蛇浑身是伤,动弹不得。

谭鑫动了恻隐之心,想了想,便把小蛇带回了家,小心翼翼地为它冲洗、涂药。

小蛇苏醒之后,冲着谭鑫点了点头,表达它的感激之情。谭鑫母子俩见状,都非常高兴,便为它编了一个小竹篓。

在谭鑫母子的精心护理之下,小蛇的伤势恢复了,也逐渐地长大了,为母子俩单调、寂寞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日子一天天过去,谭鑫依然每天收集草料,母亲还是守家,那条小蛇则整天在篓里睡觉。

一天,小蛇觉得竹篓里闷得慌,便爬出去晒太阳。没想到,小蛇被阳光一照,变得又粗又长,谭母突然见此情景,吓得惊叫一声,昏死过去。

小蛇见闯了祸,也没有就此逃走,而是回到篓里,变回了原形。等谭鑫回来后,那条小蛇突然口吐人言:“我今天失礼了,把母亲给吓死过去了,你可以从我的身上取三块鳞片煎汤,喂你的母亲喝下,不久便能醒过来。”

谭鑫感到十分惊疑,小蛇催促着说:“请相信我,照我的方法去做吧。”

谭鑫照办了。果然,很快谭母就苏醒了。

母子俩又感激又纳闷,可谁也没说什么,只觉得这条蛇非同一般,于是,对这条蛇更加照顾了。

当时的皇帝很昏庸,整天只知道玩乐,听人说世上有鹅蛋大的夜明珠,他也想拥有一颗,于是便发布了一张榜文:谁能献上一颗夜明珠,便可封官受赏。

谭鑫听说了这件事,便感叹道:“要是我有这样一颗夜明珠,也能谋得一世富贵,不至于终日以卖草为生啊。”

小蛇听到他感叹,就对他说:“这几年来你对我很好,我总想报答,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终于可以这么做了,实话对你说,我的双眼就是两颗夜明珠,你将我的一只眼挖出来,献给皇帝,就可以升官发财,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

谭鑫听后,十分高兴。然而,毕竟和蛇相处多年,他说:“那样做太残忍了,我实在不忍心下手。”

蛇说:“不要紧的,我自有办法恢复。”

谭鑫这才放下心来,挖了蛇的一只眼睛,眼睛随之变成了夜明珠。于是,谭鑫便把夜明珠献给了皇帝。皇帝从没见过如此奇异的宝珠,赞不绝口,当即便封谭鑫为官,并赏赐了他不少的金银财宝。

皇帝拿着夜明珠,四处炫耀。西宫娘娘见了,也想要一颗。但皇帝对这颗夜明珠十分喜爱,只好下令另寻夜明珠,送给西宫娘娘。

皇帝发布榜文说:这次只要有人献上夜明珠,就封他做丞相。

谭鑫听说这件事情后,很后悔:要是晚一点送夜明珠,就可以做丞相了。现在却只做了一个小官而已。

谭鑫想:如果我把蛇的第二只眼睛弄来献给皇帝,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吗?

想到这里,谭鑫立即向皇帝禀报:“其实小臣还能找到一颗夜明珠。”皇帝听了,十分高兴,便把丞相的位子给了他,让他赶快将第二颗夜明珠献上。

谭鑫很开心地回家,向家里的蛇求取夜明珠。但让谭鑫万万没想到的是,蛇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献出另外一只眼睛:“为了报答你的恩情,我已经献出了一只眼睛,做人不可太贪心啊。”

然而,这时的谭鑫根本听不进去,执意要取蛇的第二只眼睛。蛇见他这么贪心,知道他已经无法改变,于是,身子一晃,变得像水桶一样粗,张开了血盆大口,一口就将谭鑫吞进了肚子里。

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追求。但人却不能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陷入贪心不足的旋涡当中。须知欲望是无止境的,贪欲更是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它。

有首古代的民谣说得好:

终日奔波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

衣食两般俱丰足,家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娇妻纳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轿已备,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良田千万顷,叹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五品犹嫌小,四品三品仍觉低。

一品宰相当朝做,又想君王做一时。

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

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

贪心最开始的时候也许仅仅是一点念头,但慢慢地便会滋生、膨胀,最后变成没有止境的贪欲。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就永远能够体会到满足的快乐。

人生在世,要过得安乐、幸福,不仅要追求一些东西,还要懂得知足才行。在欲望的促使下,我们可以去追求各种各样的东西,以满足自己的人生需要,但是不要放纵欲望,从而让自己的心灵滋生贪婪,那样的话,将不利于你的追求,也不利于你的人生,当然,也不利于你的幸福、安乐。

不能小看贪心,即使是一文钱的过错

很多人认为,贪心是人的天性,似乎人天生就有这样一种负面的心态。其实并非如此,人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贪心,只是后来受到了诱惑,而且不能抵御诱惑,才产生了贪心。并且,最开始,人的贪心并不大,只是后来才慢慢变大的。

有个年轻人很不幸,他的家在一场大水灾里被毁了。房子没有了,亲人也不见了。于是,孑然一身的他,便开始了漫漫的流浪之路。

有一天,他走到一个村子,终于体力不支,晕过去了。

村子里的好心人发现了他,便把他救起。好心人还收留了他,送给他一根鱼竿作为谋生的礼物,对他说:“孩子啊,我实在不能长久地帮助你,你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去生活。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间废置的破屋,你可以到那里去。或许你可以钓鱼,维持自己的生活。祝你好运。”

年轻人听了,很感激。从此,他就在湖边住了下来,他每天勤奋工作,到湖里捕鱼,在湖边耕作,勉强维持生计,养活自己。

经过长期的流浪,终于有了安身之所,好似绝处逢生,因此,他心里很欣慰,从来没有觉得劳作辛苦。

也许是他的勤劳感动了上天,上天才给了他一次发财的机会。

这天,他正在湖边安静地垂钓,忽然,手中的鱼竿猛地一沉,鱼钩好像钩住了什么重物似的。

鱼上钩了!年轻人暗喜。

但是怎么这么沉呢?从来就没有遇到过这么沉的大鱼,但是,他没有犹豫,而是使尽全力将它拉上来。

东西拉上来之后,他被惊呆了。

原来拉上来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鱼,而是一只金光闪闪的箱子!

很显然,这是一只宝箱。年轻人喜出望外,他知道自己的命运要改变了。于是,他变卖了宝箱里面的藏品,换了许多银子。

此后,他盖起了大房子,又娶了漂亮的妻子,接着买了很多田产。同时,他雇了几位勇将保护着他家和那一面湖,不准其他人到湖里垂钓。

钱往往都是越滚越多的,靠着宝箱他有了银子,靠着银子他有了田产,靠着田产他有了更多的银子,他越来越富裕了。

然而,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财产、妻子越来越乏味。他觉得还要有更多的妻妾和更多的佣人来侍候自己。

有一天,他想到:这湖里肯定还藏着更多的宝物,哪会只有那么一个金箱子呢?于是,他雇佣了很多工人,潜下湖里去寻找,希望打捞出更多的宝物。

后来,果然有一位工人寻获了一个金铲子。

这让他更加兴致勃勃:这回我要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了。

于是,他雇佣了更多的工人来进行工作。然而,就在他开展新一轮的寻宝行动之时,雨季来临了。

雨势越来越大,但他不愿意就此停止寻宝计划。渐渐地湖水涨了上来,工人们都不愿意继续工作,一一离去。但他始终都不愿意停手,他甚至自己下湖里去寻宝。

后来,湖水泛滥了,开始冲进他的家里。妻子劝他离开,但他依然做着黄金梦,就是不肯走,他想,绝不能放弃这样的机会,一定要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妻子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走了。

当水淹到了屋顶,他还坐在小小的一方屋顶上大喊:“我的金铲子,金箱子……天啊!帮帮我啊!”

这时,天边传来声音,那是天帝在回应他:“穷人啊!他只要点点的东西。富有人啊!他就要多多的东西。贪心人啊!他要所有东西!”

当财富或是机会降临到我们身上时,一定要珍惜,并且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和接受。绝不能像故事里的人一样,失去常性,让贪心吞噬心灵,继而主宰自己的人生。

贪心都是一点点变大的,最开始人是没有贪心的,有了一点贪心之后,贪心就会长大。

所以,千万别小看一点贪心,再小的贪心都不值得原谅。

古代有一个书生,进京赶考,路过书铺,拾到一个买书少年失落的一文钱,他立即揣入怀里,面上有欣喜之色。

当时书铺里有位老者看到了这一幕,便走过去和书生聊了起来。末了,这位老者还问了问书生的姓名,之后便相揖而别。

后来书生考取了举人,补了一个县尉之职。在赴任之前,他便去拜谒自己的上司巡抚大人,然而,接连去了好几次都被拒见了。

书生十分纳闷,想要讨个说法。巡抚传了个口谕出来:“还记得当年在书铺中拾到一文钱吗?做秀才尚且视一文钱如命,倘若做了地方官吏,岂不是要刮地三尺吗?所以,你不必去赴任了。”

书生恍然大悟,不由顿足。原来那个老者就是巡抚大人,当年看到那个书生没有读书人的节操,拾到一文钱脸有喜色,分明是品行操守不好,因此一直记在心里,他又怎么会让贪心之人到任,去危害百姓呢?

由此可以看出,不能小看了贪心,即使是一文钱的过错。做人一定要时刻把握好自己,有了一点贪心的时候,千万不能听之任之,记住,人的贪心都会慢慢长大。再小的贪心都不能原谅,一旦任由这点贪心滋长,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粉身碎骨。

贪念就好似火苗,只要在心中点燃,就会越烧越大,直到有一天将人生燃烧殆尽。

腰缠万贯未必快乐,一贫如洗未必烦恼

我们经常会听人议论财富与快乐的关系。有人认为,有钱才会有快乐,金钱是实现快乐的基本条件。也有人认为,快乐与否和钱没有关系,有钱人不一定快乐,快乐的人未必有钱。总而言之,快乐与否,还得看心态。

那么,哪种观点正确呢?道理讲得再多,恐怕也有听不进去的人,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吧,看完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心里就会有感悟。

有个大城里住着一个大财主。这位财主家大业大,在城里拥有十多家店铺,在乡下还拥有大片的庄园,庄园里大概有几百亩的田地和一百多头牛羊。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片巨大的渔场,渔场里还有十多艘捕鱼船。提到这位大财主的财产,恐怕用腰缠万贯来形容都未见得切实。

虽然大财主各方面的生意很多,但他很少操劳,多是请其他人帮助打理,根本不用他操心。平时大财主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深宅大院,睡的是宽床高枕,盖的是罗帐锦被,但他从来没感到过快乐。

因为他担心家族的产业不理想、赚钱太少;他烦恼生意不红火、亏了本钱。他经常坐立不安,茶饭不思,甚至睡不着觉,就怕有一天家族垮掉。

大财主的邻居阿欢,情况和他恰好相反,他不但一点不烦恼,而且每天都很快乐。阿欢很有钱吗?

其实,他根本就没有什么钱,简直可以算是个穷鬼。

阿欢是个理发师,住在一间小木屋里,三十出头还没有妻子,每天也只能赚几文钱,勉强够日常的生活花销。

但让人诧异的是,阿欢每天都无忧无虑,十分潇洒。他甚至每天晚饭后都在小木屋里放声高歌,直到午夜唱累了,他才会睡觉。即使不会数钱数到手抽筋,他也依然睡觉睡到自然醒。

阿欢的情况和大财主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财主很纳闷,是什么让阿欢这么开心?

这天,大财主去拜访城里的智者,问道:“隔壁的那个穷鬼,每天就挣那么几文钱,吃不饱、住不好,连老婆都娶不起,为什么能够这样开心,每天晚上还唱歌呢?为什么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智者微笑着说:“因为他知足,所以他常乐!”

大财主听了,感觉很不舒服,说:“怎样才能够让他不再唱歌呢?”智者微笑着说:“这很容易,你只需要借给他十两银子就可以了。”

“这样行吗?”大财主看着智者,疑惑地说。智者点头答道:“行!”大财主沉默半晌说:“那好吧,我姑且一试。”

第二天中午,大财主到阿欢的理发店刮胡子,说:“阿欢,你剃了十多年的头,仍然赚不了钱,现在三十出头,连老婆都没有,怎么不改行去做一些小生意呢?”

阿欢笑了:“我每天就赚这么点钱,能糊口就不错了,哪有本钱去做生意呢?”

大财主说:“那你想不想做生意?”

阿欢想了想,回答道:“我想,可是没有本钱!”

大财主笑了:“如果你真想做生意,我可以借十两银子给你,利息比别人借钱的稍低一点。”

阿欢听了,喜出望外道:“当真吗?”

大财主正色道:“骗你做什么,是真的。明天你到我家来。”

这天晚上,阿欢特别激动,他想:有了本钱,做起生意,以后就会赚很多钱,有了钱之后盖房子、娶媳妇、买田地……想着这些,阿欢的心里火热一片,彻夜难眠。

第二天,天还没亮,阿欢就去找大财主。大财主很爽快地借给他十两银子,并办了借款手续。

阿欢从此真的不理发了,他的小木屋里再也没有了嘹亮的歌声。晚上,大财主还特意到阿欢的小木屋附近听阿欢是否在唱歌。结果,过了很久,都没听到阿欢的歌声。

十天后,大财主到小木屋找阿欢聊天。阿欢已经判若两人,十天前的阿欢快乐无忧,而今的阿欢却是满面愁容。

大财主假惺惺地问:“阿欢,这段时间怎么没听到你唱歌呢?”

“唉!”阿欢叹了口气说,“自从你借那十两银子给我之后,我真的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生意才好?钱又不多,又不懂生意行情,到期后又要归还本息,真不知该怎么办?万一破产了怎么办?现在真烦死我了!哪还有心情唱歌呢?”

“哈!哈!哈!”大财主听了捧腹大笑,得意地走出阿欢的屋子。阿欢愣愣的,还不知道大财主为何而笑,还笑得这么开心。

故事告诉我们,腰缠万贯未见得快乐,一贫如洗也未见得烦恼。快乐与否,要看是否有知足的心态。

有钱人会想着要更多的钱,殚精竭虑,心潮起伏不平,自然难觅快乐;而没有什么钱的人,一旦拥有了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难免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失去平常心。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心态稳定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永远保持知足的心态,像故事里以前的阿欢一样,每天唱歌,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