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与鲍叔牙辗转之中,来到了齐国,得到了齐僖公的赏识。齐国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大国。《国语·郑语》说:“及平王之末,秦、晋、齐、楚代兴。”开国君主姜太公以军功封国。作为西周初创时期的军事支柱,齐国有“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特权,因而奠定了军事强国的基础。同时,姜太公采取了开明的政治制度和开放的经济政策,使齐国成为经济强国。因此,齐国争霸具有先天的有利条件。
齐庄公是姜太公后第十二世国君。姜太公去世后,丁公吕、乙公得、癸公慈母、哀公不辰相继在位。齐国自哀公时起,统治出现混乱。哀公耽于田猎,荒于政事,并与邻国纪国有隙。周夷王三年(前887年),纪侯向周天子进谗言,哀公被召至京室,受烹而死。周室改立哀公弟吕静为齐君,是为齐胡公。齐宫室内部矛盾重重,争权夺利异常激烈。为巩固统治,齐胡公将齐都由营丘迁至薄姑。哀公同母弟吕山怨恨胡公,与其党率营丘人攻杀胡公,自立为君,是为齐献公。齐献公将胡公子尽行驱逐,并将齐都由薄姑迁回营丘,易名为临淄。献公后两传至厉公无忌。齐厉公暴虐无道,国难民怨。齐胡公子趁机发难,国人积极响应,攻杀厉公。在混战中胡公子也全部战死,于是立厉公子吕赤为君,是为齐文公。齐文公总结混乱不已的教训,为消除隐患,将参与杀害厉公的70余人全部诛杀,从而稳定了齐国局势。齐文公两传至齐庄公。齐国在经历了两次迁都、三次大的动乱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史称齐国中兴。
齐庄公于公元前794年即位,卒于公元前731年,在位64年。庄公在位期间,即庄公二十四年(前760年),犬戎杀周幽王,西周灭亡,次年平王东迁洛邑。在周王室大变动时期,齐国却相对稳定,国力日强。庄公卒后,齐僖公即位。僖公在位33年。庄、僖二世,近百年,社会稳定,成为与秦、晋、楚并立的大国,并成为一时的盟主。
齐僖公十一年(前720年),在齐、郑庐之盟后,齐僖公与郑庄公又在齐地石门盟会。齐僖公十四年(前717年),又与鲁隐公盟会于艾。鲁为周公封国,齐、鲁本来同为周王室在东方的屏障。周公、太公同为周室的股肱重臣,夹辅周成王。成王曾经赐约于齐、鲁:“世世子孙无相害。”但到了西周末期,齐、鲁交恶。至艾之盟会,恢复了齐、鲁之间传统的友好关系,形成了齐、郑、鲁三国同盟。到齐僖公十六年(前715年),僖公又调解宋国、卫国与郑国的关系,与宋、卫、郑三国盟于瓦屋,结成了齐、鲁、郑、宋、卫五国同盟,而齐僖公为盟主。齐僖公率盟国假王命以征伐,其中也包括征伐不奉王命的盟国,如齐僖公十七年(前714年)秋,因宋国不尊周室,郑人奉天子之命要求伐宋。次年夏天,齐、鲁、郑三国联军打败宋师。齐僖公十九年(前712年),僖公以许国不供职贡为由,率齐、鲁、郑三国联军讨伐许国,并攻下许国都城。当然,齐僖公的盟主地位还不十分巩固,盟国之间矛盾错综复杂,时离时合,有时甚至兵戎相见。特别是僖公晚年,一心图谋征伐纪国,而鲁、纪交好,由此而导致盟国的彻底分化。齐与宋、卫、燕攻纪,而鲁、郑救纪,结果以齐僖公的失败而告终。不过,在十几年间,齐国一直处于大国盟主的地位,所以,《国语·郑语》说:“齐庄、僖于是乎小伯。”
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诸儿,次子纠,三子小白。齐僖公很重视公子纠,便让召忽和管仲精心辅导公子纠,同时也下令让鲍叔牙当公子小白的老师。公子小白性格内向,小时少言寡语,显得愚笨。因此,鲍叔牙对此任十分不满,便假托有病,闭门不出。管仲和召忽上门探病,见鲍叔牙在家中闷闷不乐,神情甚是沮丧,却不似有病的样子。管仲问发生了什么事。鲍叔牙说:“俗语说,知子莫如父,知臣莫如君。现在君侯一定觉得我才能不济,才让我做公子小白的师父。”管仲问:“那又怎样,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鲍叔牙愤愤地说:“好什么呀?小白年幼,又是庶子,且生性笨拙,将来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君侯让我来干这件事,这不是明摆着要弃我不用吗?”
召忽倒是很同情鲍叔牙,也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于是鼓励鲍叔牙说:“大夫要执意不下,那也容易得很。你就索性‘病’下去,我乘机向君侯禀告,说你身患重病,无法起身,君侯总不会让一个病人来辅导他的公子吧?自然免掉你的这一苦差。”
鲍叔牙默默点头,同意召忽的方法。他目光注视管仲,似在征询管仲的意见。鲍叔牙对管仲十分敬重和钦佩,他相信在自己为难之际,管仲是会替他出一良策的。
管仲却不赞成召忽的主意,沉吟半晌,方徐徐说道:“依我之见,此事不容推辞。”鲍叔牙和召忽诧异地问:“为什么?”管仲接着说:“站在齐国社稷的角度说,辅佐公子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所以君侯才向鲍兄委以重托。鲍兄身为齐国大臣,又岂能见大事而推辞却去分清轻重,贪图安逸?这是其一。其二,君侯的三位公子将来谁能继承君位,又怎能说得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管仲观察三位公子,诸儿骄横自负,品质卑微,缺乏君王的风范;纠生性羸弱,遇事无主见,在争杀不休的当今乱世,也难有作为;只有公子小白,年纪虽幼,但大智若愚,气度不凡,已隐隐显露成就大事之相。君侯委我辅佐公子纠,不能半途废止。以你鲍叔牙的品质和才学去辅佐三公子,正是小白之福、鲍兄之机啊!管仲斗胆打一诳语,将来一日,不幸上天降下兵祸天灾于齐国,诸儿或是纠即使继承君位,也将一事无成,安定齐国社稷的,恐怕正是鲍兄辅佐的公子小白。”
管仲推心置腹的一番话,清晰透彻,无懈可击。鲍叔牙、召忽听得心悦诚服,无话可说。鲍叔牙欣然接受了僖公的委托,做了公子小白的师父。后来,齐国发生的大事,无一不在管仲的预料之中。
管仲在说服鲍叔牙时,评价公子纠即使立为国君也无所作为的话语,却刺中了召忽的心底隐秘。在与管仲独处之时,召忽神情忧郁,口气自负地表露了他的心迹。他说:“假设君侯确立公子纠为太子,他日奉纠为君,有人违背先君之命,谋划篡夺纠的君位,忽将以死相护,君位若失,忽将以死相殉。为齐国宫中之臣,接受君命而不更改,拥戴先君所立而不使废除,是我召忽做人所讲求的道义。”
管仲却不以为然,说:“我作为齐国的臣子,承受国家重托,君侯的恩惠,就将以齐国社稷为重,主持宗庙。我生,则对齐国有大利,岂能为一纠的废黜而轻生?当然啦,如果齐国的社稷败落、宗庙坍毁、祭祀断绝,为臣不能使齐国富强,我也就无颜苟活偷生。到那时管仲才情愿以身殉国。”
这番对白,色彩鲜明,坦诚无欺,可以说是心灵的剖析。反映了管、忽二人的性格和做人的准则。既在隐隐之中预测到了齐国的未来,也勾勒出他二人以后的不同命运和悲喜遭遇。
不久,齐国事态的发展就证实了管仲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