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启程
所有的退却都是逃避的借口,所有的徘徊都是懦弱的外现。只有真正的启程,才是坚强的证明和诠释。
——李亚军
姓名:罗自强
所在学校:株洲市炎陵县霞阳镇中学
从教年限:24年
最喜欢的书:《集王羲之圣教序》、《郭振山水粉静物》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运动、上网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自传
从平庸走向杰出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当年朱熹曾这样说过。如果你处在社会的底层,请千万不要自卑,要紧的还是打破偏见,唤起自信。问题不在于人家怎样看,关键是你的精神面貌如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还是在于怎样根据你的实际,为社会、为人类多做贡献,从而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一片绿洲,一片蓝天。
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美术教师,1988年毕业于攸县师范学校,教书已整整二十四年,为人正直善良,没有惊人的话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凭着吃苦耐劳、踏踏实实的拼搏精神,满腔热情,二十四年如一日,以学校为家,以教书为荣,忠于职守,在平凡的教育第一线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义务教育的普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一步一个脚印,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随着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光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还远远不够,还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要达到这个要求,第一要勤奋学习,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第二要勇于实践,运用所学的理论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创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的思想变成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
我在2006年完成师大三年美术函授学业之后,潜心钻研美术教育科学,向科学寻求答案,并虚心向美术界权威人士学习、请教,不断尝试、探索和总结。一年四季,我只有每天中午和晚上才能挤出点时间看书,也只有寒暑假才有几天时间可以自由自在地写点东西。为了拓宽知识视野,我阅读了大量的美术教育教学书籍,做了不少读书笔记和教学摘录。为了多写点东西,一度写得头晕脑胀,两眼发花,手指抓不住笔,腰疼得伸不直。那种苦那种累那种疲倦,真是无法言表。到目前为止,我撰写的论文在省教科院获奖的有:《橡皮篆刻教学的初探》《美术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的修养》《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愉快教学初探》《浅谈农村美术教学与乡土素材应用》,已发表的论文有《初中美术“低起点,多层次”课堂教学初探》。但无论怎样辛苦,我始终抱住一个宗旨,那就是要不断用新的知识、新的观念充实自己,用自己的一缸水,甚至更多的水来教给学生一杯水。美术教师想要教得好,创新意,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及课堂教学,必须扩大知识视野,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要让学生对绘画深感兴趣,教师必须把学生引进教材的趣味境地,必须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这需要美术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美术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是慢功,也是硬功,每个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因此美术教师要牢记以上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书画。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这便是美术老师最大的收获。也许有人会说,各种媒体的文化快餐接踵而至,传统的诗琴书画还有必要练吗?我看,这有本质的区别:“文化快餐”附以图画,形象而生动,但只是从表面上给人观看、鉴赏的;而审美艺术是用线条或颜色等手段对人们的思维进行启迪,陶冶精神情操,使人得到了美的熏陶,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象空间。
“像蜜蜂采蜜那样博采杂家”
只读圣贤之书还不够,只看专业书以应付职业的需要也不够。圣贤书、专业书当然有读的必要,但如果只以这些书作为自己知识的给养,它们会束缚教师的手脚和思维。真正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需要拓宽教师的艺术视野,美术教师要熟悉古今中外艺术的经典佳作,熟练各种绘画技法,懂得书法艺术,还应该精读细读新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艺术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这份圣神的职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出“最甜的蜜”,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品尝。
“打井要打深水井”
美术教师的艺术修养求“广”还不够,还要求“专”。如韩愈所说“术业有专攻”。每位美术教师在自己的艺术领域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应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艺术特色,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观念、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并有机地、无形地渗透于自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欣赏课,分中外古今美术作品,在欣赏中国美术优秀作品时,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重要作品的艺术成就。如《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董西文《开国大典》是中西艺术的完美结合。学习外国美术优秀作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中的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等。通过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审美情感。中国传统绘画即国画历史悠久,技法丰富,讲究笔墨意趣。从题材上分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类,通过小品练习,让学生体会国画用笔和用墨的情趣,增强学习中国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方寸之间》是篆刻教学,这一课虽不是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新内容,但要上好这一单元,不少的美术教师都有点发愁。如何开展本单元教学,本人撰写了《橡皮篆刻教学的初探》论文。教师如能在课堂上现场为全班学生画一幅画,刻一枚印章,或编制一个中国结,那对学生的感染力是直观的、自然的,这比只用嘴巴讲的效果要强百倍,此时中国那悠久的文明史,璀璨的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也会瞬间在学生们心中迸发耀眼的火花,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这些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能给学生求知的心灵烙上深深的印记。
“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
有位美术教育家曾说过,惟有教师善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画善写。会画画善书法,是美术教师必备的、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素养。凡是要求学生画的,教师必须能画。教师只有给学生做出书画的示范,才能为学生积累丰富的书画知识,更快地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不仅如此,教师如果能书画,还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这方面本人有深刻的体会,十年前,学校布置美术老师出宣传栏,自己只能画画,要请别的老师写稿子抄文章;初三美术特长生参加美术专业考试要画水粉画,自己却只会画水彩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书法方面,我自学了《曹全碑》《兰亭序》《集王曦之圣教序》《邓石如篆书千字文》《张迁碑》等,2007年本人的书法作品被选入代表“炎陵书法”在株洲市艺术馆展出,2011年7月本人的书法作品在纪念“炎陵县建县800周年”书法展览中展出,同年10月本人书法作品又参加炎陵县—株洲县书法作品联展;在绘画方面,自学了《宫六朝的水粉静物画》《宫六朝的水粉风景画》《郭振山的水粉静物画》。本人的绘画作品曾多次在市、县展出和发表。
齐白石大师活到九十多岁画了八十多年画,我们要向这位大师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德拉克洛瓦一生的作品近万幅,是位多产多才多艺的艺术巨匠。台湾现代著名作家林清玄说得好:“只有和时间比赛,你才会成功。”美术教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修成艺术素养高深的大成者,才能造就学识宽厚的大智者,才能带领学生从美术学习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才能从平庸走向杰出,从一般走向卓越!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叙事
“低起点,多层次”探索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二十多年来,我为我的学生,为美术教育事业付出了很多,受过委屈,受过挫折;有创业的艰辛,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但这是我热爱的工作,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我心甘情愿,我从中感受了快乐和幸福。
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我自制了教具、幻灯片和教学挂图(那时没有多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灵活运用故事激趣、诗歌引题、配乐欣赏等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创作。和学生交朋友,并带领学生看我画画,给他们画速写。经过努力,学生的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变得越来越喜欢上美术课,就连家长也开始关心、重视美术课。另一方面,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不可能处在同一认识起点上。因此,那些传统的、不切实际的“一刀切”、“齐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在各班开始推行“低起点,多层次”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措施,有的放矢地教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它能较好落实“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达到大面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目的。
所谓“低起点”,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较低,二是教师教学的立足点要放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身上,教学起点要放低。所谓“多层次”,是指根据学生的差异,把一个单班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然后根据初中美术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指导,给予不同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考核,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从而实现“尖子冒得出、中间迈大步、差生不落伍”的目标。
打散重组课前分“席”
教学前,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思想、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能力等情况,将学生按原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分成A、B、C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课堂教学立足B,扶持C,发展A。分层力求动态化,鼓励学生分层递进。只要是进步了,C组可以上升到B组,B组可以上升到A组。要是退步了,A组可降到B组,B组可降到C组。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
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
“低起点,多层次”教学的实施,教学起点和目标的确定,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标准,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能力,合理确定教学起点和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学要求分解成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逐步达到大纲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教师费力不讨好”的矛盾。
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从钻研教材、教学方法到物质准备等方面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适应。因为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基础,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方法(包括他们习惯的作画方法),也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家庭经济情况。只有在尽可能多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事先给予恰当的引导。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
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
上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与学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直接表现。实施上课分层,首先要做到教学目的明确,它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目的要求提得正确全面而切合学生实际。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其次方法要灵活得当,从最低起步,分层指导,异步发展,教学中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分层辅导,分层练习,使全班学生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最终使中下学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训练就如梯子,前者有拉的,后者有催的
美术作业因条件的关系一般不安排课外作业,而是将未完成的课堂作业带回家继续完成,所以说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和发展。教师设计安排练习时一般分高中低三个档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业的分层设计,一是难度偏低的练习(临摹)适合绘画基础差的C组学生,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二是难度适中的练习(临摹或写生),一般是指课后的练习,适应B组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三是难度偏高的练习(写生或小品创作),是训练基础较好A组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作能力,培养其对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能力。这样按照三个层次的要求训练学生,既可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小画家之室——我们的美术室
辅导是技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无论是课内外都要加强辅导,其重点对象是A组和C组的学生,因为两头抓住了,中间状态学生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上进心自然日胜一日。辅导分层的具体方法是,对C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内容从最低点开始,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还可以在优等生和困难生之间结成课外学习互助小组,在自愿的基础上帮助优等生和学习困难生结“对子”,使后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大的进步。对B组的同学,采取教师提示、互相学习的方法,逐步提高其绘画技能。对A组的同学,可成立美术兴趣小组,适当进行补课的辅导。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如全校性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术小组作品展、美术评比活动、美术知识讲座、美化学校环境、布置墙报、黑板报等),另外为高一级学校输送美术人才。
宽严相济,考试从严,给分从宽
考试或考查是检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美术课的考试考查方法主要有口试、期末作业、笔试等。期末作业主要是技法课的考试形式,也是美术课用得最多的一种考试形式。它主要根据教学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题意范围内完成一幅画、一件工艺设计或图案设计等。不管采用以上哪种方式考核,都要根据美术教学大纲要求和各层次学生标高命题,实行分类考核。每种考试形式都含有难度偏低的、难度适中的、难度偏高的三种题型,分别供C组的学生、B组的学生和A组的学生测试。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补考,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达标。
寻找闪光点,积极向上,勇攀高峰
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提问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A组学生,要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谨慎,顽强拼搏,勇攀知识高峰;对B组学生,要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缺漏,又指明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C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学习的信心。对学生做到实事求是的评价,就能面向广大学生,顾及了学生大多数,既有助美术尖子的脱颖而出,美术天赋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获得充分调动和保护。
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特长,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带业余美术训练班,当时学校美术教学方面的条件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学生想学画画,既没有画板画架写生物品,也没有画室。要想等到学校配齐教具再来画画,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自力更生,丰衣食足,写生用的坛坛罐罐市场上有卖的,自己掏钱买就是,像几何体石膏模型没有卖的,就跑到县城学校去借。没有画板,起初到市场上买厚纸板,后来才用三合板,再找来一些方木条,自己动手制作画板,花了近一年时间就做了大大小小画板三四十块。至于写生台和凳子,平常一看见学校有扔掉破烂的桌凳我就一一收起来,等到一有时间就像给衣服打补丁一样,拆东墙补西墙把那些残缺不齐的桌凳修好,就这样小小的画室已成雏形。从这里走了一批学生,又来了一批新的学生,这么多年一直未间断过,也未收过一分钱的学费,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无偿赠送纸张、颜料等绘画用品。由于长年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能考上炎陵一中美术特长班的学生,有很多都已上了比较好的大学或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近几年在校学生如此努力,学生的绘画能力就会发生质的变化,飞跃到一定的高度,他们的创作作品一旦获奖,便可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及快感。在2009年株洲市书法(篆刻)、绘画、摄影作品比赛中,霞阳中学的学生钟琳篆刻获市一等奖,钟文静《十二生肖》获市一等奖,谢清波《盛世龙腾》获市二等奖,本人连续三年获市优秀指导教师奖。我相信今后我教的学生绘画能力一定会螺旋式上升,他们一定能走向成功。
兴趣的秘密何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这会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日益衰减。于是,我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讲《我们的奥运》这一课,课件是这样设计的:一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二是北京奥运会各项比赛场面的精彩回放,三是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另外还配上《你和我》的音乐。第一节课从欣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入,引出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标志的含义、分类、设计方法、特点;第二节课介绍怎样设计标志,设计的理念是形象简洁,易于辨认,构思巧妙,含义深刻,以及怎样去设计新年晚会、植树节、篮球赛、运动会、音乐会、校徽以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标志。
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以前老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配合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像美术教材中《星空》《运动》这两课的内容,传统教学手段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图片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那些微观和宏观世界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了解,就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而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如《星空》这一课课件的设计:播放视频“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老师问:你们能说一说“天宫一号”名字的来历吗?(“神七”升空,举国振奋。在神七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的名称叫“天宫”。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师问:“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的意义?(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战技术实验。②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老师小结: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已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州八号、神州九号、神州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星空》这一课吧!(板书课题“星空”)首先欣赏漫漫星空,接着是星河览胜,再是飞天之梦,最后科幻画作品欣赏,课件配乐《望星空》。作业要求:借助收集的资料,以星空为题材,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科幻画作品。以上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多媒体的互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
第三部分我的田野笔记
跟班学习的体验
根据县教育局和学校的安排,2010年10月17日,我们一行十八人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株洲天元区泰山学校,开始为期一周的跟班学习生活。
在跟班学习期间,我们主要是通过看、听、问来体验和了解所在学校的各项工作。看,就是参观学校的校园、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听,就是听报告、听讲座、听课;问,就是向学校的教师请教并进行交流,来体验和感受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真实情况。一个星期以来,我紧紧抓住难得的学习机会,尽可能地多看、多听和多问,自己觉得受益良多。
泰山学校是株洲一所名校,各项工作非常规范,工作作风严谨而有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早操。泰山学校的早操程序相对固定,具体为集队、入场、升旗和退场四个环节。出操时,各年级各班首先在教室里排好队,然后到达指定的年级班级集队场地。出操时间一到,各班即按照规定的路线踏着轻快的音乐节拍进场(哪怕是细小的转弯都要体现出直角来),到达班级指定场地后迅速拉好距离,接着就进行早操的其他程序。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显得轻松、活泼、严谨而有序。二是相对固定的一周程序。每周一晨操时间全校师生参加升国旗仪式,这样就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率。三是学校内组织的教研活动及各种会议,都主题明确、突出,发言精准有序,针对性强。四是每周的工作提前在上周五与老师见面,具体呈现为《一周工作安排表》。周工作安排把每天的活动或要做的事情清楚地写在表格里,让老师们了解本周重要的工作和每天要做的事。这样就保证了工作的指导性、有序性和实效性。
当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网络的社会。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好电脑操作技能。只有掌握电脑操作技能,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泰山学校,所有领导、教师都会操作电脑。学校、各处室、科组、教研组的各种活动通知都在网上呈现,教师间的交流也多数在网上进行,缩短了时间,缩小了空间。应该说,泰山学校的教育教学是通过电脑与网络来进行、完成的。在跟班学习期间,我深深地感觉到了精通电脑操作的神奇,我跟班的教师名叫刘文清,北方人,年龄四十岁左右,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美术学科带头人,学校美术教研组组长。这一周,他精心安排了十二节美术公开课让我学习,其中他自己上了五节,还特意给我上了一节多媒体示范课。他上课前都会做好充分准备,课上得生动有趣,得心应手,效果非常好。他作美术课件的水平很高,也教了我美术课件一些特殊的画面处理方法,这就是我这次学习最大的收获。从这件事我感觉到,当代社会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熟练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网络社会的需要。
一个星期的跟班学习时间,我过得既紧张又充实,我已经把自己融入了泰山学校。在将来的跟班学习时间里,我会把自己进一步融入株洲这个工业化现代化的都市中去,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与养分,多方面提高自己。
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行走
“你和你所居住的世界,
只不过是无边大海的
无边岸上的一颗沙粒。”
我在梦中告诉他们:
“我就是那无边大海,
大千世界不过是我
岸上的一颗沙粒。”
姓名:严向红
所在学校:常熟市第一中学
从教年限:17年
最喜欢的书:《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爱的教育》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听音乐、画画、旅游
——纪伯伦(黎巴嫩)《沙与泡沫》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自传
我是谁?
我是大学生,我会画画,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似乎很自信地自问自答;可是我有时甚至什么都不是,我会站在操场的某个角落大声喊:“我很孤独!”
难怪希腊阿波罗神庙入口处有这样一句话:了解自己,是永远无止境的。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如果不做老师,我能做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当老师比较适合我这种性格。就像看云老师说的:“我不知道是我的性格原本适合做教师,还是教书育人的生涯已经改变了我。哪怕个性是石,职业是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浸泽与冲击,也会在石头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何况我原本就是一个怕见勾心斗角的书呆子。”
学习是我的内在需要
2009年的一天,在操场跑步时,倪老师对我说,在她眼里我一直是很好学、求上进的人。真是抬举我了。
也许在有的老师眼里,我是很好学的人;
也许在有的老师眼里,我是个书呆子……
其实,我只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所以学习纯粹是我自身的内在需要,把自己不善闲聊的弱点掩盖在了自我学习中。我没有雄心大志,只求一方宁静,学习能让我宁静下来,所以我确实很爱学习。
学习有很多方式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学习的好机会,每位发言的领导或老师精心准备的发言稿,结合当下的时事和学校的现状进行分析点拨,给人很大启发,所以这种学习机会不能放弃,我每次必到。
全校教工大会政治学习,是听校领导给老师们上课的好机会,一个学校就像一艘在社会的大海里航行的船,学校的规模决定了船的大小,校长就像船长,老师就像水手,船上的水手们只有认真学习船长的航行计划和航行目标,才能齐心协力驶向共同的目标,如果水手不知道航行方向,各自为主,盲目施力,只会使大船停止不前或原地打圈,甚至被大浪吞没。全校教工大会,就是聆听校领导分析航行计划进程中的形势报告,至关重要,所以我不仅坚持每次参加,而且认真做好笔记,以此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
参加组织活动也是一种学习,作为民主党派的一员,在坚决拥护学校党总支领导的前提下,关注社会民情,参政议政,借助民进市委“献一计”的平台,不仅为常熟的建设,还为学校的建设献计献策。
认真备课、上课、批阅学生作业,也是一种学习。认真备课是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补充,因为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认真上课是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理论来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完善理论的可操作性,所以每上完一堂课,我都要做好课堂反思笔记。批阅学生作业既是了解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信息,又是老师再学习、再调整的过程,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和鼓励,又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
听公开课、上公开课也是一种学习。吸他人之长,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公开课可以让课磨得精益求精,更有深度,今年11月份我面向全市上了一堂公开课《打开的喜悦》,深有体会。
画画也是一种学习,因为专业特点的关系,画画是美术老师的基本专业技能,有位美术教研员曾经说过:“不会画画的老师怎么能教出会画画的学生呢?”可以想象画画对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性。所以只要一有课余时间,我都会在校园写生画画,练练笔,一边画画一边思考。
考研是自我施加压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无知,越渴望知识,在没有任何职称等现实需要的情况下,我只是想进一步追求一点精神需要。所以我特别珍惜每个学习的日子,读研期间写了12万字的听课笔记。
读书写论文更是一种学习,不管是读书心得还是专业论文,都是记录自己成长路上思考的足迹,用文字的方式把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留住,这是弥足珍贵的资料。这一年来,我读了关于专业画传、教育理论、人生感悟等方面的书籍二十多本,写了大大小小的文章十多篇,省级刊物发表三篇。
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行走
“教书当然不会使我发财、但这一行可以使我不卑不亢,堂堂正正做人!”(看云语)日子不是过给人看的,鞋好鞋坏脚知道;金钱有价,快乐无价,自己觉得好才是最好。教书使我喜欢上了读书,做好美术老师必须要会画画,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这是和爱学生一样重要的,我想在诸多职业中,教师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让我上班时间“公私兼顾”,尽情饱读,尽情“挥洒”的一行,我深以此为荣。
以前我一直为我在教育中不会或不忍心“骂人”而苦恼,通过学习让我茅塞顿开,教育有两种流派:雅典式教育和斯巴达式教育。我喜欢与学生进行雅典式的教育,这也许是适合我与学生交流的独特的表达方式,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探索下去。
有位学生在毕业留言上这样描述我:“严老师是个不折不扣的好老师。性格随和,很容易亲近,可以说是我的朋友,不,她就是一个朋友。你可以和她推心置腹,把你的想法,你的情感,你的伤感,你的快乐,甚至你所能说的一切跟她讲,她会以一个只有她才有的角度和一个亲密朋友的方式来和你交流,给你建议,和你分享。此刻她的身分不是一个老师,不严肃,不死板,让你主动和她亲近——这是她的亲和力。她很艺术,可以这么说。其实,严老师也会生气,当学生不乖的时候,是很气人的,但她不骂人,只是用缓和的方式让你自己觉得羞愧——这是她的特殊力量——无形的力量。让我来评价一个老师很难,以上我全都是以朋友的态度来审视的,不虚假,不马虎,相信我,和她在一起是个享受,和她在一起吧,一切都会变美丽。”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叙事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如何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把美术课的现实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在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要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须转变一个观念,那就是美术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艺术家的思考特点是既有诗人的情感,又有科学家的思维。要让学生运用好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开发人的右脑,然后让左右脑协调使用,学会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学习的宗旨是提高审美素养,审美情趣,成为复合型人才。不是为了成为艺术家、设计师、技术工人等定向招生的那一类范畴,所以教师要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教学生一生都有用的本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的成长特点是,尽管许多孩子仍然继续参加艺术活动,但若没有好教师的指导,不能激发他们的灵感,他们往往缺少一种内在动力,更多的是寻找一个模式,进行大量盲目的重复和无意义的模仿。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整合本地、本校的资源和他人研究成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式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在理念上,尊重并唤醒学生学会艺术家一样的思维方式,既有诗人的情感,又有科学家头脑的思维意识。在实践上,融知、情、意、行为一体;在途径和方法上,以艺术教育为途径,以思维导图为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美育素养和正确乃至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成为“内涵和谐发展的人”。
打开右半心灵之门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人的心灵有两个方面:理智与直觉。而重视知识教育的当今社会普遍认为获得稳固和有用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理智,理智在其中得到训练和运用的唯一领域是文字和数学语言的领域,常识认为学习的主要训练完全建立在理智思维活动的基础上,而直觉则是视觉和表演艺术,是诗歌或音乐所专有的,属于少数人的天赋,因此很难通过教育获得。教育部门在制定学校教学课表时,“理智”知识的课程被放到突出的位置,但却给艺术以不应有的待遇。通过对学生调查我也了解到,他们不喜欢美术课的理由大致有两点,一是以为美术课是副课,二是觉得自己没有艺术天赋。所以可以说包括美术课在内的艺术教育长久以来一直在黑暗中摸索。
在接触了思维导图全脑学习法后,我通过大脑图解了解到,其实是左右脑的分工不同,左脑主要负责的是包括逻辑思维在内的理性思维,右脑主要负责包括图像在内的感性思维,而且,根据全脑科学证明,要使记忆长期有效,必须转向图像记忆。如果理智属于左半脑的话,那么直觉就是属于右半脑,所以也同样应该受到尊重,因此,直觉并不是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特质,而是认识之基本,和理智一样不可或缺,也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思维导图全脑学习法的出现,为教育打开了右半心灵的大门。
在了解了人脑的秘密后,我和学生们明确了两个学习目标:1.美术是为了100%完全不会画画,觉得自己没有绘画天赋,并且认为自己可能永远也学不了绘画的人设置的课程。2.学习美术不是为了成为艺术家,而是为了学会艺术家一样的思考方式。结合思维导图全脑学习法,我在美术课上进行了大胆尝试,用绘画语言中最简单的“线”,设置了一系列认识大脑、开发右脑、打开心灵的实践练习。在练习一《花瓶与侧脸》训练左右脑的置换中,发现左脑有时会压倒右脑,出现所谓概念化。在练习二《盲画手掌心的纹样》中训练完全由右脑作画,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发现奇迹,树立信心。初一(6)班的毛浩飞同学说:“眼睛不能看画面,眼睛与笔头通过右脑惊奇地保持一致,画得十分相似。”说明人的大脑的潜力是无穷的,特别是右脑有待合理开发。练习三《线的练习》在静心中创新,培养创造力;在专心中达到心无杂念,精益求精;在耐心中培养坚持到底的精神;在“静心”、“专心”、“耐心”的三种心境中实现全脑思维模式,在练习中体会直觉,捕捉直觉。
实践证明,直觉是可以在“专注力”培养中诞生的。就像笛卡尔在他的《心灵的指导规则》里说的那样,“我所理解的直觉,不是指感觉之动摇不定的证据,也非从想象之胡乱堆砌而导致的错误判断,而是毫无屏障和专注的心灵给予我们的,这种给予十分明朗直白,以至于我们对所理解的东西没有任何怀疑”。所以从心理学角度,直觉可定义为知觉的一种特殊性质,是直接领悟发生在某个情境中的相互作用后的能力,或者称之为“悟性”。直觉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层次,本质直观是通向真理的可靠之路。
打开绘画思维之门
比尔·盖茨曾说过:“思维导图是未来我们获取与处理信息的主要工具。”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有电脑的,也有手绘的,我们提倡手绘,因为手绘思维导图能使工作变成一种娱乐。
在当前的教育系统中,一切仍然以学习为依据,一般着重知识的获得;但我们非常了解,假如知识不能为一个心灵开放的人所活用,就不能对个人有益,也不能对社会有所帮助。我们只着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真正有助于成长的要素,那些对个人情感、精神生活以及在社会中和谐生存的要素。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在专门领域中取得成就,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准,但却远离了情感和精神所需要,重视分数的教育,使我们忽略了个人内心中最重要的东西。皮亚杰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青春期,孩子的批评推理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正因如此,他在将自己的作品与高水平作品比较时也许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够好。如果在比较中他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他就不会再有动力去继续创作,至多只是停留在艺术鉴赏者的位置上。如果是这样,我们会得到一个有关艺术教育的重要教训,要防止这种艺术兴趣衰减和可能的艺术技能下降,在孩子们的青春期前期,我们在教育方面的努力就极为重要。
从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九个导图要素中可以看出,它的画图样式和色彩要求都很有讲究,它涉及的是色彩心理学和美感心理学,它的绘制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是一种绘画的思维。这种绘画的思维在生命的最初几年是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每个孩子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家,所以在0~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老师的任务是保护,而不是指导。而我面对的初中学生,则属于需要老师很好地指导来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思维导图的原理,为青春期前期的孩子打开绘画思维的大门至关重要。如临摹毕加索人物线描,把画稿倒过来,学会借助纸边、中心线等辅助线条来定位和布局;学会用比较的观察方法来确定比例关系。目的是为了克服左脑画“不像”的干扰,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初一(3)班的赵思旖说:“画时心静如水,不受环境的影响,好像进入了异次元空间。”陈阿君说:“画的时候完全不知道的是人的审美部分,有种十分享受,十分专注的心情。”初一(2)班的李阳同学在倒着画的练习中学到了右脑能让人平静,一个人在集中注意力时画出的东西其实很奇妙……又如手的写生,从线描到素描的练习。目的是通过思维转换练习,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借助显像版原理,克服对素描的恐惧心理,大胆地尝试像艺术家一样去思维。
再比如菊花写生——情感的记录。目标是用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去观察菊花,学会用另一种学习的语言即绘画的语言记录下与菊花“对话”的感悟。通过写生观察,打开右脑的思维模式,在寻找大自然的规律中体会秩序美,如统一中有变化,组合中有疏与密的对比,形状中有大与小的对比,线条中有粗与细的对比等,教学生利用直觉和理智来创造绘图样式的美感。在色彩方面,如通过对印象派大师作品的色彩考证,体会艺术家的用色方法,其实是科学与感情的完美结合;结合视觉“残像”原理,在实践练习中体会像艺术家一样思考。阿恩海姆做过实验证明,思维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我们感觉形态的有效运作,依赖于非文字符号系统的作用。所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发的绘画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去学习。
打开学科通道之门
有位思想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的苦恼主要来自“想不通”。想不通的原因主要是只关注答案的结果,而非关注答案的生成过程。也就是缺乏对有意义经验的理解,或是心灵的闭塞,跳不出极有限的经验范围。思维导图中的要素之一是“链接”,链接中央图,链接关键词,链接知识点,链接关系网,链接过去、现在、将来,链接成系统性的全景图,尽可能地扩大经验范围。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和一个成绩差的学生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把学到的知识点连成网状体系。而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扩大经验范围。例如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在辅导学生画画时,经常会将画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链接起来,促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也只有将学生画的内容和人的关系及情感联系起来时,才能扩大学生的经验,从毫无意义的定型记号变为富有变化和意义的表现,从一个无意义的背景进而绘出有意义的空间,这新的背景空间就成为学生经验的一部分。其中感情的作用在他的创作过程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感情”的经验能加强我们与环境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越能跟一般经验建立起感性关系,我们的生活将越充实而美满。绘制思维导图就像创作一件美术作品一样,不断鼓励和启迪学生与事物间富于感情、多姿多彩以及弹性的关系,是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如果将思维导图的方法与美术学习的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打开学科之间的绿色通道。
艺术教育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统整”功能,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身心健全的人。通过自己观察创作出来的画,不仅知觉成长受到了创作过程的刺激,甚至生理上也感到使双手与视觉协调的冲动,并透过美感的产品,表现了画者能够把思想、情感、感官认知和谐地统整起来,尤其是能独创对自己和对环境的概念。艺术和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一样,在其思维过程中同样严格地存在着对问题的思考、发现、解决等过程以及其他心理活动。在扩展智能的概念中,智能不仅是科学思维的能力,也不仅是逻辑和推理的能力,还包括创造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从事艺术活动、手工艺制作和在职业场所工作的能力。而艺术的思维过程是在潜意识下完成的,是创造过程的一部分,也是美感的产物,因为美感的成长包括了表达能力从混乱到和谐的成长,其中感情、认知以及思想融为一体。一幅具有美感的思维导图就是一种艺术的统整,更是统整学科的艺术。
思维导图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内在的均衡和科学成就同等重要。思维导图打开了我们的智慧之门。
第三部分我的田野笔记
雨水伴我北京行
带着对自己前途的迷茫与困惑,在2006年的暑假,背起现实与理想的行囊,我自费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
忙碌的一天
(2006年7月7日)
早上八点在北师大教学楼前进行培训班集体合影,正好站在薛老师后面。
八点半薛老师准时上课,阶梯教室爆满,有的老师早早就在教室里用本子占好位置,架好摄影架,我只能坐到最后一排,还好教室里音响设备很好,摄像声音都够清楚。薛老师虽然不太善于表达和调动情绪,但我惊叹于他的博学,他的钻研精神,他能对水墨画教学研究到如此细的地步,真是难得。他的每一句话我都想记下来,可惜带去的录音笔内存有限,只录了几段就满了。
结束了一天的课回到宿舍,我和几个老师约了一起去吃饭,广东的柯老师请客,还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吕博士夫妇,吕博士很健谈,一会儿开他老公的玩笑,一会儿讲她的教学理念,一会儿讲她的人生经历,一会儿又回忆她与老公留学法国时的浪漫恋爱史,我听得很出神,发出感慨:知识层次越高越平易近人,这就是做人呐!
为了准备明天的陶艺课,我们吃完晚饭又急着去看当晚的学员学做陶的情况,好不容易找到了北师大的陶艺工作室,在那里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看着胡远老师与学员们投入认真地做着陶艺,我也忍不住在胡老师的作品上牛刀小试起来,直到晚上九点半才回来,路上碰到吕博士他们又在校园里聊了会儿,晚上十一点回到寝室,洗漱过后,柯老师过来要给我们画速写,为明天的陶艺作素材准备。直到十二点二十五分,我们才上床休息。
感动的一天
(2006年7月11日)
离开北京前的这天,我们终于盼到了杨景芝老师上课,她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情,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她是那么圣洁,又是那么平和,正是她的这种人格魅力,吸引了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追梦人。杨老师将她用毕生的艰苦奋斗研究出来的教学成果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她那语言优美、精到的作业点评,她为了一个案例反复取证的执著精神,令人备受鼓舞!通过几十年研究形成一套相当系统的教学流程,特别强调教学计划要随着孩子的发展而制定,要尊重学生,美术教育不仅是画好画,更重要的是对人格和良知的培养,为此她举了好多例子。这么好的老师滔滔不绝地讲着,离别的时间也在一分一秒地逼近,此时能让时间凝固就好了!最后我带上了杨老师送给我的八个字:自信、宽容、儒雅、关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教室。
当我和坐在旁边的吕大姐、王静、青海的姚占兰老师一一拥抱道别后,走出教室,出乎意料的是长春的逯校长、洛阳的郭老师、广东的柯老师、南京的毛哥早已站在门口,为我和邢校长(正好与邢校长同一时间段上火车)送行,回过头去看到这些朋友站在那儿与我们挥手道别的刹那,感动的眼泪终于止不住了,一下涌出了我的眼眶,感动于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7月12日早上回到苏州,走出火车站,深吸一口新鲜空气,苏州的天空又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似乎要洗刷干净人世间的污垢。
我喜欢这样的雨天,因为它能滋润我的心田,也能净化我的灵魂。
悠闲的深处
小孩永远住在不老的时间的神秘里,
不曾给历史的灰尘弄得黯然无光。
——泰戈尔
姓名:江沙(长沙市艺术骨干教师、开福区艺术名师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第二小学
从教年限:10年
最喜欢的书: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自传
拥有足下的土地
五彩的夏天
春天撒播花瓣,不是为了未来的果实,而是为了这一刹那的妄想。
——泰戈尔
小学时在市郊学校,那年暑假,学校来了一位大学生,学美术的,想在学校办个美术学习班,为自己挣点学费。漫长而炙热的暑假,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参加美术学习班吧,邀上一群伙伴,美术班就这样开起来了。
老师家就在学校边上,听他说自己小时上课不认真,常常拿支笔在抽屉里画小人书上的画,老师发现了却没有批评他。对他说:“你这么喜欢画画,就学美术吧。”也就是老师的这句话,使他走上了美术学习之路。那时,他对大家很好,除了教我们素描、水粉水彩、装饰画,还画速写。教室的墙壁贴满了他的大学作业。他在我们眼里是个大画家,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多画。
上午美术课,他示范,我们跟着画,有时他也画自己的。也就在那时我们认识了梵高、毕加索、米开朗基罗、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中外画家,知道了什么是野兽派,什么是印象主义。原来美术有这么多玩意儿。
下午他带着大家在操场踢足球,打篮球,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带来羽毛球网,教我们怎么打羽毛球。我们也第一次知道羽毛球有这么多规矩,还以为就是你打过来我接过去呢。
学校离湘江很近,傍晚夕阳斜照,灿烂的晚霞倒映在江中,随着翻滚的浪花一漾一漾,和着几只驶过的船只,就像莫奈的《日出映像》一般,只不过这是夕照而已。他带着我们到江中游泳,什么蛙泳、蝶泳、自由泳、狗爬式这些名词也就在那个时候学会了。现在回想起来他的胆子也真大,如果换在今天估计他也不敢了。
那时我问了老师一个问题:“我想考美术学校,可以吗?”
“那当然”,他回答得那么轻松。
羞怯的灯光
天空虽然想把大地新娘抱在怀里,却总是无限遥远。
——泰戈尔
小学毕业后就读的是一所普通中学,没过一年我又转到了十里外的另一所中学学习,那时虽然有美术课,却并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除了自己照着书本画画,更多的是自习。可我心中始终闪烁着那些美术学习的火花。我找学校要了一所小房间,不过就是杂物间腾出一小块空地而已,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欣慰。只要有时间我就躲在那几平米的狭小空间画石膏。
暑假我也会骑上十里路的单车去原来的学校学习美术,可是没多久,大学生美术老师毕业了,有了自己的工作,他也就再也没回家办过班。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和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
临近初中毕业那年,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有美术学院附中可选。听到这个消息,我欣喜若狂,毫不犹豫地要填报美术学院附中。问学校领导,该怎么报考,谁也不清楚,领导很是关心地去问教育局,教育局也不清楚,因为从来就没有人考过。我就在这谁也不清楚怎么考的情况下和美术学院附中失之交臂。
当时虽然参加了省里美术中专的考试,我却坚持要读大学,因为那个梦实在太诱人,普通高中是不二的选择。
天空中有星星
在一串无尽的黎明中,同一个太阳刚刚从新国土里诞生。
——泰戈尔
我考上了郊区一中,这里汇聚着太多的梦想,大家都在悬梁刺股的拼搏中,为了高考而战。
这里有专职美术教师和美术教室。有来自不同地方的怀着相同梦想的同学,我们互为模特,互为老师。也不知为何,时间过得是那样快,高三那年我考入了大学进入了美术系。
大学自然是美的,就和心里的梦一般甜蜜。
初升的月亮
每一朵盛开的玫瑰都给我从永恒的春天之“玫瑰”带来祝福。我工作时上帝就给我光荣,我歌唱时他就给我爱。
——泰戈尔
大学毕业我参加中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进入开福区教育局,被分配在新港镇荷叶小学任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
我依然爱做梦,倾其所有,买了很多美术书,只想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好的美术老师,就像小时候自己的老师一样,在孩子的心田播下梦想的种子。可是工作却和自己的专长没有太多关系。
2005年,区里突击抽考,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我所带的班合格率百分之百,一考成名。这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年年抽考,我带的孩子们从来都是争气的,我想这与给他们营造的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不无关系,学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快乐的圣地。也就在这年我荣获区优秀班主任称号。接下来的日子检查不断,在2006年迎接省督导评估检查中,我为学校围墙绘制了一百五十多米的壁画,我上的公开课《剪纸的常用表现手法》荣获优质课。最为难忘的是在检查的前日,我带学生把平时的剪纸作品张贴在学校的每一块玻璃窗上,第二日清早伴随初升朝阳的是那一抹闪耀的红,映衬着每个窗户发出惊叹,剪纸成为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
2009年我调入清水塘第二小学,成为专职美术教师,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钻研美术教育教学,开始不断有美术论文获奖。同时第一次参加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我的中国画作品《昭山》获得省里二等奖,剪纸《又快又好》荣获华天迎新年艺术展览金奖,2010年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长沙市艺术骨干教师异地培训,参与了《生命成长》的编写,该书后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配合中央教科所做好艺术教材的实践与修订工作。2011年进入开福区艺术名师工作室。
我的足步虽小,但是拥有足下的土地。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叙事
有所不为的智慧
——美术老师示范的思考
费力不讨好
《啄木鸟》是四年级艺术教材中大自然的小卫士中一个内容,教材上有一个啄木鸟站在树上的纸立体作品,我想教孩子们做这个纸立体。教材中并没有制作步骤,只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图片。我揣摩这个作品是怎么做的,怎么教会学生。我找来卡纸剪刀胶棒,仿照书上做了起来,说实话仿制一个这样的作品对我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要把它做精致也得费一番功夫。在上课前我做好了,颇为得意地拿到教室准备告诉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学生看到我的作品很是羡慕,非常高兴,纷纷要求老师告诉他们怎么做,那股求知欲和认真劲真让我激动!怎么能辜负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呢?我开始教学生详细的制作方法,一步步进行示范。
首先准备棕色卡纸制作树,我边讲边示范:“大家看好,棕色卡纸这样卷起来,用胶水粘牢,把上面剪开,分别向两边卷。”学生们开始按照我的方法做起来,谁知孩子们购买的卡纸有韧劲,固体胶粘着没干就会张开,需要用手压一会儿。学生在做的时候有的手拙,做出来显然不是那么漂亮,有的大小比例都没把握好。
这时就有学生不断地问老师:“是这样吗?”“这怎么粘啊?”
而这更多是经验值,对小学生又不能用具体量化标准来衡量,一些经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达到的。“接着在绿色卡纸上画树叶,剪下来。”我边做示范边讲解。学生在下面嚷嚷开了:“老师我怎么也做不好。”“老师这树叶怎么画的,你能跟我画一下吗?”安静有序的课堂开始躁动了,同学们开始失去耐性,失去信心,求老师帮他们做,我却如同水缸里按葫芦,帮了这个,那个又来了。当时课堂很乱,真不敢想象,我越是尽力想控制课堂,越是控制不了,糟糕透了。本以为我一步一步地示范,教孩子们怎么做可以有个完美的结果,没想到却适得其反,孩子们的焦虑、急躁、没有信心让我无所适从。我虽认真制作教具,亲自做了一个啄木鸟,对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做了认真讲解,以为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我开始和同事讨论这一问题:“美术课要不要示范?该如何进行示范?”
学习与思考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美术课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更应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尤其是创造力的培养。可见,美术活动将儿童带入一个异彩纷呈的美的世界,使他们从感受领悟中体验,从创造中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获取真、善、美的人格素质的熏陶和锤炼。我们的艺术课程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造性是人类个体普遍具有的潜能,儿童也不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在他们的所有活动之中。美术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充分的感知、表现、想象、创造,才会使儿童充分发展。创造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们要培养的是充满自信,会思考,有创意,勇于表达自己看法与感受的自然儿童。这样一来,就会有人认为绘画是孩子的天性,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因而在课堂上放任自流,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找到适当的方法加以示范,正确引导孩子们进行绘画创作。
改进后的《啄木鸟》案例描述
值得庆幸的是,平行班的存在让我还有机会调整教学设计再来一次。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做了整体的调整,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把这节课上好,我重新调整了教学设计,课前我分配同学们准备好彩色卡纸、铅笔、剪刀、胶水或胶棒等工具和材料。我再也没有把自己做的纸立体啄木鸟带到教室。有了上节课的经验,我认为分析纸艺啄木鸟的制作方法是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制作出纸艺啄木鸟是难点。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啄木鸟特征,观察纸艺啄木鸟图片,有兴趣了解啄木鸟生活特点,进行艺术创作,提高空间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了这个认识,开始我并不急着告诉学生怎么做纸立体啄木鸟,而是带着学生来认识啄木鸟。我把课前搜集的啄木鸟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给学生讲故事,就像动物世界一样。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示剂,因而被称为森林医生。给同学们讲啄木鸟的生活习性,大多数啄木鸟终生都在树林中度过,在树干上螺旋式地攀缘搜寻昆虫,啄木鸟多无社群性,往往独栖或成双活动。它的造型特点,重点讲到它的尾部羽毛、嘴巴,爪子。啄木鸟能够在树干和树枝间以惊人的速度敏捷地跳跃。它们能够牢牢地站立在垂直的树干上,这与它们爪子的结构有关。啄木鸟的足上有两个足趾朝前,一个朝向一侧,一个朝后,趾尖有锋利的爪子。啄木鸟的尾部羽毛坚硬,可以支在树干上,为身体提供额外的支撑。它们通常用喙飞快地在树干上敲击,以寻找隐藏在树皮内的昆虫,确定之后,它们坚硬的喙能够飞速在树皮上啄出一个深深的小洞,并闪电般伸出长长的舌头捕捉到昆虫。
对啄木鸟的介绍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只有学生对艺术对象有了深入的认识,他们在制作时才能把握住重点,才会有情感的投入。当一件艺术品被投入了情感也就有了生命力。
接下来我带着学生分析书上的纸艺啄木鸟是怎么做的。纸艺啄木鸟的分析和制作方法的推敲是学生动手制作的过渡阶段。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先分析这件作品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时,我问学生:“你们看出来这件作品主要运用的材料是什么?”生答“卡纸”“棕色、红色、绿色、黄色”。我又问:“你们觉得需要那些工具呢?”生答:“剪刀、胶水(固体胶、双面胶)。”他们基本能看出来。
二是分析作品的组成。
通过引导和讨论,基本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啄木鸟、树、土地。
三是分析作品制作方法。
树的制作方法很多学生能想到,把卡纸卷起来就是树干。“树枝呢?”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说剪开,有的说另外再卷贴上去。在这里并不要否定学生的想法。这时老师通过画图和示范告诉学生树干是怎么做的,把卡纸卷起来后将上头剪开,然后分别向两边卷,用胶水粘牢。
“叶子是怎么做的?”学生很容易看出来,是剪的,再贴在树上。为了把叶子剪漂亮,可以先在卡纸上画下来。画的方法,老师在黑板上做示范,先画中间的叶脉,再画两边轮廓线。
“啄木鸟怎么做呢?”部分学生能看出来,先画下来,再剪出来。老师带领学生分析,画出啄木鸟的外形,注意它的嘴巴也就是喙、足和尾部羽毛。再用不同颜色卡纸剪出羽毛粘贴在啄木鸟身上,让它看起来更漂亮。课堂上有的学生愿意用彩笔画羽毛,也是很好的处理方法。
土地和小草很容易,基本不需要讲太多,学生都能看出来。
最后将这四部分组合起来,用胶水粘贴牢固。
有了前面的分析,学生对制作过程与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啄木鸟也有了一定的情感,在纸艺的制作过程中,对作品的大小、色彩搭配和树鸟的比列搭配不必做过多的要求。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在教室巡视,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做必要的指导。不用像上节课那样,对每个步骤做详细全盘的示范了。
本次课比上次课有明显的进步,整个过程学生都在积极参与之中,制作过程沉静而有耐心,制作方法大致相同,形式各异。纸艺的制作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学生都非常认真,完成之后大家都惊喜万分,一件件作品摆在桌上令人愉悦。
美术课要不要示范?回答是肯定的。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反思第一堂教学,我虽然在示范,却给孩子们划定了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即使他们完全按我的步骤来做,在制作工艺上也无法达到我的水平,这难免使他们丧失信心,何况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本身就有差别。而且我的示范给了孩子一个思维定势,他们在做的时候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如同工匠一般。试想如果一件艺术品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它对作者本身还会有吸引力吗?谁也不愿做这样无聊的事情。再说这种比较复杂的手工制作不适合对大面积的人示范,而我们的教室里坐了五六十个学生,坐得远的同学难以看清细节,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不比师父带徒弟,就那么一两个。领悟和动手能力的差别也难以保证大家在制作时间上的统一。
第二堂课用到了示范,它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在于示范时非常讲究方法,先是认识艺术对象,再引导分析,使学生对整个制作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和情感的认同。对学生能够做的就不必示范,在示范时抓关键,做技术和方法上点拨性的示范,同时注意启发学生,尊重学生艺术体验。
教师应该在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合理点拨、演示,而不是全程替代。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张扬个性”的名义完全放手让学生没有章法地乱画,失去了教师引领的“放羊式”课堂绝不是新课程要求的课堂。
当孩子进入10~13岁这样的年龄段,随着批评能力的增强,他们对自己艺术作品的质量有了特别强烈的意识,老师帮助他们掌握成人艺术的技巧和传统的表现手法,为儿童和成人艺术之间搭了一座桥梁。而在这一过程中,示范不失为一种有效、直观的教学方法。
第三部分我的田野笔记
劳动在悠闲的深处
常有朋友问我:“开美术班没有?开个班啊,我好把孩子送到你那儿学。”每当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常常感觉难以回答。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课余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他们还有时间自己静静地想想么?哪怕遐想一会儿也是好事。大家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别人都在学,你不学你就落后了,对以后的升学会有影响。孩子的生活就像一场没有结局的赌博。
孔子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学而不知困而不学,下矣。”然而我更欣赏教育之本在于彰显天性,孩子们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他的天性是什么?应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因为学会享受生命更为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人在生活劳累中奔走,像江河到了海洋,劳动在悠闲的深处得到了完美。
守望麦田
如果我们要求不高,一小洼水边,一块土下,一个浅浅的牛蹄窝里,都能安排好一生的日子。针尖小的一丝阳光暖热身子,头发细的一丝清风,让我们凉爽半个下午。
——刘亮程
姓名:王路芳
所在学校:福建省泉州市马甲中学
从教年限:14年
最喜欢的书:张爱玲系列、林清玄系列、《读者欣赏》、《读者》、《美术》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旅游、看电影、逛街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自传
井底之蛙独乐乐
当车子走出一小段狭窄的山道,眼前豁然开朗,左边碧波荡漾的仰恩湖,右边翠绿清新的双髻山已俘获我,厌烦城市纷扰的心顿时宁静下来。
“就这里吧”,十四年前的那一刻,注定了我的教学生涯将从这里开始。
初来乍到时学校的状况是:老校园学生数应该是顶峰时期,两千多人。老教师不太多,大多是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教学资源匮乏,但还是有美术室的(因学生数多,教室不足,器材室与绘画教室共一间)。不过那时对教学条件还不懂得要求,对一切都很知足。
教学对于我这样一个非师范毕业生来说,当时确实有点茫然。学校又处于偏远山区,难得出去交流,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上课的,也没思考过美术课的好坏如何界定,真真的“井底之蛙”。我努力地按自己的方式来上课。
新鲜的一切更容易让人找到灵感。
没有合适的挂图,我就将自己的藏书带到教室让学生传阅,这些专业书籍中的图片较大,且印制精良,比起教科书上尺寸很小,看不清色块和笔触的图片,学生们似乎更愿意看我的书。
课余我背着相机捕捉农村的美景,再将洗放的照片展示给学生:晨雾中的仙公亭阁朦胧飘渺,暮霭中仰恩湖金波晃眼;原生村落里很有质感的或石头或土坯砌就的民居,小河上古老沧桑的石桥;校门口那因开路而裸露的如诉如泣的巨大桉树根;山口那两棵相依相偎不知多少年如今干枯了却姿态异常倔强的老树;播种季如镜的水田,收获季如金锦般的稻田;蜿蜒的溪流边几只黄牛的悠然自得,与蔚蓝天空中飞机留下的几道烟雾轨迹相映成趣。春天,田间悄悄开放的密密匝匝的紫云英,果林里簇簇丛丛粉的白的桃花李花;夏季,池塘里那飞翔于娉娉荷尖上的红蜻蜓,菜园中翻飞于鲜黄丝瓜花上的各色蝴蝶;秋季,路边随处可见酷似向日葵的尽情开放的野菊,漫山遍野随风飘摇泛着柔光的芦苇……
传统节日里还有许多场面,中秋节大型的踩街活动,端午节赛龙舟,每个村子佛诞日的“搬大戏”(一般上演的是闽南的高甲戏)……那几年我常常走到哪儿都带着相机,弄得许多人都认为我是记者,现在回想起来,那个胶片时代不知耗费了我多少银两。
可这些不都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吗?其实每个场景都可以开个课题,对学生们来说这是另一种体验,他们惊叹原来身边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生活是这样平和自然。
买不到上课的材料,加上当时这里的学生家庭经济大多很拮据,我就让学生收集农村唾手可得的东西:稻草,芦苇,它们的皮、茎、穗都有很好的质感,玉米皮可与皱纹纸媲美;树皮、松果及许许多多叫不上名的果实,雉鸡、公鸡的羽毛等,这些东西让纯朴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为工艺制作课提供了无限思路。
美术课学生玩得很开心,每学期基本能有三四期的美术作业展示,校门口那四版宣传栏没闲过。
课是上得很热闹,但我总觉得骨子里缺少些东西,越来越感觉我自己不专业,需要些引领,使自己能全方位地掌控课程。接下来的新课改给我提供了许多研训学习机会。
跳上井口,仰望天空
2002年开始我校高中部开始开设艺术鉴赏美术必修课,当时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这本教材还是以美术史角度来编写的,章节的划分仍然是传统方法,中外美术、各美术门类之间各自独立,而我在学生时代百般纠结的是历史学科,对这本教材不来电,上得颇为吃力。教材上的知识不会拓展,按部就班,好不生硬。而我找不到弥补的渠道,除了课余时间多读美学、美术评论类的书籍外,教学方面的东西接触很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直到2005年4月底,在风光旖旎的武夷山脚下举办五天的“福建省普通高中骨干教师新课改培训”,我被学校指派参加。说实话,去前更有召唤力的是那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学习后,才发现那是我教学成长中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
当时与会传经送宝的是国家级、省级的美术教育专家,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展示了国内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我也初遇湘教版的《美术鉴赏》教材。这本教材让人眼前一亮,它对美术鉴赏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整合,知识结构革命性的变化,更多关注的是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对于作者、观众、社会、历史的影响,以及受到的影响。我感觉很有混搭效果,主线动态地贯穿每个章节、每一课中的内容,这根主线更多的关照人文思想。这为教师们对教材的处理提供了很多可能性。
井底之蛙跳上井口,张着好奇的双眼。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开始反思,只是回来后临近期末,已没有几节课了。再下来是我怀孕生子,高中的美术课停了两年,不过许多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初中的美术课中也能运用。只感觉在备课时有更明确的方向,上起课来更得心应手些。
2008年9月,我又接回高中美术鉴赏课,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湘版教材,当时学校多媒体教室只有三间,经常排不到队,所以平时课件做的不太多,我的课件制作水平也有限,那么上课只能以教材的图片为主,拓展少。所以11月我参加泉州市高中美术优质课比赛时,开设了《新的实验》一课,尽管我的各个环节逻辑性较强,我的引导也还比较吸引学生,但课后反思就是不够创新,如果能整合自己的东西,可能上起来能更感性。
于是,时隔一年,在2009年12月,我又开设了一节市级公开教研课,选择了书法模块的第一课《砚边漫步》,在这课中我选择了一些以书法艺术为元素的现代艺术作品,比如现代艺术大师徐冰的作品,刚好那段时间我对他的东西看得很多,很有感触,就将自己的体会与学生分享,这些非常规的作品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还有就是拍了一些当地旅游景点的碑刻书法作品赏析,拉近书法与学生的距离。这节课我认为有了挺大提高,教学效果比较好,课堂也很动态。这是一节引领整个课程的课,好的开头会对学生们后面的书法学习兴趣起到关键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级别各种形式的教研培训增多,学校对美术教育较为重视,只要有上级发文,基本都安排我们去参加,推着我一点点往前走,而培训之于我,便是隐蔽的窗口一扇扇打开,我探出头去深呼吸,吸收各种养分,以研促教,悄然成长。
学习培训斩获不少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参加培训了,既可以暂时放下其他的一切角色,出去放松一下,会一会认识不认识的同行,了解些别的学校的美术教育状况,又可以专心地学习业务知识,接受些头脑风暴,避免职业懈怠。
2011年6月在福州举办的“福建省市县(区)美术学科教研员暨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班”的培训是一次规格很高的培训,请来的老师中就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孙建君老师。培训期间还有两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们一老一少,都来自美术教育非常受重视的省份浙江。
培训第二天清晨,我在电梯里看到一位虽然年纪大但精神抖擞的老师,她穿着得体,甚至抹了口红,一双充满笑意的眼睛透出睿智与豁达。只听她说:“我办公室的同事都说我,爱娜,你那么大年纪还出去培训呀?我说,活到老学到老嘛。”她操着吴侬软语,爽朗朴直,很喜气,很感染人,逗得电梯里的所有人都笑了。她就是杭州教科所美术教研员应爱娜老师。
那天她给我们开了《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美术教研活动介绍》的讲座。整场讲座都是笑声,讲座的内容主要针对教研员的,可能我在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其中的理论,但我看到了一个站在一定高度的有凝聚力的教研员,在她的智慧所营造的轻松氛围下的美术教师团队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能。
另一位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欧文婷老师。她坐在下面的时候,你绝对想不到她是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短发,一张学生脸,很腼腆的样子,但一上台说起她的专业跨媒体艺术与设计的知识来,却如数家珍,那种融入血液感就是她对于专业的热爱与执著,这个年轻的前卫艺术家给我们带来“永远不要说不会”的敢拼敢闯敢尝试精神。
培训者自身的品行、学识修养等人格魅力对受训者同样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的所言所行令我们于迷茫中清晰,于混沌中了然,从而受益匪浅。同样道理,有着良好品质的教师,往往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的教学个性直接影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有辐射力的教师上的课能使学生在尽情发挥个性的同时享受学习的快乐。
几次培训后,我在平时的课程中就下意识关注所学的内容。我感到我的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我很享受上课的时光,能快乐地工作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近来较大的斩获是:5、6月份参加的区里和市里举行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岗位练兵的两场比赛(比赛项目为片段教学、课件制作、国画命题创作、招贴画电脑设计),我取得了区里第一、市里第三的成绩。我平时没做过国画创作,不懂PS设计软件,只准备了两三周的时间,挺不易的。比赛结束后,我特别感谢学校工会主席,要不是她的坚持,我是断然不敢参加的,那么也就错失考验自己的机会了。
无限感慨:其一,理论最后要结合实践,才能出成果;其二,一定要珍惜一些部门给我们提供的学习与锻炼机会,因为这些是你的舞台。
经过历练磨砺,今年似乎是我收获颇丰的一年,前两天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欣喜的同时更觉任重道远,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需要探索。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叙事
当思维遭遇绳索
每当我上到有关招贴画和标志设计的课程时,到作业绘制环节,总感到心灰灰意凉凉,因为学生说的最多的是“老师,我想不出来”“我想到了,可是画不出来”,就是画出来,效果也很不如人意。
他们在绘画表达时遇到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农村的学生,大多小学阶段(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的美术课几乎没有上,或者只是简单的临摹课,他们的图形表达能力实在有限;另一方面是在短短的一两节课,他们很难将创意思维方法都掌握。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差,学习只处于记忆和模仿阶段,或许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呈现多元化,我们已从文字时代进入图形时代,创意的图形在身边随处可见,它以强大的力量侵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学生对所接触到的图形关注多少,理解多少呢?
图形感知力课程设想
作为美术老师,我感到开发学生的图形感知力是如此重要。这促使我产生开设校本课程《图形创意》的动机,开设这一课程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各种创意思维方式,我想它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也会有深远的影响。
《图形创意》课程必须调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直觉和灵感等主要因素,以及观察力、记忆力等一般智力方面的辅助因素等,其中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实质与核心。我们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终极目标,创造性人格是学生们必备的人格特征之一。创造性人格是指一个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心理特性的总和,是一种综合性心理结构。
上个学期我与同组的老师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研讨,决定首先在高中美术模块教学中尝试开设《图形创意》课程,《图形创意》课程本来是美术院校设计专业里的一个基础课程,也是湘版高中美术《设计》模块中第一单元《视觉传达设计》的第二课《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内容,后来经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研究,凭借我们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图形创意》课程在高中美术课中开设是完全可能的,并有很强的可行性及可推广性。《图形创意》以其独有的思维特征、思维模式和思维定位及丰富的表现技能被广泛地运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如标志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等,这些设计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绝妙的创意和独特的传达方式以及新颖的视觉形式的完美结合和统一,使图形更具诱惑力与视觉冲击力,这决定了本课程开设的可行性。
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所能达到的教学目的都跟《新课标》的要求与目标相符,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达能力等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创编《图形创意》课程
接下来我必须对该课程的内容、要求、教学评价等做更具体的量化。
1.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视觉形象,改变对事物造型的一般性认识与理解,打破过于理性的思维定势,发挥联想与想象,开拓思维想象力,建立“创意”的观念,培养设计理念与创造能力,并创造新的视觉形象;通过象征方法,培养学生对创意内涵的发掘;通过表现和处理方法,培养图形的形式美感,增强创意的表现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能提高道德情操及人文关怀等高层次的素质。
2.制定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在高等艺术院校工艺设计《图形创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与重新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首先要考虑普通高中与高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特点之间的差别:A。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习课时量较少;B。高中阶段的学习不是专业性的美术学习;C。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具备很强的美术基础;等等。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A。内容不能多,但要精;B。尽量挑选通俗易懂的概念,因为学生在学习前期一般兴趣度很高,如果无法理解概念,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受到影响;C。强调空间立体造型的学习,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提高与发展。
因此我布置的作业大多要求以常见的简单事物为原发形进行创意,学生们根据表现主题内容的要求,每节课以一种图形创意的手法将特定图形进行想象并创作,产生形象造型元素,运用一定的独创形式构成的规律性的组织变化,寻求视觉传达的独创性意念、构想,创造出二维的创意图形并使其具有深刻的寓意,从而调动视觉来激发心理层面,并准确传递信息,沟通情感。
3.制定评价标准
在作业评价上以学生所表现的创意为重点,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4.课题设计
我选择了几种容易开展和运用的的创意方法课题。
A。《形的视觉训练》1课时
B。《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2课时
C。《正负形》1课时
D。《影子》1课时
E。《异变图形》1课时
F。《元素的替代》1课时
“典型课例”
几何形体也疯狂
为了锻炼学生对基本图形的关注与表达,我确定第一节课的课题是“形的视觉训练”,主要是做简单的发散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根据某一几何形体发挥联想,以黑白形式,徒手绘画出以方形、圆形、三角形为元素的图形各八个以上。要求联想捕捉生活中的相似视觉形象,引导学生对周边的事物、物体发生兴趣,并加以观察,再用简笔画的手法加以表现,强调表现事物的一般特征。我稍作一两个物体的示范,调动学生的绘画欲望,这种简笔画的形式很容易上手,所以大家都全身心投入。
接下来的课程是创意方法的学习。以前我在上招贴创意课或标志创意课时,也分析过一些基本的图形创意方法,如同构法,但学生由于缺少形体基础和定势思维向创意思维转换的过程,在绘制时很吃力。第二节课我的课题是“书之‘灵’”,这节课假如引导好了,有利于引领后面的课程。我就以书为特定的元素为出发点,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首先一个环节是为书“找状态”:让学生摆弄手中的书导入,在8开图画纸的左边画出书的各种状态:立的、平置的、翻的、卷的、破损的、折叠的、方的、长方形的、异形的等等。学生在这一环节找到了图形的美感。
接下来是为书“拉关系”:让学生“为书和沙土拉关系”。
有学生回答:“书腐朽了,变成了沙土。”
我说:“能拉出更远的关系吗?”
另一学生经过思考:“书由树木制成,树木长在沙土上。”
我又提问了另一个同学,他回答:“书的发行量越来越大,树木越砍越少,森林里没有了树木,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比如泥石流、沙尘暴,这不就拉上关系了吗?”
这“关系”还拉出了环保问题。我顺势与学生共同挖掘由书引申出的相关物品元素,如我提示从书的各种功能发散,学生们拉出电脑、手机、茶、咖啡等;从“书的隐喻”拉出海洋、门窗、钥匙、锁、房子、美女、汉堡、便当等;从“书的伙伴”拉出桌子、椅子、眼睛、眼镜、笔、手、台灯等。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原来每天都用的书假如愿意思考,它能与世间万物联系起来。这时我要求在纸的纵向画出与书“拉上关系”的元素的简笔画,至此,纵横两个方向的图形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对下一个环节的活动起到了直观的作用。
第三环节以赏析艺术家的书的创意作品入手,对作品的构思方法进行剖析,了解图形创意的“同构法”,寻找艺术家在创意的过程中对相关元素形体特征的准确把握,做到举一反三;第四环节是“画点子”,即同构法的探索与运用。学生尝试画出“书的创意图形”。提示:以书进行象形、象物、象意的创意,引用对比、夸张、含蓄、幽默等手法,恰如其分地表现。
评价环节,主要从点子多、特征明确、结合巧妙等几个方面切入。从作业的效果来看,图形的表现还不够简洁。
于是,我在第三节课《小铅笔,大创意》中,要求图形更加符号化,并且展示了美术院校学生的范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后面的课程中,学生们兴致很高,再也没有人说“我不会画”了,甚至有些学生一次的作业交了四五张,很有灵感,很陶醉。
第三部分我的田野笔记
我与艺术生的情缘
这几天我特别想记录的是我的艺术生。
作为一名农村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师,培养艺术高考生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校每年艺术生的上线率给学校增加了很大的分量,特别是近几年,上好学校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期间并不一帆风顺,每每遭遇不如意事。
其一,有些学生对美术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家长或因对美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不了解,认为这些专业是旁门左道;或因家境不是很宽裕,觉得美术学习需要额外的费用不愿承担,便极力反对。其实,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低下,可以说从未关注过美术学科,对美术类专业无从了解;还有许多家长可能因为方式不当,几乎不能实现与孩子的平等沟通,更别提为孩子的将来作有效的规划。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就召开美术生家长座谈会,首先展示他们孩子的作业,让他们对自己孩子的专业学习有直观的了解,然后将美术学科所涉及的专业及就业方向做成较详细的PPT,让他们对美术专业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我也就孩子的家校表现与他们进行交流,取得家长的信任,他们也较能找到更多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从而支持他们的选择。后来我发现,这样做最少还有两个好处:一是孩子觉得家长对自己还是很关心的,于是加倍努力,证明自己;二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美术类的专业更加关注,能与孩子共同制定目标,从而在高考选报志愿的时候更轻松些。
其二,许多艺术生都是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到了高中才选择美术学科,这些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很不好,爱迟到,会吸烟,穿拖鞋,上课睡觉,作业拖欠等,在其他老师嘴里眼里“差生”、“没前途”就是他们的标签;再者,专业训练要用晚自修的时间,这时艺术生一离开教室,班里难免显得空荡零散没氛围,文化课老师对此颇有微言。
我想,高中生心理相对较成熟,但仍然会叛逆,如果一味指责,肯定于事无补,其实他们也能判断是非曲直,只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我常常跟他们交心,将自己和朋友的成长历程与他们分享,将前几届考得好的同学文化课和专业的成绩列给他们,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理想的美术院校目标,并以严格的作业要求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然而坏习惯一旦养成,要在短时间内改正是不太容易的,我只要求他们一周改一点,不用多久,他们把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上时,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想别的事了,逐渐开始进入正轨。
除此之外,我让已考入艺术院校的学生发挥帮带作用,同龄人交往起来肯定更没有隔阂,那些学兄学姐也非常乐意,在寒暑假时总是成群结队到画室来,除了教他们画画,更重要的是和他们神侃,侃当年如何如何冲刺考试,现在大学里如何如何学习生活,这些激发了学生对象牙塔强烈的憧憬。只要积极性调动了,学习自律性培养了,老师就轻松多了,平常没课时他们都自觉在画室用功呢!
说实话,在我的眼里,艺术生有许多优点,他们独立,有个性,有冲劲,就像未经打磨的玉石。当年女娲造人时就将每个人造得不一样,不仅是外在的高矮胖瘦,也包括各种性格特征,我们必须包容,特别是老师,不仅包容,还要能做到转化。
去年考上广西艺术学院的郑桂丽同学前几天打电话来,跟我报喜说她的国画作品得了学院里比赛好几个奖项,同年级的只有她一人得奖,其他获奖选手都是高年级的。她自信地说:“老师,我很努力,因为我从没接触过国画,班上很多是童子军,我每天几乎画十多个小时,有时甚至一天只睡两三小时,病了都舍不得放下笔。现在我的专业越来越好,远远地将同学甩在后面,我们的专业老师对我很满意。”在她的空间里我看到了她的老师对她的评价:“才气很好,天赋极佳,作品苍劲有力,遒劲硬朗。领悟力真是高,作品水平真让人吃惊。而且特别勤奋,勤奋得一塌糊涂,四周下来一版墙估计都不够摆放你的作品。喜欢熬夜,居然没有黑眼圈!”可她当年中考只有297分的成绩,而高考以全省第7名的专业、402分的文化课成绩考入广西艺术学院。
大二的苏婷婷同学放假回来看我时,言谈中透露了对自己所学的新媒体艺术专业的满腔热情,她在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院,她的专业成绩在班级也经常是第一名。我看了她的作品,确实是需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才能达到的水准。她读高中时文化课也让老师很担心,到了高考冲刺时也顺利地考入理想院校。
这样的学生还有许多。另外还有些是当年文化课无法上本科线,就报考那些对专业要求很高的专科学校,比如黄佩艺同学选择苏州工艺美院,现在已被选拔为南京艺术学院的本科生;李榆生同学选择湖北美院专科班,现在升为湖北美院本科生;杜伟艺同学选择中国美院专科班,现在升为中国美院本科生。然而这些学生在中学时打架有他们,留长发有他们,奇装异服有他们,有的甚至为老教师所感叹:“哎,真是教了三十年书难得一遇的学生。”现在院校里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发现这些学生在中学时的表现一点都不突出,可一旦进入美术院校,就能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道路上专心致志地研究,所以成长得愈发顺畅,从而找到自身价值与自信。我想这群年轻人如能保持目前的学习状态,必然前途无量。
我衷心为他们鼓掌,也为自己鼓掌。
转眼又至一年盛夏,窗外那一池荷花又拥有一季娉婷。而那荷叶下的青蛙,仍然守望麦田,期待着下一季的好收成。
艺术之旅
我是沙漠里的一株小草
独自经过岁月的拷打
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和牵挂
不贪高山的富饶,默默为自己的梦根深扎
——夏末《我是一株小草》
姓名:叶晓彬(泉州市骨干教师、市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
所在学校: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十小学
从教年限:19年
最喜欢的书:托马斯·哈代《苔丝》、《圣经》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听音乐、摄影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自传
人生就是长途旅行,如果你和那种没有梦想的人一起旅行,你一定会觉得乏味透顶。一轮明月当空,他们最多说月亮像一张烧饼,压根儿不会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面对苍茫大海,他们只看到一滩水,绝不会像安徒生那样想到海的女儿。哎,有时我不免想,与不会做梦的人比,我宁愿选择和只会做梦的人一起旅行。回顾我的艺术教育成长这段旅行,还是有很多感触很多收获的。
教育梦·幸福人学习
也许是我注定与美术有缘,从小学起,我就是校园里的美术佼佼者,幸运儿,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父母的心肝宝贝。记忆中的小学阶段,因为在班里被大家公认为“画家”,老师很喜爱我,每次上美术课都坐在我的身边给我指导。现在想来,这不是上帝特别的宠爱,还会是什么呢?
小学毕业很顺利考上了安溪县第一中学,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那么坚定选择学画画?姐姐考上师范美术班对我来说是一种影响。不假思索,画画!对,那儿有一个画室!这是姐姐帮我去考察得来的,因为她意识到考师范美术专业,要有一定的画画水平,她都帮我联系好了美术老师。记得当时我父亲还反对说:“学画画耗资太大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是的,当时父亲面临下岗又肩负着四个书包的费用,加上我姐姐学美术需要资金较多,父亲怕再让我学美术家庭经济承受不了。姐姐算了一下,我初中毕业她刚好师范毕业可以赚钱了,就对我小声说:“没关系,等你读师范时我已经毕业可以赚钱了,爸爸不让你读美术专业我支持你。”有姐姐大力支持和鼓励,我最终走进了艺术殿堂,开始了我的艺术之旅。
进了初中校门不久,我便被美术老师林老师指定为美术课代表,进入了画室课外学习美术。由于当时我家离学校比较远,我选择寄午,利用中午和晚上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到画室画画。林老师对我也是关爱有加,每次林老师批改作业都是把我安排在第一位,对我送去的美术习作总是细细评析一番,我天性不善言语,只是望着老师静静聆听,听老师轻言细语的谈论,林老师的教诲是初中三年最大的收获。他的学识、为人让我敬佩。幸运的我,最终如愿以偿,顺利考上泉州市师范美术班。
在师范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有苦也有乐,同时也给我留下了不少值得回忆的往事。当时的校园生活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可美术训练只按照学校安排的学习时间是没办法完成任务的,得偷偷地进行,大家都是在课间、午休时间还有晚上的时间。记得有一次我们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离开画室时已经太晚了,走到二楼时发现被锁了。大家都急了,叽叽喳喳地商量着该如何是好,碰巧值班老师经过,他请来了校长,帮我们打开了门,可他的一句话至今还让我记忆忧新,他说:“是要培养你们当教师的,不是要培养你们当画家的。”现在想来,他也是迫不得已,他也是为了我们得安全着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毕业汇展时,我创作的作品磨漆画《静物》和装饰画《谐》以一等奖赢得了各位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我对自己的选择更加无悔,并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新的生活。
初涉
1993年带着欢喜与徘徊,我加入了教师队伍,分配在安溪县慈山学校任教。当时学校没有什么专任老师,我被任命为专职美术老师。当我开始上第一堂课时,才发现学生竟然连彩色水笔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连其他老师上美术课也只是依葫芦画瓢,我当时真是束手无策。美术教学对一个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地。我想既然选择美术教学这一职业,就应该有能力教好他们。果真如此,不出一个星期,孩子们都喜欢上我的美术课了。走在哪里,都会听到稚嫩的声音“叶老师好”,听得我心里美滋滋的。我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偶像”,他们爱我,我更爱他们。课余时间,为了让课堂有声有色,让孩子们期待我的美术课,我忘不了提前认真地备课,一遍遍地温习教材,以求更完美的教学设计,每一节课的范画、手工范品更是制作精美。也许是我的青春,也许是我教学出色,每每上美术课,尽管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彩色水笔,什么是蜡光纸,什么是皱纹纸……只要我一布置,他们都会积极配合带齐,每一节课都会与孩子们一起陶醉,下课许久了,孩子们都不愿与我分离,那是怎样的一个情境,即使一生贫穷又有何关系?
当时的学校语文、数学老师都还欠缺,而那时候董校长却是位很有教育眼光的领导,没让我教语文或数学,却舍得让我专职教美术。现在回想起来,董校长是懂得并且热爱艺术教育的,无论什么条件下学校都应是完整的,这样对于孩子们才是公平的。可这有远见有能力的校长总不让人闲着,也许是有他那样的鞭策才使我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当孩子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时,他就想带出去比一比。可是由于学校在乡下,在那交通和通信并不发达的地方,讯息自然也就不灵通了。校长得知我姐姐在县实验小学教美术,总叫我通过她多了解一些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在我姐姐的帮助下我很快就硕果累累,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荣获各级各类优秀指导老师奖。在教育研究时,校长对我们老师也是严格要求的,每上一节公开课他都会亲临课堂去指导,教研时他总要求每位老师都得发言,只许说不足,不许讲优点。在他的指导下,1997年我参加县教育教学能力比赛荣获“教坛新秀”称号,同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渴望
我渴望做一名优秀的专职美术老师。当校长得知我想调离慈山学校的时候,曾多次极力挽留我。为了让自己在艺术教育的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我寻找着更好的机会。1999年,我从离县城较远的慈山学校调到县城旁边的城厢中心学校,现升级为安溪县第十小学。也许是城边的孩子见识比较广,也许在我调入之前孩子们曾经接触过美术这门知识,也许是我有了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感觉这里的孩子比起乡下的孩子对美术不那么陌生了,上起课来也比较顺手了。
接下来遇到了课改,一期接着一期的新教材培训源源不断,我也深知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甚至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为了提高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学校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
1.加强了理论学习,聆听了多位专家老师的生动讲座,既学习了理论知识,也学习了《课堂教学与设计》及其课件的制作,还学会了如何说课、评课,很大程度弥补了我专业知识上的缺陷。
2.更新了教学理念。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再教学生再学,老师不教学生不学的过程。未来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常规,使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戴老师的个人专业成长更是一下打开了我的心结:“做自己的事,认清方向,执著努力。”
3.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4.参加观摩研讨。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对我来说,是最有效的听课学习形式,听不同的老师上不同学科的课,有对比,有深入。尤其课后还有专家老师的专业点评和自己的亲身实践,学到了实处,对自己的专业提升很有效果。
有了这样深刻的学习,我对教材的认识及教学过程设计有了层次性提高,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突破。我的课堂更让人赏识,县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给予我肯定,孩子们的作品在国家级、省里发表,市级现场赛、县级现场赛获奖接连不断……几乎每个学期都上观摩课。我不是那种好张扬的人,但想着自己的个人成长,在教学上得到锻炼,年轻的一代也能如我顺利成长,受益的是孩子们,何乐而不为?每一次示范课、观摩课、录像课都会私下磨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育必然是后浪推前浪,也需要有推波助澜者,这样,我们梦想的艺术课堂就在眼前……
幸福
这一路走来,遇到你们我才是幸福的人。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与之相关的校长,懂得教育,热爱教育的校长。十九年来,与我共事的有四位校长,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与他们息息相关,让我心存感激。不曾忘记那位在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给我在学生队伍后面悄悄压阵的董校长,手把手教给我教学方法,让我安全地度过过渡期;不曾忘记到城厢学区的校长,也是现在的林校长。我需要美术用具,他派人特地从市里购置来完善美术教室;不曾忘记每一次有学习机会他都会大力支持,那些鼓励历历在目;不曾忘记每一次孩子们获得奖励时学校领导、家长、孩子脸上的喜悦笑容;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教师的成长少不了每一位校长的付出。
如今我们学校更加重视专业教师的成长,我们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现在专职有四人,校长年年都向县教育局要美术专职教师。美术室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可与市级乃至省级的学校媲美,我们校长对艺术教育十分重视,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呀!未来学校将有更多的专业型教师,我们教育孩子也会更加重视技能的全面发展。
一路走来,因为有你,我的恩师、父母、家人,可敬的校长、同事,我亲爱的学生们,才有我这多年浪漫的情怀,想想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
每个人其实都是在感受所谓“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生活着,享受着,成长着……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我的信仰不是一种思想,而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那就是“希望总在努力中”,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我就算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我至少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叙事
让农村孩子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记一堂没有课件的公开课
2008年我到乡下较偏远的农村小学支教,要上一节片区示范公开科,课题是“三个好伙伴”。该课从以前人教版的教材中的《吹画五彩树》演变而来。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色彩的感知、实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以前上这一课,我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CAT课件,如投影以红色为主的生活画面,并从中抽离红色再变化成“红红”的卡通形象,并让“红红”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做自我介绍。再如出示一幅由红、黄、蓝三色组成的画面,让学生谈谈对画面色彩的感受,然后去掉画面中的红色,只留黄、蓝两色,又让学生谈谈产生了什么不同的色彩感觉,等等。充分发挥CAT课件视觉冲击力灵活多变的特点,以增强趣味性、直观性,强化体验与感受,教学效果较好。农村小学根本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师上课只有一本书一支粉笔,这是一堂没有课件的公开课。这样的课很容易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到时,整个片区所有上美术课的老师都会来听课,怎么办?通过认真思考,我决定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农村教师总认为,城里教师的课上得好,主要是因为有课件。诚然,多媒体课件在美术某些领域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条件有限制,我们农村学校大都没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上课只有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这样,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辅助教学就成为非常有必要的研究项目。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比教材中的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红红、蓝蓝和黄黄
上课铃响起,听课教师和学生已经早早坐好。我和学生打过招呼后,向全体学生介绍:“今天,咱们学校来了很多客人,他们都是老师,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学生很乖,马上鼓掌,并回头看(农村学生很少见过这么多老师听课,他们觉得很新鲜)。伴着学生的新鲜感,我出示学生都喜欢的气球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三个好伙伴,大家看他们是谁?”
“气球。”一位学生很快回答,一些学生在小声地说着。
“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红、黄、蓝!”一个学生大声回答道。
我在黑板分别板书了红、黄、蓝后让他们打开书本,读读儿歌(红红、蓝蓝和黄黄,真是三个好伙伴,组成色彩大家族,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
“谁来说说从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开始动起脑筋想,很快有学生举手。
“红红、蓝蓝和黄黄,他们三个是好伙伴。”
全班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嘴里还嘀咕着什么。我没做声。教室里很安静,持续了几秒钟,正当我要提示“还有不同意见的吗”的时候,一个声音蹦出来:“红红、黄黄和蓝蓝组成了色彩大家族。”谁说农村的孩子没城里的孩子聪明?我在心里反问自己,并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他神气地坐了下来,他那可爱的表情让听课老师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创设一种直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初步感受色彩的魅力,学生、听课老师和上课老师互动活动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愉快,学生和我一下子亲近了许多,这些都为学生的大胆发言创设了条件。
吹画游戏
在学生初步感知三原色后,我对其进行了总结:“这三个好伙伴是色彩家族中最重要的三个成员,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原色’,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其他各种颜色无论怎么调和也无法调出这三种颜色。通常红红大名叫品红,黄黄大名叫柠檬黄,蓝蓝大名叫湖蓝。”
在学生认识到三个好伙伴就是红红、黄黄、蓝蓝这三种颜色时,我请他们说说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红色,什么东西是黄色,什么东西是蓝色的。说起生活中的色彩,学生们便开始议论纷纷起来,小组里相互小声说着。
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的色彩认识,更直观更深刻地记住了三原色。
德国古典美学家曾提出“艺术是游戏”的观点,它们有着共同的本性。游戏活动能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我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教他们玩吹画游戏。在玩这游戏之前我先向他们提出要求: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变化,看看红色和黄色相遇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红色和蓝色相遇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蓝色和黄色相遇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们听到会有变化,还没等我说完就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了。大伙都玩得可开心了。不一会儿,有一位同学大叫起来:“红色和黄色相遇变成橙色,红色和蓝色相遇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相遇变成绿色。”另一个同学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蹦了起来。课堂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真服了你们!观察得既仔细又准确。”
让学生通过玩游戏“吹画”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吹画游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观察发现色彩的混合与变化。引出橙色、绿色、紫色三间色,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新知识,进一步认识三原色。
当学生明白色彩变化时,都大吃一惊。我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发现三原色之间更多的色彩变化。
“请同学们在玻璃杯中,分别放入红色、黄色和蓝色的色水,然后分别往红色水的杯子中加入黄色水,在黄色水的杯子中加入蓝色水,在红色水的杯子中加入蓝色水,接着观察色彩的变化。”
学生很快又动起来,开始了自己的实验。看来这班的同学经常进行小组活动。他们前后四人合作得很好,观察得认真,做得也很投入。有的还把色水的变化结果放在中间,大家一起观看。我发现有两个学生离开了座位,原来他们的合作伙伴没有跟他们坐在一起!看来,有效的小组学习不一定要围坐,就按一般的前后四人组合,也挺好。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时传来清脆的声音:变淡绿色、深绿色、橘红色、淡紫色、赭色、灰色、黑色……
“说得非常好,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呀!”
农村小学虽然没有多媒体,没有更多更好的教学设备,但通过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同样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对感知三原色的色彩,体验到三原色的魅力。
一节课结束了,学生去操场玩了,但我的心却还在课堂上。
总结这堂没有课件的公开课,为了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首先安排学生课前观察、收集生活中的色彩,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什么颜色,并记录下来,课上互相交流。其次,利用实物现场演变色彩混合后的变化过程,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再次,我让学生玩吹画游戏,观察出两种颜色相遇时产生的色彩变化,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观察发现色彩的混合与变化。最后,利用三原色进行添画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到处有颜色,处处有色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这次活动使我再次明白,教学理念是最重要的,没有多媒体课件,一样可以上出一堂学生喜欢的美术课。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可以挖掘出比教材更好更多的教学资源。
课后很多教师对我的课堂做了高度评价,A老师说:“以前我们总认为农村的学生比城里的学生差,没有城里孩子聪明。从今天的课堂来看,我们农村的孩子一样聪明、可爱。叶老师让我感受了新课程美术课堂的变化,感受了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叶老师总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充满自信,让人感到一种幸福的学习状态。”B老师说:“叶老师不仅关注美术学科的审美意识,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需要。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让我们农村的老师看到,没有多媒体同样可以上出学生喜欢的美术课。我以前上这堂课时,学生没有学具,是通过我准备的教具进行学习的,当时学生主要是听我讲,然后用三原色来画一幅画。今天,我看到叶老师大胆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玩吹画,用玻璃杯做实验,这个教法非常好。以后,我也会利用这一做法来引导学生认识三原色,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深,教学效果会更好。”
第三部分我的田野笔记
缺少自信心的孩子
从事美术教学有十九个年头了,在这十九年中,可以说经历过太多的学生,在众多的学生当中,有一名学生我至今还记得,正是因为他,使我知道了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什么叫做因材施教,什么叫责任,如何正确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一个自信十足的人,能顺利走到成功的彼岸。在现代社会中,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群成功的概率远比缺乏自信的人群高得多,对于儿童来说,从小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美术学科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
在美术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缺乏自信。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样让你的学生真正获得自信,爱上你的美术课呢?除了在平时处处播撒暖人的话语,露出会心的微笑,投去赞许的眼神,更重要的是,你的美术课能让孩子们喜欢。
记得那年上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的时候,有一位学生不管我教同学画什么,他总是画一只恐龙。起初我没太在意,过了一阶段他还是一直在画恐龙,有一次我走到他旁边,用手轻抚着他的头:“小朋友,你怎么总是只画这只恐龙呀?”他说:“我只会画恐龙。”任我怎么说他就只画那只恐龙。后来我只好顺着他的意思对他说:“你的恐龙画得很好,要是能再添画一些它的生活环境就会更好看。”他听了我的话,就在恐龙旁边添画上一棵大树,在树的下面画上小草和小花。第二节美术课时我就鼓励他说:“你画的恐龙它有朋友吗?”慢慢地他开始画出其他动物和植物,后来在我的耐心启发下,他把各种图形都添画了出来。
由于过分胆怯缺乏自信,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少听到他的声音。于是在美术课上,我经常制造机会请他回答问题。当我给予他肯定的回答“说得真棒”时,他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在小组合作制作手工时,我也请他做临时小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辅导和鼓励,让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慢慢消除了胆怯害怕的心理,克服了他不敢下笔画画,不敢大胆发言的心理障碍。现在这个小男孩儿已经喜欢上画画了。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深受启发,我们教师不能只做课堂的权威者和发号施令的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领路人和朋友,多给孩子一点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也是尽我们教师的一份责任。只有把握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教育的田野才会蓬勃着碧绿的春意,喧腾着生活的甜蜜,流淌着生命的魅力。只要我们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收获的将是一张张笑脸。
为人师,践行千里
“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
——摘自《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
姓名:文艺芬
所在学校:长沙市雨花区东方红小学
从教年限:4年
最喜欢的画家:莫奈、吴冠中、黄永玉
最喜欢的休息方式:画画、听音乐、旅行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自传
成长在路上
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中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社会是在不断前进发展的,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员,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才能肩负起一名人民美术教师的使命。
追寻梦想,开启绘画之路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过程中得到快乐!
我有幸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专业——美术。我与美术结缘始于中师学习期间。这一切受益于我的美术启蒙教师张老师。张老师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引导我步入美术的殿堂。记忆中有堂国画课,张老师示范写意菊花,他画的菊花画面灵动,引人入胜,我们都惊叹于美术的魔力。正是因为张老师技艺高超的美术示范以及对他教书育人理想的敬仰,我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时至今日,我仍记得我当年的梦想:有一天,我也成为像张老师那样的美术教师,用优秀的美术课堂示范激励起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引导他们进入美术的殿堂。
怀着对梦想的追求,我选择了继续学习深造,进入了湖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学习,从而拥有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学习平台。在大学四年里,我不但认真学习每门必修课程,还开始了我的儿童插图绘画之路。插图绘画是艰辛而快乐的,为了绘制出美丽而可爱的儿童插画,我会收集许许多多的相关素材,反复修改自己的画稿,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为了能按时完成约稿,我往往需要利用周末和晚上休息的时间绘制插图。插画是一个宽广的舞台,它锻炼着我的绘画技能,也鼓舞着我在美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版,绘制过程的艰辛便消散无痕。同时,插画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辛酸,更有成功的快乐,它们一起调制出我丰富而多彩的大学课余生活,也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为人者师,探索中前行
儿童插画的创作需要孩子般活泼单纯的心,在杂志社工作了两年后,我选择了离孩子心灵最近的工作——教师,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
我就职的是一所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成了这所学校唯一的专职美术教师。当我走入校园时,发现它与我印象中的校园有些不同,它很小,只有一栋三层的教学楼,共11个班,但很整洁,有一种小巧玲珑的精致。
刚步入教师岗位时,听到一声声稚嫩的声音,称呼我为老师,我心中暖暖的。以前我是学生,而今天我也有了自己的学生,我也被尊称为老师,心里一阵阵的感动,却也多了一份紧张!这份紧张源于教师职业的责任,面对着那么稚嫩的脸庞,我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喜欢与疼爱。那么天真无邪的笑脸,那么渴望求知的眼神,如同当年的我。我将能尽我所能,把我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记得我第一次站在讲台前,面对着几十位学生讲授美术知识时,课堂的纪律开始由安静变得热闹,我不忍心批评学生,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因为自己喜欢美术而自觉地安静下来。结果我发现自己错了,毫无教学经验的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却无法驾驭学生的激情,终究变成了闹哄哄的课堂。看着失控的课堂,我束手无策,这才发现小学教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课堂组织教学也是一门学问。是因为我对学生的不够了解,还是因为我对美术教学的不熟悉,还是因为课堂的不生动……我无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认真听我的课,我感觉到有些不知所措。
这时,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帮助了我,他们告诉我如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课堂管理,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完全放纵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毫无课堂纪律地学习,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在同事们的指导与帮助下,以前热闹非凡的美术课堂总算变得安静有序了,学生开始认真聆听我的美术课,看着孩子们每次兴高采烈学习美术的样子,我感受到了教师的幸福。
专攻术业,成长在路上
当我能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时,我又遇到了一个新的困惑:为什么我的课堂上很少出现优秀的学生作业呢?学生的画或者很概念地表现,或者停留在原地没有任何进步,是我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吗?就在我困惑的时候,区教研员何老师到我校试听了我执教的一堂一年级美术课《小人国》,细致地点评了我教学过程的不足。最后还给我的教学指引了一条道路,给了我一个新的认识:不管课堂的形式怎么活泼,都要准确把握准每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学会读教材,从教材中挖掘每一堂美术课中的美术知识。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表现空间,更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这样既可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避免课堂纪律过于散乱。
当我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我开始努力钻研美术学科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每一次教研活动。区教研活动丰富多彩,有优质课的研讨活动,不同主题的专题讲座,主题交流活动等。同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还参加了中南六省优质课观摩、湖南省优质课观摩探讨、湖南省儿童画辅导等培训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优秀教师的经验传授和大家的集体探讨,我对小学美术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我开始知道通过教材图片、文字去研读教材,当我再遇到读不准、读不透教材的地方,我会找来教材参考书,或者上网寻找资料,或者请教其他老师;渐渐明白美术课堂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到方法与技法等;也明白了儿童画辅导方法的多样性,如套色版画、综合材料的运用、水粉画等。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发现在我的课堂里专心听讲的学生越来越多,优秀的美术作业也渐渐多了起来。
源于教材,编写中进步
作为青年教师应该有种敢拼敢闯的精神,珍惜身边每一次可以锻炼成长的机会。当我在市赛课取得一等奖之后,市教研员宋子正老师给了我另一次难得的锻炼成长机会。宋老师是一位无私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前辈,他愿意帮助每一位真心成长的青年教师。宋老师了解到我发表过数幅儿童插画,便大胆地启用教龄仅两年的我,让我尝试着给湘版美术教材的一个版面进行编写创作。因为认真、不气馁、愿意学的态度,我有幸正式参与了2011年湘版美术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这是一个足够大的舞台,让我尽情地在舞台上起舞。
我记得那是2011年暑假,我和教编组的老师在炎热的酷暑相聚在韶山,一起讨论教材课目的编写,在这次集思广益的会议中,我通过和主编、资深编辑的学习交流与探讨,开始学着从不同的资料中挖掘美术教学素材,最终我有了入选湘版美术教材的课目《动物唱歌时的模样》。
在教材编写这条路上,因为经验不足,文案的编写得到了主编和前辈们的大力帮助。文案确定后,课目的结构也基本确定,我便开始准备版面呈现所需的素材、资料。因为考虑到这个课目情境性很强,对于主题图我决定采用我擅长的插画,这一想法也得到了主编的支持。而这一次的创作也成为我从事插画创作以来感悟最深刻的一次,前后共经历了四次修改与调整,完成了四次画稿。现在我就从这四次画稿的修改中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画面构图方面
在四次画稿的调整过程中,构图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不同的构图会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在第一张画稿中,我以大树、池塘中的青蛙、鹤构成一个三角形构图,但因为大树的比例、位置,反而弱化了原本为主体的青蛙。于是在第二张画稿中,我将青蛙的数量调整为两只,并将青蛙放置在前景中。在主编的建议下,用右边的鹤将画面封住,突出画眼——青蛙,这一次的调整相对第一次画稿,重点突出了,但画稿因为我想抓住的东西太多,反而适得其反,画面显得碎、杂。在第三张画稿中,我将青蛙调整为一只,并删掉了其他杂碎的事物——蛐蛐、各种小花朵、小牛等,将原本的大树调整到左上角,对画面事物的删减都是围绕画面主体而进行。在画稿构图的调整过程中,都是围绕突出画面主体而展开的,主体需要衬托、对比,通过这样反复的实践、感悟再到实践的过程,我对画面的组织、构图有了新的认识:首先应确定画面的中心点,一个画面只能有一个中心点,通过主体摆放的位置突出主题,运用合适的陪体突出主题,陪体可以丰富画面,但不能喧宾夺主。
造型设计方面
事物的造型直接影响到画面的美感。在画稿完成后,作为画者的我往往会仔细研究,并能发现画中的不足,如第一张画稿中树比较呆板、青蛙形象不美等,我便通过翻阅大量图片资料,如真实的照片、优秀的插画作品等,从中理解事物的形象,借鉴别人的长处。其次便是请教资深主编对画面进行指正,画者因为个人认知能力的局限,难以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时便需要师者进行提点。如第二张画稿中蝉和青蛙、鹤的腿关节处等,这些形象造型的失误及不够精美等是我自己无法发觉的,但主编却指出来了,如主编指出鸟的形象不够精美,我查找了许多不同小鸟展翅飞翔的图片,翻阅了许多国画作品中的小鸟的造型,经过反复修改,最终确定第四稿小鸟的形象。画面是整体的,不能忽略画面中任何一个事物的造型,这样的画面才会精美。造型能力是绘画的基础,造型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坚持,当你遇到一个瓶颈时,不要向困难低头,找准方法,努力钻研,突破这个瓶颈,当再次遇到这样的难题时便会迎刃而解。
色彩搭配方面
在色彩方面我是由慢慢地摸索到略有心得。首先是关于色彩的搭配,为了突出动物的主题,我选择了大自然的绿色为主色调。在四张画稿的磨合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如何保持画面的色彩协调与美感,以第二张画稿为例进行剖析,绿色、蓝色是临近色彩,运用在一起画面会比较柔和。但我在运用对比色时,却破坏了这种柔和的美感,如金鱼、荷花、青蛙的嘴以及小花朵全部涂上了鲜亮的对比色,从而导致整个画面色彩艳而不美,在视觉上带给人杂乱的感觉。在第四张画稿中,我认真考虑了对比色的运用,如原本红色的荷花我把它用白荷花代替。原本非常跳眼的铃铛花、金鱼就以红色淡淡地渲染了一次,弱化了对比色,通过四次画面的调整,在色彩搭配上我总结出以下两点,1.应明确画面色彩的基本倾向——色调,在画的时候时刻要从画面的整体出发;2.明确色彩的对比色,合理安排对比色的面积与位置。
同时色彩在工具的使用方面、水彩技法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第一张画稿中,因为对水彩工具不熟悉,我选择以水彩铺大色,彩铅进行塑造,在经过三张作品的磨合之后,对水彩有了一定的了解。第四张作品我便是以水彩为主,彩铅为辅,能较好地发挥水彩材料的优势。
在这种调整、修改的过程中,我的绘画水平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色彩与造型能力两个方面;其次增强了对教材的认识,创作的主题应围绕课目展开,画面的构图与组织应考虑到整个版式的排版。
我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但从不气馁,每一次失败后我都会认真地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人只有在不断的磨练中才会成长。我很幸运,因为有师长给我指引方向。我会带着感激的心去聆听每一次对我的批评指正,这些批评与指正都是我难得的财富,我把它们牢牢地记在心中,每天改正一点点,我坚持着心中的梦想,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或许我会走得很慢,但我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在教师岗位上短短四年的时间,我成长了许多,得到了许多。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时刻准备着,用一颗永远年轻的心不断拼搏学习。作为人民教师的我是幸福的!幸福源于孩子们的童真,源于遇到困难解决后的成就感,源于自己跌倒后站起来的那一刻,源于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快乐地成长……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叙事
如何让孩子们想得好也画得好?
《科幻画》一课的思考
记得在学校执教一堂教研课《科幻画》时,有一幕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授课的班级是六年级学生,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练习时,孩子们发言积极,特别是班上有一位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他想法独特、新颖,在描述心中那个功能强大、造型新颖的未来科技产品时,班上的同学都赞不绝口。但是在绘画创作时,这位学生面对图画纸却迟迟没有下笔,我鼓励他大胆地把想法画下来时,他却说他不知道从何下手开始画,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想象绘画课程中,孩子们新颖又有创意的想法常常数不胜数,但观其作业,能表达出内心丰富多彩想法的作品却并不多,孩子们难以用画笔表达出内心自由奔放的想法。他们或者用简单的图形概括地描绘一下,却很难将想法描绘成一张生动的美术作品进行呈现,所描绘的画面往往与自己心中的画面不相符。渐渐地,孩子们对自己的美术作品开始不满意起来,美术学习的动力就慢慢地减弱了。
面对同一个绘画主题,每个孩子心中所呈现的画面都是不同的,这与他们成长环境、心情等因素有关,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会慢慢地打开自己的思绪,展开大胆的想象。孩子的心是天真烂漫的,渴望把心中美好的画面画下来,孩子有想法却没法进行绘画表现,这与他手上功夫即所掌握的绘画技法的多少有关。
在对《科幻画》一课进行点评时,有老师质疑这堂课有点像作文课。在课堂中我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而我在对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之后,却没有给予孩子们呈现画面的方法,我忽略了在绘画技法上的指导,学生没有了表现画面的武器,新鲜灵动的想法也只能被活活埋葬,课堂也失去了美术课的意义。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技法知识的讲解与训练是基础的要求,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法,学生才能把自己美好的想法表现在画纸上。绘画技法的掌握是为表现丰富内心想法而服务的。让孩子敢想敢画绘画技法的掌握,是进行绘画创作的基础。只有有了稳固的奠基石,才可以尽情地搭建框架,实现画者的创作意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想象绘画课,美术教师在处理课堂设计时往往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却容易忽略进行有针对性的绘画练习,孩子们缺乏基础绘画技能,结果是想得很美好,画得很糟糕。
在我执教的《科幻画》一课中,课堂的导入部分,我展示了一张范画——机器人,机器人的形象生硬、概念,这个机器人给孩子留下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误导孩子们片面地理解为科幻画就是画机器人。然后进行了一定的思维发散引导后,我直接出示了作业要求。正是因为我这样的教学处理,才出现了孩子们想画好却不能动笔画的情况。从这堂课中不难看出作为教师的我存在的问题:一是范图选取无效。每一张范图的选取都需要仔细斟酌,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筛选,范图选取的精益程度与教师艺术素养的高低有着必然的联系;二是没有进行有效的绘画技法讲解,绘画课中没有给孩子们进行有效的示范。
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讲授绘画技法的方法不够巧妙,自身的艺术素养还有待提升,等等。要教给孩子绘画的技法,首先应具有动手绘画的能力,最好是能画得一手好画,课堂中可以随手进行现场示范;还要具有良好的美术素养,教师的美术素养会体现在美术课堂中的各个层面,如对范图的选取、对孩子画面的评价等,这些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孩子们的美术素养以及对画面美感的判断等。
“教学案例”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绘画动手能力,我把自己领悟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把我的学习经验巧妙地传递给孩子们,在执教《风来了》一课时,我巧妙地运用了观察发现法、演示教学法、示范法等,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记忆、对比等方法掌握了表现无形的风的绘画方法。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通过自己这堂课的深入研究,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出,他们较好地掌握了借助其他物体形态变化来表现无形的风。
我的体会
在设计《风来了》一课时,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感受、体验,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从平时绘画的体会中认识到画面必须拥有自己情感的东西才生动,所以在作业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最难忘、印象最深刻的风,也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风,而不是概念地去表现。这一引导在后来作业的呈现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作品在借鉴周围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时,更多的有了自己的情感,如放风筝时候的风带来的愉悦心情,狂风吹走自己心爱的物品时伤心的心情……因为有了情感的流露,让风变得更真实、生动,孩子们的画中不只是简单地表现风这种物象,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第三部分我的田野笔记
与你同在
亲爱的夏灵同学,你还记得你二年级时候的样子吗?也许,你自己已经记不起你那个时候的样子。可是,我却深深地记得。
那是一堂美术课,我刚走进教室发现有一处围了一堆孩子,学生急忙跑过来告诉我说有同学打起来啦!我赶紧走过去,发现你紧握着拳头,气势汹汹地与一位同学互相厮打着,我连忙制止。在后来的交谈中了解到你不是先动手的那个人,但你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伤害自己的行为一定要用武力讨公道。在和别的老师的交谈中也聊起过你,你紧握的拳头成了你标志性的特征,那时我担心内向的你会不会因为这样极端的处理方式,而难以和同学相处。
那是我对你的最初印象。
三年后,你们已经成了五年级学生,我又担任了你们班的美术教师。当我再次走进六班教室时,我一眼就看到了你,你的个头长高了。但是,你变得爱说话了,甚至会在课堂上趁老师不注意时做着许多小动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你的了解越来越深,你加入了调皮捣蛋孩子的行列。班上同学闹矛盾打架有你的身影,上课说小话也有你的身影,你的座位也被安排在了紧挨着讲台的位置,而你似乎总能在不同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一片“尽情发挥”的小天地。
一次美术课,我发现你的线描似乎还不错,于是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在班上表扬了你的作品,并对你的作品进行认真点评。从那以后,你上美术课似乎认真起来了,还坚持了好一段时间,我知道你在和你自己的惰性做斗争,你也真心地希望能够画好,我由衷地为你高兴。为了让你能坚持如此好的学习势头,我每过一段时间就对有进步的你进行表彰:一个小小的绘画本,一只铅笔……看到你拿到奖品时那高兴的样子,我想你肯定会坚持不懈地去学习的。
然而一个假期过后,美术课堂上的你似乎已经忘记了你擅长的线描,你会在上课时因为和同学的一点矛盾开始吵闹,和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某一个恶作剧。记得那天的美术课是手工课,你没有带工具,便开始和同学在课堂里不停地打闹,我一再提醒你,希望你能克制自己。你机灵得很,趁我给其他同学辅导作品时又开始喧哗,和同学相互丢着粉笔。那天我真的生气了,走过去狠狠地将你课桌上的新文具盒、笔等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那一刻全班都安静了。
我没再看你,而是走到别的同学那里继续辅导作品。当我再次来到讲台前时,看到你趴在桌上偷偷地流泪,原本非常生气的我突然冷静了下来。你家境不好,那个新文具盒需要多久才能拥有一个?或许你并不是心疼一个文具盒,而是被我吓到了?我鼓起勇气走向哭泣的你,俯下身跟你轻声地说了句“对不起”,然后苦口婆心地跟你道出了老师摔你东西的原因。我告诉你,是因为老师对你的关心,才会如此在乎你在课堂上的每一次表现,你不应该在老师点名批评后还继续犯错。我还轻轻地问你:“你的文具盒没摔坏吧?”或许是你感受到了我对你的关心,你抬起了头,擦干了眼泪,告诉我说是你不对。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从那以后每次在校园里碰到你,你都会非常礼貌地和我打招呼,你在美术课堂上的表现也变得好起来了。手工课上你总是带着许多工具认真地制作着。
亲爱的孩子,我多么抱歉,那一次,因为我生气,你满面通红的样子,低声哭泣的样子,曾让我那么自责,那么愧疚。却也无比感谢,如果不是那一次,我们的心又怎会这样地走近?我深深地理解,耗费了多少时间,战胜了多少困难,你才取得眼前的成绩。请你相信,在你追求、拼搏和苦干的过程中,我将永远面带微笑地站在你的身旁。仙人掌身上虽然长满了刺,但是它一样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所以,孩子,你要相信,我同样记得你的优点与可爱,我同样看得到你的努力与进步。我想告诉你:老师如此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