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对错都是为了爱
25996700000014

第14章 后记

人生何必都计较

最近有位副刊主编请我吃饭,聊到一些文人的近况。

“某老先生退休了,独居到乡下,他家附近有个小电影院,常上演些三级片。”

主编笑道:“据说在众多观众当中,常可以见到老先生的影子。”

不知为什么,我没有觉得见到一个“无耻老头”,反而觉得眼前浮现出一位真实的老人。我甚至觉得那位编辑说出的句子,像是一首诗。在平淡中见真情,也形容出了一种晚年的落寞。

记得我在《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一书中提过,以前的一位同事,在看到一对老夫妇过街时,戏谑地说:“想想!当我们七老八十,有一天晚上,老头子突然来了莫名其妙的兴致,伸手过去,摸着老太婆干瘪而下垂的乳房,老太婆一笑,露出个没牙的嘴……”

我觉得那场面不但不难看,反而很美、很真实。

也记得有一次,女儿学校的小朋友,在情人节说自己深爱的人。

“我妈妈说,当她肚子里怀着我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九十岁的曾祖母坐在火炉旁的摇椅上,指着我妈妈的肚子,说:‘无论那里面的小孩,是男还是女、聪明或不聪明、漂亮还是不漂亮,我都会爱他。’一口气说完,她要了一杯茶,喝着喝着,茶杯掉在地上,就死了。”小朋友眼睛里闪出很特殊的光彩:“我从来没见过我的曾祖母,她也没见过我。但是我知道她很爱我,我也很爱她。”

说实在的,那是我听过的最感人的故事。

因为,它很真!

我觉得这世上最感人的,不见得是最美善的事,却是最真的。因为所有的美与善,都得建立在“真”上。只有“真”才能落实生活,只有“真”才能反映人性与人生。

我们都是人,无论来自世界的哪个地方、属于哪个族群,在比较我们彼此差异之前,先应该肯定我们都是“人”。是人就有人的情、人的爱,以及人的卑劣与崇高。也只有当社会发展到极度民主时,人们才能坦然承认自己跟别人一样,有着许多卑劣与崇高的表现。才不致在某些教条之下,扮作神圣不可侵犯,或为一些领导人制造“圣者”的假象。

这本书虽然是个散文集,实际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故事里没有圣人,只有凡人。即使被认为很伟大的人物,我也希望把他们拉到平凡的角度去观察。

平凡,就能与我们平起平坐;平凡,使我们如同面对镜子,见到自己的美与丑、对与错;平凡才让我们觉得真实、觉得亲切。

如同《对错都是为了爱》的书名。这本书里的章节也好像充满相对的东西《结婚·离婚,知心·负心》,没有结婚,哪儿来离婚?没有知心,哪儿来负心?

这就好比,没有生,哪儿有死?没有爱,哪儿来恨?

《寻找·失落·寻找·失落》,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寻找与失落,由“找到生命”开始,到“失去生命”结束。每个“寻找”都指向“寻获”,每个“获得”都指向“失去”。

《男生·女生·男人·女人》,这八个字如果重组一下,就成了“男男女女,人生人生”,或是“生人生人,男女男女”。我们的生命不就是因为“男女”,而生男育女,也因这男男女女的世界,而成就多彩的人生吗?

《爱他·欠他·打他·认他》,这大概是每天在我们四周上演的矛盾戏码,总听人说“只为上辈子欠了他,所以这辈子为他当牛做马”,怎不说“只为这辈子爱上他,所以当牛做马”呢?至于“打他·认他”,不也是亲子、夫妻、情人之间的老套?你不认我,我就打你、告你、毁你;我打了你之后,还是疼你、爱你、护你。

就在这不知对错、充满矛盾,却又《有想·有梦·有唱·有笑》的一幕幕中,人生走向了尽头。好像才“来了”,又“走了”,有着无限的遗憾,但想想,既然“去了”,也就“成了”。不再有喜、不再有悲,一切都烟消云散、沉淀成岁月山河的一部分。

《对错都是为了爱》,是我第十本“深情之作”,也是我将入半百时所有的感悟。

“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就是知道人生“有可为,有不可为;有可论,有不可论;有可计较,有不可计较”。

愿这本书能带给您一些达观、一些体谅,少一分挂碍,多十分天地。

“对错都是为了爱”,无论对自己或别人,又有什么好看不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