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2513900000009

第9章 兴国安邦之略 统率全局之法(8)

陈敬瑄在邛州贴出告示,说凡是阡能等人的亲朋一律不追究。不久,邛州刺史报告逮捕了阡能的叔父阡行全一家三十五人并关进了监狱,请求依法处理。陈敬瑄问孔目官唐溪该如何处置,唐溪回答:“您已经发出了告示不让追究,而刺史又进行逮捕,其中必有缘故。现在要是杀了阡行全一家,不但使您失掉了信义,我恐怕阡能的党羽又会纷纷起事了!”陈敬瑄听从了唐溪的意见,派遣押牙牛晕去邛州,在邛州官署大门前召集群众,打开刑具释放了阡行全等人。顺便询问阡行全为什么被捕入狱,果然因为阡行全有处好田地,刺史想买,阡行全不卖,所以刺史恨他。陈敬瑄传召刺史,将要追究他的罪,刺史忧惧而死。

【心鉴】

一诺千金

司马光曾经说过:“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诚信是君王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人民靠诚信来保;不讲诚信就无法使人民服从,而人民也无法保护国家。可见,领导者如对下属言而有信,则上下同心,无往而不胜;反之,如领导者对下属言而无信,或朝令夕改,则上下离心离德,大事难成。

故事中的陈敬瑄在邛州贴出告示,赦免投案自首的叛军阡能的亲戚朋友,可是当阡能叔父阡行全一家果真前来投诚时,对该怎样处置他们,陈敬瑄又迟疑起来。于是他向唐溪求教,唐溪认为既然一言既出,就应驷马难追。否则,不仅此次叛乱不能平定,而且其他地方的叛乱党羽也会纷纷而起,政事就更加难以治理了。可见言而有信是领导者的为政之道。孔子有言:“言必行,行必果。”言而有信,是要求人们对自己说过的话要承担责任和义务,做到一诺千金。诚信是人的重要道德修养之一。领导者出言就应当更加慎重,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就不可轻易许诺,一旦有所许诺,就必须认真兑现,以免落得个出尔反尔失信于人的坏名声,从而降低了自身的价值,丧失了自身的威信。

一诺千金,言而有信,不仅是帮助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个人内涵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人性修养的潜移默化中,暗暗地帮助着自己走向成功。著名心理学专家陈安之博士在谈及成功的秘诀时,讲到的最重要一条就是重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资产,也是一个人人格的保证。拥有诚信,你就能成就一切;没有诚信,任何机会都将与你无缘。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说,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信用的有无关涉到个人的品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早晚会被周围的人所抛弃。从统率全局的角度来说,重视信用,能够提高领导者的威信,可以使下属更好地团结在领导者的周围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

注重诚信,对于领导者形象的树立和个人事业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领导者在保持诚信的良好作风的同时也为整个团队确定了一个基调。纵观我国历史的长河,任何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无不是把诚信放在首位。诸葛亮北伐中原前,与杨仪把二十万兵力分为两班,以一百天为期进行轮流作战。诸葛亮率第一批北伐军在卤城与司马懿相拒,到了一百日一换之期,此时新军已出川口,还未到目的地,忽报魏军与西凉兵马二十万来犯,杨仪建议,将该轮换的军队留下来,等打退敌人之后换之。诸葛亮坚决回答说:“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即传令教应去之兵当日便行;该换班的众军闻之皆大呼曰:“丞相如此施恩,我等愿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杀魏兵,以报丞相!”见此情景,诸葛亮当机立断,用他们再打一仗。结果是人人奋勇,将锐兵骁,蜀兵大获全胜。可见讲求诚信是将帅有效的指挥安排之关键所在。诸葛亮深知此理,即便是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他也不愿失信于士兵。言出必行,一次失信便难使众人再像从前那样相信自己,这个损失是难以挽回的。诸葛亮以诚信为本,令众人信服不已,甘愿竭尽全力为其效劳,结果使局面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有鉴于此,现代领导者也应该深晓诚信之理,明知诚信之用。守信用、重承诺的领导者,才能令下属信服,获得下属的尊重。

可见诚信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自己做出的承诺,自己一定要实现,这样别人才会信任你、尊重你,领导者如能恪守诚信将会备受下属的拥戴。反之,如果领导者不遵守自己的承诺,甚至是背信弃义,那么只能是自己贬损自己。下属就会对领导者的承诺产生漠视,而这种漠视还会转化到工作的其他方面,最后领导者就会在这种漠视中逐渐失去下属的信任与尊重,自然也就容易失去其热爱的工作岗位。从心理学上分析,守信的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下属对领导者的期望值。领导者一言既出,承诺了一件事,随之下属就会对领导者产生期望值。如果承诺不能兑现,下属便会产生失望的心理,领导者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影响力。

“诚信”二字说起来十分轻松,但具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某些客观原因会使你当初的计划和设想化成泡影。这样就不如不承诺,一旦承诺兑现不了,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作为领导者,其一言一行都给下属以直接的影响。有时,领导者的一言不慎,就可能造成满盘皆输的结局。因此,领导者不论在任何场合讲话,都应深思熟虑,谨言慎行,切不可夸夸其谈,不负责任地乱许承诺。表面上信誓旦旦的,实际上却无法兑现,就像所谓的“台上唱高调,台下放空炮”,这是最惹下属反感的。领导者在许下承诺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千万不可开“空头支票”。同时,说话也要留有余地,承诺不要做得太满太绝,这不是为自己留退路,而是一种领导的艺术。如果确实无法实现当初的承诺,领导者一定要及时地通知下属,并向其解释无法兑现的原因,切不可采取轻视的态度,以致言而无信。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许多领导者对待下属特别是对职位低的下属的要求十分轻视,当他们找到领导者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领导者出于快速打发他们的念头,总是含含糊糊,点头应允,过后就把事情丢到一边。这样的领导者有谁会去拥戴呢?领导者在对下属作出承诺后,就要把这种承诺装在心里,时时提醒自己去兑现它。说话就要算话,而且要快办,不能把事情无故拖延,迟迟不办。否则,就会影响领导者的形象,削弱整个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信成于实而失于空。领导者说话要实实在在,说到做到,这样才会使下属产生信任感。反之,轻诺空言,一而再、再而三地自食其言,必然会引起下属的猜疑和不满。诚信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人们往往不把它放在眼中,但恰恰是这样的小事情,正能体现出领导者的品格和魅力。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切记一诺千金的永恒价值!

#15.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原文】

子思①言苟变于卫侯②曰:“其才可将五百乘③。”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④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⑤,而以二卵弃干城⑥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注释】

①子思:孔丘的孙子,名伋,字子思,是曾参的弟子。

②卫侯:卫,战国时代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内。这里的卫侯是指卫慎公。

③五百乘:乘,量词,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

④官:动词,谓授人官职。

⑤爪牙之士:鸟用爪、兽用牙来搏取和自卫,所以用来喻指武臣。

⑥干城:干,盾牌;城,城池。都是指防卫工具。

【译文】

子思同卫侯谈论苟变说:“苟变的才能可以统率五百乘。”卫侯说:“我知道他可以为将;不过,苟变曾经做过官吏,在收民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子思说:“圣主选用人才,就像木匠选用木料一样,用他的长处,不用他的短处;因此,几搂粗的良材大木偶有几处腐朽的地方,好木工是不会抛弃它的。现在君王您正处在战争的时代,选拔得力的将士,而因为两个鸡蛋的小过,就把能保家卫国的将才弃而不用,这件事可是不能让邻国人知道的呀!”卫侯再拜说:“谨受您的教导。”

【心鉴】

全面看人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人们常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有大才能的人,往往又不拘小节;有特殊才能的人,往往又有着怪异的癖好和习惯。有的人,才能越高,就越容易暴露缺点。因此,领导者对待下属要全面看人,不能求全责备。

如果对待下属过分地苟求,实际上正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就好比子思向卫侯举荐苟变,而卫侯却因苟变在为官时吃人两个鸡蛋,认为他不甚清廉,就不想重用他。于是,子思以木匠选木料为譬喻,向卫侯讲解了全面看人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且来看一下:诸葛亮是刘备的得力军师,可如果让他提刀上阵杀敌会如何?李逵在水中打不过张顺,但是如果上了岸,张顺又哪里是李逵的对手呢?孙悟空能够上天入地、腾云驾雾,可若是让他坐禅,他又怎能比过文弱的唐僧呢?因此,领导者在用人时应全面看人,不应该因下属有缺点和不足,就忽视了他的优点,而将其弃置不用。

唐代柳宗元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木匠出身的人,连自己的床坏了都不会修而要求助于他人,可见其锛凿锯刨的技能是何等之差了。但是,他却自称能够造房,柳宗元对此将信将疑。后来,柳宗元在一个大的造屋工地上又看到了这位木匠。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各自奋力做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柳宗元大为惊叹。如果此前就说他不是一个好木匠,而把他贬得一文不值,岂不是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由此可见,领导者对待下属不能求全责备,应当全面看人,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发挥出下属的潜能,集中他们的智慧,促进团队的发展。

许多领导者都时常埋怨下属不灵活,办事不得力。一般来说,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领导者大都是从基层一步步走向领导岗位的,他们对于下属所做的那一套驾轻就熟,而且深谙其中的技巧,即使是难事也视若等闲。而下属则缺乏经验与锻炼,所以难免有差错。领导者应该学会放手使用有过错的下属,这样常常会收到“一石三鸟”之效:一是能使其更加感激领导者的尊重和信任,二是能使其痛悔自己的过错,三是能使其拼命地工作,以便将功补过。“使功不如使过”,表面看起来似乎有悖常理,其实却隐含着更深刻的道理。实践表明,有过错的人往往比有功劳的人更容易接受困难的工作,并且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因为使用有过错的人对其自身来说就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能够使其一跃而起,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因而不必再给予其诸如奖金、荣誉等形式的激励。特别是当下属因犯错误而受到歧视和冷落之后,他们最大的愿望往往就是希望能够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重新获得社会的肯定。领导者一旦为其提供这种机会,他们就会迸发出超乎常人的热情和干劲,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当然,“使功不如使过”这一原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也有个别情况除外,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则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强大动力。

对于领导者而言,可能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对下属存在着某些固有的偏见,总是习惯性地假设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否与他们想象中的特定模式相一致。当下属果真这么做的时候,领导者对下属的偏见就会又加深一层,全然不顾这些人其他的表现。不少下属就因领导者的轻率判断而被迫坐冷板凳。所以作为领导者绝不可轻易认定某个人是“朽木不可雕也”,你应该摘下有色眼镜,以无成见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位下属,这样就会发现原来下属还有更多的可用之处。领导者往往都不愿意去花心思打造所谓的“全才”,而是直接将其扫地出门,他们会觉得如果企业中没有那些“朽木”,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长远的经营计划上了。可是,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些即将被扫地出门的人,很有可能是我们在某一方面正需要的人才。如果领导者只把注意力摆在纠正下属的缺点上,那么他将永远都不会发现全才的。领导者的这种对待下属的模式,不但不利于自身领导工作的开展,而且还会使下属感到备受歧视,严重的话还将引发巨大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他人认可并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害怕自己在工作中遭到贬低,或是被人瞧不起。而很多领导者却在无意中一直这样做,他们忽视了某些下属,下属就会觉得被人抛弃、被人冷落而感到失望。领导者不能以偏概全,因一些小缺点就忽视下属的才能。就拿《水浒传》中枯干瘦小的时迁来说,他有着偷鸡摸狗的毛病,这是为世人所不耻的,然而他却具有飞檐走壁的功夫。当时迁上了梁山后,被梁山的氛围所感化,逐渐改掉了原来的坏毛病,并利用飞檐走壁的功夫,在一系列重大的军事行动中,都被军师吴用委以重任,时迁因此成了使这些军事行动获得成功的关键性人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因时迁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就对其存在偏见,那么“水泊梁山”岂不少了一位响当当的好汉吗?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务正》中说:“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任用人的长处,则凡事不会不成功;回避其短处,则世上没有不可用之才。所以领导者必须以正面的观点来重新看待下属。并且为其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领导者如能全面看人,就会更好地发挥下属的潜能,而且更能赢得人心,从而进一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同时,领导者既可以提高自己在下属中的声誉,树立领导者的高大形象,又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的既定目标。领导者在权衡利弊,决定取舍时,应本着“得”大于“失”的原则,大胆使用那些略有瑕疵的下属。

有人曾经指着摆在一起的几十盆青松,让别人辨别哪些是真松,哪些是假松。这些青松形状、色泽一模一样,可是有人很快就辨出真假。旁人问其原因,他说:“这很简单,只要细看那枝叶,凡有小小虫眼儿的,定是真松。这就叫无疵不真。辨物如此,识人也是一样。”企业的领导者在看待下属时,也应该正视这种现实,不要用“完美”的观点来看人,死死抓住一些小毛病不放,而要以善意的态度来了解一个人的全部情况,分析一个人的所有特点,使下属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

#16.宋璟制止为己立碑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