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2513900000008

第8章 兴国安邦之略 统率全局之法(7)

英国的撤切尔夫人有句名言:“谁愿意屈服尽管屈服,但我不会。”在她执政期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富有魄力的领导者形象——工作决策果断,有主见,做事雷厉风行。对于领导者而言,没有什么比举棋不定和优柔寡断更可怕的了。领导者的魅力主要就彰显于其果断的决策能力上。

这篇故事中,汉文帝因为有人夸赞季布,便将其从河东调入京城,打算任命其为御史大夫,这可以说是汉文帝爱惜人才,重用人才。可是,当听到有人说季布为人粗俗,不易接近,而且好纵酒使性时,汉文帝又改变了主意。在季布滞留舍馆一个月后,没有任何新的任命,就让他回到原地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汉文帝做事既没有主见,又优柔寡断。此举可谓有损一个领导者的形象,这不仅使领导者失去了其威信,使下属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而且也挫伤了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之所以能够统率全局,能够得到下属的拥护,最重要的就在于领导者要有非凡的实力。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大家都希望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是在一个团队中,下属必须服从领导者的命令。而领导者要把自己的意志加于他人身上,并使其按此行事,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领导者展现自身魅力,在决策过程中,坚决果断。

领导者的性格可以是千差万别的,其领导风格也可以各有特色,但在下属面前必须将岗位赋予的强大权力完美地展现出来。军令如山的领导者必定会为其下属所信服。领导者的决策绝非是简单的是与否的二选一,它不仅需要领导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有敢于决断的果敢素质。在《三国演义》中,袁绍的实力在诸侯中首屈一指,是被公认的最有希望问鼎天下的人物。他身边谋士众多,智囊云集,但是由于他“多谋少决”,导致官渡之战败于曹操之手。在官渡之战的相持阶段,谋士许攸向袁绍献计:“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空虚,若令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机会,两路击之。”但袁绍却顾及曹操诡计多端,犹豫不决,没有及时采纳许攸的意见,以致贻误了战机,这也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就连曹操事后都说:“若袁绍用子远之言,吾事败矣。”由此可见,当断不断,乍看来似乎是一个稳妥之策,实际上却潜伏了更大的危机。如果在处理问题时犹豫不决,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不仅会使性格柔弱的人失败,就是对那些性格刚毅的人来说,同样也会导致失败。可见,见异思迁、优柔寡断的领导者终究是难成大事的。从与下属关系的角度来看,领导者对下属的建议或意见,无论是对的也好,还是错的也罢,都要慎重考虑,拿出自己的主张来,不可议而不决或久拖不决。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领导者可能会由于一时的失误而导致决策出现偏差,但要能够及时纠正,正所谓亡羊补牢,时犹未晚。切忌当断不断,犹豫不决,否则会造成更大的失误,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领导者统率全局,有如画竹,首先要成竹在胸,持有全局观念。其次,既要善于谋划,又要长于决策。但果断的决策能力并不是指领导者的独断专行,而是要广泛听取意见,选择采纳下属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作出英明的决策。任何人的智慧都不能代替领导者自身的谋略。决策工作是领导者的本职工作,如果人云亦云,随弯就弯,没有自己的主见,那就是领导者的失职了。因为果断的决策能力是领导者自身魅力的体现。它不仅仅是领导者的一种内在性格,而是对外应表现为行事有主见,说话掷地有声。富有魄力的领导者只有做出正确的决策,下属才会相信你、支持你,积极地为你工作。领导者的地位越高,其决策的影响力就越大,它完全可以左右一个团队的命运。所以,身为领导者一定要深思熟虑,力排众议,不能被旁人的闲言碎语所左右,而要果断决策。这也是成功领导者与普通领导者的区别之所在。“三思而后行”应算是一条古训了,它是如此地深入人们的心底,几乎成了人们的行为准则之一。可是有的时候,多想无益,重要的是积极行动。果断决策,积极行动能赢得时机,这样就足以将49%的成功概率扩大为60%,甚至百分之百。

科学家曾对鱼类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鱼有一种共性,就是当其群居时,如果领头鱼张皇失措,其他的鱼就会离它而去,分散开去探索是否发生危险;如果一条鱼表现得镇定自若,其他的鱼就会聚集在它身边继续前进。科学家将一条鱼的大脑切除,这条鱼便丧失了知觉,可是一旦它离开群体,自由地游来游去时,即使是前方存在危险,其他的鱼也会随其前进。人也是一样,下属只要觉得自己跟随领导者有安全感,而且自身还会得到利益,那么他们就会坚定不移地追随着你。因此,领导者的决断能力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领导者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这样既可以威慑下属,暗示其按照自己的职责行事,而且也会使下属看到生存发展的希望。人的内心充满了力量,工作自然会动力十足,所以领导者凡事切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成功的领导者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具有果敢的决策能力。人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成功必然会有失败,关键就是看你是否能够勇敢地去做。古语有云,将帅举足无措,则全军必会陷于混乱状态;将帅果断自信,则全军士气振奋,慷慨激昂。领导者如果过于瞻前顾后,没有自信,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功。自信与领导力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作为领导者,如果你具有十足的自信,下属就愿意接受你的领导;同理,如果下属愿意接受你的领导,你的自信心自然而然也会增强。自信能促进领导者决策力的提高,而果断的决策力将会促进你在整个团队中的号召力,从而使你的事业走得更高更远。

被人称为日本“公司之鬼”的松永安左门指出:“人要有气魄,只要有气魄,天下无难事。丧失气魄的人,就没救了。”因此,领导者必须善于研究分析问题,抓住事情的本质,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主张,作出果断的决策。切不可唯唯诺诺,左右摇摆不定。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的果敢表现和卓绝魄力,会使你赢得下属的欣赏与信赖,从此上下一心,共创辉煌的未来。

#13.刘秀知错能改

【原文】

秀①舍中儿②犯法,军市令③颍川④祭遵⑤格杀之,秀怒,命收⑥遵。主簿陈副谏曰:“明公⑦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乃贳⑧之,以为刺奸⑨将军,谓诸将曰:“当备⑩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注释】

①秀:刘秀,即光武帝。东汉王朝的建立者。他是西汉皇族,蔡阳(今湖北省枣阳县西南)人。

②舍中儿:年轻的家仆。

③军市令:古时军中立市,进行贸易。军市令就是管制军市的长官。

④颍川:郡名。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区。

⑤祭遵:颍阳(今河南省许昌市西)人。

⑥收:逮捕,拘押。

⑦明公:古代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⑧贳:赦免。

⑨刺奸将军:王莽设立左右刺奸,使纠举奸猾。刘秀用为将军名称,使之维护军纪。

⑩备:小心防备。

【译文】

刘秀的年轻仆人在军市中犯了法,军市令颍川人祭遵把他打死了。刘秀十分生气,命人逮捕了祭遵。主簿陈副劝谏刘秀说:“您常要求众人军纪整肃,现在祭遵执法毫不回避,这是您的教令得到了贯彻执行呀!”刘秀于是饶恕了祭遵,用他担任刺奸将军。刘秀跟众将说:“你们应该小心祭遵!我的仆人犯法,尚且给杀了,他决不会偏袒你们。”

【心鉴】

勇于改过

古语有云:“瑕不掩瑜。”作为领导者,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如果领导者在犯了错误之后,能够诚恳地认错改过,就依然可以给下属留下好印象。如果说这一点点小错误是你的“丑”的话,那么你积极认错改过的态度则显示了你作为领导者的风范,也能够提高你的自身威信,使下属对你更加信服。

看了上面的故事会给人很多启发。当祭遵将刘秀的仆人依律严惩后,刘秀十分生气,甚至把他抓了起来,要责罚他。主簿陈副劝其应以大局为重,维护军纪,不可失去威信。于是,刘秀转怒为喜,并封祭遵为刺奸将军,并告诫其他部属要谨遵军纪,以示威严。刘秀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正是表现出身为一代仁君的风范。他这样做,丝毫无损于他的形象,相反却让他的将士更加信服他,更加愿意为他效劳。

爱华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小林村子曾经说过:“所有处于高层的领导人,不论性别、年龄的差异,他们都有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在错误面前不敢站出来勇敢地面对,而是遮遮掩掩,生怕所犯的错误给他的身份抹黑,其实谁不曾犯过错误呢?重要的不是已犯下的错误,而是对错误的正确面对,以及深刻的反思,以求得更多的经验教训,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勇敢地面对错误、承认错误并及时加以改正,这才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稳重、成熟、坚强、公正的表现。”一般来说,错误无论发生在谁身上,都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可是你想充耳不闻或垂头丧气,那肯定会欲盖弥彰。而勇于认错,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在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过失,但这并不是在扩大自己的污点,降低自己的威信,相反,勇于认错改过,恰恰是在把污点变成亮点,提高你的威信。

因此,领导者应该时刻进行自我反省,及时发现自己的过错,并毫不掩饰地勇敢承认,之后设法努力改正,这才是一种莫大的进步。领导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大潮,也并不是每一次都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知错改过是对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的考验,领导者需要有开放的心情、开明的心智,勇敢地接纳正确的事物。这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需要领导者具有很大的勇气。市场经济也许会给那些不经世事的领导者带来一些麻烦,但知错改过无疑会使事情有良好的改观。

一个人在一生之中不可避免会犯一些错误。错误能使我们认识到事情的价值,督促我们把事情做好,这也是人的一次进步。从这个方面来说,错误也是给人们一次再学习的机会,如果你不好好地把握这个机会,那才是真正犯了一个大错误。因此,领导者应该认识到错误的不可避免性,这样可以时刻提高警惕,少犯错误。既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一旦出现了错误,也就不要惊惶失措,要保持头脑冷静,迅速找出症结之所在,及时改正,这样可以极好地表现你正确的领导力,并且帮助你取得下属的信任。在《三国演义》中,刘璋的军队投降后,刘备对群臣各加封赏,并于公厅设宴。刘备醉酒后,对着庞统说:“今天的聚会高兴吗?”庞统说:“以讨伐别的国家为乐,不是仁者用兵之道。”刘备说:“我听说以前武王伐纣,作乐庆功,难道这也不是仁者用兵之道吗?你说的话怎么不符合道理呢?赶快给我退下吧!”庞统大笑而起。左右也扶刘备回到卧室。刘备睡到半夜酒醒了,大家把其驱逐庞统的话告诉了他,他十分后悔。第二天刘备向庞统谢罪说:“昨天我喝醉,言语上有所冒犯,请先生不要放在心上”。庞统谈笑自若。刘备说:“昨天的话都是我的过失”。庞统说:“君臣都有过失,怎能是你一个人的错呢!”刘备也大笑,二人和乐如初。自己犯的过错能够主动承认并改正它,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刘备是一国之君,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识。而且他在知错改过后,不是留有更多的余悸,而且彼此能和乐如初,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刘备这种知错能改的精神,也是值得现代领导者学习的。

领导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决策,绝非是万无一失,绝对正确的,有时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再加上下属在具体执行时,还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和制约,因此,谁也不能保证下属的“行为轨迹”会完全遵循管理者的“思维轨迹”,即使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敢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不仅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和管理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上下级之间能否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的融洽关系,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工作能否正常顺利地进行。倘若一有过失,领导者就把下属当做“替罪羊”,自己却不承担丝毫责任,那么,还有哪个下属愿意在这样的领导带头下工作呢?如果领导者不敢担当一定的责任,那么下属对工作也将失去信心,也就更无业绩可言。

领导者之所以不敢承认错误通常都是因为私心杂念在作怪。要么是怕丢面子,承认错误,就感觉有失身份,就会掉价。要么就是怕一承认错误,下属就会不服从自己的领导了,自己的管理工作就难做了。殊不知,勇于认错改过是领导者的美德,这样做,丝毫不会有损其威信。领导者越是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下属就会越尊重其领导,倒是那些文过饰非的领导者更容易引起下属的反感。

另外,领导者应放手让下属去做具体的工作,至于怎样去做,则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但最后负责的只能是领导者自己。不管下属是干得好还是坏,这都得由领导者自己承担,这就是一个领导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出现问题和错误的情况下,领导必须勇于承担一切责任和错误,而不应让下属替你去承担。如果摆不好这个位置的话,领导者自然就得不到下属的支持和拥护,其领导地位就不会得到稳固。

常言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自己不能认识到错误并且不能改过。所以,身居要职的领导者,一定要具有这种知错能改的自我批评的精神,这样才能树立其良好的形象,增加其号召力,进而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

#14.唐溪守信

【原文】

陈敬瑄①牓②邛州③,凡阡能④等亲党皆不问。未几,邛州刺史申捕获阡能叔父行全家三十五人系狱,请准法⑤。敬瑄以问孔目官⑥唐溪,对曰:“公已有牓,令勿问,而刺史复捕之,此必有故。今若杀之,岂惟使明公失大信,窃恐阡能之党纷纷复起矣!”敬瑄从之,遣押牙⑦牛晕往,集众于州门,破械而释之。因询其所以然,果行全有良田,刺史欲买之,不与,故恨之。敬瑄召刺史,将按⑧其罪,刺史以忧死。

【注释】

①陈敬瑄:是唐僖宗李儇所宠信的宦官田令孜的哥哥。

②牓:告示,这里做动词用。

③邛州:其辖境包括今四川省的大邑、邛崃、蒲江等县区。治所在今邛崃。

④阡能:唐末四川邛州地区农民起义的领导人。他是安仁(今四川省大邑县东南二十里)人,原是邛州的衙吏。

⑤请准法:根据当时的法律,造反者的亲属都要被处决。

⑥孔目官:衙门里掌管文书的官员。

⑦押牙:唐代节度使官署内的亲信武官。

⑧按:追究查问。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