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2513900000021

第21章 修身齐家之方 养性慎独之术(1)

#1.吕蒙开卷有益

【原文】

初,孙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①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②,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③,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

①当涂:当道,当权。

②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谓之涉猎。

③寻阳:县名,故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五十里。

【译文】

从前,孙权跟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可不能不学习呀!“吕蒙推辞说军中事务多,说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去当博士吗?只是劝你应该广泛浏览,多知道点儿以往的事情而已。你说事儿多,谁像我事儿多?而我常常看书,自以为是大有好处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时,和吕蒙谈论起来,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吴郡那里的阿蒙了!”吕蒙说:“有才学的人分别三天,见面就应该擦擦眼睛重新看待,大哥为什么对这道理领悟得这么晚呢?”随后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跟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心鉴】

勤奋学习

江河湖泊的源头都是狭窄的,只因途中接纳了无数的涓涓细流,才变得越来越宽阔,直至涌入大海的怀抱。人的头脑中的知识也是一样的,从零开始,经过坚持不懈地摄取和探索,一步步从无知走向有知,由知之不多而至知之较多。学习如逆水行舟,记忆似流水东去,唯有一桨复一桨地努力,才能保持上进的态势。因此,人的一生之中应该不断地努力学习,吸取广博的知识。

当年孙权曾劝吕蒙多读书,而吕蒙以没有时间为借口,不打算学习。孙权对之晓以大义,说明学习的目的。他认为读书不一定要求学到什么程度,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后来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用心读书,终有所得。鲁肃见了吕蒙之后,不禁为之惊叹。才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典故!人和人虽然是平等的,但也是有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在于你后天是否能够努力学习。后天努力学习的人,自然在困难的时候就能够调度更多的资源;而后天疏于学习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所能调度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这就造成了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的差异。所以,人不论老少,都应该不断地激励自己去勤奋学习。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适应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知识能改变命运。每一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但是,无论欲望多么强烈,如果不具备广博的知识,那么,这种欲望只能停留在主观愿望上,而不可能成为客观现实。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广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才能实现心中的欲望。学习是一个人的终生事业,任何时候学习都不会觉得太迟。想要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首先要拥有丰富的精神财富。不断的学习会使你不断地更新,你所学到的任何一种观念,只要肯去应用,也许它就能改变你的一生。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美籍华人靳羽西指出:“成功的秘密是:工作比别人多一倍,看书比别人多一倍,如果你真的想每日过着高质量的生活,并进行较为系统的实践,天底下找不出你不能成功的理由。”所以要想成为成功者就要不断地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施瓦特说:“只要你每天晚上临睡前给我十五分钟,我保证你一年之后便会成为我们中的一员。”人们应当有一种自觉学习的意识,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你都不能逃避学习。爱丁堡著名的作家兼出版家威廉姆·钱伯斯是自学成才的。小时候,他家十分贫困,他只在苏格兰的一所简陋的学校里上过几天学。当威廉姆来到爱丁堡时,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他白天需要工作,只能用晚上的一点时间来学习,他在书店做学徒,每天要从早上七八点钟干到晚上九十点钟,歇工后,他从睡眠的时间里挤出一些时间来看书。可见,贫穷是无法遏制人们对知识的渴望的。只有坚持学习,你才能不断地进步。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都是学习的好时机。有一些人,在取得成功之前,知道不断地用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而在成功之后,往往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从而不再吸取新的知识,并拒绝向任何人学习,这样不仅会失去迈向事业更高峰的机会,甚至还会失去他手中的一切。有例为证,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从小就是一个“机器迷”,他全力以赴地制造出两种新型赛车,随后又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美观耐用的小汽车,并且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福特也因此成了百万富翁。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汽车,并首创“机械代装配系统”,扩大生产规模。20世纪30年代初,福特的财产以亿计算。福特依靠自学的知识取得了成功。但不幸的是,巨大的成功冲昏了他的头脑,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往不胜,于是停止了学习。而此时,其他汽车公司奋起直追,不断研制出性能更卓著、价格更低廉的产品,从而抢走了福特公司的大部分市场,使公司一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读书是人们学习并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同时,知识的来源又是多渠道的。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在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人、所接触的事物、所获得的经验,都是十分重要的知识。一个渔夫会帮助你认识神秘的海洋,一个猎人会告诉你森林中的故事,一个农夫会为你讲解四季的变换……广博的知识可以使人跳出狭隘和鄙陋,使你胸襟开阔、思维活跃。只要睁开你的双眼,竖起你的耳朵,那么,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一刻,你都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让我们尽量地从可能的地方来摄取知识吧!

今天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所有的经济发展莫不依赖于知识。“知识生产率”已经成为社会上一个越来越流行的名词。知识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贫困的时候不会离开你,患难的时候能够帮助你,意志消沉的时候还会鞭策你。知识不但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还会为我们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学习知识来成就我们伟大的事业。

#2.疏广、疏受功成身退

【原文】

皇太子①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仕宦至二千石,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即日,父子②俱移病,上疏乞骸骨③。上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故人设祖道④供张⑤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广、受归乡里⑥,日令其家卖金共具,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或劝广以其金为子孙颇立产业者,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⑦、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

【注释】

①皇太子:汉宣帝刘询的儿子刘奭,即后来嗣位的汉元帝。

②父子:古时候叔侄也称父子。

③乞骸骨:乞求身子,意即请求退休。

④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⑤供张:陈设帷帐等用具以供宴会的需要。

⑥归乡里:疏广的老家在兰陵,即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南的兰陵镇。

⑦乡党: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世用来泛指乡里。

【译文】

皇太子刘奭十二岁了,学通了《论语》《孝经》,太傅疏广对他的侄子少傅疏受说:“我听说‘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困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现在我们俸禄有二千石,官做成了,名声也有了,这样再不离去,恐怕要后悔的。”当天,叔侄都称病,给皇帝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上同意了,赐给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送黄金五十斤。高官、朋友为他们饯行,设宴东都门外,送行的有几百辆车子。街道上看热闹的人都说:“这两位大夫真好哇!”还有人为之赞叹并掉下眼泪。疏广、疏受回到老家,每天都叫家里人花钱来设宴招待本族人、朋友、宾客,一起娱乐。有人劝疏广用那些金子为子孙略微购置些产业,疏广说:“我难道年老糊涂,就不惦念子孙了吗?我原有的田地房子,让子孙在里边辛勤劳动,足够吃穿,跟一般人一样。如今要再增加田地搞点儿宽余,那只能引导子孙懒惰而已。有才德的人钱多了,就削减了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钱多了,就增加了他们的罪过。再者说,富人是惹大家怨恨的。我既然没有什么能耐来教育子孙,也就不打算增加他们的罪过而叫人们产生怨恨。这些金子是圣明的君主用来养活我的,所以我乐意和乡亲们、本族人共同享受这种恩赐,来度过晚年,这不是挺好吗?”当时本族人听了都心悦诚服。

【心鉴】

知足常乐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有言:“知足者藜羹旨于膏梁,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知足者天宽地阔,而贪婪者则路狭道窄。我们所说的知足常乐,并不是指故步自封,裹足不前,不思进取。如果你能换一种思维面对肩上的重负,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在知足中进取,那么快乐将会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懂得知足,学会珍惜,它会让你的生活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故事中的疏广、疏受叔侄二人位及人臣,官居一品,而他们却在功名利禄正值鼎盛之时,选择了弃官回乡,而且在回乡后又把金银等财富用来招待同乡民众。疏广、疏受这种知足常乐的豁达情怀,恐怕古今中外也是屈指可数的。人应当学会知足。人们的很多困惑都是来自心理上的不平衡、不满足,一旦你发现了一个比你处境还悲惨、精神上比你还不快乐的人,你就会知道自己的那一点儿困惑真是很微不足道。因为更多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知足常乐就是一种幸福。常言道,“得广厦千间,不过栖七尺之床,得良田千顷,不过日食一升”。所以人们要用一种平和之心来调整自己疲惫的身躯,在快乐中奋斗,在知足中进取。

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意思。可是,你知不知道,如果一个人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危险,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那么他已经比世界上数亿人都幸福了。如果你还有足够的食物吃,温暖的衣服穿,遮风挡雨的房屋睡觉,你已经比世界上50%的人更幸福。如果你银行户头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金,你已经身居世界上最富有的10%的人之列。如果你能仰起头,带着笑容,内心充满感恩的心情,那么你就是幸福的,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这样做,但是他们却没有这样做。此时,你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这么幸福,那么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羡慕别人常常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但若去想想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当很多人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设定为“人上人”的时候,这意味着他们将一直生活在别人的眼光和尺度中,幸福是别人眼里的幸福,痛苦也是别人看来的痛苦。长此以往,人们的内心就会受到支配欲和征服欲的驱使,自尊心与虚荣心也会不断地膨胀,从而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就会渐渐地消失。其实,幸福是一种绝对的自我感觉,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一个人幸福与否,最终都得回归自我。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那么你就是快乐的。反之,如果你自己都感觉不到幸福,无论在别人眼里你是如何的风光无限,你的心里又怎能快乐呢?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吧,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当一个人狂热地追逐着财富、地位和名誉时,以至于把全部心智和能力都用来实现一个狭隘自私的愿望时,他只能开发自己巨大潜能的一小部分,而且他的路将越走越窄。要知道完整的人生才能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足,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你也不会感到快乐的。美国人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人生的幸福,与其靠偶然撞上一次大运气,还不如每天都有小运气。”的确,小小的快乐往往比轰轰烈烈的享乐会有更多的幸福感。轰轰烈烈的快乐往往会阻断长期的满足。我们应该学着去品尝小小的满足,如果人人都能经常为一个小小的幸福而心存感激,为一份小小的友情而真诚地感动,为一个小小的礼物而欢呼不已,为一份小小的关心而怀有敬意,那么即使他在物质上不是一个富有者,他也会感到很快乐。人生最大的苦恼,并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于自己向往的太多。向往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不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一切,而去向往更多,且自己的能力又不一定能够达到,这样就会使自己长期生活在不满与失落当中。如此这般,为什么不去尝试知足给你带来的快乐呢?

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阶段性的自我安慰是必要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未必全然没有道理。往往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而积蓄力量。哈罗·阿尔伯特是前加州大学的教导主任。他失业后完全丧失了信心和勇气。一次,他走在韦伯镇的一条街上,就在这时,突然之间来了一个失去双腿的人,坐在一个小小的木头平台上,下面装着从溜冰轮椅上拆下来的轮子,他双手各抓着一片木头,撑着地滑过街,正当他把自己抬高几英寸上到人行道来,把那小小木头车翘起来的时候,哈啰的目光与之相对,那个残疾人很开心地对他说:“你早啊,先生,早晨的天气真好,是不是?”当时哈啰想,他没有腿,然而他却那样的快乐,而我有两条腿,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于是他又重拾信心,去寻找一份属于他自己的工作。知足常乐的人是经常参照别人总结自我的人,自我总结是一面灵魂的镜子,从这面灵魂的镜子中,可以看到真实的自我,并且从中获取力量。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向上,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即使是平常的一些小事,也往往能震撼我们的心灵,所以快乐与否,就在于我们的心是怎样去对待的。

每个人都有不满的时候,不是希望没有实现,就是欲望没有满足。每当这时,我们总是哀声叹气、怨天尤人。殊不知生活不可能也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需求来满足我们。为什么我们不能学会接受生活的馈赠,而非要仰起脖子、踮起脚尖去抓住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呢?说到底,这是欲望的驱使,是幻想的冲动,是不切合实际的索取。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要求,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