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海上角逐
25882200000045

第45章 第一次英荷海战

一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的低地小国能在世界海洋上拥有一个时代这在大陆国家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海洋国家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了,雅典、威尼斯、热那亚都不过是一个城邦,但它们都曾经创造一个航海时代。对荷兰来说,他们其实除了海洋之外也别无选择,荷兰自然资源贫乏,据说是“不太可能养活其八分之一的居民”。

到17世纪上半叶,荷兰已经拥有商船1.6万艘,据当时的英国经济学家贝提的统计,1670年船舶的总吨位是:荷兰90万吨,英国50万吨,西班牙、葡萄牙共25万吨,法国15万吨,也就是说荷兰船舶总吨位与英法西葡四国相当。荷兰人垄断了欧洲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但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居于霸主地位的国家总要面对永恒的挑战,它要么在这场挑战拳击赛中卫冕成功,要么一蹶不振。

实际上,加莱海战之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那就是老牌海上大国西班牙、后起之秀英格兰和荷兰。在唐斯海战中,英国保持了中立,让西班牙和荷兰对决,荷兰出人意料地再次创造了一个“加莱海战”,西班牙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能力与英格兰和荷兰并世称雄。自然,西班牙后时代的到来也就意味着英格兰与荷兰战争的开始。

尽管英国首先赢得了加莱海战的胜利,但荷兰却比英国人更早占据了海洋,英国实际上是在向另一个“西班牙”发起挑战。

荷兰在取得唐斯海战的胜利后结束了长达80年独立战争,西班牙无可奈何地承认了荷兰的独立。占据莱茵河与大西洋交叉位置的荷兰迅速崛起为一个贸易大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垄断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与地中海的粮食贸易、而出产自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产品则由荷兰输送到北欧、俄罗斯和世界各地。荷兰于1619年在爪哇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此后苏门答腊、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马六甲、锡兰(今斯里兰卡)、好望角、北美哈德逊河流域、南美洲的安得列斯群岛等均成为荷兰的殖民地。

而英国在赢得加莱海战胜利后则一度陷入了国内战争,资产阶级与国王势力进行了一场半个多世纪的角逐,这导致英国尽管赢得了海战的胜利却在几十年时间里没能填补西班牙留下的真空。但这对于英国来说可谓塞翁失马,尽管英国失去了一段时间的良好机遇,但英国却因此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就为英国此后长达300年的帝国伟业奠定了基础。17世纪中叶,英国基本完成了资产界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克伦威尔成了资产阶级英国的事实统治者,而他信奉的确是拉勒夫的格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这无疑是在向荷兰宣战,当时荷兰主要就是从事欧洲各国和世界各地的海上运输,而英国是一个岛国,在荷兰的运输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将荷兰运输船拒之门外等于就是抢占荷兰的贸易份额。荷兰随即发出强烈抗议,反对《航海条例》,但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条例,于是战争爆发了。英国在原有的基础上紧急动员了125艘武装商船;荷兰也在1652年大量征用商船,使海军舰艇扩充至226艘。

第一次英荷战争于《航海条例》宣布实施的次年爆发,至1654年结束。

在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由于双方都是海上殖民大国,因此战场也就遍布全球,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峡都同时进行了规模大小不等的一系列海战,其中1652年普利茅斯海战、1652年和1653年纽波特海战、1653年波特兰海战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三场海战。

1652年5月,两国舰队在多佛海峡发生对射;5月,英国海军将领布莱克率领20多艘舰船在多佛尔海峡巡逻,正遇上在唐斯海战中一战成名的荷兰海军上将特罗姆普,他正在率领42艘荷兰战舰为商船护航。于是布莱克按照常规要求荷兰海军下降军旗向英国国旗致敬,因为英国一贯将多佛尔海峡视为英国领海,因此所有经过这个海峡的其他国家舰船都需要降旗以示尊重,但此时不同往日,英国和荷兰尽管此时还没有正式宣战,但战争之火早已燃烧。心高气傲的特罗姆普立即拒绝了布莱克。布莱克也毫不客气地随即下令英国战舰向荷兰战舰开炮,双方由此进行了一场持续4个多小时的炮战,荷兰损失了2艘战舰,布莱克的旗舰“詹姆斯”号中弹70余发。7月8日正式宣战。英国海军随后封锁了多佛海峡和北海,拦截荷兰商船;荷兰则开始组织舰队护航,双方的海战首先就是由这种封锁反封锁的方式逐渐步入一系列的海战。

第一次英荷战争多佛尔海峡成为英荷双方首当其冲的战场,这自然是因为这个海峡是一个交通枢纽,关系到英荷双方的国家命运。因此,在多佛尔海峡的双方海战几乎每次海战都要投入2-3万人、6000-8000门大炮,而且在这个海峡的海战几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仅在1652年5月至1653年8月的15个月之内,双方舰队在多佛尔海峡的大小交战总数已经相当于当时世界各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

英国方面制定的战略主要是控制多佛尔海峡和北海,希望凭借英国扼守着两个海域的天然优势来切断荷兰的贸易线,因为荷兰的主要贸易航道都必须要经过这两处海域。英国海军舰队统帅就是布莱克,他把主要的赌注就压在了这两个海域,因此他采取了集中强大舰队、拦截通过海峡的一切荷兰船只的战略,这就等于扼住了荷兰人的脖子。在具体战术上,布赖克将英国舰队分为红、白、蓝三个支队,并且采用了当时少见的舰队在作战中保持舰队队形的战术,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是依据战舰炮火射程、配置利用几何学原理发挥最大炮火效果的战术。自然,英国人没有仅仅在这两个海域展开拦截、攻击,布赖克也安排了战舰在苏格兰北部拦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在北海攻击荷兰的捕鱼船,也派出小规模舰队突入到波罗的海,阻截荷兰与丹麦、挪威、瑞典、俄罗斯之间的航船。显然,布赖克的战略是从扼制荷兰的海上贸易入手,全面、但又分轻重主次地对荷兰展开攻击。

而荷兰方面制定的战略是用强大的舰队为商船护航,这也是荷兰必须要做的,因为英国在多佛尔海峡布设了重兵,荷兰也只有用大舰队护航的办法强行通过。但这个战略却显得十分被动,并且让荷兰不得不把主要力量投入到海上护航上,有时又因此而在主要战场和次要战场力量分配不均,如在荷兰在地中海战区投入了过多的战舰,从而使其在海峡争夺方面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比较而言,荷兰海军统帅马顿·特罗姆普的确是一位优秀的海军统帅,但荷兰庞大的海运需要不得不使他把大量的舰队投入到繁重而又低效的护航中;荷兰海军就单舰战术素养来说要比英国高,海员的个人素质也要高,但由于荷兰过多依赖临时雇用商船,因此战舰彼此之间协调性就远不如英国,与之相比,英国海军显得更职业化;另外,在海战中至关重要的舰船装备双方也存在着明显差距,由于荷兰多是由商船改建为战舰,因此火力和防护上与英国战舰不能相比,因此,总体而言,英国在大战略上占据主动,双方海军实力上英国也有明显优势,这就使得英国能略胜一筹。

在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双方海战几乎每天都在进行,一般来说较为关键的是发生在多佛尔和北海海域的6次海战最为关键,其次是在地中海海域。

在多佛尔海峡和北海,这里是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的主战场。

1、普利茅斯海战(1652年8月26日)

由荷兰舰队护航的商船队在通过英吉利海峡时遭到受到英国舰队拦截,英国舰队有40艘战舰和5艘纵火船;荷兰投入这次海战的是30艘战舰和6艘纵火船,在实力上大体相当。荷兰舰队的统帅著名指挥官米歇尔·阿德林森·德·奈特(1607-1676),并且舰船炮火、船体综合技术等方面双方都比较接近,这就导致双方这场球赛打成了平局,互有损伤,荷兰商船队大部分通过了海峡。

2、肯梯斯诺克海战(1652年10月8日)

这是英国舰队在统帅布莱克带领下对荷兰捕鱼船进行的打击,目的是要打击荷兰的渔业,这使得荷兰渔业损失惨重,约有900多名渔民被俘。荷兰只好抽调海军战舰进行反击,而荷兰此时却从普利茅斯海战中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因在在那场旗鼓相当的海战中似乎英国舰队的总体水平不如荷兰,因此,荷兰并没有从地中海抽调回来其主要战舰,而是派出了非主力舰队。10月8日,双方在泰晤士河口外的肯梯斯诺克不期而遇。英国方面舰船为68艘、荷兰则为64艘,在数量上仍然相差无几,但英国战舰火炮口径和数量上却占据优势。这场海战双方持续了两天两夜,最终荷兰舰队有3艘被击沉,数艘毁坏,荷兰只好撤退。

3、邓捷内斯海战(1652年12月10日)

这一次,轮到了英国队掉以轻心。在肯梯斯诺克海战的胜利后,英国认为荷兰并不象表面那样强大,不需要要在多佛尔集中过多战舰,于是抽调20艘军舰前往地中海,因为荷兰向地中海派出的是主力舰队。这样一来,英国在多佛尔海峡战区的军舰仅剩下了42艘,与此同时,荷兰人又重新启用了特罗姆普,这是一个颇让英国人头痛的家伙。12月10日,一支300艘的荷兰商船队需要通过多佛尔海峡,特罗姆普为此派出了高达78艘战舰护航。得到荷兰商船队启航的情报后,布莱克随即命令英国舰队在英格兰东南的邓捷内斯海角进行拦截。这一次,双方军舰在数量上不再是相当,出现了悬殊的比例。海战的结果令英国人大为震撼,英国战舰被击沉3艘、被俘虏2艘,并且,这导致一段时间内英国舰队失去了对多佛尔海峡的控制。

4、三日海战(又称波特兰海战,1653年2月28日至3月2日)

经过几次较量,双方都因胜负得失开始调整战舰的部署。英国把分散的战舰重新集中,并加快了新战舰的下水速度。2月28日,特罗姆普再次率领80艘战舰为180艘商船护航。这一次英国人没有在出航的时间里进行拦截,而是在荷兰舰队返航的途中进行了攻击,并且,英国也派出了70艘战舰,双方再一次在势均力敌的状态下进行海战。在狭窄的多佛尔海峡上双方在海上激战了整整3天,特罗姆普才把大部分荷兰商船安全送出海峡。但荷兰舰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1艘战舰与30艘商船被击沉或被缴获,死亡2000人;英国舰队却出现了奇迹,仅损失1艘战舰,但人员也有伤亡1000多人,还有一个不幸就是布莱克本人也在此战中受了伤。

5、加巴德沙洲海战(1653年6月12日至13日)

三日海战使英国重新夺回了多佛尔海峡的制海权。英国海军上将蒙克取代了布赖克成为英国海军新统帅,但英国的战略没有因此而改变,他仍然按照布赖克的战略在多佛尔集中舰队对付荷兰人。这时,荷兰和英国开始表现出战争潜力的差距,英国的新战舰不断下水,这使得英国舰队不断能得到补充;而相反,荷兰的工业潜力远不如英国,战舰补充速度不及英国。

1653年6月12日,经过了三日海战惨败的特罗姆普再次出航,他希望能打破英国人的封锁。他指挥的荷兰舰队共计104艘战舰;蒙克的舰队有115艘战舰。这还是一次力量相当的海战,双方的炮战持续了一段时间仍然未见分晓,直到黄昏时刻,布莱克率18艘军舰赶来增援,英国舰队的数量优势趋于明显。荷兰舰队只好于13日开始向佛兰德浅滩撤退,因为英国战舰吨位较大,无法在佛兰德浅滩航行,而荷兰舰队不但吨位较小,而且多数是平底船。

荷兰在这场海战中9艘军舰被击沉,11艘被俘,1400多人阵亡或被俘,而英国仅损失了1艘军舰和400多人。

6、斯赫维宁根战役(1653年8月8日至10日)

加巴德沙洲海战的失利导致荷兰完全失去了多佛尔海峡的制海权,荷兰商船队遭到重大打击,荷兰经济陷入瘫痪。不得已之下,特罗姆普决定再进行一次决战。8月10日,英荷两国舰队在斯赫维宁根海面相遇。荷兰战舰为106艘,分为两支舰队,特罗姆普指挥82艘,德·奈特指挥24艘;英国战舰100艘,仍由蒙克统帅。

这场海战从早晨7点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对荷兰来说这是一场争夺制海权的决战,因此表现的异常坚决,但十分不幸,特罗姆普在海战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中弹身亡,荷兰人舰队陷入恐慌之中,竟然出现了25艘战舰突然撤出战斗的事情。最终荷兰还是输掉了这场海战,荷兰损失了15艘战舰,伤亡4000多人,而英军仅损失了2艘军舰,伤亡1000多人。

斯赫维宁根海战可以说是多佛尔海峡的最后一战,此后荷兰舰队再无力发起争夺制海权的大规模海战。英国也因此开始对荷兰实行全面的封锁。

第一次英荷战争的另一个战场就是地中海,但这里仅是一个次要战场。然而荷兰却在这里集结了强大的舰队,在整个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一直保持着对英国的优势。荷兰的地中海舰队统帅是范·盖伦,拥有36艘战舰组成,其中14艘每舰配备26至30门火炮,另外22艘为雇用商船改装的战舰。英国舰队有15艘战舰,每舰配备30至54门火炮,但英国舰队需要分头保护地中海东部的里窝那和厄尔巴岛。这样就使得英国舰队力量分散,范·盖伦很好地利用了英国人分头据守的缺点,他把荷兰地中海舰队放置在英国两支分舰队的中间,这导致英国人的两支舰队无法取得联系,因此在地中海荷兰一直占据上风。

1652年8月28日,部署在厄尔巴岛的英国分舰队冒险向荷兰舰队发动攻击,希望能为里窝那解围,因为那里已经被荷兰封锁了几个月,但最终导致重大伤亡。

1653年3月13日,里窝那海战爆发。范·盖伦成功引诱出了龟缩在里窝那的英国舰队,然后就展开了毁灭性打击,最终只有一艘英国战舰逃脱,其他的全部被击沉或者俘虏。然而荷兰统帅范·盖伦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次海战后荷兰海军取得了地中海的制海权。但对整个战局来说已经于事无补,英国长期封锁最终导致荷兰这个严重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几乎陷于崩溃的边缘。在英荷第一次战争进入尾声的时候,阿姆斯特丹已经一片凄凉,街道上毫无生气,空房遍布,港口凋零。荷兰人此时已经山穷水尽,不得不屈服,1654年4月15日两国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同意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同意在英国水域向英国船只敬礼,并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