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工作,特别是面对青春期身体变化极大的女孩,父母所要花的精力,相当于一位艺术家在自己的一件作品上所倾注的心血,艺术家倾注得越多,作品越精美,才有可能成为经典之作。同样的道理,父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越多,孩子越有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有这样一句俗语:“女大十八变。”的确,女孩子一过10岁,其变化是非常大的,几乎是一年一个样,不仅是个头蹭、蹭、蹭地往上长,其他生理特征的变化也非常明显。8~9岁时,女孩体外特征与男孩相差无几。但随着女孩第二性征的出现,到了11岁左右时,乳头、乳房开始发育,继而出现阴毛;12~13岁乳房继续发育,明显增大,乳晕明显,出现腋毛、月经初潮等现象,这时女孩已逐渐由“平板”的身材变得丰满、曲线分明了,就像从普通的菜青虫变成了漂亮的蝴蝶一样。但在这个蜕变的过程中,女孩要经历很多“第一次”。既然是第一次,那么就没有经验,也没有可参照的对象,因此父母的指导对孩子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很多父母还是常常忽略了女儿的生理变化,甚至认为孩子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因为他们自己在那个年龄阶段就是那么摸索过来的。因此,即使看到孩子有困扰,这些父母也不愿与孩子沟通,因为“性”在他们眼里是“羞耻”的,是不能“拿到桌面上谈的”。于是,部分女孩看着自己的身体在一天天变化的同时,烦恼也在一天天地增多,忧虑也在一天天地加剧。“我是怎么啦?我的乳房怎么会有肿胀的感觉呢?”“天啊,我这里长出了毛毛,难道我退化了吗?”“怎么办?我的腹部又变圆了,腰也粗了,夏天时还能穿裙子吗?”
11岁的小文最近很烦恼。原来,她一直很喜欢和男孩玩,可现在她发现自己在身体外部上和男孩截然不同了。为此,她觉得很“羞”,甚至还有几分不安。但小文不敢问父母原因,她知道即使问了也是白问,因为有一次,她无意中发现裸体的妈妈阴部有毛毛,便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时,谁知妈妈打了她一巴掌,还骂道:“坏孩子,不学好!”从那以后,小文便疏远了妈妈。现在当自己身体有了显著变化后,小文不再和男孩玩,甚至不敢直视他们,更不敢挺胸,连说话也结结巴巴的,就像做了亏心事一样。
小文身体上的变化,她的妈妈一一看在眼里,也发现了女儿越来越沉默,但这位妈妈没有想办法去打开女儿刚刚紧闭的心扉,而是一相情愿地认为,孩子大了什么都会懂。但事与愿违,小文由于缺乏同性长辈的正确引导,她面对越变越快的身体,惊慌失措。于是,小文便偷偷地穿紧身衣,用布带束胸、勒腰,极力去掩饰身体上的变化,甚至到理发店特意剪了个板寸,想让自己更像男孩子。
面对身体的变化,缺少正确引导的小文彻底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小文的遭遇应该给父母一个警醒。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还应该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培养孩子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工作,特别是面对青春期身体变化极大的女孩,父母所要花的精力,相当于一位艺术家在自己的一件作品上所倾注得心血,艺术家倾注得越多,作品越精美,才有可能成为经典之作。同样的道理,父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越多,孩子越有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专家建议:
当女儿的身体有了变化时,父母尤其是母亲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用科学的方法,温和、友善的态度,去告诉女儿如何面对自己从“菜青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1.重视女儿的身体变化。有的女孩发育较早,从9岁开始就有一些明显的身体变化。父母在感受女儿“长大成人”的喜悦的同时,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怀,不要以为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是爱孩子。“爱”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发现女儿有了变化时,要正确引导,并讲一些必要的性知识,让她明白身体的变化是正常的,要以平常心待之。
2.如果女儿告诉您身体有不适的地方,要带她看专科医生,切忌以为“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挺挺就好了”,因为有时身体不适是病理上的,不全是身体变化所引起的。
3.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比如,告诉女儿“妈妈为你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你变得越来越漂亮了”。当父母以肯定的语气来对待女儿身体的变化时,女儿就不会认为“变化”是羞耻的、“不正常”的。
4.如果女儿的身体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平平板板”的,也不要惊慌,因为有一部分女孩发育较晚。当然,如果一直没有“动静”,就得去看医生,并告诉孩子不要过分担心。
5.母亲不妨有选择性地告诉女儿一些关于自己“性”的事,使孩子明白身体的变化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