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东南非洲之旅之二:莫桑比克指南
25325700000023

第23章 国情概况(7)

在莫桑比克文化领域,马孔德人是一个值得可圈可点的艺术群体,由他们创作的东非木雕,是莫桑比克同时也是黑非洲传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工艺品。马孔德人居住在莫桑比克北部马孔德高原和坦桑尼亚南部的拉马乌谷地,宽阔的鲁伍马河川流其中,将这个民族分成两个国家的居民。这儿的地理位置非常偏僻,马孔德人的文化不易受到外界侵扰并得以世代传承。因此,不论是他们的民风习俗诸如纹面、纹身、面具舞还是雕刻、雕塑、制陶等均与其他民族明显不同,进而折射出马孔德人是一个非常有个性、有文化底蕴的民族。相传东非木雕即起源于马孔德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可谓是历史悠久,由部落长者向青年人口述本族文化和传统,也传授木雕雕刻技艺。木雕的原料基本上取材于非洲热带硬木,例如红檀、紫檀、黑檀(乌木)、橡木、花梨、鸡翅木等,其中乌木质地坚硬,纹路细腻美观,颜色乌黑透亮并略显暗红,雕出的作品最负盛名,在阳光照射下,会泛出一种金属般的光泽,在工艺品市场上售价不菲,畅销不衰。与木雕同样驰名的还有马孔德匠人精湛的技艺,他们没有精良的制作工具,没有提前绘好的图纸,也无雕好的成品作为参考模型,而是因材用工,即兴创作,精心打造,在表现手法上不拘泥小节,全凭艺人各自的技法和价值观,因而成品很少有雷同之处。这些木雕体形夸张,造型生动,个性鲜明,具有超时代的特点,成为非洲人艺术领域内一朵瑰丽的奇葩。而今,马孔德绝大多数的木雕艺人已不再沉寂于过去传统的生活方式,纷纷外出打工,进入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南非等国首都及各大城市的工艺品作坊或工艺品市场,以雕木为生,赚取外汇。现在,东非和南非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的观光客,当他们到达时,木雕是必选的旅游工艺品之一,当他们离开后,又把木雕的声名带至世界各地,东非木雕因此渐渐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阅读报纸和书籍或许是了解一个国家最方便、最快捷的一种方式,但一个会英语的人来到莫桑比克会感到非常不便甚至别扭,因为莫桑比克的报纸和书籍全部是用葡萄牙语出版,你只能脚踏莫桑比克的国土,却兜着圈子、通过购买其他国家出版的介绍莫桑比克的英文图书来了解该国。莫桑比克出版的报纸有:1.<<新闻报>>(noticias),葡文日报,全国影响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创立于1926年,日发行30,000份;2.<<莫桑比克日报>>(DIRIO),葡文日报,创立于1981年,日发行4,000份;3.<<热带草原报>>(SAVANA),葡文周报,创立于1994年,周发行15,000;4.<<国家报>>(O PAS),葡文周报,创立于2002年;5.<<挑战者>>(Desafi),葡文娱乐周报,创立于1987年,周发行7,000份;6.<<星期天报>>(Domingo),葡文周报,创立于1994年,周发行15,000份;7.<<赞比西河报>>(ZEMBEZE),葡文周报,创立于2002年;8.<<周末报>>(Fim de Semana),葡文周报,创立于1997年,周发行15,000份;9.<<巴布亚树>>(Embondeiro),葡文周报,创立于2004年;10.<<大众报>>(O Popular),葡文周报,创立于1999年,周发行5,000份;11.<<球报>>(Bola),葡文周报;12.Demos,葡文周报,创立于1994年,周发行3,000份。出版的杂志有:1.<<时代>>(Tempo),葡文周刊,创立于1971年,周发行量20,000多份;2.<<印度洋>>(ndico),莫航空公司主办的英、葡双语季刊;3.<<更多>>(Mais),葡文月刊。

莫桑比克电视台是一家1981年起开始运行的国营电视台,用室外天线仅能接收4─5套葡语节目,在莫桑比克的华人主要收看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初装费是50美元,以后每月收费为20美元,可接收包括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4国际汉语和CCTV─9国际英文在内的20多个频道,若想开通更多的频道,需额外交费。卫星电视初装费也是50美元,以后每月收费为50美元,可接收包括CCTV─4国际汉语在内的100多个频道,但实际收看50多个频道节目,余者为锁定或预置频道。

莫桑比克最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跑步。许多城市都建有室内篮球馆,篮球和足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即使在北部穷困地区,孩子们买不起足球,就用藤条扎个有弹性的草球,也会玩个不亦乐乎。国家篮球队曾多次赢得非洲地区的冠军,但谈及莫桑比克的体育成就,奥运冠军玛丽亚·姆托拉(Maria Mutola)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她是莫桑比克的民族英雄,如果没有她的存在,一些书籍描写莫桑比克的体育部分恐怕会被删去。

玛丽亚·卢尔德斯·穆托拉(Maria de Lurdes Mutola)是莫桑比克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摘取奥运桂冠的金牌姑娘。像大多数信奉天主教的女性一样,玛丽亚是教会赐予她的第一个名字,卢尔德斯·穆托拉(Lurdes Mutola)才是其学名,莫桑比克人更愿意亲切地称她为卢尔迪娜(Lurdinha)。当她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后,玛丽亚·穆托拉又成为她的国外的名字。

玛丽亚·穆托拉最初涉入体育界的身份是一名足球队员,她是马普托市男子足球队里唯一的一名女足球员。事实证明,在男性称雄的集体运动项目里,她的地位并不重要,但其田径运动潜力却日渐显露并有幸被伯乐相中。于是,她挂起足球饰鞋,穿上跑步专用的田径钉鞋。

1992年,玛丽亚·穆托拉参加了在西班牙举行的巴塞罗那(Barcelona) 奥运会,开始接受国际大赛的锤炼;1993年8月,她成为斯图加特(Stuttgart) 田径大赛中女子800米冠军;1996年,她参加在美国举行的亚特兰大(Atlanta) 奥运会,有幸摘得铜牌;1998年,她打破田径项目中女子800米的世界记录,并成为新的记录保持者;2000年的悉尼(Sydney) 奥运会上,她终于如愿以偿,赢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莫桑比克的国旗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世界体坛最高领奖台的顶部升起。

动植物与海洋生物

莫桑比克的社会环境难尽人意,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其自然环境则令人流连称奇,不仅因为这个国家有终年如春的气候,旖旎的草原风光,生长成灾的热带水果,丰富的矿藏以及色彩斑斓的动植物世界,而且因为2,500多公里的海岸线代表着充裕的海洋资源,还有西印度洋岸边景色如画、星罗棋布的岛屿,令游客如痴如醉的海洋风光和独具魅力、精彩纷呈的潜水、深海钓大鱼等旅游项目。

植 物

莫桑比克气候温宜,地域多变,植物品种繁多,造就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东部海滨多沙洲、沼泽湿地,主要分布着红树林、椰林及沙洲灌木植物;南部树种多为金合欢树、草原灌木、紫薇科及漆树类林木;中部的台地、北部的高原以及西部的山区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包括红檀、黑檀、紫檀、铁木、檀香等名贵林木和花梨木、鸡翅木等经济林木。尼亚萨、赞比西亚、德尔加杜角和索法拉省为全国重要的原木出口基地,其中有红檀、紫檀和鸡翅木出口到中国的大陆地区,国内许多由红檀制作的仿明、清红木家具,不少就是取材于莫桑比克的外销原木。

枝叶密集而繁茂的红树(Mangrove)是唯一能够在潮起潮落、含盐量极高的泥沙土壤中旺盛生长的树种。它的细长的根部呈空心状,无论是扎于地表之下、还是暴露在潮水之上,均能够直接吸收重要的氮元素,结出的种子在树上就能发芽生长。它不但能固定流沙,防止土壤恶化,还是各种禽鸟、鱼虾、蟹类的天然庇护所,对维持沿岸及海滨湿地的生态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莫桑比克,从最北端的吉林巴斯群岛到最南面的马普托大象保护区(Maputo Elephant Reserve),红树林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带,尤其是萨韦河口、赞比西河三角洲、克利马内郊外的河岸及伊博岛(Ibo Island),红树林更为繁复叠漾。

巴布亚树(Baobab Tree)是莫桑比克同时也是非洲大陆独具特色的一种树,主要分布在伊尼扬巴内省、太特省,北部沿海地带以及赞比西河流域。特色之一是每年的雨、旱交替季节,巴布亚树开始落叶,结出的浆果垂吊在枝头间,成熟后的果实大小、形状、颜色与非洲人食用的面包确实相像,遂有了“面包树”之名;据说这种浆果是猴子们的天然水果,故书面语也叫“猴面包树”。特色之二时其主干浑圆向上,并不弯曲,而落叶后的树枝叉向四周,盘根错节犬牙交错,酷似树根,这时的巴布亚树倒过来看方显正常,故地方语也称之为“倒栽树”。特色之三时在一些信仰原始宗教的地区,巴布亚树更显神秘,它是非洲大陆“腰身” 最粗壮的一种树,被土著居民认为是神灵居住地或能与神灵对话的神树,神圣的宗教活动总是围绕巨大的巴布亚树举行,所以,它又是一种“传奇”之树。

金合欢(Acacia)是莫桑比克又一种异常秀丽的风景树。马普托是一座金合欢的城市,街道两旁绿化带栽种的多为金合欢树,它们的树冠或呈盘状或呈伞状,盆景一般,颇为精致,令人暗自称奇。每年10月至次年1月,翠绿的树冠层上铺满了红色的花朵,花儿簇簇相拥,肆意铺张,象朵朵五彩云霞驻留其上,蔚为奇观。初到马普托的人,均会为这种树亦是花、花亦是树、花树并依的美丽风景所陶醉。

动 物

动物世界在非洲,尤其是在东部和南部草原上的生态系统,是当今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野生动物群栖息地。同南部的南非、东非的坦桑尼亚一样,位居东南部的莫桑比克也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非洲其它地方常见的动物,均能在莫桑比克寻到踪迹。在非洲,食肉动物的狮子、猎豹和食草动物的非洲象、野牛及犀牛被人们称为野生动物中的“五大兽” 或“五霸”(Big Five),同时拥有此五兽的地方大都被划为国家公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也最高。

非洲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也是黑非洲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在历史上,莫桑比克就是一个森林茂密、盛产象牙的地方。公元1544年,葡萄牙人洛伦索· 马贵斯(Lourenco Marques)被当时葡萄牙设在莫桑比克岛上的行政当局派往南部莫桑比克,去调查那里的河流状况。在反馈回来的信息里,德拉戈亚湾是一个象群麇集的地方,仅仅用一些带孔的珠子,就能以物物交换的方式从当地土著人手中换取象牙。于是,从16世纪到18世纪,葡萄牙人专门组建了一艘贸易商船往返于莫桑比克岛与德拉戈亚湾之间,从荣加人部族换取贵重的象牙资源。

象牙贸易最早存在于阿拉伯商人与非洲人之间,当西欧殖民者到达后,阿拉伯人受到排挤和驱逐,随即退出历史舞台,白人取而代之垄断了沿海各地与非洲人的商贸权力。从16世纪到19世纪,除了葡萄牙人,还有丹麦和英国人的船队从德拉戈亚湾换得象牙,这时的原牙粗大而沉重,从海岸运往停候在海上大船的过程中,常使运输的小船发生倾覆事件。象牙在非洲各地用廉价的珠子、酒精和布匹等与当地土著进行物物交换,待运抵欧洲本土后被制成钢琴键盘、桌球、工艺品或其它生活奢侈品。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式贸易已使莫桑比克的非洲象数量减少,生存环境恶化,更悲惨的是在莫桑比克长期内战中,无论是政府军还是反政府游击队,双方均以象牙来换取武器,尤其是后者,尚需猎杀尽可能多的大型动物作为食物来源维持生存,莫桑比克的野生动物群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加之20世纪80年代国际非法象牙贸易异常活跃,偷猎者的疯狂杀戮,终使非洲象及其它类动物在一些地方消失,幸免于难的动物种群遁入森林深处或人迹罕至的偏僻地带。到1990年,莫桑比克非洲象从曾经令人自豪的2万头锐减至数千头。马普托省昔日曾是大象成群、象牙成堆的地区,1971年勘察统计出的数字表明仅存350多头大象,1990年更下降至100头。幸运的是在此关键时刻,这个国家停止了内战,和平降临。现在,马普托南部成立了大象保护区,大象的数量也恢复至200头左右,并与交界处的南非坦佩大象公园(Tember Elephant Park)一起,共同来保护这块脆弱的生态系统和南部莫桑比克最后一群仍保持着古老迁徙习惯的大型厚皮动物。

与马普托大象保护区遥相呼应的是莫桑比克最北端的尼亚萨动物保护区(Niassa Reserve)。该保护区初始规划面积为15,000平方公里,现政府有计划地将其扩展至42,000平方公里,成为莫桑比克最大的动物保护区,至今仍幸存着全境最多的野生动物种群。莫桑比克旅游部门提供的资料数据说明:“保护区管理层讲约有12,000头非洲象、2,500头野牛、1,200头弯角大羚羊(Kudus) 和近10,000萨比尔羚羊(Sable Antelopes)以及其它数量惊人的动物如野牛、斑马、角马、羚羊、非洲野狗等”。迈克·斯拿特(Mike Slater) 在其2002年出版的Mozambique一书中撰写道:“尼亚萨保护区是非洲最后一块原汁原味的荒野之地,有超过12,000头大象、8,000头野牛及其它200类野生动物生活在这里。” 某些数字虽然不统一,但也表明非洲象在莫桑比克仍有一定的数量。

马罗默野牛保护区(The Marromeu Buffalo Reserve)位于赞比西河三角洲的南端,隶属于索法拉省,有三条河流穿过这片茂密的草原地带,稠密的树林以及河流间广阔的湿地为野牛群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庇护所。保护区共1,5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牛保护区之一。1977年曾有组织地对这一地区的野牛群作过调查,共统计出45,000头野牛和一定数量的大象、河马、黑豹等动物。但随即爆发的内战拉开了大屠杀的序幕,商业化的狩猎活动更是推波助澜。结果,大象、河马等一批野生动物种群在该地区最终绝种,仅有一些灌木羚、水羚和苇羚等羚羊家族幸存下来,野牛也从先前令人自豪的数万头锐减至数千头。1996年,保护区重新设置,加强了对野牛的保护措施,其生存环境得以明显改善。目前,野牛的数量稳中有升,正在逐步恢复其昔日曾有过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