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语文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2490500000011

第11章 《黄河颂》说课稿

佚名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初一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

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情感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合作探究”、“四边对话”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怎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诵好一首诗词。

2.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二)情境导入

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三)简介创作的时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四)激发情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4.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五)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副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六)配乐朗读,评价探究

1.小组中练习。

2.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3.师生共同评出最好的小组。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画面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

朗读还要注意表达语气,老师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朗读体会。在读时,要注意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表达字里行间的感情。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通过老师、学生的互评探究进一步总结出朗读的要点: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歌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七)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以上的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1)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2)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3)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4)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需要:一般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直接的心灵体验和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而有一定语言鉴赏功底的学生则会选择“让我最欣赏的”形式发言,对于喜欢另辟蹊径思维独特的学生来说,“我有这样的疑问”这个话题则更能激发他们发言的热情。

(八)创新实践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创新实践活动”这一环节,鼓励“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活动的方式是:从以下方式中选择一种展示你这节课的阅读收获:

A.配乐朗读(音乐由多媒体放送)由学生选择自己最为欣赏的一部分朗读,获得一种审美娱悦;

B.写意绘画,画出你心中的黄河;

C.写作补白,这首诗歌让我感受到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D.链接生活,讲述课文实际意义,这样文本的内涵才能得到实际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整体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总结学习经验,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大胆地、愉快地进行自主阅读。

(九)家庭作业

上网查找有关黄河颂的资料,和家人一起欣赏咏唱交响乐《黄河大合唱》。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

本课的设计是课前准备用“了解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导入新课后以“欣赏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中间研讨“探究黄河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家庭作业“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