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用在逻辑学习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打好了逻辑基础,就有了培训好口才的基本条件。鲁迅先生就是一个逻辑方面的“天才?,他的杂文,如同投枪、匕首,一击就可以刺到敌人的最痛处。他非常善于抓住对手语言中的逻辑谬误,把对手驳得体无完肤。他的演讲同样也是深入浅出、周密妥帖,这些都反映出他的逻辑造诣。但是,正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言,“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这句话当然有先生自谦的成分,但是确实也反映出他的勤奋程度。他的逻辑能力绝对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他自己刻苦学习的结果。早在留学日本的时期,他就钻研过逻辑学。在1907年发表的《科学史教篇》中,他就认为把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起来,真理才能昭然若揭。后来,他除了在自己的文章和演说中使用炉火纯青的逻辑技巧,还写了《论辩的灵魂》等十多篇杂文,可见先生对逻辑的重视与用心。
如前所述,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的。思维的形式有概念、判断(又叫命题)和推理三种。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征总和的思维形式,任何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在口语表达中与概念有关的逻辑问题主要是:概念要明确,概括要恰当,划分要正确,要学会给某个新鲜事物下一个科学的定义。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或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逻辑学上称为假判断。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在这三种思维形式中,概念是最基本的。我们思考问题使用的基本单位就是概念。它既是思维的形式,又是新的思维成果,因为我们对于某类事物的认识成果往往凝结成一个新的概念。而推理则又是在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可以把我们从未知引导到新知。关于这三种思维形式,涉及很多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在这里,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面面俱到地谈清楚,大家可以参阅有关的逻辑学着作。
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必须要重视逻辑训练。如果你擅长辞令,那么逻辑知识可以令你锦上添花;如果你讲话时总是不知道从何说起,不知道怎么有条理地表达你的思想,那么你应该从逻辑学出发,开始挑战自我的训练之路。在这方面有了进步,我相信你的收获决不仅仅是拥有了出口成章的好口才,你肯定会惊奇地发现,你看问题,做事情比以前少了盲目和困惑,多了自如和信心。
7.让修辞为你的口才镀镀金
在培训口才时应该考虑表达是否准确?是否把要表达的意思交代清楚了?说出来的话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律?如果语法有错误,就是不通;逻辑方面有问题,就是不对;语法和逻辑都没问题了,我们往往还要进一步追求更好的效果,而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就是修辞的任务了。因此可以说,语法管的是“通不通”,逻辑管的是“对不对”,而修辞管的则是“好不好”。如果你的口才平平常常,那么修辞可以为你的口才镀上一层金,使其显得光彩夺目,绚丽耀眼!
俗话说:一样话百样说。根据特定的语境、特定的目的,众多可供选择的表达方式中总有一个是最合适的、效果最好的,选用那个最好的从而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的任务。因此我们可以说,修辞就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和语境,恰当地选择词语和句子,以求得最佳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也可以说,讲修辞的目的是为了把话说得更有水平。出口成章是口才的最高境界,因此培训好口才更是离不开对修辞的学习和训练。
修辞是一种追求更好表达效果的活动,它涉及的方面主要有语境、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选用、辞格的运用。
语境有两种,一种叫做上下文语境,一种叫做社会语境。上下文语境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前言后语的问题。一句话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放在具体的上下文当中的,起码前言后语之间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错误。社会语境就更加复杂了,它包括说话的对象、时间、场合、周围的情况等诸多因素,简直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有好口才的人往往是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在不同的场合中说出最得体的话语的人。这种感觉能力和控制能力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本领。
下面这一段话,用了一些修辞技巧,乍一看好像还挺有文学色彩,但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整段文字的前言后语互相矛盾,不合逻辑。是为了描写而描写,忽略了上下文语境的问题:
清晨,我和小王来到景色如画的未名湖畔。啊,美丽的未名湖,微波不兴,明净如镜,它大约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显得分外的安详和宁静。我们举目四望,发现湖畔四周早已三三两两地坐满了好学的青年人。他们有的在念外语,有的在背诗词;有的声音高亢,像雄鸡在报晓,有的嗓音洪亮,如铜锣在轰鸣,千百个声音汇成了一首向科学进军的交响曲。
这段话单拿出其中的任何一句,可能都挑不出太大的毛病,但是把这些句子放到一起,则显得前言不搭后语。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处理好上下文语境关系的例子。
讲修辞除了看语境外,还要注意词语的选用。前面我们说过,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和表达效果,恰当地选用最为合适的词语。该文则文,该野则野。语言中并没有什么天然的好词与坏词(这里指的是表达效果而非思想内容),好与不好全看使用者把它安排得怎么样。
其实修辞是很平常、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我们大可不必把它复杂化、神秘化。当你有一件事情想说,你刚要开口,却突然觉得与其这样说,还不如那样说;或者某个词语尽管也能表达出你的基本意思,但是总觉得还可以再找一个更合适的来替换它;或者你为了增强说服力,尽量引用名人名言;为了增加感染力,使用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手法,这些时候,你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陈望道先生在他的名着《修辞学发凡》中,把修辞活动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种。大家很容易被字面的意思迷惑,认为积极修辞比消极修辞好。其实积极与消极只是用来区分的两个名词,它们并没有高下之分。培训口才首先追求的是准确,在准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争取简练,这些都做到了,才能追求生动。消极修辞就是为了更准确、简练地表达服务的,它是语言的常规范围内的调整与选择,而积极修辞则是语言的一种变异使用,它突破了表达的常规,能起到使人加深印象的作用。
8.幽默口才培训法
有好口才的人一定是擅长幽默的人,所以在口才培训中,幽默培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很多场合,气氛有些沉闷,人们互相戒备,这时候一句逗得大家会心一笑的诙谐话语,往往能打破彼此之间的隔膜,让人心情愉快地进行交际。掌握了幽默这个武器的人肯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没有幽默细胞,他将失去很多乐趣。好口才需要幽默就如同沙漠上的旅人离不开水;口才幽默的人就好比一个引力巨大的磁铁,在他们的四周总是不乏各式各样的朋友。擅长幽默的人能让你在一瞬间忘掉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一句话能消除你心头的坚冰,一个妙喻能绽放你纯真的笑颜。听擅长幽默口才的朋友谈话,不用担心手表走得太慢,不用担心时间怎么也打发不完。因此我们说,一个口才幽默的人是具有亲和力的人。身份低于他的,不会因为心存顾忌而对他敬而远之;身份高于他的,也会因为追求快乐而站到他的身边。可以说,幽默是心胸开阔、学养丰富与机智敏捷的“合金”,是培训口才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那么,幽默口才是怎样培训出来的呢?
一、要有健康高尚的情操,豁达的心态
幽默口才属于生活中的强者,属于乐观向上的人。要想用自己智慧的火花去照亮别人,首先自己的心灵应该充满阳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满脑子小算盘、心胸狭窄的人是不可能有幽默口才的,因为他们心里装着的只有自己的得失,没有对他人的热情。幽默是需要热情的。
恩格斯曾经这样说道:幽默是表明人们对自己的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示自己占有优势的标志。古今中外的伟人哲人大多是具有幽默口才的人,在他们的讲话中,幽默口才就如同金子一样在闪闪发光。其实,这正是他们那超拔的人格的体现:对自身有着坚定的信心,对人世充满了真切的关怀。而那些伟大的文学家,更是用自己生花的妙笔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幽默经典。
心胸开阔的人能够用幽默口才化解遇到的尴尬场面,能够用可贵的宽容来消除别人加到自己身上的伤害。比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一个十分豁达的领袖,同时也是着名的演说家。在他执政的最后一年,他曾经出席了一次政府举办的活动。当时,他听到身边有两个人在小声地议论他:
“嗨!你看那不是丘吉尔吗?”“是啊,是啊,我听说他已经老朽了,眼看就要下台了。”
“是啊,他是应该把位子让给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了。”
那两个人这样谈论的时候,以为丘吉尔听不到他们的对话。可事实是丘吉尔听到了。丘吉尔等那两个人说完后,冲着他们转过头来,说:
“是啊,我还听说他的耳朵最近也不大灵了呢”。
那两个在背后议论人的“绅士”的表情可想而知。
再看这样的一段对话:
“昨天你骑马骑得怎么样?”
“不太坏,问题是我那匹马太客气了。”
“太客气了?”
“是啊!当我骑到一道篱笆的时候,它让我先过去了!”
说这话的那个人如此面对自己的遭遇,真可谓开朗达观。谁不佩服他这种苦中求乐的本事呢?
二、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有了健康明朗的思想,并不一定具有幽默的口才。我们还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因为幽默的口才需要丰富的学识支撑。很难想像一个孤陋寡闻的人能够成为一个幽默的高手。只有知识丰富,才能眼界开阔,才能对社会人生有较深的认识与感悟,才有可能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冬烘先生”只能成为幽默的对象,幽默的材料,不大可能成为幽默口才的主人。
幽默者往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物。他们的谈吐中既会有一定的哲理,又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头脑会给谈吐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燃料、新武器。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人肯定不是博学多才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腹中空空。只有有了慧心,才有可能有秀口。幽默口才需要思维敏捷,需要胸怀锦绣。只有在头脑中储存下大量的知识学识,才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招之即来、派上用场。有些人很善于在聊天闲谈时穿插引用或者化用名人名言和名事名典,寓谐于庄,点铁成金。
很多人都有上网聊天的经历,在聊天室里那些“人气”较旺的人一般都是口才幽默的人。而那幽默绝不能是低俗的插科打诨,因为时间一长,那种没有品位的油嘴滑舌很快就会让人讨厌。那些真正的幽默者往往能够引经据典、巧比妙喻、移花接木、量体裁衣。跟这样的人聊天,那些由智慧的火花伴随着的连珠妙语让你“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比如两个网友聊至夜深,其中一个想要下线,就说:
“太晚了,拉灯(登)吧!”
他可能是灵机一动,把当前的“风云人物”的名字巧妙地用在这里。另一位也反应很快:
“不急不急!熬嘛,尔!(奥马尔)”
真可谓针尖对麦芒,同样利用谐音做出了有趣的应答。
三、要目光敏锐、善于联想
生活中到处都有有趣的事情发生,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幽默口才的培训。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如果你从悲观的立场看它,可能它是糟糕透顶的一件麻烦事;可是口才幽默的人则不会一味沉浸在徒然的惋惜和悲叹中,因为事已至此,不如换个角度,你也许会从此获益呢!
幽默口才尤其需要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需要独到的见解,立体发散的思维品质。下面这则《请听听考研的声音》运用的就是常见的“戏拟”的幽默方法,表现了作者丰富的阅读经验和智慧的想像:
一年一度北风劲,周六学子要考研。压力当前,有人戏说一番,聊解应考的紧张和焦虑。
拿破仑:将军们,我的出身的确比你们差,但是如果你们因此而蔑视我,我将立刻宣布考研,以消除这一差别。
切?格瓦拉:请听听考研的声音吧。
肯尼迪:我们不能只想着考研能为我们做什么,要多想想我们能为考研做什么。
张爱玲:于考研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刚在这里相遇,那就说一声:“你考了吧!”
龙应台:中国,你为什么要考研!
魏巍;朋友,你在买书的时候,可曾想到谁是最可靠的资料?
杨朔:我梦见自己变成一名研究生,在阳光下快乐地奔跑!
阿Q:考研?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鬼佬,叫道“考研考研”,于是一同考研。
施拉普纳:如果你不知道往哪考,就往中国科学院头上考。
哈姆雷特:考还是不考?这是一个问题。
凯特温丝赖特:你考,我也考!
高晓松: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记的笔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考研的你。
刘德华:考研一万年。
痞子蔡: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不考研。我有一千万吗?没有。所以我仍然要考研。
上面这些句子都是改造自前面人物的“名言”,这些人有的是现实中的真人,有的是文学作品里的虚构。有政治家,有歌星,有作家,他们这些话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已经超出了原来的文本含义,而增加了某种特定的色彩,成为了类似词汇当中的“熟语”。作者利用它们幽默地表达出了当代大学生面对残酷的考研竞争所产生的种种心态。如果不是熟知这些“名言”,怎么可能说出这些妙语呢?幽默的口才必然伴随着丰富的联想和敏捷的思维。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领袖们》中这样评价周恩来:
周恩来口才中表现出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其他任何一位领袖,他讲话时有四个特点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精力充沛,准备充分,谈判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下表现得泰然自若。
相传有一次,周总理招待外宾,精美的菜肴体现出的饮食文化博得了外宾的一致好评。但是,有一道菜却出了点麻烦。这是一道汤菜,汤上浮着厨师精心制作的“万”字形,可是随着大家汤匙的搅动,它竟然倒了过来,一下子变成了纳粹法西斯的标志。外宾们吃了一惊,当时便有人向总理请教。周总理当时也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他马上镇静地说道:“这个图形是佛祖释迦牟尼胸前的端相,象征福寿绵长,这是对贵宾们良好的祝愿。”接着,他又幽默地说道:“现在它倒了过来,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一落,宾主们便哈哈大笑起来。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没有机智的头脑,没有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像,怎么能如此巧妙地化解这场餐桌上的“风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