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科学常识书
26308400000024

第24章 航天科技(1)

飞机上黑匣子的作用

飞机上都装有一个黑匣子。飞机上装黑匣子的目的是:一旦飞机失事,黑匣子可以帮助人们找到飞机失事的原因。黑匣子是一个很自觉的家伙,飞机起飞时,它就会自动记录飞机的飞行高度、速度、方向等各个方面的数据,还会录下驾驶室驾驶人员的谈话内容和他们与地面联系的情况以及驾驶室中各种可疑的声音。一旦飞机失事,调查人员可以根据这些记录进行详细地调查,找出失事原因。

为什么飞机要装红绿灯

夜间飞行的飞机常常会闪现红绿灯,飞机上装红绿灯,是为了避免夜间飞行撞机的危险,为飞行员起到导航的作用。每架飞机都装有3盏航行灯,左侧机翼尖、右侧机翼尖、机尾上分别是红灯、绿灯和白灯。如果飞行员能同时看见三盏灯,说明没有危险。如果只能看到红色和绿色的灯,说明有一架飞机正迎面飞来,有对撞的危险。如果只能看见一盏红灯或绿灯,说明在左侧或右侧有飞机在飞行,这就要注意不能偏离航线,以免发生撞机事故。

人造卫星有几种

人造地球卫星是一种先进的航天飞行器。按运行轨道高度可分为200千米~2000千米的低轨道卫星、2000千米~20000千米的中高轨道卫星和35786千米的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按用途可以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其中应用卫星又可分为军用卫星、民用卫星以及军民两用卫星。

中国发射的通信卫星

到目前为止,中国共发射了三代通信卫星。第一代通信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2颗通信卫星和1986年2月1日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实用型通信广播卫星。第二代通信卫星是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1990年2月4日和1991年11月28日发射的载有4台C波段转发器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第三代通信卫星是1997年5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三号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地球1天等于宇宙16天

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但如果你到宇宙上去的话,你会发现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地球上每天只有一次日落一次日出,一天为24小时。而宇宙中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时间长,黑夜时间短,90分钟就是一个昼夜周期,最长的黑夜仅仅是37分钟。在地球上生活一天,就相当于宇宙中的16天。宇宙快速的昼夜更替与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有关。轨道高,昼夜周期就长;轨道低,昼夜周期就短。

宇航员长期失重会怎样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地球重力环境相适应的生理结构与功能特征。进入太空后,地球重力作用几乎完全消失,生物有机体处于一种失重状态。人类40多年的航天实践表明,长期失重可导致宇航员出现多种生理、病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心血管功能障碍、骨丢失、免疫功能下降、肌肉萎缩、内分泌机能紊乱、工作能力下降等。看来,长期失重对身体是有害的。

宇航员怎样和外界通话

在电视里,我们看到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和家人自由通话,他们离得那么远,是怎样通话的呢?原来他们通话利用的是航天通信系统,飞船上安装了特有的无线电话通信设备和电视传输设备。每个航天员的头盔上及生活舱内,都配备有耳机和话筒以及传送、记录设备,飞船飞行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可以和航天员进行通话,交谈记录在飞船的记录器上,同时送到地面,所以,和宇航员通话,我们得等一段时间才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45分钟才能穿上的衣服

平时我们穿一件衣服只是几十秒的事,但在太空中,宇航员穿航天服大约需要45分钟。航天员穿航天服时必须穿特制的内裤和一种液体致冷内衣。当航天员要进行太空行走,走出气压舱时,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舱内的气压和地球海平面的气压相同,而舱外是没有压力的。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需要更多的时间往太空服里充气,这样,穿衣的时间相应也就增加。

宇航员睡觉的姿势

在宇宙中,人容易失重,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在太空中睡眠,身体稍微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要舒服得多,这和我们平躺在床上睡觉的感觉是一样的。宇航员在太空中,喜欢把睡袋紧贴着舱壁睡觉,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失重时,分不清上和下,站着睡和躺着睡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

太空中能进行体育锻炼吗

在地球上,我们可以随便进行体育锻炼。生活在太空中的宇航人员,他们的行动很不方便,但是他们同样能进行体育锻炼。科学家们在太空航天站为宇航员建造了小型体育场,而且还为他们设计制作了特殊的航天体育器具。宇航员在太空进行体育锻炼,不但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健康素质,而且能增强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航天飞行中不良环境对身体造成的有害影响。

宇航员的生活起居

太空中宇航员的生活起居和我们有所不同,宇航员在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会飘浮起来,飞到舱内的水珠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的正常运转。宇航员不能采取地面上的刷牙方法,只能用嚼橡皮糖来刷牙。洗脸时只用一块浸泡有清洁护理液的湿毛巾。最有意思的是宇航员在空间站洗澡的时候,要穿浴室内固定的拖鞋,因为人穿上它后才不会飘浮起来。要戴呼吸器和护目镜,要塞耳朵,还要不时地擦去身上的水膜。这就是航天员特殊的生活起居,是不是很有趣?

宇宙是什么

有人认为宇宙是天外的天,这是不准确的。其实,宇宙指的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我们的祖先早就对宇宙有正确的认识。汉代古籍《淮南·齐俗训》中说,“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汉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说:“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所以,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概念,决不单单指空间。

卫星的轨道是椭圆的

从卫星的轨道图上,我们可以看见卫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的。为什么卫星的轨道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呢?因为卫星上天之后就是天体了,根据凯普勒定律,卫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运行轨道必须是椭圆形的。另外,卫星发射还要考虑到燃料的问题。圆形轨道比椭圆形轨道需要的燃料多,耗能多。所以,卫星轨道一般都是椭圆形的。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那天,前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人造卫星发射塔上,一枚大型火箭头部装着一颗圆球形的有4根折叠杆式天线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随火箭升空后,不到2分钟完全消失。这颗卫星直径只有580毫米,重83.6千克,它在天空逗留了92天返回地球。它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了太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21时50分传回了《东方红》乐曲。“东方红一号”发射,比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时间晚了将近13年。“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太空时代。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的出现,使现代通信产生了质的飞跃。不过,这种卫星一般需要运行在高约3.6万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对火箭和卫星的要求很高。目前,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掌握了这种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技术,我国就是其中的一个。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由“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升空,并于4月16日定点在东经125度赤道上空。这是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二号”。

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不仅能预报天气情况,还能预报地质灾害,能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研制气象卫星。1988年9月7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它能在太空获得高质量云图照片,既能捕捉到锋面云系、次序涡云系、温带气旋、暴雨云团、赤道辐射带、热带云图和台风天气系统图像,还能指出地形地貌特征、海面温度、海雾、植被、洪水和积雪等地面情况。“风云一号”的升空,为中国气象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第一颗资源卫星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很多资源都藏在人所不能到达的地区,满足不了越来越快的资源需求。于是,资源探测卫星的研制被提上日程。1999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颗资源卫星——“资源一号”,开创了我国航天遥感新的里程碑。“资源一号”是传输型遥感卫星,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为中巴两国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等重要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谁掌握了海洋,谁就能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但是,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在不断运动,想对它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一般的方法很难实现。于是,有实力的国家纷纷研制海洋卫星。2002年5月15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它运行在798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上。与国外同类卫星相比,“海洋一号”谱段较全,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探测并存,对于提取海洋水色和海表温度等多种信息,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中国第一代导航卫星

随着航天科技和全球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人类涉足的区域已经越来越广。为了能更准确地指导航行,各国开始研制导航卫星。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我国成功将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自主建立起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全天候提供卫星导航信息。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州五号”第一次将中国人送上太空,也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为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做到“平安上去,安全下来”,“神舟五号”在诸多关键技术方面首屈一指,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神舟五号”飞船上配备有多种安全飞行模式。在正常情况下,飞船是完全自动飞行的,当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备份设备上工作,地面通过遥控也可以进行这种切换。“神州五号”完成了中国人飞天的梦想,是中国的骄傲。

火箭和导弹是一回事吗

火箭和导弹不同,火箭是一种古老的武器,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现在的火箭结构比几百年前的要复杂得多,但原理一样。火箭是利用自己喷出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自己前进的一种飞行器。现代火箭在头部装上炸弹,就变成了军事武器。导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才出现的,它就是炸弹,只不过这种炸弹本身装有发动机和制导系统,能够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动飞向目标,进行轰炸。

中国“长征”系列火箭

中国自1956年开始火箭的研制,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开始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奠定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基础。1975年11月26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长征二号”。1984年研制成功的“长征三号”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具有里程碑意义。“长征四号”系列又在前三者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

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太空中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是苏联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它是一个阶梯形圆柱体,长13.13米,最大直径4.2米,重21吨,由工作舱、过渡舱、非密封舱三部分组成,共有6个对接口。可接待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它们与四个工艺专用舱(工艺生产实验舱、天体物理实验舱、生物学科研究舱和医药试制舱)组成一个大型轨道联合体,从而扩大了它的科学实验范围。

联盟号系列载人飞船

前苏联的载人飞船,最负盛名的是联盟号系列载人飞船,共有三代。第一代主要用于试验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和机动飞行;第二代联盟T号,改进了座舱设施,提高了生命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第三代联盟TM号,又改进了会合、对接、通信、紧急救援和降落伞系统,增加了有效载荷。改进的联盟TM号飞船重7吨,长约7米,翼展10.6米,能乘载三名宇航员和250千克货物,可以在任何姿态下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

进步号货运飞船的使命

联盟号载人飞船、进步号货运飞船和和平号空间站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特别是进步号货运飞船,它的使命特别具有意义。它向和平号空间站定期补给食品、货物、燃料和仪器设备等。但是,一旦它与空间站对接完成装卸任务后,就自行进入大气层烧毁,寿命特别短暂。进步号货运飞船由仪器舱和货舱组成,货舱容积6.6立方米,可运送1.3吨货物,燃料舱带1吨燃料,自行飞行4天,与空间站对接飞行时间可达2个月。

停用的天空实验室

天空实验室是美国在1973年5月14日成功发射的一个空间站,但仅一年后就由于仪器失灵被迫停用,最后烧毁于大气层。它在太空运行2249天,环绕地球34981圈,航程达14亿多公里。天空实验室全长36米,最大直径6.7米,重77.5吨,由轨道舱、过渡舱及对接舱组成。1973年阿波罗号飞船先后把三批宇航员送上空间站工作,进行了生物医学、空间物理、天文观测、资源勘探和工艺技术等试验,拍摄了大量的太阳活动照片和地球表面照片,研究了人在空间活动中的各种现象。

阿波罗11号飞船

“阿波罗”飞船是第一次将人类送上月球的飞船。阿波罗飞船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指令舱呈圆锥形,高3.23米,底面直径3.1米,发射重量约5.9吨。服务舱附在指令舱的下端,呈圆筒形,直径3.9米,高7.37米,舱重5.2吨,装上燃料和设备后重25吨。登月舱分为下降段和上升段两部分,总长6.79米,四只底脚延伸时直径为9.45米,重4.1吨,如果包括燃料则重14.7吨。下降段装有考察月面的科学仪器,当上升段飞离月面时,下降段能起到发射架的作用。

坎坷的火星探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