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不仅仅是针对教师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关于课堂提问,特别是在改革教育的今天,对于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课堂上的由被动探求变为主动探求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实现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先从课堂提问开始。
课堂提问一般有以下原则:
故设悬念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当今的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真是越来越丰富了,对自身成长定位来说,他们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发展,且他们的主观意识也很强,加之学生学习压力又大,因此,老师则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设计悬念的提问形式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有效地引导他们对学习的热望。
故设悬念式提问
大家也许都知道,我国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在进行评书表演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关键时刻,他就会突然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足听众的胃口,让听众心里痒痒的,总想知道故事下面的情节,“逼”着听众们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而这种方法在古代章回小说里早已开始普遍使用。这也就说明在很早以前先人们就知道如何使用故设悬念的技巧来吸引他们的读者了。
实施故设悬念法的具体方法
一般来说,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很难自发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师们有计划、有目的地予以激发和引导,使学生感到学习上的充实和精神上的满足感。但是如何激发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们运用故设悬念的提问技巧,做到适时、适当地提出问题,运用问题,使故设悬念的提问恰到好处。
故设悬念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①导入诱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应抓住导入问题的环节。如果教师在此环节设置悬念,就能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课程正式开始前教师用故设悬念地提问方式导入问题,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为有效地进行下面环节的学习作了良好铺垫。
②设疑激趣
设疑激趣提问法主要用在课堂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设计出疑点问题,让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这样设置出的疑问不但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还能增强学生的求知动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鼓励、肯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诗人劳伦斯曾经说过:“在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有个无形的胸卡,上面写着‘让我感到我的重要’。”其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让别人尊重与认可的愿望。我们有情感,希望被喜欢、被爱、被尊重。因此,当你引用故设悬念法提问时,当你的学生没有及时找到答案时,请千万不要吝惜你的话语,应及时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在帮助学生获得自信的同时,不但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也达到了教师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其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寻找学习机会,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体验进步的快乐,增强自信的力量。这就是教师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尊重与爱的力量。
学生在解答悬念问题的过程中树立了自己成功的形象,这里的“形象”不是“榜样”,也不一定是指班里的尖子生,而是一个成功的答题案例,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近者获得成功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增强他们也能成功的信念,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在解答悬念的过程中,教师们应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有准备地培养学生创造问题的意识、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要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学生只有经历过亲自动手动脑来解决“悬念”问题的这个过程,才能对其所学知识有更深刻地记忆、理解和运用。夸美纽斯曾说过:“不了解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源于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提问时,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总而言之,教师就是一个领路人,巧用故设悬念提问法,将学生们一步步引领到知识的殿堂。
反主为客,答疑解惑
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已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的课堂提问原则,如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鼓励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等,但从中我们也发现,在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弊端。就是在提问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中,不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多么高超与巧妙,学生的反应只是一种机械的“应答性行为”。“回答”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档次上,而作为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提问更为巧妙,而较少甚至极少能够顾及到如何使学生在敢问、善问的问题上大做文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如果把课堂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的话,就要全面改变这种被动的情况。如果将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学生发问为主的话,就会树立学生敢问、善问的胆量与信心,既培养了他们组织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具体方法
作为教师,就要把课堂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才能大大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真正把课堂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达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呢?
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自身素养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引发出来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提问”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的意识。
那么,怎样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呢?学习本身就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学习过程来说,问题的产生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于完成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不了问题就谈不上创新,所以,善于发现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如果具有了这种发现问题能力,就证明他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了。
其次,教师平时要多注意看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业务素质,钻研教材,不仅要做到课堂提问有韧有余,还要做到问题的答案必然精彩。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问题意识,做到时时引导提问,处处激励解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当然,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是教师所传授知识的终结,而应当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不仅能使教学活动延续下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最终能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进而成为改变世界的创造者。
营造课堂和谐氛围,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①师生间保持平等,解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一般来说,成功的教学总是伴随着健康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真诚的和相互依赖的。教师在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同时,也彰显了自己,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如果教师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始终与学生形成不可逾越的距离感,学生心理就可能会紧张、拘谨,这又怎么能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呢?所以作为教师,当你第一步踏进教室时就要把微笑带给你的学生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你的关爱。
当然,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尝试慢慢改变旧有的观念,将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或是一个正在健康成长的人。要以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的语气提出问题,和学生平和交流,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就在他们中间,也是他们相互学习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师和学生的零距离接触、才能解除学生紧张的负重心理、才能形成和谐共振的课堂气氛。
②尊重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由于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学生怕提出的问题影响教学;更多的学生则是怕提出的问题太幼稚,让其他同学笑话自己;还有的学生是根本发现不了问题,问题无从谈起;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即使发现了问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见解还需要很大的勇气。如果遇到以上几种情况,教师不能着急,也不能抱怨,更不要讥讽,要维护好每位学生的自尊心,更应当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点拨、诱导、鼓励学生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他们的勇气和信心。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人。
③进行多样化提问。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外,还应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把问题先写成文字的形式,然后再提出问题,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多样性、独特性和具有个性的问题。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甚至乐于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才能激发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教育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怎样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起点,更是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而学生能发现问题则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排头兵”。
①鼓励学生多吸收知识。
有句话说得好:“知识之岛越大,好奇的海岸就越长。”也就是说,知识越多,接触信息的面就越广,想提的“问题”自然就越多。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去做一个知识的多面手。因为新旧知识间是互相渗透的,是相通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只有让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增加对现实生活问题捕捉的灵敏度,才能发现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不断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
②提醒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问题是由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引起的。学生生活在信息的包围之中,各种信息像大海的浪涛拍击着海岸一样,冲击着他们的心灵,只有让他们细心观察,才会发现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的确潜藏着无穷无尽的新“问题”,引导他们地走上一条善于发现问题的科学之路。
③不断启发学生,只有经过勤奋思考才能进步。
思考是发现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尤其是让学生们在阅读和观察中去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动脑想问题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的思维转动起来,他们才会发现更多的新问题。
④激励学生,质疑才能加强对提问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形成一般是从怀疑问题开始的,发现不了问题就谈不上提问能力的培养,可见这对于培养一个人的提问能力是多么重要。作为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本上,还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如果看到一些现象,心里产生一些疑问、一些困惑,都要及时地向同学或老师提出,以便及时交流与沟通。因为困惑一旦产生,常常是一瞬间,要让学生学会留住困惑,就能提出不少有意义的问题。要留住困惑,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更要善于用自己的话,把困惑记录下来、说出来。这样,问题就会源源不断而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日积月累,就会慢慢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提问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去思想
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其主动思考和提问,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哪里。把握好这点后,教师才会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他们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问”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创设学习情境,把抽象的课堂知识与有趣的活动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学而有趣,越学越爱学。
综合运用多元化评价法来激励学生提问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结合。”通过教师与同学的评价使学生自己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良好的评价会使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转变成一位善于提问,敢于提问,从而成长为一名主动学习的好学生。
①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尤为重要,评价好坏与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会使学生倍感成功的喜悦,会更进一步促使他勤奋地学习,永远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所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要好好把握。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只要提出问题,不论问题是否有价值,教师都应该及时做出赞赏性的评价,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②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做出评价,让学生正确看待成长中的自己。
③同学评价。
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答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问题答案中所处的位置,吸取其他同学的长处,这样会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也欣赏自己,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④定时评价。
教师可以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问题竞赛活动,通过评比问题的数量与质量,确定一周的优胜小组。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每个小组每天做出评估,每周五进行综合统计。
在这样的一种以“激励、导向”为目的的评价体系中,学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不知不觉中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要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一开始鼓励学生敢提问,再慢慢要求学生提问有一定的质量,提问既要拓展内容、范围,但又不能让问题漫无边际而抓不住要领;教师既要做思维上的引导,又要顾及学生提问的有效性。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善于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又要让学生的提问富有成效,就必须把课堂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