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提问的艺术
25538900000001

第1章 讲课离不开提问

课堂提问是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师生互动的必须条件。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启迪学生智慧,还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只有在美的熏陶下,学生才能享受课堂气氛,增长知识,这也是教学艺术的魅力体现。

作为课堂教学方法之一的提问,是一定要讲求提问艺术美感的。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结果如何,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得以体现。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还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手段。提问过程也就是信息反馈的过程。及时捕捉提问反馈的信息,让教学过程有效进行,这样就实现了教学的意义。教师利用不好信息反馈,就得不到学生的任何信息,或提问不当,就会影响教学效益。因此,如果教师想要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益,就要学会让课堂提问变得更有艺术性。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体现出来呢?

在提问内容上,讲究五讲

第一、提问在内容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提问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只为提问而提问是一种盲目行为,盲目的提问只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轨道,浪费时间。因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提问目标与作用:怎样使提问尽快导出新课,怎样使提问内容前后有联系,怎样使提问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怎样让难点简单化,充分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怎样能引起学生们积极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以及对答案的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只有让提问的目的更加明确,才可以实现良好的提问效果,为教学活动穿针引线,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

第二、提问的内容与方法要能触动学生思维的神经。帮助学生启动正确的思维方向。当然,启发性不仅只是针对问题的设置,同时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相符合。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倘若在提问后出现冷场,问题并不只是出在学生身上,而是教师的问题本身缺少启发性所致。启发性的提问方法,也是提问艺术的重要表现。

第三、提问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活动有序地进行。设置问题,由浅入深;解决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提问时如果不注意逻辑顺序,深一脚,浅一脚,重一脚,轻一脚,就会造成学生的思路混乱,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提问的逻辑性,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也是在教学系统中的补充及运用。

第四、要针对教材情况具体运用。一方面,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重点,所以要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提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提问;在如何突出教材结构的关键点上提问,这样也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对优等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并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容易些,还要适当予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自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对女学生,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总之,提问的针对性,是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第五、提问的适度性,即所提问题难易适中。首先,提问不应贪大求全,尽量避免提问内容浅薄,缺乏吸引力,让人索然无味的问题;其次,切忌提问太偏,尽量避免抓不住重点的提问;第三,尽量避免提问内容高不可攀的问题;第四,尽量避免提问时让学生“听”而生畏,内容空泛、毫无意义的提问。提问的适度性,就是要掌握好提问难易间的“度”。如果提问太容易,就无法引起学生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利。如果提问太难,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效果适得其反。所以,提问的适度性,是量力性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具体体现。

对学生的提问,一般有四种方法不应该提倡:

1.忌“偏食”。在课堂教学当中,有许多教师偏向优等生,提问时专问这些学生。而对学习成绩中差的学生却忽略提问,甚至根本不提问这些学生。主要还是因为教师还存在着旧有的教学观念:一是顾及教学进度,担心中差生答不出而影响教学计划,二是担心中差生拒绝回答问题时的消极态度会波及到全班学生等等。其实,教师们完全不必这样想。根据调查结果,学习成绩在中下等的学生都有想回答问题的愿望,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对教师是否提问自己特别敏感,认为老师提问自己是不断激励自己的表现,至于老师在课堂提问偏向优等生而忽视他们的存在也很有意见,这些学生强烈要求他们的老师要一视同仁。由此看来,教师的偏爱会使提问失去它应有的艺术魅力。

2.忌惩罚。有些个别班主任,对表现差一点的学生,用提问来作为惩罚的手段,专门收拾不听话的“差生”。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就罚他们站个把钟头,或罚他们做大量的作业以及罚他们打扫厕所、倒垃圾、扫地等等,甚至惩罚株连全班。这样的惩罚方式影响了师生关系的情感和谐,破坏了祥和的教学气氛,造成了师生感情的对立,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学生最反感的就是惩罚式提问。因而,惩罚的方式会使课堂提问艺术走样变形变味。

3.忌讥讽。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应采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话语来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感。面对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老师不仅要采用鼓励的语气提问,还要用赞许或肯定的口吻激励他们。有时,即使学生一时答不出,教师也绝对不可以用“这么简单都答不上,真笨”之类的语言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要采用“不着急,再想想”“暂时答不出,没关系,坐下再想想”等这样和蔼话语去安慰学生。所以说,讥讽的方式是绝对要不得的。

4.忌齐答。课堂上的齐答方式,是不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反而会使学生养成不爱思索的不良习惯。课堂齐答方式会给教师造成假象,使反馈信息不真实,从而,影响教师的正确判断和修正。根据以上原因,课堂教学一般不适合采用齐答方式提问,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尤其不要采用此方法,更不要将课堂齐答式误解为是课堂启发式。一堂课一直齐答到底,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知识,教师心里没底。所以,齐答式提问会使提问艺术黯然失色。

教师在提问时间的把握上,需有三点要注意:

第一、教师应注意提问的难易顺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运用提问,但是课堂提问是有时间顺序的。一般说来,大概有:第一,课开讲时,教师可以用提问方式引入新课程,有系统地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第二,在课文需要过渡或转折时教师可以提问,这样,可以将教材内容和新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第三,在课堂小结归纳时教师可以提问,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四,在知识的关键处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知道掌握知识的重点在哪里;第五,教师在总结知识规律时可以提问,让学生找出知识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来。但教师要注意的是,在具体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最好不要频繁提问,更不要边讲边问学生,这样教学教果不会太好。

第二、教师提问时应注意时间的停顿。在教师的提问提出后,需要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因为,学生只有通过充分思考,才有可能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提问结束立即就让学生站起来回答,而学生又来不及去思考的话,这样,既达不到教学提问的目的,又很容易使学生形成畏惧回答问题的心理。教师提问后如果能在时间上好好把握一下,学生也才能够有时间积极思考问题,从而完成答题任务。

第三、教师提问时应关注到全班学生。教师课堂提问仅仅是多种教学方法之一,它只有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配合,才能形成完整合理的课堂教学,才能显示出课堂整体教学功能。比如,课堂中,在哪些地方需要提问,问什么,怎样问,抽哪类学生答问,什么时间提问等等,教师都应该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提问须提前设计好教案,这样才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计划的随便提问学生,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是绝对要不得的。

教师在引导答问的方式上,一定要遵循两个转化

第一、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课堂上的“点名”回答,变成学生的“举手”回答,其意义在于课堂教学效果发生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质的飞跃。要实现这个飞跃是不容易的,年级越高难度就越大。一旦实现这样质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气氛就会无形中的形成了。如果要实现这一效果,教师除了学习和实践前面所述的提问艺术的各个环节外,还必须对学生的答问作大量的、细致的组织引导工作。

第二、教师提问的个别思考到提问后全班讨论回答。课堂讨论,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认识过程进一步深化。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必有争论,争论中掌握的知识更容易记牢,会经久不忘。教师提问要学会“煽风点火”,争论中要善于“火上加油”,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能够大胆设想,提出疑难问题,不会再跟着其他学生应付回答了,这样就很好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本质上的变化,就需要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才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