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式面点
一、中式面点概述
自从人类学会人工取火,将生食变为熟食以后,人类烹饪术也就开始了。由于野生兽畜繁衍周期长,原始狩猎工具落后,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在食源开发上另辟蹊径。于是,原始农业应运而生。《白虎通义》中言:“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农业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谷物渐为农业部落的主要食物。
谷物的产生与发展,为我国面点制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谷物品种增多,种植面积扩大,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出现了较多的面点品种。这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加工谷物的工具,如杵臼、石磨、碓等。早期的陶制炊器也相继问世,并出现了鼎、鬲、甑等炊具。由于物质条件日趋成熟,先秦时期,我国面点制作已有了一定的雏形,出现了类似糕、饼之类的面点制品,如《周礼·天官》中记载的“糗”“酏食”“糁食”等。
从隋唐到宋元时期,我国面点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面点制作技术迅速提高,新品种大量涌现。这一时期,我国南北政治的统一,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合流和交融。在此背景下烹饪原料增多,饮食行业日益兴隆,有关面点方面的著作也比前代多。这些发展和进步,表明了我国面点技艺在隋唐特别是宋元时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根据记载,唐代开始出现“点心”之名。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说:“世俗例,以早晨小吃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说。”食用点心已成为“世俗例”,可见当时点心制作的普遍性。宋元时期,从早点到夜宵都有点心作为饮食市场的重要品种,供应食者。制作技艺具体表现为:面团调制种类齐全;馅心品种丰富多彩;成形方法富于变化;熟制方法多种多样;面点质量、特色分明。
明清时期,我国面点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不但新品种迅猛增加,而且在旧的面点基础上不断更新、创造、制作出了更精细、更美观、更可口的品种。这时期,中式面点的重要品种大体已经出现,各风味流派面点已基本形成,面点在饮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面点的有关著作也愈加丰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西式面点开始传入中国,中式面点也大量传到国外。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各地面点师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对面点制作技术不断进行总结、交流与创新。
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设立了烹饪、面点专业,编写了面点教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养出了众多的各个层次的面点人才。各地区各个部门之间组织了各种类型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各地的产品特色得到了广泛交流,长期形成的南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相互融合,南式点心的北传,北方面食的南移,使南北面点品种大大丰富,出现了大批中西风味结合、南北风味结合、古今风味结合的品种和许多胜似工艺品的精细高级点心新品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烹饪能源由原来使用的柴、煤、油逐步向煤气、电、太阳能、微波等方面发展;新的生产设备有了新的飞跃,完全的手工操作正在被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方式取代,这些都使中国面点技艺的发展如虎添翼。
二、宴席面点
(一)宴席面点配备
1.宴席面点设计
宴席面点要适应宴席的级别和围绕宴席的主题来设计。宴席的级别以其价格而定。它的分类一般以用料价格的高低,选料的精粗、烹制工艺的难易程度、菜肴的贵贱及席面的摆放方式来区分。因此,宴席的级别划分有高、中、普通三级。宴席中的菜肴也相应分为高、中、普通三个档次。对于面点级别来说,可以根据用料价值的高低、馅心的粗精、成形的繁简几方面来划分。高级面点的特点是:用料精良,制作精细,造型细腻别致,风味独特;中级面点的特点是:用料较高级,口味纯正,成形精巧;普通面点的特点是:用料普通,制作一般,有简单造型。面点要适应宴席的级别,才能使宴席上的菜肴质量与面点质量相匹配,达到整体协调一致。
宴席形式一般分国宴、晚宴、便宴、招待会等,宴席有寿宴、婚宴、庆功宴、节日宴等不同内容。面点的安排就要围绕宴席的形式、内容来组合安排,同时做到与宴席其他内容合拍。如做成“欢迎”字样的点心,以表达对外国友人到来的高兴;用“寿桃”烘托祝寿的席面气氛;根据客人的饮食特点配置点心等。总之,要以食客为中心,使席面造型生动,使席点配合贴切、自然。
2.宴席面点配备
面点配备要适应宴席菜肴的口味,并应具有口味多样的特色。面点按口味分,有咸、甜、咸甜三类;按馅心分有荤、素、荤素混合馅三类。面点口味的变化,是通过馅心种类的变换表现出来的。宴席中不论安排几道点心,都要做到咸味菜带咸点,甜菜带甜点,在这个前提下,应做到:
(1)灵活掌握面点的各种口味,注意变换馅心或面团等,以使席面上面点不至于出现过于单调的现象。例如:同是咸味的“馅子”,有猪肉、三鲜、鱼肉、虾肉等;变换面团则形成各种蒸饺、酥饺、粉饺等。再如酥点,用甜馅较多,变化成形技法,可使配席面点多彩多姿,如眉毛酥、百合酥、海棠酥、兰花酥等。
(2)在确定用某一味的馅心时,要考虑原料的时令情况,把握“物以稀为贵”的食者心理,如冬季宴席配点,咸馅里放点韭黄,会使宾客齿唇留香,回味无穷。
(3)确定宴席面点的馅心首先要立足本味,发挥原料的质地,取料要新鲜、卫生。通过精细加工,使咸馅鲜嫩、多卤,甜馅细腻、香甜。其次要突出风味,在传统点的风格上大胆引进糖醋、麻辣、鱼香、咖喱、蚝油、椒麻、奶黄等复合味,使点心在宴席中更加为宾客所青睐。
(4)突出时令季节特色。宴席有春、夏、秋、冬之别,菜肴如此,面点亦然。面点的季节性问题应从两方面考虑,即与举办宴席的季节相适应,与这一季节里生物周期生长规律相协调。
春季气候变暖,人们喜爱不浓不淡的食品,配席面点可上“春卷”“荠菜包子”等,同时,春季正是早期植物芬芳吐艳的季节,可以配上以“杏花”“梨花”“桃花”命名的具有自然丰采的面点。
夏季,正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酷暑炎热,味觉自然有些变化。这时,配的面点既要有消暑、清凉之作用,如“如意凉卷”等,又要有体现季节特色的面点,如“荷花酥”“鲜花饼”“绿豆糕”等。
秋季,菊黄蟹肥,气候温转凉,可配“菊花酥”、“葵花盒子”等,有收获之意,唤起食客无限的秋思和遐想。
冬季,气候寒冷,且是梅花傲霜斗雪之季,如配“梅花饺”“雪花酥”等有象征意义的面点,可起到烘托宴席气氛的作用。
面点与我国民风食俗有很大关系,如果宴席的日期与我国某个民间节日临近,面点也要相应安排。如春季正赶上端午节前,各种粽子制品也可即席配备。春节可配食年糕、春卷;元宵节可配食汤圆、元宵;清明节可配食青团等;中秋节配吃月饼,等等。
(5)“全席”宴的配点要求风格统一
全席,古代称之为“屠龙之技”,系指用一种主要原料制成的全套花点,诸如鸡、鸭、鹅、鱼、猪、牛、羊、菌、藕、笋、薯、芋等做主料均可成全席,作为这种性质宴席的配点,要多从营养学角度考虑。
3.面点制作
面点制作必须技法多样,口感顺应菜肴的烹调方法。面点外观形态的变化是通过成形技法表现出来的。水面、酵面、酥面、粉面等面团都可通过成形技法展现梅花、月季等缤纷的花卉和白兔、小鸡等可爱的动物形象,所以,宴席面点要充分运用成形技法,使之千姿百态。
“口感”,乃口味感觉,即指适应程度。所谓面点感要顺应菜的烹调方法,不能理解为炸菜和炸点,蒸菜和蒸点的配合,而是依据菜的烹调方法考虑与面点口味上的配合,如烤鸭、鱼、鸡、乳猪、猪肉等,配备蒸或烙的饼片;大件甜菜,配两种形态各异的甜点等。各地席点的配备有些出入,但只要配置符合进餐需要,口感上比较平衡即可。
(二)编制宴席面点单
编制宴席面点单,是宴席面点制作的第一步。编制食单工作,应根据主办者的意图和要求,宴席的规格水平、民族特点、市场供应和时令情况,以及面点师的技术特长来合理编制点单。
1.传统宴席食单
(1)冷盘:熊猫戏竹、八围碟(白嫩油鸡、陈皮牛肉、油爆河虾、芥末鱿鱼卷、香糟鸭、蒜泥黄瓜、八宝菜心、咖喱冬笋)。
(2)热炒菜:清炒虾仁、椒盐鳝背、翡翠茭白、蚝豉排骨。
(3)五大菜:鸡茸鱼翅、八珍全鸭、清蒸桂鱼、蟹粉狮子头、时令双蔬。
(4)点心:虾仁蒸饺、火腿酥饼、糖油春卷、枣泥拉糕。
(5)汤:人参炖鸡汤。
2.现代宴席食单
(1)冷盘:烤乳猪、八单盘(盐焗鸡、盐水鸭、葱油海蜇、干切牛肉、盐水虾、甜酸白菜、梅香花生、炝黄瓜条)。
(2)热菜:三味海鲜羹、茄汁焗明虾、蚝汁鸽松、北京烤鸭、明炉鲈鱼、植物四宝、鸽蛋鲍鱼盅。
(3)点心:葱油酥饼、火腿麻枣、奶香窝窝头、南瓜饼。
(4)水果:时令果拼。
3.冷餐会食单
(1)冷菜:蚝油鸡、什锦色拉、鸡丝粉皮、麻辣鹌鹑、苏式熏鱼、紫菜饭卷、腊味两样、鸳鸯鱼卷、酸黄瓜、彩色蛋糕、四鲜烤麸、盐水大虾。
(2)热菜:咖喱牛肉串、白汁海烩、古老肉、椒盐花菜。
(3)点心:鸡丝凉面、什锦炒饭、奶油花蛋糕、火腿粽子、豌豆黄、清酥牛肉卷、千层油糕、鲜肉烧卖。
(4)水果:西瓜、菠萝、葡萄、香蕉、彩色冰糕。
三、历史名点
(一)北方点心
我国北方以面食为主,所以面条、馒头、烙饼、水饼等是常吃的主食。北方的面食,大多作主食,当然也可作点心,特别是常作为早餐。
1.拔丝苹果
简介:将苹果去皮,切成三角旋刀块,将苹果拌上干面粉,裹上稀蛋面糊,下热油锅滚炸,另用锅将糖化开,再将油锅内的苹果捞出,滤去油,倒入糖汁锅内,至糖汁完全均匀地裹在每一块苹果块上,外皮明亮甜脆,内心变成细泥,用筷子能挑出很长的丝来即好。
特点:苹果呈金黄色,味甜、酸、外硬里脆,糖汁韧如藕丝,能绵延数尺不断,宜于热吃、快吃。上菜时外带一碗凉水,用筷子夹苹果涮后吃。
2.银丝卷
简介:银丝卷是北京风味食品,现在各地饭店都有制作。制作银丝卷,需要经过和面、发酵、揉面、溜条、抻面、包卷、蒸熟等七道工序。其中的抻面,已成为厨师精湛技艺的显示,常在餐厅当众献技。将抻面切成小段,用面包卷起蒸熟即成。
特点:色白软和,味香可口。
饺子可分为水饺、蒸饺、煎饺、炸饺等。
3.包子
简介:包子据说是三国时诸葛亮创制的,诸葛亮征孟获胜利后,班师回朝,过泸水时狂风大作,兵不能渡,当地土人说,要杀人以祭,才能如愿,武侯不从,令随军厨师以羊肉包之以面,形似人头以祭祀,后人称此为包子。
特点:肉馅鲜嫩,汤汁丰满,外皮色白,软且香。
4.饺子
简介:饺子是我国颇负盛名的传统面点,特别是在北方,食者较多。
特点:饺子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荤、素两大类。素馅中有青素和花素之分;荤馅中可分为肉类、禽蛋类、海鲜类等;也有混合的,如三鲜馅。三鲜馅因时令要求不同而变化,有海参、鸡、大虾三样组成三鲜的,也有海米、猪肉、鸡三样组成三鲜的。最普遍的是大白菜加肉或韭菜加肉做馅。
(二)粤式点心
1.蚝油叉烧包
简介:用叉烧肉切片,加蚝油、糖等做馅,包成包子。
特点:香松、白色、肉鲜、稍带甜味。
2.透明马蹄糕
简介:用马蹄粉(即荸荠粉)加糖、清水搅成粉浆,倒入盘内,放入蒸笼中用中火蒸熟,待糕凉透后切块,上席时用少许油小火煎热。
特点:成品晶莹通透,故称透明马蹄糕,吃起来清甜滑爽,焦香可口。
3.绿茵白兔饺
简介:用澄面(是做面筋时洗下的面粉经沉淀晒干的粉,广东特产)和生粉混合,用沸水和,再压成饺皮,包入猪肉、虾肉、鲜笋等馅料,捏成兔形,入笼蒸熟。
特点:以芫荽衬底,活像一群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追逐嬉戏,味鲜爽口。
4.鹌鹑千层酥
简介:用千层酥作皮料,内酿猪肉、虾仁、鸡肝、冬菇做成的馅料,放入焗炉焗熟,再以煎鹌鹑蛋铺面即成。
特点:表面金黄光亮,酥体洁白层多,馅心鲜美肉嫩。上席时,四周拌以笋刻成的双飞蝴蝶和青绿嫩翠的芫荽,色彩非常协调。
5.云吞
简介:一般称馄饨,四川称抄手。云吞所用的肉馅主要是猪肉,考究的加上虾肉,冬天加上荠菜,也有用鸡肉或羊肉的。云吞除讲究汤美馅细外,还特别注意皮薄,如采用全蛋液和面,用重力压至匀薄而有韧性。
特点:煮熟后晶莹有半透明之感,鲜汁馅满。将云吞入油锅炸熟,可作菜肴,叫锦卤云吞。
6.娥姐粉果
简介:娥姐粉果是广州各大茶楼、酒家传统美点之一。它是用饭粉做皮(即大米加冻饭椿碎成粉),用猪肉做馅,捏成树叶形,上笼蒸熟。
据说,娥姐粉果出现在20世纪初,娥姐原是珠江水上人家的一位姑娘,由于家境贫寒,一家数口靠她在小艇上卖粉果为生。她做的粉果皮薄肉厚,馅料干湿适中,味美鲜香。后来,被茶香室的老板看中,聘去专制粉果。她在茶香室门口设案,现制现卖,全城闻名,群众称其粉果为娥姐粉果。由于生意很好,各茶楼、酒家竞相仿制。至20世纪30年代初,广州的茶楼、酒家兴起了“星期美点”,娥姐粉果即被列为传统美点。
特点:色白、皮薄、稍硬,有透明感,馅料隐约可见,食之软滑爽韧,味道香浓。
(三)川式点心
1.赖汤圆
简介:四川赖汤圆是有名的民间小吃,相传是清末成都一位沿街挑担叫卖的摊贩赖鑫所经营。后来,民国初年有个叫赖元兴的资阳人,因家贫生活无着,随乡人来成都学卖汤圆,其汤圆乖巧玲珑,味美香甜,品种很多,有麻蓉汤圆、玫瑰汤圆、桂花汤圆等。
特点:香甜白嫩,细软力清,不腻口,不粘牙。
2.成都担担面
简介:担担面有鱼香、口蘑、海味、鸡丝、红油、酸辣等几十种之多。
特点:一是少,一碗面多则50克,少则25克,意在品味,不在饱餐。二是精,精在制面用手工。佐料除酱油、麦醋、胡椒、辣椒油等香辛调料外,特别需要少许切细的陈年芽菜,方显出川味本色。每碗担担面中还可放一点豌豆苗尖、菠菜,碧叶清汤,倍觉清爽宜人。
3.钟水饺
简介:钟水饺的创始,距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原由姓钟的小贩经营,故以其姓命名,也因其调味重用红油,又称红油水饺。
特点:饺子皮薄,馅多鲜嫩,突出香辣,有着浓厚的川味特色,一小碗吃下去,会使人直冒汗,回味无穷。
(四)江淮点心
1.萝卜丝饼
简介:用萝卜丝、火腿丝等作馅。做成饼后,在平底锅内烤熟。
特点:饼呈嫩黄色,清香酥肥,非常可口。
2.淮安汤包
简介:做淮安包的面粉是烫面,馅用鸡丁、肉糜、虾米末、竹笋末等混合制成。此点心以江苏省淮安文楼最为有名,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清朝道光年间,淮安设有淮安府、漕督和文武考场。因此,京城常派软差来此地,再加上盐商云集,茶楼生意鼎盛,因此淮安汤包驰名全国,各地竞相仿制。蟹黄汤包,一般在中秋节后,菊花盛开,清水蟹肥时,开始应市,至农历十一月,大闸蟹落令时停止。
特点:包皮极薄,蒸熟后似半透明,如果是蟹黄汤包,皮外可以看到里面的蟹黄。汤包要现吃现做,味道才特别鲜美,经常原笼上席。吃汤包时佐以镇江香醋和姜丝,口味更美,并能去寒、去腥、解腻。
3.东台鱼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