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一个魔术师都知道观众在想什么
观众对于魔术表演的感受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当然最主要的来自于魔术师的言语引导以及暗示等。从某种角度来说,魔术的表演过程就是魔术师引导观众心理活动的过程。魔术师在舞台上所展示的一切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这些行为会影响观众的理解。这是因为魔术师控制并引导了观众的心理。从上一章的内容便可以知道,魔术师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观众的理解。观众的不同理解会引起不同的舞台效果,这就需要魔术师揣摩出观众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跟随自己的意图去理解,从而有效地实现表演效果。
揣摩观众的心理可以说是优秀的魔术师必须要掌握的内容。魔术师会在表演中揣摩观众的心理,就像小偷会用表演来寻找盗窃的对象,他会将自己的贼相转变成友善的面庞,用此来诱惑下手的对象。在骰子魔术中,魔术师首先将套着壳子的骰子放在帽中。对于魔术师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他取走壳子将骰子留在帽中的基础。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这并不重要,魔术师会将它表演为偶然事件。当魔术师打开盒子向观众展示时,为了不暴露壳子,他将盒子的后面朝向观众进行表演,而且他还将盒子底部内的重物从一端滑到另一端,使盒子发出撞击声来暗示观众骰子依然在盒子中,还从这一端滑到了另一端。
这种暗示是直接控制观众心理的方法。暗示会唤醒观众的一系列想法,魔术师通常不使用直接的陈述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而是更注重暗示。暗示是一种解释的形式,但它只是一种意义的提示。魔术师会通过“暗示”让观众自己推论,然后得出事实或证明结论的理由,这样就会使得观众自己走进魔幻迷局。
在骰子魔术中,当骰子与壳子放到帽中,随后又取出壳子后,暗示帽子是空的。在这个表演的刚开始,魔术师已经展示帽子是空的,现在既然已经取走了放到帽子中的东西,由此观众可以推论帽子是空的。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取出壳子,而且这个步骤会暗示观众自行得出结论。虽然这个步骤很简单,但是每个魔术师都知道,如果不暗示,直接陈述,就会适得其反。假设,魔术师从帽中拿出壳子,然后说:“我从帽中拿出了骰子,现在帽子是空的。”但是他却又不向观众展示帽子,那么很少有观众会相信他的话。关于帽子是空的直接陈述反而会令观众产生怀疑,魔术师知道观众可能会想:“既然你拿出了骰子,当然是空的,根本没有必要强调。如果你特意强调,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向我们展示帽子是空的呢?所以我认为帽子里依然有东西。”当然,有些经验不足的魔术师就会这么做,而他们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暴露魔术的秘密。
在魔术中,直接强迫观众去想和做出判断是不可能的。由于魔术的娱乐性质,观众对魔术有自己的评判,所以魔术师想要达到某种效果引诱观众,而不是直接说服观众。当观众被引诱时,他们的心理上就发生了变化,想法与判断就已经受到了魔术师的影响,而且他们还会觉得这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魔术师强加给他们的选择。虽然观众做出了决定,而事实上这是魔术师自己的决定,只不过是魔术师对观众的心理做了引导而已。
当魔术师伪装时,他会直接陈述真的或者真实存在的东西,而暗示假的或具有欺骗性的事物。其实,表演中魔术师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让观众信服他们的言行举止。
魔术师的这些骗术当然是针对观众的,观众因此也会认为魔术师所有的努力都旨在欺骗他们。事实说明,观众就是魔术师遇到的障碍。无疑,魔术师想要获得表演上的成功,必须突破障碍,而观众的心理弱点则会使魔术师轻松地达到这个目的。同样的魔术,从魔术师角度来说是魔术,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却是不可能发生的。比如蛋袋魔术中,观众认为魔术师是从一个空袋中取出了一个鸡蛋,可对于魔术师来说,他只是从袋子的夹层里取出了一个鸡蛋。观众所理解的东西是魔术师强加给他们的。观众的经验来源,是他们的认知,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以某一种方式被感知到,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更多的是通过视听得来的。但是观众的心灵没有眼睛也看到了;没有耳朵也听到了,而最终观众所理解的、所感知的其实是心灵的功能。人的感知包括认知也包括意识,意识是推论结果,它是从事实中所得到的结论,这些结论都来自于人所看到的、听到的。在蛋袋魔术中,当魔术师向观众展示鸡蛋时,观众的意识传给自己的东西要比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多。观众认为那是一个鸡蛋,因为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那和自己所熟悉的鸡蛋是一样的。当魔术师敲打放着鸡蛋的袋子时,观众知道鸡蛋会破;他们也知道如果鸡蛋放在袋子中,将袋子翻转时,鸡蛋就会掉下来;他也知道如果袋子中有东西,将袋子翻转过来的时候,东西就会掉下来。这是观众进行感知、理解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意识。骰子魔术中,魔术师将盒子倾斜,重物撞击的声音就是让观众意识到骰子在盒子中,而且从一端滑到了另一端。
对内在状态或者事实的敏感性,就是观众内心实际感受到的东西。因为受以往经验的影响,观众并不相信他们所看到的,他们会对魔术师有所怀疑。比如,在蛋袋魔术中,如果魔术师说:“这是一个最特别的鸡蛋。”观众一定会持相反的意见,因为他们确信鸡蛋很普通。但是,如果魔术师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鸡蛋。”那么,观众会立刻起疑,因为观众总是不相信魔术师所说的,这几乎是一个不变的定律。针对于此,魔术师在表演进行到重要阶段时,他们往往不会采取直接陈述,而是给予一定的行为暗示来诱导观众的心理活动。通常,魔术师会利用观众的经验、习惯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比如,在蛋袋魔术中魔术师就让观众自己的意识来判断鸡蛋或袋子是否是普通的——观众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判断。
观众心中的想法来源于刺激,没有这些刺激,就没有意识的思考。在蛋袋魔术中魔术师没有对鸡蛋与袋子做过多的强调,这反而刺激了观众大脑的活动。当魔术师用鸡蛋和黑袋子表演时,就面对着一个现实的心理问题,而观众在生活中的经验与常识恰好被魔术师所利用。魔术师将鸡蛋放在袋子里,但是最终袋子却显示为空。假设鸡蛋放在袋子中,魔术师在寻找打开夹层方面有一定困难,那么魔术师就会在袋子中摸索,从他本身的角度来说就会有一时的恐慌情绪,而观众的注意力也会因为魔术师的摸索而集中在袋子上。这种情形就刺激了观众的一个想法,即魔术师可能在寻找一个隐蔽的口袋。这样下来,聪明一点的观众可能就猜到了魔术师欺骗的手段,而这就会影响观众观点的变化。
小贴士
魔术表演中的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观众的心理活动,包括明显的、无形的或重要的、琐碎的事情。由于魔术师们都深谙此道,所以他们会依据观众的心理,故意粉饰所有的细节动作,重要的或者琐碎的,以此来实现最好的表演效果。
2.无声无息,魔术师挖掘“自欺欺人”的效果
魔术领域内有一种表演形态叫做“心灵魔术”,这种表演主要是借助心理与认知原理而进行的创作。心灵魔术是直接的,魔术师巧妙地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互动表演中,是捕捉、选取、改造与完善感知觉的一种能动过程。在“你保留了什么”的魔术中,魔术师就通过让观众回忆某件事物,从观众的感知觉中获得一定的信息,完成了一种奇特的表演艺术。
魔术师走到舞台中央,开始表演,而在表演中他请一位观众上台来参加表演,让他回忆三种事物并分别写在三张纸上:第一张纸上写的是一位老朋友;第二张纸上写的是一首最喜欢的音乐;第三张纸上写的是过去承受过的伤痛(摔伤或疾病等)。写完后,魔术师让观众将三张纸拿到手中,然后丢掉其中两张,只留下一张,但不要让他看到。之后,魔术师让观众回忆自己所留下的那张纸上写的事物的点点滴滴,就像它在眼前重现一样,让观众认真地回想自己与手中纸上写的事物有关的一切。这时魔术师很快就知道了观众留在手里的是哪一张。那他是如何看穿观众心中所想的呢?难道他会读心术?
人们都知道通过一个人的形态姿势可以判断他所处的状态,比如一个人笔直站立,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表示他正处于防卫状态。同样,利用一个人的眼睛所透露的信号也能获得一定的信息。当一个人在回忆一件事情的时候,他自己可能感受不到,但是他的眼睛会出现一种特定的程序动作。比如,当一个人无法立即想起某件事情的时候,他的眼睛会先向上,然后移到一旁来帮助回忆。而且,回忆不同的事物,眼睛会望向不同的方向,比如视觉图像、声音与触觉记忆的方向就不同。
在这个魔术中,观众回忆的有三件事物:老朋友(视觉图像)、音乐(声音)、痛楚(触觉)。以右撇子为例,当一个人在回忆视觉图像的时候,他的眼睛会不自觉地向右上方看;当他回忆声音的时候,眼睛会向右看;当他在回忆与触觉有关的东西的时候,眼睛会向左下方看。而魔术师正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从观众的眼睛中猜出了他的心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人类身体无法掩饰情感的焦点。《人体秘语》的作者莫里斯表示,眼睛是从石器时代就有的最复杂的摄像机,它能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说明即使是转瞬即逝的眼神,也包含着上千万个信息,能够表达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意向与秘密。所以说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以及视线的转移方向等都在传递着信息,与外界进行着交流。但人们在阅读一行文字的时候,眼睛会从左至右地快速扫过,每个字都会成为视线的焦点。同样,当一个人盯着他人的脸时,视线也会来回飘移。这种随意的眼运动被称为微眼跳,事实上,人的眼睛一直在运动,即便是处于注视状态,如盯着一个人的鼻子时,也是如此。微眼跳可以揭示一个人的想法,它具有方向性,会偏向吸引人的事物。所以,无论一个人如何努力控制自己的眼神,努力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彬彬有礼,桌上摆放的令人垂涎的蛋糕,或者对面让人眼前一亮的帅哥美女都会吸引他微眼跳的方向,揭露他内心的兴趣所在。
当然,魔术师表演好这个魔术,还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让观众扔掉两张纸留下一张时,会让对方双手平举,这样一来,观众的眼睛才会自然地看着魔术师;否则,如果要求观众看着魔术师的眼睛,可能会使对方心理产生障碍,不能照常地将眼睛移动。第二,魔术师要求观众尽可能地回忆所有的细节,这样他就会看到对方眼睛的移动,对照上面的结论就可以猜出结果。但是有些人的眼睛动作持续时间很短,如果魔术师错过了一次,就会让观众重新尽可能地详细地回忆有关事物的点点滴滴,这样他就不会再次错过。第三,魔术师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提及眼睛,这样才能保证顺利地实现表演的目的。
魔术师除了通过人的眼睛来洞察人的心思以外,还会利用眼睛来欺骗人的心理,让人对外界的事物产生不正确的视觉。比如,在“空中捕鸽”的魔术中,魔术师拿着一根杆子(杆子的顶部有一个网兜)在空中挥舞了几下,突然就网住了一只白鸽。其实,这种结果来源于魔术师的助手——魔术师的助手藏在黑暗之处,捧着一个小筐,而筐中则装着一只白鸽。魔术师挥网兜时故意将网兜向黑暗的地方挥去,而当网兜砸在筐子上时,鸽子就飞了出来,从而被网兜网住。这个表演就利用了观众的视错觉原理,当魔术师在挥舞网兜的时候,观众只注意到挥舞的网兜,并没有发现魔术师将网兜打在筐上,而由于错觉,观众会以为魔术师只是在空中挥舞网兜。
观众产生视错觉的原因除了客观刺激的影响之外,还有心理上的原因,而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人们生存的环境与生活经验有关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感知和适应世界。对外界信息的辨别能力,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人们对于错误的反映又要不断地纠正,这样才能提高认识的水平。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感觉所得到的信息主要是滞留在感觉器官上的未经整合的各种信息,而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并赋予意义。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知觉又被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对物体大小、形状、方位等信息处理的过程;时间知觉是事物延续性、顺序性的处理过程;运动知觉是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处理过程。对于魔术来说,一个基本的时间知觉原则是实效性。魔术是变化的艺术,而时间能够描述变化。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人在出现错觉时,知觉的映像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在魔术范围内,“错觉”是魔术师最常利用的一种模式,魔术中的“眼见为实”就是错觉在观众的心理上所形成的一种暗示结果。对魔术领域外的人来说,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障眼法”。
外界的事物形形色色,千变万化,其中的联系又错综复杂,而人对事物的认识有着个人的局限性。因此魔术领域常说的一句话是:变不可能为可能,指的就是“魔术”非凡的超越人们认知局限的表现力。
小贴士
魔术表演与其他艺术表演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魔术表演的“机关”是隐而不见的,而正是由于它的隐秘,才彰显了它“变幻莫测”的视知觉效果。魔术具有一种独特的神秘功能,能够利用人的视觉局限性来创造一些“幻想”,这种人们与生俱来的“幻想”潜意识活动就是魔术师让观众“自欺欺人”的特殊效果。
3.熟知观众心理,助力刘谦攀登魔术表演高峰
在一次讲座的开场,刘谦表演了一个变巧克力和橙汁的魔术。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刘谦微笑着走上演讲的舞台。快走到舞台中央的时候,他突然停下了脚步,并将手指放到唇前,做了一个“嘘”的动作,因此全场顿时一片安静。此时的刘谦面向舞台中央,身体的右侧暴露在观众面前。只见他先是用左手学孙悟空作了一个搭凉棚向前看的动作,紧接着又将脸转向观众,露出了自己的笑容。随后,刘谦又将视线转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伸出来的左手上,而观众们随着他的视线,发现他的左手中居然出现了一条长条状的巧克力。然后,刘谦像突然发现了什么似的看向地面,并将左脚向前迈了一步,随着一声巨大的跺脚声,刘谦的右手上竟然出现了一瓶大瓶的橙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