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小人的本质决定了他们是靠不住的。对他们来说,谁给的好处多,就给谁当奴才。古今中外,由于用小人而酿成失败的事不胜枚举。光绪皇帝一生最大的悔恨就是把宝押在了两面派袁世凯这个小人身上,原指望他能来“护驾”,从而把西太后赶下台,不料,袁世凯却向西太后告了密,结果光绪皇帝全盘皆输,只能逃往瀛台了。足见小人是不能让人信任的,更不能委以重任。
坚守道义的君子与人相交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其真谛在于心灵的沟通。古语说:“君子以淡泊相亲,小人以利相亲。”真正的朋友,其关系绝不能以利益来维系,那样只能是为人们所唾弃的“酒肉朋友”。君子之交,应重在心灵的交流。
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
语意:吃人家食物的人,不能毁坏人家的餐具,在人家树下乘凉的人,不能折人家的树枝。
语出《韩诗外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吃人家的食物不能毁了人家的器皿,在人家的树下乘凉不能毁了人家的树木,这是尽人皆知的道德准则。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已经习惯了市场第一、金钱至上的思维方式,导致其心灵扭曲、道德滑坡,他们对需要帮助的人视而不见,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嗤之以鼻。
深圳青年演员丛飞被称为“爱心大使”。从1995年起,他通过义演捐资300多万元,帮助178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后来,他生了重病,生命垂危。但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却没有一个人过来看望他一下。施恩虽不能作为回报的订单,感恩之心却应该是人们给予施与者最起码的“回执”。缺乏感恩之心让人痛心疾首,不懂得感恩又何谈施恩?
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可我们是否用心记住了这些,并因此多了一分感恩之情呢?如果我们能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面对生活,即使处在最困厄的环境里,我们也能看到希望,从而更顽强地面对未来。感恩之心也是一粒美好的种子,假如我们不仅懂得收藏,还懂得播种,那么也会给他人带来爱和希望。
小辩害大智,巧言使信废。
语意:耍弄小聪明就会损害大智慧,花言巧语就将使信用废弃。
语出《说苑·谈丛》。聪明人分很多种,有的人只是小聪明,而有的人则拥有大智慧。
小聪明者看上去聪明,但用一种更深刻、更长远的眼光来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并不聪明,更算不上真正的智者,他们经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去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样的人,使别人在与他们相处的时候都格外警惕,最终他们的生活圈子和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小。之所以说小聪明者其实并不聪明,还因为他们总是自以为聪明,在他们看来,别人都是不及自己一半聪明的“愚笨”之人。所以,他们经常表现得过于张扬、过于狂妄,不懂得适度地收敛,也不懂得适当地谦虚,更不愿意虚心向他人请教和学习。他们每取得一点小成绩就骄傲不已,甚至拿这些成绩去向别人炫耀或压制别人。结果,他们最终会因为自己的不虚心、不坚持学习而落后于他人、落后于社会,并且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与排斥。
贤者同操,故千岁交志。
语意:贤能的人具有相同的节操,所以能永远做到以诚相待。
语出《论衡·书虚篇》。无论是交朋友还是谈恋爱,都需要理智地选择,去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以家庭、门第等条件择人是很不明智的。应该受到重视的是人的内在品质、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因为这是使相互关系具有自主性和持久性的重要前提。
柏拉图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认识到“为着品德去眷念一个人,总是一件很善的事。”卢梭也曾说过:“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当然,在具体选择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一些其它条件和因素,但一般来说应当把品质、情操、志同道合放在首位。只有品性、爱好、理想相同或相近的人才能成为莫逆之交。若朋友间没有相同或相通之处,情谊只是建立在利益之上,这样的朋友不要说生死相托,只要小难临头就各自飞了。在恋人的选择上更是如此,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爱情的有机结合。
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语意:与人交往,发扬他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这样才能使友谊长久。
语出《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挚友应该珍惜。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说明了友情的可贵。朋友之间最难得的是理解,最要紧的是互相珍惜。朋友之间讲礼仪,怎样做才能不伤感情呢?那就是扬长避短,不要随便揭露朋友的缺点,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能让你结交更多的朋友,朋友间也会善言相对。若你常常揭露朋友的短处,朋友间就时常会恶言相向。
孔子的学生子夏有一个小毛病,那就是吝啬。孔子也深知子夏这一毛病,于是宁冒雨淋之苦也不向子夏借伞。有人问孔子为何不向子夏借伞,孔子说子夏有这个小毛病,若向他借伞,借,他心里不痛快;不借,不是把他的缺点暴露给众人了吗?如果能掩盖住别人的缺点,我淋点雨算什么呢?
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日益复杂。除了亲人、老师、朋友,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广泛的人群。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古人尚且明白扬长避短,不随便暴露朋友的缺点,我们作为现代人更应该深谙此道。
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
语意:思念那个人就一定喜爱他建立的事业,尊敬那个人就一定尊重他的地位,这是规律。
语出《孔子家语·好生第十》。对自己所关心、重视的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怀念与尊敬呢?真正的爱与忠诚应该如何体现呢?相信这个问题给很多人都带来过困扰。
每个人都希望给自己重视的人以最好的东西,可是用什么来表示心意呢?孔子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维护那个人建立的事业,巩固他的地位。这是非常考验人的能力的,如果只是赠送礼品给自己尊敬的人,只要定时定量地花钱购买即可,但如果下定决心要为其事业添砖加瓦,就要奉献很多时间与心血,投注大量精力在其中。但是尽管辛苦,却可以最好地表达敬慕之情,而且当别人因为得到自己的帮助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时,不也会为自己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机会吗?所以说,真正的尊敬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示。
行不效,礼不修,则对门不汝通矣。
语意:办事不效力,又不讲究礼节,那么即使近到如对门,人家也不与你交往。
语出《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不讲究礼节的人常常被人认为缺少教养,或者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不尊敬,如果给别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显然不利于与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也不利于我们生活的愉快和工作的进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良好的礼节会对人们的许多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如与朋友交往时、表达对长辈的尊敬时、教育孩子时,以及在工作中与上司或同事沟通时,或者与客户联系和谈判时等等。所以,任何人都有必要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各方面的礼节,曾经任哈佛大学校长的伊力特说过:“在培养一个‘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和得体的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自己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和得体的行为呢?其实只要自己在内心中多加注意、时刻提醒自己,就会从许多途径获知培养自身礼节的方法。培养自身礼节的重要方式就是在实践中锻炼,要经常用清楚、顺畅、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要多为自己创造一些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历史上的成功人士都深知礼节之道,并因此走向了成功。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即使个人能力很强,但得不到上司的认可和团队的支持,也很难获得成功。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
语意:朋友之间的交往贵于精,不应该夹杂着虚浮的东西。
语出《抱朴子·交际》。朋友之间的情意应像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若要有了杂质就会变质,友谊里面纠缠了金钱、名利等东西就会变得很脆弱。庄子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间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岂料薛仁贵看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
语意:不要掩饰你的过错,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则有才德的人就不会帮助你了。
语出《管子·牧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然而当面对自己缺点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那样坦然。要勇敢地暴露自身缺点,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然而,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缺点,不怕露怯的人更容易完善自我;而想方设法“藏短”、不敢正视自己缺点的人则很难取得成就。
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动机: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想方设法“藏短”的人背后的深层动机是“自我美化”;而敢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缺点的人背后的深层动机则是“自我提升”。“自我美化”的人明显地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在了炫耀优点和隐藏缺点上,而“自我提升”的人则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在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上。因此,“自我提升”的人显然更有动力去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把弱项变成强项,进而取得成功。华人心理学家赵志裕教授最近研究发现,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缺点能使我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和工作,借以克服自身缺点,提高学习和工作成绩。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人“闻过则喜”,有面对缺点和失误的勇气,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有勇气的表现,更是有智慧的体现;有的人自信心不强,缺乏责任感,常不敢面对自身的不足,这是愚者的表现。
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
语意:不要用自己的正确去批驳别人的过错。
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宽恕的本质就是不去批驳和计较别人的过错。宽恕别人,这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真正地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宽恕别人的过错,这更加困难。但我们毕竟要在社会上生存,要经常与别人打交道,如果总是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又如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呢?道理虽然如此,但是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树立一种良好的心态,并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当一个人选择了宽恕,那么他就能将阳光洒向大地。
古语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为什么不能加以宽恕呢?当你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恕,你便获得了自由。因为你已经放下了责怪和怨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你都能够报以甜美的微笑。禅宗常讲究缘分,在众生当中,两个人能够相遇、相识,那便是缘分。多一份宽恕,便多一位朋友。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语意:多检查自己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有怨恨了。
语出《论语·卫灵公篇》。古代的贤人都很重视自省。孔子教导弟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即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孟子提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意思是说,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的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该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力求上进的人都是重视自省的。因为他们知道,自省是认识自己、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自省使人格不断趋于完善,让人走向成熟。只有善于发现并且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才可以进一步纠正过失。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很多缺点都是通过旁人指出才得以知道。这就要求我们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别人善意的规劝和指责,反省自己的过失。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逆耳忠言常常能照亮我们不易察觉的另一面。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语意:有错误而不能改正,这就叫真正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