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家教育观点
德是为人之根本,德育教育应从孩子抓起。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他把培养孩子的德行品行看做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他以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础,要求从小就养成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使孩子习惯于追求正确的判断,避免错误的判断;并且要教会孩子节制——节制是对人、对己都有益的道德品质,应教育孩子在饮食、睡眠、工作、谈话等方面具有节制的能力,不可放纵,一切不可过度;还要教会孩子勇敢,勇敢包括沉着、坚忍,履行职责、刻苦耐劳及抑制急躁;还要教孩子公正处事——公正的品质主要包括为诚恳、正直、不伤害他人,敏于和乐于替别人服务。
作为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体现了其文明程度,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最深、最久、最广、最全面。父母加强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是最具有效果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假如父母的角色缺失,那么,对孩子的影响和成长将是很不利的。
夸美纽斯认为,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主要的基本的德行。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而这种健全的判断或智慧不是得之于书本,而是得之于对事物的认识,对周围存在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区别、是非的认识。
这位教育家还认为,道德教育是社会存在的基本需要,家长应该尽全力教育孩子养成虔诚、庄重、正义、尊重真理、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美德。在道德教育的培养方法上,应该早教育,一个人在儿童时代就走健康轨道,成人后就不易偏离。
二、心平气和的教育方式
小燕的妈妈很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导她要关心、帮助他人,而小燕也做得很不错,一直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有一天在公共汽车上,一位老婆婆上了车,小燕一见就忙站起来:“老奶奶,您坐我这儿吧!”“好,好!谢谢!”老婆婆微笑着走向座位。这时,一个穿着讲究的青年人却抢先坐在那个座位上,还得意洋洋地哼着小调。老婆婆没有责怪那个青年人,反而责怪小燕说:“你这小家伙,怎么表现自己都不会?你不会等我到座位边上再起来呀!”小燕回家后,向妈妈说:“我对老人关心、爱护、尊敬,可老人为什么不理解我呢?”妈妈问道:“你认为你和老婆婆究竟是谁对谁错?”“那当然是老婆婆错了。”“既然她不对,那旁边的叔叔阿姨们有什么反应吗?”小燕说:“有一位叔叔听见老婆婆的话就骂了一句:“真是老糊涂虫!”妈妈笑了:“他们支持谁呢?”“那当然是我了!”“说对了!这说明,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你是肯定的!”小燕接着说:“有一个叔叔下车时,他把我拉到座位前,让我坐下说:‘这回你自己坐好了。’”。“那你坐了吗?”“坐了!”“那老婆婆呢?”“她脸红得厉害,到车厢后部去了。”妈妈耐心地说:“她确实错了,不应该责怪你。不过,她也知道自己错了。古人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你呀,就不要再生气了。她年纪大,我们应该多关心、多帮助她。”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小燕抢先说:“我知道了,我下次还要把座位让给老人家!”妈妈戏谑地一笑:“那你不怕他再说你不会表现自己了?”“不怕!”妈妈望着小燕会心地笑了。
小燕的妈妈通过孩子在公交车上让座这样一件事,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家庭教育来实施,家庭教育应该以心平气和的、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开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就能在家庭中起到道德教育的理想效果。
三、解决办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主要依靠父母进行言传身教,那么父母在家庭中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1父母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健康、幸福、前程美好,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常常不重视。其实,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人的道德品质不良,将会影响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合作的能力和机会。未来的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而良好的道德品质则是合作的基石。
2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己不正,何以正人?”父母要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形成正直善良的道德品质,对亲友同事要诚实守信;在孩子面前要严守承诺;要勇于在孩子面前作自我批评、不袒护孩子、不说别人的坏话等。父母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出榜样,做好表率。
3父母要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艺术作品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以正确的舆论加强引导,让孩子逐步懂得,诚实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求孩子从小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4父母要在实践中教育孩子。父母应让孩子多观察参与周围发生的事,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让孩子体验到帮助人、关心人的快乐和乐趣。
5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偶然表现出来的“不正直”的行为。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要分析原因、制定方案、适时进行反面教育。
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像一棵壮硕的树,必须以善良为根,正直为干,丰富的情感为枝,这样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孩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长应该坚持不懈、乐此不疲。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望,就会从中受到感化和教育,从中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家长对孩子赋予的爱,迟早会被理解和尊重。
错误47轻视对孩子心理的教育现如今,健康的含义已经远远不仅仅指身体上的健康那么简单了。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上的健康。对于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孩子生病了,父母可以判断他的病是否严重,如果只是感冒、头疼这样的常见病,家长可以用家里常备的简单的药物解决,或是去医院挂号、看病。可是如果是孩子的心理有病,父母则无法仅仅通过表象直观地看出病的严重性。心理上的疾病往往具有隐蔽性,不容易被父母发现,同时父母的工作压力又很大,因此往往会忽视了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关注。
孩子面临心理问题的时候虽然很多,但是只有一小部分需要请教心理医生,一般情况下,这些问题就像感冒一样,家长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处理。但是问题不严重,不表示就没有问题,感冒头疼如果不及时治疗都有可能要人命,心理问题如果积累多了也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危害。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不仅仅成人的世界里充满了竞争,就连孩子的世界里也存在竞争,这个竞争显然主要是来自孩子学习成绩这个方面。父母片面地关注孩子的成绩以及各种物质上的需求,认为吃得好,穿得暖,学习成绩能够上得去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孩子的想法以及内心的需求则考虑得很少,总以为孩子小小的心灵里不会存有太多的问题,只要用功读书就可以了。对于学习成绩的过分追求,不间断的超前教育、强化训练,会加重孩子心理存在病态倾向的危险性。有的孩子由于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厌恶、反感学习的情绪,更有的孩子从心理上排斥上学,对学校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严重妨碍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实,有些父母也想过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但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虽然知道要与孩子进行交流,以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但对于怎样做,缺少理论的、系统的指导。
一、专家教育观点
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波动会比较强烈,由于心智上并未成熟,一般会导致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些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的过激行为,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
专家建议家长在平时管教孩子时,多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不妨可以试试“换位思考”,从孩子的位置去考虑问题,家长应该放下架子,主动和孩子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如果发现问题,最好以建议的方式引导他们,或者将问题的严重性、后果等摆在孩子眼前,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如果觉得不容易与孩子沟通,还可以给他们买些有关心理健康的书籍,让其主动学习;或者以书信的方式与他们沟通。
二、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
何晶是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平时她对女儿小静的期望值很高,对她的学习抓得很紧。小静也很争气,几乎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然而,最近小静的这个不败神话被一个男同学打破了。看着排名表上女儿的名次落到了第二,何晶狠狠地教训了她,并让她保证下次一定要夺回第一名。
没想到,过了几天,女儿的班主任就给何晶来电话了。说小静最近的表现十分反常。先是有同学看见她偷偷把那个第一名男生的文具盒给划花了,后来又有人发现她把那个男生的英语笔记偷走扔掉。班主任在找小静谈话之前,希望与孩子的父母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看看是否是因为父母给她的名次压力太大,而导致了问题的产生。
班主任反映的情况简直让何晶惊呆了,她怎么也没料到给孩子的压力会导致女儿做出那么偏激的行为,对孩子凡事都要做到最优秀的要求,竟会造成她产生那么狭隘的嫉妒心。何晶改变态度,斟酌再三,要求老师别把这件事情跟全班同学说,最好利用家访的形式一起跟女儿好好谈谈。在与孩子的交谈中,何晶告诉孩子名次在小范围内的上下浮动很正常,父母是不会苛刻地要求她次次都得第一的。孩子的班主任则在指出她缺点的同时开导她,只要她诚心弥补过失,还是个好学生。第二天,何晶的女儿就用自己的零花钱重新买了一个文具盒悄悄地还给了那个男生,并把自己的英语笔记复印了一份还给了他。孩子的心结由此解开了。
三、悲剧的背后
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也是个学习优秀、聪颖过人的天之骄子。然而,却正是他杀害了四位朝夕相处的同学,他就是马家爵。
马家爵之所以会走上残忍杀害同寝室同学的犯罪道路,心理教育专家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他长期阴暗、扭曲的心理。
在马家爵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沟通少之又少,父母对他更多的记忆是沉默寡言、喜欢独处,在马家爵父亲的记忆里,找不到一次同儿子开心玩耍的记忆,也没有哪一次同儿子进行过长时间的交流。他希望儿子快乐,却很少说出口;他很关心儿子,却很少表现出来。从高中开始就因贫穷埋下自卑种子的马家爵进入大学时曾经试图改变自己不合群的孤僻性格,希望能够和周围的人融洽相处,看其他同学幽默地开玩笑,他有时也想表现一番,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很可笑。他开始怀疑一切,变得有些神经兮兮,而且脾气更加暴躁乖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别人接纳的他变得不羁与反叛。但是这些并没有引起马家爵的父母和老师的重视,这种扭曲的心理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并加以解决,最后终于爆发了,他通过杀害那些嘲讽他的人来发泄心中的愤恨。如果事前他的父母和学校能够注意到他心理的障碍,并且给予矫正和帮助,也许可以避免这样的惨剧发生。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
四、解决办法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发觉孩子有了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或治疗,以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作为父母要对家庭的心理氛围进行优化,要创造一个和谐、团结、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
为了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下面介绍一些处理孩子心理问题的方法,父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
1父母要做孩子最知心的朋友,及时进行沟通
传统的教育模式里,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以领导者的身份来面对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给孩子起到了一个领航的作用,但是这样并不等于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许多时候这样的父母往往永远不会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其实,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有什么苦衷千万不要埋在心底,要学会倾诉,要学会发泄,免得积压成疾。而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做孩子最知心的朋友,及时进行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这样会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
2不妨降低对孩子的苛刻度
有的父母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十分地严厉,只有严格的要求才会使孩子将来有较高的成就。但是这个时候父母往往忽视了一点:要求孩子,不要把目标订得过高、过严。如果孩子不能实现父母的要求,就对其进行严厉批评,这样极其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恐惧心理。有的孩子会因为严苛的期望值而产生逆反情绪,进而对父母产生了厌恶感;有的孩子会因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进一步否定自己的能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这样的话就与父母制订高标准、严要求的初衷相违背。因而,父母应根据实际的情况适当地为孩子制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