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风吹樱花落尘泥
25174100000015

第15章 趣味杂谈(1)

如厕也讲究——日本的青花瓷便器

有这样一位日本年轻的男人,个人爱好居然是四处收集厕所的便器。未曾料到,结婚的时候,新娘子明确表示不喜欢这些“爱好”,也不允许在家中继续存放已经收集到的便器。爱情,或者说情爱,有时会逼迫着人做出非彼即此、非此即彼的选择。无奈,为了情爱,他只好放弃个人“爱好”,把收藏多年的厕所便器捐献给位于日本爱知县常滑市的陶瓷器会馆。

在这里,我看到中国14世纪出现的“青花瓷”,17世纪在日本更名为“染付”,并用在日本厕所的便器上面。至今,我也没有搞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把青花瓷主要用来制作“进口”的食器,而日本人却要把青花瓷制成“出口”的便器呢?

据说,直到明治初年,日本的厕所都还是使用木制便器。明治二十四年(1891),日本发生了浓尾大地震。在此后的震后复兴中,日本以东海地方为中心,开始渐渐出现用青花瓷(“染付”)制作的便器。这又让我想起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东日本地区这次在震后复兴中会不会也带来一场“厕所革命”呢?

我走马观花般地看着,这些青花瓷便器中,有角形大便器、小判形大便器、牵牛花形小便器等等,上面有花鸟图案、牡丹花、灵芝、菖蒲、枫叶、嫩竹图案,很是考究。“上厕所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排泄的过程,还是一个欣赏的过程”,明治四十年(1907年)9月7日,日本《都新闻》刊登的一则厕所便器的广告词中,就出现了这样的话语。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厕所的便器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器皿了。

即使到了今天,也有人认为明治、大正年间日本流行青花瓷厕所便器是“过于奢侈”了。但是,我从有关文献里面看到,日本这个厕所便器的变革时代,是与甲午中日战争、第四届日本劝业博览会、巴黎世界博览会、第五届日本劝业博览会、日俄战争、伦敦日英博览会等并行的。日本以此向西方显示:日本不但可以传承古老中国的青花瓷技艺,还可以用这种技艺造出来的厕所便器接近西方,形成一种具有新文化性质的装饰美术便器。

原来,在日本走向世界过程中,青花瓷便器还起到过这样的作用!于是,我向常滑陶瓷器会馆建议:就把这里改名为“青花瓷厕所便器博物馆”吧,不要再遮遮掩掩了。

足球“不感症”

在日本的华人一般都是这样的,不与日本人谈足球。“足球问题”与“历史认识问题”一样,正在成为中日两国百姓之间的敏感话题。谈到“历史认识问题”,日本人尽管喜欢狡辩,但总显得有些心虚,因为历史的事实让他无法理直气壮。谈到“足球问题”,中国人就有些心虚了,因为二十多年来中国足球给海外中国人丢尽了脸!日本人总是用那种脸上带着笑容、嘴角带着嘲笑的样子来谈中国的足球。还好,日本人不是人人喜欢足球,否则,如果像“历史认识问题”那样人皆可谈,中日两国的国民感情肯定会不停地继续恶化。

中国足球界赌球的丑闻频传,但在日本主力媒体上罕见地没有什么强烈反应。以往,只要是中国国内发生具有社会轰动效益的“丑闻”类新闻,日本主流报章都会及时地大幅做出报道。2010的1月21日,共同社发表消息称,“一直在调查赌球事件的中国警方,现在带走了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以及杨一民等三人”。这则消息还援引中国的媒体报道称,“南勇下落不明,他的办公室也已经关门闭锁”。《产经新闻》则评论说,“在中国,足球赌博一直以来就十分猖獗。中国的警察当局从去年10月起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但是,这两家媒体都没有做后续报道。

那么,日本媒体为什么会如此沉默呢?我特意采访了《体育日刊》的记者中川亮先生。中川回答之前先说了一个“对不起,我要实话实说了”。他认为日本媒体近年来的确很少报道中国足球界的动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应该有两个:第一,日本足球特别是J联盟经过二十来年的发展,已经不把在国际足联的排名中排在百位之后的中国足球当作一个对手了;第二,日本足球队到中国比赛的时候受过“伤”,中国赛场上观众的不友好表现,也让日本媒体不愿意过多报道中国的足球。可以说,中川说的算是客气了。这段话如果说得再直白一点,那就是日本不把中国足球放在眼里,日本觉得中国足球不值得报道。我真想说,我呸,但这个时候,我只能呸我自己。

在谈到日本的职业足球也有“足彩”,但为什么没有丑闻的问题时,中川亮告诉我:“你好好看看,不久前日本相扑界也传出假赛的丑闻,警方很快查出背后的黑手就是黑社会暴力团成员。所以,现在警方正在努力切断相扑界与黑社会之间的联系。在日本相扑举行比赛的‘国技馆’,卖票的地方都贴着标语:‘拒绝暴力团观看’。日本的职业足球之所以还没有传出足彩赌球的丑闻,是因为警方很早就开始动手了,发现黑社会暴力团成员插手足彩,毫不客气地马上就进行逮捕。”其实,我还了解到,在每次足球彩票发行之前,东京都警视厅都会派员去给职业球员们上课,不允许他们购买、下注足彩。为了避免球员受到地下庄家以及暴力团体的骚扰、威胁,警方还在课堂上传授如何防范应对的招术。

中川亮还有这样的分析:“凡是体育界涉赌出现丑闻的,都是因为背后有一个黑社会组织。”这个时候,我想跟他“抬杠”,说我们中国足球赌球丑闻后面就没有黑社会,但是,他不跟我聊了……

《甄嬛传》走红日本

近日,中国热播剧《后宫甄嬛传》进军日本电视台,备受关注也引发热议。将该剧引进日本的日本亚共和娱乐公司社长自爆看了两遍:“可以说这是一部5年后、10年后都能引发话题的不朽名作。”刚登陆日本就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甄嬛传》在日本有着约3927万人数的观众群,对于人口只有一亿多的日本来说,绝对是破天荒。这也是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号“样本”。日本观众热议说:“华丽造型秒杀眼球。”日本各大娱乐论坛的网友像打了鸡血般兴奋,对该部电视剧赞赏有加,收视率和播出效果创下了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多项纪录。

这部电视剧登陆日本后,也引起了中国网友的关注,片在网络上被疯传。低沉浑厚的旁白声音和大陆版清幽风格大不相同,于是,有网友称之为“好似战争片!”特别是,台词的翻译问题,比如,“贱人就是矫情”这句话译成日文变成“像披着猫外皮一样做作”,遭到网友吐槽:“完全没有了霸气。”

即便如此,但这次由日本BS富士台首播的《后宫甄嬛传》,远超过在美国的影响力。很简单,日本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有着文化亲近性。在英语市场上,《甄嬛传》远不如在日语市场上受欢迎,文化差异对收视率以及对外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可见一斑。

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几乎很少从中国引入电视剧,不只是因为画面的呈现并不精彩,场面不如好莱坞,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容易被理解。但如果出口到日韩,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文化隔阂,促进文化交流。

以往,总是日本的电影、动漫、电视剧在中国广受欢迎,随便找个中国小学生,几乎都能说出几个日本动漫、电影中的经典人物。在文化产品出口方面,中国的贸易逆差是十分凸显的。中国电视剧走出国门并不是第一次。上个世纪,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便热播日韩,《还珠格格》也在亚洲诸多国家的电视台播出。

这次《甄嬛传》的走出去,给中国文化产品的输出提供了经验与启示。笔者认为,要让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不妨以日韩等与中国文化相近的国家或地区作为突破口,研究一下如何多生产出既能展现优秀中华文化又能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作品。在充分地吸收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让更多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畅销世界,打造中国的“软实力”。

否则,倘若一味匆忙、盲目地走出去,只会让外国受众形成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刻板印象,或将加大未来走出去的难度。所以,需要认真剖析《甄嬛传》这个样本,汲取有益经验。

“汪星人”和“喵星人”

在中国,越来越多人关注宠物的生活了。社交网站总有账号专为“汪星人”和“喵星人”而设,而关注这些“萌宠”动态的也颇有其人。显而易见的是,猫和狗等主要的宠物地位,越来越高。

要说起全民对猫和狗的热爱,日本是首屈一指了。在这个人口平均年龄不断攀升,每年的出生率都低得让世界替其“捏一把汗”的国家,宠物却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日本宠物食品协会提供的数据,在1994年,日本全国的狗约有910万只,猫约有610万只;然而到了2009年,数字已经上升到了狗1230万只,猫1000万只。也就是说,猫和狗越来越受到了日本人的喜爱。

并且,猫和狗不断壮大的队伍是可怕的。有数据显示,2003年,猫狗数量之和约为1920万,超过了当时日本全国的16岁以下的人口数量——1790万。可以说,它们正在“侵占”着人的地位。

还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威胁”——说猫和狗是许多日本家庭的“掌上明珠”一点儿也不出格。举个例子,一般来说,我们通常会认为,狗常吠叫,是因为狗的“脾气”不好。然而,在日本,许多人却都不这样想。他们认为狗“无端”吠叫,问题不在狗,而在人。也就是说,是主人没有学会照顾到狗的性格,也不懂得如何与狗交流。更有一些,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有的日本人认为,不应该在小狗还在“喝奶”时,就将他们带离狗妈妈的身边,因为这会让它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的同类交流。

这样看来,不少家庭的宠物,甚至比人还要受到重视。但现今,猫不再专职抓老鼠,而狗也不再用作打猎的“黄金搭档”或“守门员”。那么,日本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喜爱猫和狗?

事实上,许多日本人养猫养狗,是不甘心“寂寞寂寞就好”,从而将猫和狗当作了自己的家庭成员。2008年时,50~69岁的日本人家庭中,21.8%的人都会养狗,13.7%的家庭都养猫,这是最大的饲养“汪星人”和“喵星人”的年龄群。而问及原因时,相当数量的人都表示,他们想将自己对儿女的爱和关心寄托在宠物身上。在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多数人的儿女已经长大成人,背井离乡,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父母的关心可能也会因对事业的繁忙而疏忽。因此,宠物能够作为一个情感的宣泄口。

然而,正值壮年的年轻人,饲养“喵星人”和“汪星人”原因则有所不同。狗的忠诚、勇敢都让他们成为优秀的生活的伙伴;猫的神秘与“卖萌”的天性都为自己吸引了不少“粉丝”。它们都给了日本日渐备感孤独的年轻人一种“被需要”感,甚至是在遇到挫折时,人生低谷时的陪伴支持与不离不弃,都让饲养他们的人更加感到,猫狗比人有情。此外,更有一种思量是,“虽然宠物也需要悉心照料,却还是比养一个小孩少操些心啊。”

对于这种“猫猫狗狗大行其道”的社会现象,或者可以为日本人对动物的细心关爱赞一记。然而,事实上,“汪星人”和“喵星人”受欢迎的背后,更加在很大程度地映射着日本社会中孤独和寂寞的蔓延,以及人们与疏远的人际关系抗争的苍白和无力。毕竟,如果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让人失落,宠物再如何讨人喜欢,也不至于扮演人在社会上的角色。那么,随着猫和狗在中国的地位上升,中国社会是不是也应该受到警示,去更多地重视人际关系呢?

“阿喵”变身“招财猫”

岩手县的猫叔,千叶县的博美犬俊介,和歌山的玉子猫站长,日本越来越多的动物明星们逐渐在网络上走红,各地乘势大打“旅游牌”。近日,生活在福井县坂井市名胜“东寻坊”的雄性野猫“阿喵”,又成了闻名海内外的大明星。它睡觉、吃饭的姿势憨态可掬,引人注目。坂井市充分发挥“阿喵”的“明星效应”,委任它为“旅游队长”,将“阿喵”生活片段的照片和视频放在网站、海报、宣传手册上,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此时此刻,这只野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招财猫”。

仔细想一想,一只野猫,居然能够成为带动当地旅游的“火车”,这种事情,可能只会出现在日本。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先说“萌文化”的因素。“阿喵”的可爱与动漫感,符合萌文化的各种典型特征,吸引了萌文化的粉丝们。萌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在风靡日本后,这股风气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很快传到了中国、韩国等近邻国家。如今在北京、香港、台北、首尔等都市的繁华地带,随处可见“萌”的身影,而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专门探讨“萌文化”的主题贴吧、主题网站。萌猫“阿喵”在网络上“曝光”后,立刻成为萌文化粉丝的新宠。看完照片和视频后仍觉得不过瘾,按捺不住地来实地欣赏“阿喵”的旅游者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