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粉丝经济”。 传统厂商每卖出一台手机,基本算是生意的结束,而小米每卖出一台手机,只是一个生意的开始——先用手机把用户吸引过来成‘米粉’, 一切以‘米粉’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雷军【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
粉丝经济的前世今生
“粉丝”是英语fans的音译,最早是用来形容狂热的棒球队支持者,有时会带有一种贬意,暗指这些人对于所喜好事物的一种非理性,不加思考的赞美和支持。
粉丝这个词儿很新,但这个群体古来就有。旧时代的票友、戏迷就是粉丝,只是称呼不同而已。他们为喜爱的角儿一掷千金,其狂热程度不输于今天的粉丝。
而粉丝经济,顾名思义,是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
20世纪90年代,英国学者Matt Hills敏锐观察到粉丝经济这个现象。他发现在从“广播”到“窄播”的媒介工业转型中,忠实的粉丝变成了最有吸引力的消费者。电视台如果想赢利,不必追求最大数量的普通现众,只需要制造和迎合一定数量的最忠诚的观众。这个现象在我国的“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与“爸爸去哪儿”身上得到验证,他们不必讨好每一个观众,只要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就能声名大振、财源滚滚。反之,如同春晚,试图迎合每一个观众,反而年年挨骂。
商业界人士的眼光从来都是犀利的,他们很快就意识到粉丝对于产品的情感投入是一种宝贵资本。品牌的价值就在于粉丝(消费者)与品牌所建立起来的持久的情感联系。此外,粉丝为了满足个人的情感需求,甘愿支付高额的代价——时间、经济、精力上的代价,并且愿意充当品牌的免费推销员与维护者。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苹果手机发布,都会引来彻夜排队者,不辞辛苦地花高价去购买这款手机。苹果公司无论是企业品牌,还是旗下的iPhone、iPad的品牌早已深入人心,苹果是粉丝最多的IT企业,也是经营粉丝最为成功的企业。
互联网给粉丝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与更便捷的通道。联网企业可以借助微博、论坛和线下活动,迅速聚集粉丝,聚拢人气,让传统企业靠巨额销售费、广告费和渠道费用吸引用户的开支压缩到接近于零;互联网电商模式,让店面、线下仓储成本压缩到最低。当中间成本压缩到最低,互联网企业营销的产品成本优势也就显现出来。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将一切都敲碎的时代,每个粉丝都是一座孤岛。然而人不可能孤岛化生存,总要依赖群体,在新型社交环境下,对新型社交也具有期待和想象,能从中挖掘更多社交红利。
自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沟通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更加倾向“以我为中心”的表达方式。然而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也让世界变成了Follow和转发的世界,自说自话只能让你和世界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移动互联网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互动,参与和体验才是移动互联的本质。粉丝,往往是最专业、最热心、最挑剔的一帮用户,他们一旦发现一款性价比极高的产品,不但会毫不犹豫地成为购买者,还会自觉成为积极的推销者,义务的宣传员,免费的客服、甚至是免费的售后工程师。
在一款性价比极高的产品面前,粉丝就好比是一颗原子弹里正在裂变的反应堆,产品市场被迅速引爆。过去几年中,苹果的iPhone和iPad如此,魅族和小米也如此。但需要提醒的是,一旦产品丧失了高性价比优势,粉丝也会迅速失去热情,市场迅速萎缩,用户流失。
粉丝是一群特殊的用户,他们的“关注”行为,不仅仅是想知道,更是潜在的购买者,或者是最忠实的购买者。经营粉丝,就是进行无时无刻的“用户管理”,这一点无论是虚拟的网络还是实体经济,道理并没有太差差别。
最后,总结一下:粉丝的前世是被动的受众,是面孔模糊的,被动接受媒介内容的乌合之众。粉丝的今生是媒介无所不在的环境中主动出击寻找内容的阅听人。
粉丝的价值
在信息高速传播与分享的时代,经济活动越来越变为以消费者为核心。以前的口碑非常慢,街边的一个饭店很不错,他们能够宣传与影响的范围是周边几公里,这几公里里也会有不少盲区与死角。今天完全不一样,顾客去吃了之后分享到朋友圈,然后有人来问这是哪里,好不好吃等等。这个就是口碑式经营。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就像一个拥有投票权,可以对这个产品、这个品牌说NO还是YES。对于企业来讲,他们的产品变成消费者手机里面的内容,一个个消费叠加汇总的投票,决定了企业产品的生死存亡。信息时代的经济竞争,是以消费者为核心。
传统的商业时代,所有的产品利润都是消费者所创造,却全被生产商、流通商瓜分了。消费者除了得到价格比价值高得多的产品外,一无所有。信息不对称,导致他们只能盲目、被动、无奈地消费,我们可选择的方式很少。现在,拥有了话语权的消费者终于做了主人,成了上帝,这标志着商业竞争已进入终端,谁能拥有并锁定更多消费者,将其变为粉丝,谁就能赚钱!
归纳起来,粉丝有如下三个价值:
1.经济价值
商业社会,一切都是有价值的。粉丝经济中的粉丝价值在于:总有一部分是粉丝会成为铁杆粉丝,总有一部分粉丝会为你的产品买单,总有一部分粉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身边的人变成新的粉丝。
明星的粉丝多,他的代言费或出场费也就高。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他的粉丝多,自然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粉丝就是用户,并且他们都是忠实的用户。
2.传播价值
粉丝现象中展现出来的强大的表现欲、互动性、参与性及其背后隐藏的巨大的消费潜能,表明受众在传播活动中主体性的增强。
无论是喧嚣的大城市还是凋敝的乡村,人与人日渐疏远,亲朋好友间缺乏沟通,同事邻里间关系淡漠,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现代人的孤独、空虚和以自我为中心。他们需要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来填补情感的缺失和内心的空洞。于是,加入某个粉丝群体成了一种不错的选择。大家一起抱团取暖,一起分享与传播。
3.影响力价值
你的微薄有多少粉丝?你的公众号有多少粉丝?
——单纯依靠这些数字,基本上就可以量化你的影响力。你的粉丝越多,你的影响力就越大。而你的影响力,是通过那些粉丝完成的。特别是所谓的死忠粉,他们最大价值影响与转播给他认识的每一个人。通过他的“裂变”,由1个粉丝增长为2个粉丝,甚至是一群粉丝,从而影响到更多的人群。
互联网思维视觉的粉丝群体
在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没有被提及之前,互联网的各种商业模式与传统的商业模式一直是融会贯通的。互联网的开始就是把线下复制到线上,但是很多线下可以畅通无阻的模式到线上不适用,最后只能曲线救国。而在直线到曲线的转变过程中发现那么多的附加商机,在没有达到最终目的之前先来做这些价值相对小的东西,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就会总结出很多的经验,且还会催生更多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传统商业模式走到线上之后不得不变的变种。
也就是说互联网思维或者商业模式源自传统的商业理论,只是在今天互联网大行其道传统企业正在转型的大潮中,互联网思维被成功企业们包装的更加高大上,才会让更多的人来仰视这些互联网公司。他们讲的越多你越是不懂,你越不懂就越表明互联网企业的博大高深,越会感觉线下与线上的差距。想要创造价值就要先改变商业环境以适应这种价值观的存在,想让互联网公司的价值凸显就要用一套逻辑或者理论来包装自己,互联网思维正是这么一套逻辑,只是早期成功的巨头们不谈,而后来居上的也要借助上位。
如果我用更多的文字去描述互联网思维,大家一看有这么多字可能又会感觉到复杂。因此接下来我们尽量用简单的文字以及传统思维模式来描述我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以让更多的人能够看懂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先从互联网思维中用户思维的用户群体谈起。用户思维首先要确定的用户群体,了解哪个群体有什么刚需再对症下药,现在人们所讲的粉丝经济也是这个道理。用户思维是自古就存在的,只是那个时候的通讯太过闭塞,现在则可以通过互联网聚拢各式各样的人群。因此要谈用户思维先从群体谈起,谈群体就要从人性说起,互联网思维经常提到屌丝。无论是屌丝还是高大上的人群,都脱离不了人性上的归属,人性一般诉诸于情感,营销领域讲究顾客心理学。因此现在讲互联网营销的都在往人性的角度靠拢,在这一点上线上与线下无甚区别。
1.认兄弟的同性群体
国人于人性方面至少有三个基本点。一是认兄弟,大众认为同性之间感情的最高等形态乃是称兄道弟,这里说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真正交心的兄弟,因此“狐朋狗友”这个词实则是一个褒义词,不是真正有感情的朋友不合适用这个词。一般只要不是酒肉朋友都可以真心以兄弟相敬,倘若再发展下去就要结为异姓兄弟,这是自古传承下来的,山东及河北一带称为“把兄弟”,意为一个头磕到地上。
发展到近代,兄弟之情用更形象的语句来表述,在“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这样的逻辑影响下,兄弟之情可谓亲密无间。这种关系之间的传播力度是可想而知的,兄弟之间互相“背书”,粘度不是一般的大。每个兄弟有个家庭不说,也都有自己的圈子,于是圈子经济的力量就显示出来了。
当然,在当代还有一种同性兄弟之情是“一起上过床”的可以在洗澡时为彼此捡肥皂的感情。这种感情被称为当代最高级的感情,实则古代也有之,那句“不及汪伦送我情”让现代的孩子们浮想联翩,其实“高山流水遇知音”遇到的一般都是同性。其实,这里想要表达的是这个群体的粘性以及消费能力是相当惊人的,一些同性社区是都是闷声发财的典范。
2.具备头狼效应的认领导群体
第二个基本点是认领导,这个可以用“头狼效应”来表达,领导的是价值观、性格、喜好等都能影响其周围之人的认知。领导认为值得推崇的无论下属愿意与否都要跟着执行,所谓的政府力量也是类似的感觉,来自上级的威压或者魅力都能为这个领导所在的圈子带来经济效益。这种群体威力无边,这个群体是用户思维是命令式的,搞定“头狼”就能搞定“众狼”。
3.人人皆可参与的共同爱好群体
还有一种是相同爱好组成的圈子,某个群体的人可能不多,但是不同类的圈子太多,但凡是人就有爱好,棋牌、唱歌、钓鱼、运动等活动可以成为爱好,喝酒和侃大山也是爱好,喜欢苍老师大片的人也是统统爱好,那些口上说没有爱好的人实则其爱好是隐性的,做家务或者熟练都是爱好。
现在很多的创业项目甚至成熟的企业都在探求这个领域,小米是抓住了手机硬件玩家的心,唱吧酷狗等是音乐方面,好豆菜谱等是美食方面,畅游等媒体是针对游戏领域。这些都是建立在兴趣及爱好的基础上的,小兴趣可以成就大创业,而且基于这个理念开发的产品往往被打上人性化的标签。
4.伦理关系内外的异性群体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异性之间组成的群体,人性主要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而男女之间的群体关系有些复杂,除夫妻、母子、兄妹、叔侄等直系或者旁系家庭伦理关系,剩下的男女关系不能用正常或不正常来形容。社会是三教九流的社会,花魁与才子的故事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当代还有小三及男闺蜜等现象,这些都是事实存在的群体。
之前国外甚至还出现了公开找情人的网站,这证明是有类似的需求存在的,存在的就是有道理的,有是否合法之谈,社会能判断其能否长久存在的合理性。无疑的是,这样的群体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凡是存在的群体都可以放到粉丝经济的逻辑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