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有许多烦恼都是因为对外界苛求太多而产生的。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世界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然而你一旦生出宽恕之心,就会立刻得到别人的宽恕。宽恕者宽恕返,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世界是互动的,你给世界几份爱,世界就会回馈你几份爱。
心中宽和,则世界和乐
《菜根谭》曾写到:“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小沙弥了悟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妇人吵了起来,结果竟然发展到动手打人。他扯破了妇人的衣服,妇人则抓破了他的脸。幸好师兄了然经过,才把他们劝开,将了悟送回寺院。
老方丈了解情况后,对了悟一句教训的话也没说,就张罗着在供品里找出些布料并亲自带着了悟去给妇人赔礼道歉。
面对专程来道歉的师徒二人,妇人也变得通情达理,对老方丈说事情起因都怨她本人,她不该嘲笑和辱骂前来化缘的了悟。
在回寺院的路上,天渐渐黑了。在半路的山坡上,方丈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腿上摔得出了血,了悟扶起方丈后,狠狠地朝地上的石头踢了几脚,末了,还把石头抱起来准备把它摔在地上。方丈念声“阿弥陀佛”,然后对了悟说:“石头本来就在那里,它又没动,是我不小心踢到它的,一点也不怪它啊,这次磕绊是我自找的,我本应该向石头道歉的。”
了悟愣了一阵,终于明白了方丈的意思。他自责而歉疚地说:“对不起,师父,是我错了,今后一定注重个人修养,学会尊重他人、感化他人,不再犯错或少犯错。”
老方丈笑着说:“了悟,了悟,你终究还是有所悟了。”
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宽容和谅解,如此一来,烦恼不再,快乐永恒。
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成。多原谅一次人,就能多一分福;多争一次强,就会多一分祸。如果只看他人的短处,不见他人的长处,或者看谁都有问题,看谁都不行,那么,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包容不是看破红尘,在包容里也没有逃避与逃离,包容是时时面对、是不离不弃。包容可以化敌为友,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古时有个叫陈器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器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陈器发现这事后,心想,你不就是想扩大点地盘吗?我满足你。他等纪伯走后,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丈。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又宽出许多,知道陈器在让他,他心中很惭愧,主动上陈家,把多侵占的地方统统还给了陈家。
包容别人的缺点,不是忍让别人,而是宽恕别人。懂得宽恕,才能心情舒畅,相处融洽。
三个朋友一起去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甲失足滑落。幸而乙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甲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乙救了我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乙和甲为一件小事吵起来,乙一气之下打了甲一耳光。甲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乙打了我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后,同伴丙好奇地问甲为什么要把乙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将乙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甲回答:“我永远都感激乙救了我,我会记住的。至于他打我的事,我只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永远记得人救过自己,而忘记彼此之间的龃龉,那么,生活中就会少了一些怨恨,多了一些快乐。
一天,丞相请来一位理发师给他理发,而他自己则边理发边想其他事情。
理发师在给丞相理完发后,开始给他修脸。可是刚修了一半的时候,理发师忽然停下来不动了,而是拿着剃刀直直地看着丞相的肚子。
丞相被看得有些不自然了,心想:肚子有什么好看的?难道他看到什么东西,于是便问:“你不修脸,却盯着我的肚子看,我肚子上有什么吗?”理发师听完丞相的话,回答:“我常常听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我才看着大人的肚皮,可是您的肚子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丞相听完大笑道:“人们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度量大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人对小事从来不计较,能忍则忍。”
理发师听后,连忙跪在地上,说:“小人有罪!”丞相见此情景问:“怎么了?”理发师说:“小人有罪。在刚刚给大人修脸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大人右侧的眉毛剃掉一块儿,希望大人能原谅小人。”丞相听后,十分生气,他想少了一道眉毛,怎么去上朝呢,在家中又怎么能会客呢?他刚想发怒,又一想,自己才说过宰相的度量大,对小事从不会计较,现在又怎能为了一道眉毛而治理发师的罪呢?于是丞相对理发师说:“你去拿一支笔来,把剃去的眉毛画上就好。”理发师立刻给丞相画了一道眉毛。
冷静一下,放弃进攻的语言和愤怒的冲动,就很容易谅解他人。因为放弃报复的欲望,本身就是一种宽容,而这种宽容比攻击他人要轻松得多,也要比报复他人快乐得多。
宽容一些,世界便多一分和乐。就像有位诗人说的一样:“谁想在困厄中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顾其短,扬其长,宽容可育人
园头禅师正埋首整理花草,只见一把剪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或将枝叶剪去;或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到另一个盆中;或对一些枯枝浇水、施肥,给予特别照顾……让人眼花缭乱而又有条不紊。
信徒不解地问道:“园头禅师,你为什么将好的枝叶剪去,而给那些看上去已经死去的枯枝干浇水、施肥,还把一些花从这一盆移到另一个盆中,甚至在根本没有植物的土地上锄来锄去?照顾花草,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园头禅师道:“照顾花草,同教育你的弟子一样,人要怎么教育,花草也是。”
信徒听后,不以为然道:“花草树木,怎能和人相比呢?”
园头禅师头也不抬地说:“首先,我剪去的枝叶看似繁茂,却全是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一定要去其枝蔓,摘其杂叶,免得它们浪费养分,将来才能发育良好。就如收敛年轻人的气焰,去其恶习,使其纳入正轨一样。第二,我将花连根拔起植入另一个盆中,目的是使植物离开贫瘠,接触沃壤。就如使年轻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求取更高的学问一般。第三,我特意为枯枝浇水,实在是因为那些植物的枯枝,看起来已死,内中却蕴有无限生机。就如一切不良弟子,并非不可救药,万万不可对他灰心放弃,须知人性本善,只要悉心爱护,照顾得法,终能使其重生。第四,我在空旷的土地上锄来锄去,实因泥土中有种子等待发芽,需要松土助其发芽。就如那些贫苦而有心向上的学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们有机会茁壮成长!”
信徒听后欣喜地说:“园头禅师,谢谢您替我上了一堂育才课!”
《涅槃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世上没有不可救的生命,没有不可教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对症下药。只要细心爱护,照顾得法,便可使枯木逢春,激发其无限的生机。
释空禅师德高望众。有一次,他的一个弟子因为行窃被人抓住,众人认为他有辱师父的教诲,纷纷要求将这个学生逐出师门。但是禅师并没有那样做,他用自己的宽厚、仁慈之心原谅了那个弟子。
可是没过多久,那个弟子竟然又旧病复发,再一次因为偷窃而被抓住,众人认为他旧习难改,要求给他重罚,但禅师还是没有处罚他。其他弟子不服,联名上书请求禅师重罚此人,否则将集体离开。
禅师看了他们的联名上书,然后把弟子都叫来说:“你们都觉得他的行为是错的,都能够明辨是非,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你们虽然是我的弟子,但是如果你们认为我教得不好,完全可以去别的地方。但是我不能不管那个行窃的弟子,因为他还不能明辨是非,如果我不来教他,那谁来教他呢?所以,不管怎么样,即使你们都离开了我,我也不能让他离开,因为他需要我的教诲。”
那位偷窃的弟子听了禅师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以后再也不偷别人的东西了。
最有力的教诲不是惩戒,而是宽容。它看似柔弱,其实却最能深入人心。宽容是人类应该具有的一种修养和美德,宽容来源于勇敢,来源于善良的心,宽容可以融解人际间的冰块。宽容别人的蛮横无理,宽容别人的粗暴浅薄,宽容别人的傲慢自私,宽容别人的吝啬无信,宽容别人的狭隘丑陋,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让你感化他人、教育他人,赢得人心。
原宥之心,可救沦落之心
深夜,一个小偷到禅师的茅屋里行窃,却没有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很懊恼。
外出归来的禅师怕惊动小偷,就一直站在门外等待。
两手空空的小偷出来发现禅师就站在门外,又惊又怕,不知禅师会怎样惩罚自己。
禅师却说:“你走了这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天气凉了,你把这件衣服带走吧!”说着,便把自己身上的外衣脱下来,披在了小偷身上。
小偷大感意外,赶紧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目送小偷的背影消失在黑暗的山林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那个晚上,小偷一夜没有睡好,他一直在反省自己做的坏事。他想:“禅师不但没有抓我,反而送长袍给我,我的良心哪里去了?”
第二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禅师推门而出,他一眼就看到门旁放着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正是昨晚自己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自语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使人感到无奈的事,有时候也会碰到一些对不起我们的人,如果不学会宽容,你就会让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永无解脱之日。相反,面对一次小小的过失,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就能带来包涵和谅解,这就是宽容;在生活中能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不去苛求任何人,也是一种宽容。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宽容是一种伟大,是一种美德;宽容更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宽容他人,也是宽容自己。人生如此短暂匆忙,我们又何必把每天的时间都浪费在一些无谓的摩擦之中呢?俗语有“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说,正说明一个人只有度量大,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天下。
每天黄昏,寺庙里总是静悄悄的,香炉里烟雾弥漫,此时僧人们都在吃晚饭。
有一天黄昏时分,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悄悄地溜进寺庙,来到功德箱前面。看看四周没有人,他便将功德箱的盖子揭开,从里面拿了一些钱。
小和尚明镜在一边看得清清楚楚,他对了元和尚嚷:“师父,有人偷钱!”了元和尚说:“我知道。”明镜说:“我们去把他抓住……”了元说:“不用。”明镜急了:“师父,为什么啊?他偷了我们的钱,他是小偷!”了元说:“他不是小偷,那不是我们的钱……”“那怎么不是我们的钱呢?”明镜盯着了元问道。了元微笑道:“那是人们放进去的钱,现在有人需要它,取出来,怎么算是偷呢?”明镜听了默默无语。
就这样来来回回,过了一年。小和尚明镜整天盯着男人从功德箱里将钱取走,心里又气又急,但又无可奈何。让明镜更加不理解的是,师父了元每天都微笑着看这个男人取钱,双掌合十,口念“阿弥陀佛”。
一天黄昏,这人又来到寺庙。只见他虔诚地跪在寺庙的佛像面前,口中喃喃自语,磕了几个头以后,他站起来,走到功德箱前面,从包里取出厚厚的一沓子钱,塞进箱子里。
随后,男子又来到了元师父面前,双掌合十,深深作揖。他说:“大师,我最该感谢的人其实是你。一年前我破产,走投无路,所以才来功德箱里偷窃。大师一直看我拿钱,却没有阻止。三次以后,我实在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决定以后把从功德箱里取来的钱都拿去做事情。后来,我时来运转,事业重新开始。我这是来还债了。”
了元师父道:“善哉,施主终于走出困境,功德箱里的钱也失而复得,阿弥陀佛。”
了元对小和尚明镜说:“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给别人一条出路,别人就能走出困境,最终,我们也能得到加倍的回报。功德箱,那是人们的功德箱,也是我们的功德箱啊!”
功德箱在帮助了千百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千百人加倍的回报。而一个个宽容慈悲的人,一颗颗宽容慈悲的心,便可以唤醒整个世界的慈悲,拯救一颗又一颗沦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