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开国第一战3
25180900000002

第2章 投石问路 杜鲁门摇橄榄枝 顶天立地 洪学智当粮草官(2)

美国也修正了自己的目标函数,而且比中朝方面还早。他们早就打得很勉为其难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联合国军”依靠战场上现有的军事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回鸭绿江边了。虽然有空中保护伞,“联合国军”方面也同样存在着后勤补给问题。北朝鲜地形崎岖,公路和铁路都被“联合国军”的炸弹、炮弹摧毁破坏了,不便于高度机械化的“联合国军”部队行动;“联合国军”越向北推进,离釜山和仁川的补给基地就越远,补给也就越困难,相反,中国军队的补给也就越容易。“联合国军”的装备现代化程度很高,对后勤补给的需求量也更大,依赖程度也更高。美国在朝鲜打了一年,已经付出了近10万的人员伤亡代价,运往朝鲜的军事装备达1500万吨,直接战费100多亿美元,这几项都比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年的消耗多一倍。

而且由于这场战争,美国1950年7月1日至1951年6月30日会计年度的军费在420亿美元的预算拨款以外,又特别补充拨款64.6亿美元,1951年7月1日至1952年6月30日会计年度的军费预算增加到600亿美元。

这个巨大的消耗理所当然地引起美国纳税人的强烈不满:为了一个跟美国人生活毫无关系的遥远东方弹丸小国,竟然要付出如此巨大款额的银子,还加上那么多美国青年的鲜血和生命。

而且还不知道这战争什么时候是个完。

这他妈的合众国政府是不是有毛病?

兵员也成问题。

虽然战争爆发后,美国武装部队总兵力从150万增加到了330万,但因为其战线遍布世界,仍然不敷使用。1951年5月,美国已有6个陆军师、一个空降团和一个海军陆战队师在朝鲜境内作战,占当时陆军全部18个师又18个团的1/3,另在日本部署了两个师又一个团,欧洲部署了4个师,国内就只有6个师了。

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上将叫苦说:为了把在朝鲜作战的美军“补充到接近作战的员额,必须实际上调光国内的正规军,但是连这样做都不够,还不得不动员后备部队”。

海、空军也无法向朝鲜机动部队了。

再打,就只有动用欧洲的兵力了。

这无异于是要杜鲁门拱手将欧洲捧给斯大林。

借八个胆子给杜鲁门,他也不敢败这个家。

美国的伙伴们也不齐心。

甭说别人,英法就看出这是一场没有取胜希望的战争,虽然出了兵,但始终别别扭扭跟美国尿不到一个壶里,一直担心被麦克阿瑟那老家伙给拖进一场扩大了的战争。现在麦克阿瑟下岗了,他们也鼓噪得更厉害了,都异常强烈地反对扩大战争。

英国陆军大臣4月30日在谈到朝鲜战争时说:

“英国政府正通过新任外交大臣莫里逊坚决地——我也可以说是不顾一切地——设法阻止战争的扩大。”

“联合国的盟友在开始时支持联合国在朝鲜采取行动的决心,正在消失。”美国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将军颇有点无奈地说。

最让美国人头痛的是:这仗打得本末倒置。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直把欧洲作为其同共产主义进行斗争的全球战略重点,并把苏联作为其主要对手,因为欧洲有美国最主要的盟国英国和法国,欧洲具有可供美国利用的雄厚的工业基础、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许多重要的军事基地,还有靠近欧洲的中东廉价石油。而苏联是当时共产主义势力的主要代表,唯一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同美国在世界上抗衡的国家,并且其地理位置就在欧洲。

可现在呢,还没跟“北极熊”沾边,就跟中国军队打得难分难解。

合众国的军事力量在朝鲜大量消耗,而苏联则养精蓄锐坐山观虎斗,长此以往,欧洲还不早晚让“北极熊”给盘了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五星上将早在麦克阿瑟下岗不久的5月间就曾经点筋动脉地断言:

“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会把我们卷入一个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中。”

倒不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当家人当时就认识到介入朝鲜战争是一个错误,要那样他们就太纯洁无瑕了。他们担心的是一旦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去,会引发他们难以承受的严重后果。这个消息,也证实了毛泽东等新中国领导人在决策出兵时力争把战争控制在朝鲜境内的预想是非常正确的。

比起家里没有多少坛坛罐罐的中国人,美国人的顾虑要多得多!他们并不想打一场世界战争。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收场。

双方在“以妥协方式结束战争”的认识上越走越近。这场战争,也就注定要走进“局部战争”这条胡同。对双方来说,这才是一条有出口的活胡同。为走通这条胡同,聪明的美国人想了很多办法。第一招是一推六二五——不是有个现成的替罪羊麦克阿瑟吗?就在中国军队发起春季攻势的同时,美国国会也吵吵得热火朝天,吵吵的主题还是美国在朝鲜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吵吵的由头则是5月3日至6月25日由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联合主持的“大批判”——“麦克阿瑟听证会”。

妙就妙在麦帅始终坚持他那个以军事手段彻底解决朝鲜问题的主张,要把战争扩大到中国,以海军封锁中国海岸,加强经济禁运;以空军轰炸中国的机场、车站和工业基地;让蒋介石进行反攻大陆的活动,等等。

这不是上赶着给白宫和五角大楼当一个现成的靶子吗?

先后被调查作证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国防部长马歇尔、国务卿艾奇逊、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海军作战部长谢尔曼这些大员们当然也就不会客气了。

你想这伙子人能把麦克阿瑟给说出个什么好来?

布雷德利在5月15日作证时说:赤色中国不是一个足以谋求世界霸权的强盛国家,如果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这一战略将使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艾奇逊干脆把所有的责任都一股脑地全推到麦克阿瑟身上:“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北进的责任全在麦克阿瑟身上,“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战争目的和联合国长远的政治目的二者之间的区别本来是很明确的,都是让麦克阿瑟的能言善辩给弄糊涂了;当时,这位将军置杜鲁门总统的命令于不顾,一再发表言论和采取行动。

总而言之,都是麦克阿瑟那老家伙把事情给搞坏了。

看出来没有?骂别人的时候也给自己垫了个台阶。

第二招是二一添作五——把政治目的和军事目的分开。

在举行麦克阿瑟听证会的同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5月2日至5月16日开会,系统地讨论了美国在朝鲜的政策,并作出决定:“将政治目的(建立统一的、独立的、民主的朝鲜)和军事目的(击退侵略并按停战协定结束敌对行为)区分开来。”

而在此之前的5月1日,经杜鲁门总统批准,参谋长联席会议给李奇微发布了一个命令,“这份命令与以前的命令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自联合国部队进入朝鲜以来,其推进界限一直划在鸭绿江一线,而在这份命令中,参谋长联席会议把这个界限限制在‘堪萨斯-怀俄明线’线,规定任何超出这条线的大规模推进行动,都要事先得到它的批准”。

5月31日,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对5月1日的命令稍加修改后又重新发给了李奇微:

作为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你要始终以你的部队安危为重,迫使在朝鲜境内及其附近水域作战的北朝鲜军队和中共军队在人员和物资上付出重大牺牲,至少完成下列几项任务,而为解决朝鲜冲突创造有利条件:

A.缔结合理的停战协定,终止敌对行动。

B.在适于行政管理和军事防卫的北部边界线以南地区,建立领导整个朝鲜的大韩民国政权,而这条边界线不得划在三八线以南。

C.为分阶段从朝鲜撤出所有非朝鲜籍武装部队做好准备。

D.强化南朝鲜武装力量,使之足以阻止和击退北朝鲜的再次侵略。

至此,美国放弃了“统一全朝鲜”的战略企图。“联合国军”也转入战略防御,改取“通过强有力的巡逻和局部进攻来保持主动”的作战方针。第三招是七弯八拐多渠道递话。就在给李奇微下达正式命令的同一天,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派曾任驻苏联大使而现在政府中没有正式职务的乔治·凯南以私人身份单独会见了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雅科夫·马立克,拐弯抹角羞羞答答地表达了美国在朝鲜谋求谈判的愿望。凯南表示:“美国准备在联合国或任何一个委员会,或是以其他方式与中国共产党人会面,讨论结束朝鲜战争问题。”

6月1日,美国又通过联合国秘书长特里格夫·赖伊表达了和谈的愿望。

5天后,马立克再次与凯南会面,他用精心准备过的外交辞令告诉凯南:“苏联政府希望和平,并且希望尽快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但苏联不便参加停火讨论。建议凯南先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商谈此事。”

过了两天,艾奇逊又利用在“麦克阿瑟听证会”作证的机会,再次表示了美国愿意沿三八线地带谋求停火。紧接着还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朝方发出和谈试探——据说在苦觅久寻之际还曾想走走裙带,通过江青的一个远亲递话过来,幻想由此建立一个更直接可靠的渠道。

可惜没什么结果——新中国不兴这个。他们给新中国领导人传递了这样一个意思:美苏有可能打一场大仗,这样就会牵连到中国并葬送掉中国一个世纪以来所期望的局面。18个月后,美国的兵力将要达到满员。美国政府的官方意见是想有一个合理与和平的解决,并且只要中国领导人“恢复了理智”就可以随时这样做。在中国打了这么久以后,美国公众并不怎么敌视中国。报纸、广播也没有侮辱中国人。对美国人民来说,打一场不动感情、没有仇恨的战争是一种新的现象。如果中国能跟美国讲和,是在跟一个朋友达成妥协而不是在跟敌人讲和……

笔者键击至此不由忍俊不禁。

美国大佬真够煞费苦心的了,到这份儿上了还胡萝卜加大棒瞎咧咧什么呀?直接说想跟中国人坐在一条板凳上谈判不就得啦!哪来那么多喋喋不休的废话?

人家美利坚合众国要面子!“我们就像一群猎狗那样四处去寻找线索。”多年后,艾奇逊在回忆录中自嘲。

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雅科夫·马立克在联合国新闻部举办的“和平的代价”广播节目中发表演说:

维护和平的事业是可能的,朝鲜的武装冲突目前最尖锐的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各方有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意愿,苏联人民认为,第一个步骤是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而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

美国人听到了马立克演讲,先还疑疑惑惑不敢相信。美国国务院在当晚就通过发布新闻对马立克的演讲作出了反应:

马立克先生的语气再次使人怀疑这是否是单纯的宣传,假如这并非单纯的宣传,那么讨论终止冲突的办法是现成的。

这是在核对事实。两天后的6月25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中国人民完全支持马立克的建议,并愿为其实现而努力。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反侵略战争,其目的就在于求得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美国人喜出望外,他们终于听到了他们想要听到的。当天,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在发表美国政策演说时称:“我们愿意参加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当天,彭德怀主持召开了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

会议上,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持久作战和与敌人举行停战谈判的方针和各项决定。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志愿军党委对于如何实行持久作战的方针,确定了5个原则:

一、关于作战地区。在敌军正面不增兵、侧后不登陆的情况下,必须坚持三八线和38.5度线。

二、关于兵力使用安排。根据作战需要和补给能力,除特种兵外,以18个军分为两批轮番作战,第一线部署9个军于正面作战,第二线9个军分别置于东西海岸及机动地区担任海岸防御和执行机动任务,另以两个军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总预备队。第一、第二线部队每两三个月轮番一次,在朝鲜作战一年以上的部队,因伤亡大、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战斗力者,视情况可调回国内,另以新的部队替换。以“轮番和换班相结合”的方法,坚持持久作战。

三、关于作战方式。采取“运动防御与反击相结合的拉锯战形式,也即是积极防御与短促突击的作战方式”。

四、关于歼敌原则。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方式。

五、关于战役的前伸的最远目标。打到三八线为止,不要超过南汉江、昭阳江而增加自己的困难,并要稳步前进,一次攻不下来作两次攻,进一步巩固起来准备好了再攻,一次不打远了。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实施了重大战略转变。

6月1日,为加强志愿军领导力量,中央军委任命陈赓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宋时轮为第三副司令员。不久又任命甘泗淇为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杜平为政治部副主任。6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在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南生率领下,由安东、长甸河口入朝。杨成武此人不必多说。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年轻的政治委员杨成武,让“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扫荡了大清河北、扫荡了清风店、扫荡了保定府又扫荡了石家庄的华北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后来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又被林彪折腾成“杨余傅”之首的杨成武。

50岁以上的中国人谁个不知哪个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