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确凿,注重科学性,此外也要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内经》:人应顺时调神
古人养生讲究的是顺时养神,这是十分有益的宝贵经验,人的日常起居都要做到顺应气候的变化,生活和饮食也要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来安排和调整,这是人必须顺应四时万物生长的的规律所致。人的养生之道,不仅要适应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还要顺应四时,调养精神。
人与天地是相互依靠存在的,其生活起居也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呼应的。顺时调神,是中医心理卫生的一大讲究,《内经》就曾讲提到过这一概念,并且作为专篇提出了“四气调理大气”,其意义就是强调人的身体必须顺应节气来调养精神。
《内经》认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万物开始生机勃勃的成长,这时人的情志也会顺应新事物的成长,“以使志生”或者舒展条达;夏季,是万物茂盛成长,开花结果的好季节,这时人的情志也会被愉快的心情充满,正所谓“使志安宁”,所以会与长盛之物相适应;秋天,是万物平定,适合收敛之气,情志不应轻易波动,正是“使志安宁”的季节;冬天,万物萧条,寒气笼覃,人的情志则需要安静愉快,才能与藏伏之气相应,“使志若伏若匿”。
元代的丘处机在其写的《素问·宝命全形论》一书中就曾提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例如:春季——“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敝之处,气用掳滞,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他郁。”夏季——“夏三月属火,主于长养心气……宜虚堂.净室、一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然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是应对四季顺时调神的重要做法,只有顺应自然界的生长、变化,才能使疾病远离自己。
应对四时调神,最为重要的是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但是一切都不要过于形式话,最佳的方式是以获得心神畅快为主要目的。其中明代高谦也在《尊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一书中提到过应根据四季的变化多接触大自然的风景,呼吸着新鲜空气,同时欣赏着自然美景。比如阳春三月可“芳林鸣禽,邀朋郊外”;夏季“喧卑避俗,水亭一枕”;秋天“萧骚野趣,爽朗襟期,较之他时,似更闲雅。”冬天则可以探梅开、足蹑层冰,种种活动都有无限乐趣。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程度却大不如以前,在被受环境污染、工作压力,以及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和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常常会感觉到心情不畅、甚至抑郁等,精神和身体都会受到影响,大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就是从精神上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从养神和生活上顺应节气变化,这样有利于调节精神和心态的健康。
顺应节气的变化,不仅作息时间要与季节相匹配,饮食上也要有所注意。这里讲的“补法”,并非是指单独的靠食物和补品,而是综合各种手段调摄。滋补的方法有很有,在这里简单概括为“四补”,即神补、食补、药补、精补。
神补
神补又称顺时调神。炎炎夏季,人们自然心生烦躁,此时保持心情平和最为重要,古代有歌云:“避暑有去处,不在泉石间,宁心 无一事,便到清凉山。”讲的就是心静自然凉的道理。为了避暑,营造一个心平气和的心情,所以从饮食上要尽量保持清淡,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最好给午睡留出时间,这样从心理上就保证了心神调养,早晚可以到公园、河边、运动场地等锻炼身体,使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如果条件容许的可以到避暑胜地外出度假旅游,既有利于身体的锻炼,还可以做到心旷神怡调养精神。
食补
食补要因人、因时而异,例如在夏季“三伏”期间,身体常会受到高温、低压以及湿度大的影响,这时人的脾胃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消化和吸收就会相应的减弱。在中医看来,夏季还是以多清淡少油腻的食物为宜,最好是温性食物,切忌粘滑寒凉之品。为了补充体内缺失的维生素,提高机体的耐热能力,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和绿色蔬菜。
主食上最好在米面的基础上搭配一些小米、玉米和薯类等,即能提高热量又可以很好的与蛋白质互补。养生专家认为,中老年人,早、晚最好喝点粥,既可以清凉解暑、生津止渴,还可滋补身体,如冬瓜粥可利水消肿,还有降血压的功效;百合粥又可润肺止咳,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银耳粥又具有生津润肺、滋阴养肺之益处。
药补
所谓的药补,中医通常认为“暑伤气阴”,夏季人们常常容易感觉烦躁、疲倦,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食欲不振。体质阴虚者可以选择一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品,例如西洋参、沙参、五味子、黄精等中药;体质脾胃虚寒者,则可以选择温中益气之品,茯苓、白术、生姜等食品,不仅可以调节阴阳之偏差,还可以借助阳盛收“冬病夏治”之效。
精补
精补就是指人体的肾,它是生命之本,所以必须采用综合养护的方法,在酷暑的季节内,最好是要静心调养精神,增强抵抗能力。
此外,养生专家还曾讲到:“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无厌于日,以消暑气。”尤其是炎热夏季是一年中阴阳变换的重要转化期,这个季节最应该引起人们注意,只有顺应自然,改变生活习惯,进行综合调养,才能让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
春天,要严防“心灵感冒”
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最近心情不好”,对方经常会说:“怎么了,抑郁了”。这看似玩笑的话,却透露出现代人的精神状态,从宋太祖赵匡胤到当今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从国外作家海明威到戴安娜王妃,众多名人都曾患有抑郁症。其实,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被抑郁所困扰。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抑郁这种病症像感冒一样常见,但是严重时却会危机生命。春天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却不像感冒那样容易痊愈,被成为“心灵感冒”的抑郁症虽然不是不可治愈的,但绝对不是容易对付的疾病。
卫生组织推测,2020年抑郁症将与艾滋病、癌症并称为三大“杀手”。 三四月份,抑郁患者通常会增多或发生病情复发。这主要是春天季节变化很大,阳光照射充足,温度的升高使人神经介质受到影响,另外人的内分泌环境也有所变化,这些因素的改变很容易影响人的情绪。此外,社会活动和生活习惯也会有很大的变动,这时人的情绪也会顺着外界的变化有所波动,这样抑郁症就很容易产生。
抑郁症是春天所有精神疾病易复发的最高疾病之一。具调查显示,大约有10%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这些抑郁症要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将有10%~15%的人会死于自杀,所以含有精神疾病的家属在春季要对患者的病情格外注意。
抑郁症通常会有这样的表现:
情绪很长时间会处于低落状态,心情会明显的抑郁、恶劣,这时原发性的表现,外部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也就是说找不到明显的外在因素,带着这样的情绪工作和生活,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发呆、情绪低落、或者暗自流泪。
焦虑也是一种常见的抑郁症表现之一,反应最明显的就是坐立不安,而且还会莫名其妙的惊恐或者疑虑,严重者会出现幻听或幻觉,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小韩是IT业的白领,平时上班压力就很大的她,到春季表现的更为明显,经常感觉自己很焦躁,这种症状竟然随着节气的变化有所升级,工作和生活中的她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大发雷霆,事后又常常后悔不已,但是在发脾气之前,无论怎么控制都无济于事。
其实,这种症状会发生在很多人身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基础的方法是从睡眠开始。精神充沛的人,通常不容易焦躁,思考问题也会全面,做起事来也不会偏激;另外春天很容易产生疲劳感,所以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要注意劳逸结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样就不会产生紧张烦躁的情绪,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最好要留下充裕的时间给自己的身心放松一下,比如到郊外旅游、踏青、露营都是不错的想法,对于改善情绪有很好的益处。日常饮食中也可以添加一些蛋白质和维生素,如肉类、蛋类、豆类,都可以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
经调查分析女性患有抑郁症的几率高于男性两倍,女性的不良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建议女性朋友可以多与外界交流或者靠运动来释放不良情绪。抑郁症的前期不容易发现,甚至是无声无息的。虽然抑郁症有很多隐形因素在里面,但是细心观察很多“前兆”。
睡眠不足爱抑郁
抑郁的出现除了与外部环境和自身性格(悲观、情绪化)有关,睡眠也会导致抑郁的产生。由于工作压力大和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似乎成为家常便饭,很多人也不把它当成一种疾病,其实失眠时间在三个月或半年以上,并且没有注意相关的治疗,就会引起脑神经细胞的衰老,继而出现神经紊乱,同时还伴随心慌、焦虑、强迫等症状的出现,这就可以初步判断是抑郁的症状。
抑郁症的“主力军”通常是白领人士,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对女性进行过心理健康调查,有49.6%的人认为生活压力很大;在所有调查中,包括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多种测试结果显示,强迫症占27.6%,抑郁症占18.6%。抑郁症一般出现在27~35岁的上班族,对自己要求过高,凡是爱追求完,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差,并且性格内向,而且做事独立,这部分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外界压力过大,职场竞争残酷,工作压力偏大;二是这部分人过于渴望成功,争强好胜的性格使他们无法面对失败和挫折,当面对失败会失去自信,再加上作息没规律,生活习惯不健康,这些综合因素都很容易诱发心理疾病。
抑郁症患者 明知有病就不看医生
李先生最近行为时常,经常会无端哭泣,并且还有自杀的倾向,在与朋友聊天中,李先生说道:“我最近感觉快要崩溃了,自己知道可能患有抑郁症或者心理疾病问题,但是就是不想到医院接受检查,平时就很抵触医院,总是安慰自己过一段就会好了,认为谁都有情绪失落期。”
目前,我国有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这样的思想误区,不是疾病就不需要介绍专业的治疗,即使意识到自己患有这样的疾病,也不愿意介绍治疗,认为自己调节一段时间就会有所好转,因此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其实任何疾病都要及时发现,才能及时治疗,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心理疾病更是如此。
如果发现自己患有抑郁症的表现,最好主动到医院接受治疗,不要过高的估量自己的调试能力,尤其是上面提到的失眠患者,以免耽误了最佳的治愈时机。此外,为了预防抑郁症的出现,最好时刻保持友善的心态,有利于神经系统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同时还会促进体内分泌出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类以及酰胆碱等,这里物质有利于调节血液的流量,使神经细胞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心理调适在春天这个病发季节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调整好自己的饮食和作息时间之外,最为有效的“药方”——“快乐处方”。
最好在早晨出门以前对着镜子说:“我是最棒且快乐的人”,这样带着微笑沐浴在温暖而充足的阳光里,最好是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快走、慢跑、散步、踢毽子等,时间以1~2小时为宜,此外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人交流、沟通,在工作之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想做什么就尽力去做,从而培养自己的自信性格。
抓住夏季,宣泄“阳气”
夏季是天地万物繁茂秀美之时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曾说过:“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这里就提到过夏季有三个月,是天阴地阳相互交合的季节,同时也是万物成熟结果的时节,此时人们的作息时间应该是晚睡早起,不要被燥热的天气所困扰,要以阳气允盛,人们要让情致精神处于饱满的状态,最好抒发自己的感情,处于向外的状态,心情保持愉快,不可恼怒,但是也不要由着性子来,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处于开放的状态,使体内的阳气得意宣泄,这样就会使自己处于向外开放的状态,伸而不郁,脏腑气血自然安和。
这就是情志与“夏长”相适应的过程。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使伤及心气,虽然夏季不容易现在得病,但是在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那是供应秋季收敛的能量就会自然的减少,依此类推冬季就会发生更严重的疾病。
夏季属火性,所以心情要与之相匹配,不要因为天气炎热就心生烦躁,此时要谨防夏季心气易于亏耗,情绪容易急躁,如果不注意饮食调节,任意贪凉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所以夏季更要重视调适心神,合理养神。
夏季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顺利的排出体外,人通常会感觉四肢困倦,萎靡不振,所以这时人应该顺应天体,以心静自然凉的态度面对,不要轻易发怒,让阳气自然的得以发泄。此外,夏季时人体的新陈代谢运行速度比较快阳气释放时要注意保护心脏,以养阳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