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实行纵向一体化之外,厂商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处理上下游产业或上下游生产工序之间的关系。其中,进行纵向限制就是常见的方式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厂商都不会由自己来提供所有的投入品,完全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工作,通常总是会依靠其他厂商来提供所需要的产品(投入品)或服务。最常见的情况是,制造业厂商进行生产,而依靠其他的分销厂商来进行产品的配送和销售。作这样的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因为,如果制造业厂商自己完成全部分销工作,就要进行复杂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其成本往往高于由其他独立的分销厂商来替它完成产品分销所花费的成本。例如,产品市场可能远离生产厂商,所需建立的分销中心也可能远离制造业厂商,如果该厂商要直接进行分销,就得为其员工支付很高的差旅费,对配效中心进行监控也要花费很高的成本,而且,难以对各分销中心以及销售网点的工作效率进行准确的评价。所以,当自己承担分销工作的管理成本较高时,生产厂商往往倾向于依靠专业分销厂商来进行产品分销。
当制造厂商和分销厂商进行上下游工序的分工时,可以把这种分工视为一种委托一代理关系。制造厂商是委托方,进行产品生产;分销厂商是代理方,负责产品的配送和销售。在这种情况下,委托方通常很难完全了解代理方是否非常努力地进行了促销工作,不得不承认代理方可能会做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例如,分销厂商为了节省费用,可能会少做广告,而利用制造厂商的信誉来“搭便车”(Freeriding)。所谓“搭便车”,是指一个厂商从另一个厂商的行为中获益而自己并没有为此支付费用。如果制造厂商委托了多个分销厂商,分销厂商就有了搭便车的可能,即有的分销商自己少做广告而依赖其他分销商所做的广告来销售产品。这种搭便车行为可以通过纵向限制关系来解决。制造厂商和分销厂商可以签订协议,使得各厂商的行为结果非常接近于纵向一体化时的结果。例如,协议可以规定分销厂商必须完成的最低限度的销售量、各分销商所建立的销售网点之间必须相隔一定的距离、分销商不得经销其他厂商生产的同类产品、分销商的加价不得过低即产品售价不得低于特定的价格等。
厂商之间的纵向限制可以有多种情况,各制造业厂商之间也可以形成某种纵向限制关系,而制造厂商和分销厂商之间的纵向限制关系是各种纵向限制关系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所以,经济学家通常以制造厂商与分销厂商的纵向限制关系为例来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一)通过纵向限制解决双倍垄断加价问题
如果制造商和分销商都是垄断者,它们就都会给产品以一定的垄断加价(垄断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差额),也就是说,消费者必须支付双倍的垄断加价。双倍加价的可能使得厂商倾向于或者进行纵向一体化或者实行纵向限制来提高效率,获得更多的利润。
由于在双倍垄断加价的情况下,与单个一体化垄断厂商的情况相比,消费者和厂商都会有所损失。所以,会存在强烈的刺激促使厂商进行纵向一体化,但是,现实中并不总是能够很容易地实行纵向一体化,因为,实行纵向一体化的成本可能很高,或者两个厂商之间的文化差异可能非常大,很难进行纵向一体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纵向限制可以成为纵向一体化的一种替代方式。
由于存在各自的利益,分销商往往倾向于减少销量,提高价格;而制造商却不希望缩减销量,提高售价。因为,提高售价的利润归分销商而不归制造商。在理想情况下,制造商希望产品分销环节形成竞争状态,使销售价格接近于批发价格。但是,实际上很难实现分销环节的竞争状态,制造商可能不得不依靠垄断性的分销商。在此情况下,制造商可以采取纵向限制的方式来促使分销商提高效率。
1只要法律允许,制造商可以在协议中规定产品的最高零售价格,防止分销商的定价过多地超过产品批发价格而获取太高的垄断加价,从而降低产品销量。这种类型的纵向限制行为在美国曾经相当普遍。1976年以后,美国法律规定制造商对独立分销商的零售价格进行控制是违法的。此后,在美国不得进行这种类型的纵向限制。
2制造商可以规定分销商的销售额度,即要求分销商至少必须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这种纵向限制通常被称为“数量强制”(Quantityforcing),即不限制产品销价而限制最低销量。这种纵向限制方式促使分销商以降低售价的方式増加销量。
3.制造商可以采取更复杂的定价方式来获得利益。常见的方式是两部定价法,即除了每件产品向分销商收取一定的价格外,还通过向分销商出售销售权而收取第二个价格。也就是说,制造商可以把经销权,即允许销售其产品的权利,出售给分销商,而获取一定的授权经营费(Franchisefee)。如果制造商不对产品进行加价而以边际成本为价格将产品提供给分销商,分销商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定价,销售量就会与纵向一体化时的销量相等。这样,制造商可以防止低而次垄断加价而导致价格扭曲。
但是,制造商按边际成本定价,意味着利润为零,而分销商可以赚取全部的垄断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可以通过收取授权经营费的方式获得一定的利润。实际上,只要有许多潜在的分销商存在,米取这种方式就可以使制造商获得同纵向一’体化条件下相等的利润。制造商可以收取的最高额授权经营费相当于垄断利润。如果有很多厂商希望获得垄断的授权经营权,就能够使得制造商收取的授权经营费等于垄断利润的现价。
总之,如果仅有一个分销商,就会发生双倍垄断加价的问题。如果不可能实行纵向一体化,通过纵向限制发生也可以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而如果有许多个分销商,则可能会发生其他的一些问题。其中,搭便车问题就是常见的现象之一。
(二)通过纵向限制解决分销商之间的搭便车问题
如果有许多个独立的分销商为同一个制造商销售产品,就会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各个分销商可以从其他分销商所作的广告中获益,而自己并没有支付相应的费用。反过来说,因为进行促销努力(如作广告)的厂商不能获得全部的回报(一部分利益转移给了其他的分销商),它们就会减少促销努力,因而使得产品的销量减少。所以,搭便车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分销商的促销努力未能分别地获得完全的补偿。假定第一个分销商为了销售产品而作了大量的广告,使消费者对这种产品形成了较大的需求,但获益的不仅是这一分销商自己,其他分销商也可以获益,它们不必作广告而同样可以获得销路。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第一个分销商进行促销努力的积极性就会大受挫折,不再愿意继续进行促销努力。
除了广告之外还有其他搭便车的方式。例如,有的分销商为了销售大件耐用消费品,不仅备有各种存货,而且布置了豪华的橱窗。但是,消费者看中了橱窗中的样品后,未必在这一商店购买产品,他们可能会到其他也销售这种产品的商店中去购买,由于其他商店没有为布置橱窗等进行大量花费,所以产品的售价可能更低一些,这样,搭便车行为使后者获益而前者受损。有一家销售音响设备商店为了促销布置了豪华、醒目的橱窗,商店里将各种型号的产品开架展示,吸引了许多顾客。而另一家厂商专门在隔壁也开了一家销售同样产品的商店,既不布置橱窗也不展示产品,只是在窗子上写了一句话“到隔壁商店去看好你所喜欢的产品,然后到这里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
在各个电脑销售商之间也会发生大量的搭便车现象,消费者到电脑商店去看货,接受电脑技术人员的现场咨询和指导,而最终未必在这家商店购买,当了解了各种电脑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方式后,消费者通常会选择一家价格更低的商店购买同样的产品,而这家商店的产品价格之所以较低,很可能就是因为在技术咨询和服务方面花的费用较少。
为了解决搭便车问题,鼓励分销商多増加促销努力,制造商可以设计各种纵向限制方式来规定分销商的行为,并使得分销商能够从自己的促销努力中获得好处。最常见的方式是地区独家经销代理(Exclusiveterritory),即在某一地区只允许一个分销商经销产品,这个分销商获得该地区产品销售的垄断权。由于很难确定每一个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地点,也很难阻止一个地区的消费者跑到另一个地区去购买产品,实行独家经销代理时,制造商通常还要承诺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不再允许其他分销商销售该种产品。采取这种方式避免了分销商之间在同一地区内的竞争,这对于保证分销商能够收获自己所作的促销努力的利益是很重要的。当然,这同时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分销商在独家经销的地区形成市场势力,有可能发生双倍垄断加价的现象,为此,制造商还得采取其他纵向限制方式来解决双倍垄断加价的问题。
制造商为避免搭便车鼓励分销商加大促销努力可以采取的第二种纵向限制方式是限制分销商的数量。这种方式的作用类似于地区独家经销代理制度。也会减少分销商之间的价格竞争,使分销商更多地从自己的促销努力中获得收益,同时,也会产生双倍垄断加价的问题。
消除搭便车现象的第三种纵向限制方式是维持售价(Resalepricemaintenance),即制造商于分销商签订维持售价的协议,规定分销商销售产品不得低于制造商所规定的最低价格水平。这使得分销商只能米取其他方式(不是靠降价)来争取消费者,扩大广品销售量。例如,如果分销商支付的批发价格是1Q元,协议规定最低零售价格为15元。分销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受到限制,促使它们在广告、训练销售人员、布置橱窗和产品展示室方面进行投资,以扩大销售量。
研究表明,如果在法律上不禁止,维持售价的纵向限制方式会被广泛地采用:1956年,英国44%的消费品实行了维持售价的限制;在加拿大,20%的在杂货店销售的商品和5Q%的在日用品商店销售的商品实行了维持售价的限制;在瑞典,30%的消费品实行了维持售价限制;在美国,实行维持售价限制的零售商品曾经为4%-10%。
由于制造商对独立分销商的售价限制对市场竞争产生了较大的副作用,所以,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先后制定法律禁止实行这种维持售价的纵向限制方式。加拿大于1951年、瑞典于1954年、丹麦于1955年、英国于1965年、美国于1976年,都作出了禁止进行价格限制的法律规定。
消除搭便车现象的第四种方式是制造商替分销商作广告。制造商直接作广告不会在分销商之间产生搭便车的问题。制造商作广告可以扩大产品的需求,这种促销努力可以通过提高产品批发价格或者増加授权经销费的方式而得到回报。问题是,制造商所进行的促销努力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处于较好地区的分销商可能觉得自己可以采取比制造商更有效的促销方式。总之,这种方式可能会忽视地区分销商的比较优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进行合作广告(Cooperativeadvertising),即制造商承担分销商的部分广告费用。通过这种合作制度安排,制造商可以有效地监控分销商,并补贴分销商促销活动所花的费用,避免了因担心搭便车而使分销商不愿意进行更多的促销努力的现象。更进一步的办法是,制造商可以监控每一个分销商的促销活动,并对每次活动给予相应的补偿。问题是,这种发生所花费的监控成本可能是很高的。
(三)通过纵向限制解决制造业厂商搭便车问题
如果一个分销商经销多个制造商的产品,就可能发生制造商之间的搭便车现象。假设两个生产同类产品的制造商委托同一个分销商销售产品。其中一个制造商进行了大量的广告投入,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到分销商这里来购买商品。但是,消费者来了之后,未必会购买这家制造商所生产的产品,而可能会购买另一家制造商所生产的产品,而且,由于后者没有花费广告费,其产品的价格可能低于作了大量的广告投入的制造商的产品价格,这样,由于存在搭便车问题,进行促销努力的厂商反而处于不利地位。相反,从搭便车中获益的厂商却拣了便宜。结果是,再没有厂商愿意在产品促销上作更大的投入了。
如果一家制造厂商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对分销商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如何更好地调试、使用和修理产品,这种人员培训工作的费用可能是比较高的。但是,分销商同时还经销其他制造商的产品,当分销商销售其他制造商的产品时,后者就不必花费培训费用了。这样,没有花费培训费用的制造商的产品价格就可能比较低,于是,搭便车问题使得花费了培训费的厂商反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解决以上搭便车问题,就需要建立一种纵向限制制度来保证制造商能够从促销努力中获得相应的回报。常见的方式之一是要求分销商专营某一制造商的产品(Exclusivedealing),即制造商与分销商签订协议,禁止分销商经销其他厂商所生产的同类产品。
(四)通过纵向限制解决缺乏协调而产生的外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