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有趣的中国妃子
24865500000083

第83章 皇妃再嫁,别样人生

文绣与溥仪离婚那年22岁,她从天津回到北京,但已无处可去。母亲蒋氏早在几年前就已去世,赏赐的那所四合院也被一个本家私自卖掉了。妹妹文姗此时也与夫家脱离了关系,姊妹俩只好租房居住。虽说文绣拿到溥仪给的5.5万元的赡养费,但支付过律师的酬金,宾馆的房费开支以及酬谢亲友的人情费,中人的佣金,加上玉芬巧立名目所报的假账等,三不扣两扣,到文绣手中已是所余甚少,仅剩2.6万元。文绣又不善理财,回到北京没多久,生活就陷入了穷困潦倒之中。

1932年夏秋之交,文绣开始了新的生活,她恢复了傅玉芳的原名,在北平的府佑街私立四存小学,谋得一个教师职位,教授学生国文和图画,这是文绣离开溥仪,自食其力谋得的第一个职业,心情特别愉快。她要把整个身心和爱献给孩子们,她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当过教师的皇妃。文绣是一位非常合格的教师,她的字写得很好,嗓音清亮,一口京腔京韵,讲解国文课透彻明白,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位老师。没想到几个月后,她的皇妃身份暴露了。有人查知新来的女教师傅玉芳本名叫额尔德特·文绣,出身满洲贵族世家,原本是清末皇帝溥仪的皇妃,在宫中称做淑妃。立刻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四处宣扬,顿时引起轰动。北京各类报社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尔后即以绯闻艳事登载于报端,几乎使家喻户晓了。于是众多好事之人,前来四存中小学门前等候,都想观瞻昔日皇妃的风采。来人越聚越多,使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干扰,也使文绣处于极度的难堪处境中。后终因不堪忍受好事猎奇者的骚扰,不得不于1933年底辞掉她心爱的教师职业。她租下的房子也不能再居住下去了,便拿出最后一笔钱,在北京德胜门内刘海胡同买了处九间房子的小院居住,还雇了四名佣人,与妹妹文姗一起隐居下来。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京沦陷,文绣更加不得安宁了。倚仗日本人势力耀武扬威的警察、保长或狗腿子们,接二连三地登门向文绣敲诈勒索钱财,逼迫她为“大东亚圣战”贡纳重金。文绣虽坚持拒绝日伪的威逼利诱,大节不污。但如此几年下来,生活日渐贫困,陆续辞退佣人,又不得不卖掉她在刘海胡同的宅院,文绣真正成为穷困的平民百姓了,遂沦落而寄身于昔日母亲曾周济过的一个穷亲戚之篱下借住。

后来文姗改嫁,另安新家,独自居住的文绣开始向皇室后人——画家傅儒专心学习国画技艺,生活才有了寄托,也有了乐趣,绘画技艺日臻完美。不久,一些军官、官僚与富商,以为皇妃乃是难得的奇货,暗想家中必定有众多天价的文物古宝,便相继以求婚为名,骗色骗财,文绣都以巧妙的言语或强硬态度拒之门外。

为了生活,文绣不得不替人在家里以糊包装用纸盒挣钱度日;为了生活,她一度还去到瓦工队里当苦力,以出卖体力劳动讨生活,因经不起重体力的劳累,她曾晕倒街头;为了生活,她甚至在驸马大街的街头巷尾,以叫卖香烟为生。她虽饱尝了人世间的饥寒困苦,但她无怨无悔,因为她精神上自由了。

1945年,抗战胜利,36岁的文绣经友人介绍,在华北日报社当上了报纸校对员。因工作认真尽职,外加才学出众,深得社长张明炜的器重。张社长非常同情文绣苦难的一生,出于关怀之情,亲自出面将文绣介绍给自己的表弟刘振东做妻子。

刘振东是河南人士,为人爽直,本分善良。生于穷苦人家,读过几年书。17岁时入国民党军队,因作战勇敢,义气为先,由小兵一直升到少校。因戎马倥偬,40多岁了仍未成家。当时刘振东任北平行营长官李宗仁部下的少校军需官,负责管理中南海库房。文绣与刘振东经过半年的了解与相恋,于1947年夏季在北平结婚,并在北平西城白米斜街租了三间房屋安家度日。婚后夫妻感情融洽,文绣有生以来第一次享受到了圆满的家庭生活。这段军官太太的生活,也是文绣度过的最稳定的日子。

1948年底,李宗仁去南京当了副总统,文绣鉴于时局动荡,劝导刘振东退伍从商。刘振东就用退伍费,开了一个只有8辆平板车的货运车行。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当过国民党军官的刘振东心中害怕,想要逃往台湾找军中的熟人谋生。文绣劝他留下来,刘振东便没有跟着国民党撤退。出于革命形势的需要,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通令,凡是原国民常遗留下来的军警宪特人员,都要进行登记。刘振东在文绣的劝导下,如实地进行了登记并坦白交代了历史问题。人民政府决定不对刘振东追究刑事责任,不逮捕、不关押,只戴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交给群众监督管制。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因刘振东表现较好,解除其监督管制,分配到北京西城区清洁队当工人,清扫公共厕所。有了工作挣到工资,一家子生活有了保障,文绣和刘振东也搬迁到清洁队附近的西城区辟才胡同西口居住。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解放后的一段平凡而幸福的平民生活,直到1953年9月18日晚10时,文绣因心肌梗塞死于家中,刘振东始终守在她的身旁。文绣终年44岁,一生未有子女。虽然说文绣离婚后的生活并不比离婚前好,可是她在心灵上获得了解放,她拥有一个重获自由的灵魂。后来溥仪感叹万分:“现在想起来,文绣早日和我离了婚,到后来才没有成为婉容第二。我认为这不但是她的一个胜利,也是她平生幸福生活的起点。”

文绣死后,刘振东向清洁队要来了四块木板,打了一口木板薄棺,在两名队友的协助下,将一代皇妃额尔德特·文绣埋葬于北京安定门外的土城义地里,坟前没有立墓碑,一撮黄土掩去了文绣的棺木,也掩去了文绣由落魄贵族女到末代皇妃、再到平民百姓的悲凉一生。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先后出现了219位“真龙天子”,这些人间帝王都有权广置“后宫佳丽”。这些皇后皇妃大多是被污辱者、被践踏者和被玩弄者,她们的下场是悲惨的。在中国那么多后宫嫔妃里,也只有她最有勇气和主见。所以文绣能在当时社会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之下,勇敢地冲破封建藩篱的束缚,它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至今还让人称道不已。后人称这一事件为“妃子革命”。虽然2004年,前清皇室后裔为追忆昔日的风云,追封溥仪谥号为愍皇帝,两位妻子(婉容、李淑娴)及其两位妾侍(谭玉龄、李玉琴)也都有封,而独没有追封文绣。也可能是在离婚之后,文绣已除皇籍,原则上已成为庶民了。但更重要的是,她使皇家最后的一点面子荡然无存,对于溥仪和整个大清皇室来说,是一种耻辱。显然对于文绣而言是解脱,更是中国女性打破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开端,这或许就是她想要的最好结果了。如果有来生,我想,文绣宁愿选择一个平凡人家,过夫妻恩爱的平淡日子,也不会去追求那种浮华的泡沫,文绣后来的选择就说明了这一点。

§§那些凋零的后宫红颜

在中国历史上,妃子的命运往往由帝王来决定,除了少数妃子能够在历史上留名,大部分妃子是默默无闻的,就像一缕轻烟,消逝在历史的洪流中。她们也曾有如花的年纪,有倾城的美貌,可是她们只能忍受着深宫寂寞,像娇艳的花朵一样慢慢凋零。本章中选取的妃子,可以作为这一群女人的代表,她们可能没有那么有名,但是在各自的朝代中,她们凭借自己的美貌或才华,在史书上留下了淡淡的一笔。透过她们,让我们更加体会那句“深宫寂寞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