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可爱,家最好”出自《伊索寓言》。宙斯结婚,邀请动物都来参加。唯独乌龟未来。宙斯问他为何不来赴宴。乌龟说:“家可爱,家最好。”宙斯很生气,就罚他驮着自己的家行走。后来这句话指许多人宁愿在家简朴度日,也不愿做客过豪华的生活。
“忘忧果”比喻什么
“忘忧果”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奥德赛的船队返乡途中,船被风雨吹到一处海边。同伴们吃了当地特产忘忧果之后,竟然忘记家乡和亲人,忘记自己上岸的目的,也忘记回船上去。后用来比喻身居异乡,乐不思归。
福斯塔夫背景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人物,他是王子放浪形骸的酒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既无道德荣誉观念又无坏心,是一个成功的喜剧形象。作品通过描写他的生活背景,写出“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这就是有名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哈姆雷特之辈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同名悲剧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父王被他的叔叔毒死。为了复仇,他以装疯为掩护。但由于过于审慎,一再拖延,最后落得玉石俱焚的结局。后用哈姆雷特之辈比喻遇事犹豫不决、疑虑重重,迟迟不采取行动而坐失良机、一事无成的人。
波皮利圈子
波皮利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官。一次,罗马元老院委派他去说服叙利亚国王安梯丘放弃掠夺来的部分土地。波皮利仗着自己是大国使者,根本不把这位小国之君放在眼里。他在安梯丘座位的周围画了一个圆圈,要求在未答复罗马元老院的要求之前,安梯丘不可走出圈子半步。后来,波皮利圈子就被用来比喻因受某种约束而不能逾越的范围。
“条条道路通罗马”的由来
罗马在古代是意大利中部一个小城市,后逐步向外扩张,势力遍及整个地中海地区并扩展到大西洋方向和欧洲大陆,建立了声名显赫的罗马帝国。在公元一、二世纪,罗马帝国的国势和人口均达到高峰,建立起规模宏大的交通运输网,有多条道路通往帝国各行省,可谓四通八达。后用“条条道路通罗马”比喻为达同一目的可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宁在乡间为首,不在城中居末”的由来
据古希腊传记家普鲁塔克《帝王和统帅名言集·恺撒》记述,恺撒一次经过阿尔卑斯山的贫陋荒凉的小市镇,说:“我宁愿在这里做第一,不愿在罗马居第二。”表露了他不愿受罗马元老院制约,而要争夺罗马统治权的决心。后来历史学家把这句话逐渐演化为“宁在乡间为首,不在城中居末”,用来指那些追求独尊地位,不肯屈居人下的人。意同古汉语谚语“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大山临盆”的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古希腊拉封丹的寓言,说的是有一天大山要临盆,天为之崩,地为之裂,日月星辰为之无光,房倒屋塌,烟尘滚滚,天下生灵,死伤无数……最后生下了一只耗子”。“大山临盆”通常用来形容抱负、期望、许诺很大,但成果微不足道,令人失望。
皮洛士式的胜利
皮洛士是古希腊的伊庇鲁斯国王。他以亚历山大的功业继承人自居,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统帅。公元前280年,他应意大利南部王国他林顿的邀请,出兵共同抵御罗马军队的入侵。但由于罗马军队训练有素,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公元前281年,皮洛士再次进攻罗马,在他林顿西北的奥斯库伦城附近,两军进行了第二次大会战,这一战,罗马方面损失6000人,执行官战死。皮洛士也付出了极高代价,损失3500人,本人也受了轻伤。在战后祝捷的时候,皮洛士叹息到:“如果再来一次这样的胜利,谁也不能跟我回国了”。以后便用“皮洛士式的胜利”表示实际上接近于失败的那种胜利。
浮士德式的人物
浮士德原指15、16世纪德国的炼金术士。传说中的浮士德学识渊博、精通魔法、努力探索。德国诗人歌德创作了长诗剧《浮士德》。在诗人笔下,浮士德战胜了魔鬼摩非斯特的千方百计的引诱,克服挫折,奋斗不止,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仍然渴望争取自由和生存。“浮士德式的人物”比喻学识渊博、精通魔法,有奇特本领及永不满足的追求者。
“圆桌会议”的由来
圆桌会议出自英国古代英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传说。圆桌无首席末席之分,象征围桌而坐的骑士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圆桌旁举行的会议称为“圆桌会议”,表示参加会议的各方一律平等。
见笑于母鸡
俄罗斯民族视母鸡为最愚蠢、最无用的东西,甚至不承认它为禽鸟的一种。因此在俄语中产生了一些同母鸡有关而具有轻蔑嘲笑意味的成语,如用“落汤鸡”来讽刺懦弱无能的人,用“瞎母鸡”来指责毫无识见、目光短浅的人,用“母鸡般的记忆”来比喻记忆不良的健忘者等。甚至还有句骂人的话——“母鸡的儿子”,相当于汉语中的“狗崽子”。当某人说了一通荒诞不经的话或干了什么荒唐的事,俄语中常用“见笑于母鸡”来形容,表示其荒谬的程度甚至连母鸡也会发笑。
“为龙虾沙司而死”的典故
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宴席应酬日日不断。一次,法国投石党中左右局势的人物孔代宴请路易十四,孔代的家厨瓦特尔为此作了精心的准备。不料,酒席已经开始,而瓦特尔却被告知做龙虾沙司的龙虾还没送到。瓦特尔觉得这是他的莫大的耻辱,便回到房里拔剑自杀。“为龙虾沙司而死”常被用来喻指那种仅仅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误认为名誉受到损害而采取极端措施的愚蠢行为。
“安东尼的猪”的由来
安东尼是葡萄牙天主教方济各会修士。他1220年加入方济各会,先后在波伦亚、蒙彼利亚、图卢兹等地讲授神学。后因患水肿死于前往意大利帕多瓦途中。1234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追谥他为圣徒,帕多瓦的葡萄牙奉他为主保圣人。在造型艺术中,安东尼被塑造成怀抱一本书、一颗心、一条火舌、一朵蔷薇花或婴儿耶稣,身旁常伴有一只小猪。英语成语“安东尼的猪”即由此而来,喻指食客、走狗、奴才、“应声虫”。
“布利丹毛驴”的由来
布利丹是14世纪法国亚里士多德学派哲学家。据说,他曾用一个例子来证明意志自由的不存在:如果一头驴子处于两堆数量、质量和离它距离都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它虽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因没有任何理由确定两堆干草的优劣,也只能站在原地不动,最后只有饿死。“布利丹毛驴”后来用以讽刺在需要对两种相同的事物作出选择时表现出优柔寡断、动摇不定的人。
“鲁宾逊和星期五”的典故来源
“鲁宾逊”和“星期五”都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人物。鲁宾逊乘船去非洲时在海上遇到风暴,漂流到一个孤岛上,为了活下去,他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在孤岛上整整生活了28年,并养成了一种对任何事情都不失望的精神。他在孤岛上的第24个年头的一个星期五,还在海里救起了一个“野人”,并为其取名“星期五”。3年后,二人逃离孤岛。鲁宾逊回到英国并成为巨富。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鲁宾逊和星期五”这一典故来批评那些企图脱离社会、脱离人民的幻想。
歪曲事实的“客里空”
“客里空”是原苏联作家柯涅楚克的名剧《前线》中的一个新闻记者的形象。他不调查了解,坐在指挥部拟稿。他根据听来的消息,即前线总指挥的儿子阵亡,就编造了总指挥的儿子在牺牲前如何发誓及总指挥听说儿子牺牲后如何痛哭流涕等情节。于是,客里空就成了新闻写作中弄虚作假、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专用词。人们在写文章时把那些歪曲事实的报道消息称为“客里空”。
吝啬鬼夏洛克与“一磅肉”
夏洛克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既贪婪又凶残的犹太富商、高利贷者,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反对高利放贷,同夏洛克结下仇恨。一次,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只好向夏洛克去借钱。夏洛克乘机报复,强迫对方签订了“逾期不还要在债务人胸前割下一磅肉”的借约。到期后,安东尼奥因故没及时还债,于是夏洛克就告到法庭,执意要按借约执行,非要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不可。巴萨尼奥的新婚妻子鲍西霞扮成律师受理此案。她在法庭上宣布,依据法律只许割肉不允许流血,而且割下来的肉必须绝对是一磅重,即使相差一丝一毫或者哪怕流一滴血,夏洛克就得抵命。因夏洛克无法办到,诉讼失败。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夏洛克与一磅肉”这一典故,用来讽刺揭露垄断资产阶级或霸权主义者的残忍贪婪。
奥勃洛摩夫性格
奥勃洛摩夫是俄国19世纪著名作家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里的主人公。此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他从来没有自己穿过袜子、买过东西。他生活的最高理想就是“休息和安静”,对社会上任何事情都抱着极端冷漠的态度。他“不习惯运动、生活、人多、事忙”,担心任何变动都会打破他的生活常规。后来,人们就常用“奥勃洛摩夫性格”来比喻腐朽的寄生虫的典型性格。
卡夫卡式的变形
卡夫卡是奥地利作家,他写过一部小说《变形记》。书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推销员。他忠于职守,循规蹈矩,成年累月为推销商品劳碌奔波。一天早晨醒来,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内心十分恐惧和痛苦。刚开始父母对他的变化十分悲伤,妹妹也同情他。后来他逐渐失去了人的习性,“虫性”不断加重,他失去了工作,父亲恨他不死,母亲、妹妹也由哀怜转而生厌,邻居耻与为邻,他最后在孤独中死去。此书揭示一个人突遭不幸,成了别人的累赘时,他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会变化,这种变化撕掉了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的真实面目。
“吃不到的葡萄总是酸的”的由来
“吃不到的葡萄总是酸的”出自《克雷洛夫寓言》。狐狸看到了成熟的葡萄,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可惜吃不到,只好愤愤地说:“算了,虽然看上去挺好的,实际上都没有成熟!没有一颗不是酸的。”人们常用这句话讽刺某人得不到某种好东西,就反过来说这东西不好,以求心理平衡。
“回到破旧的木盆旁边”是什么意思
“回到破旧的木盆旁边”出自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渔夫网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他把金鱼放回大海,金鱼许下有求必应的诺言。渔夫的老婆便逼迫丈夫不断向金鱼索取,直至要金鱼做自己的侍从,金鱼忍无可忍,终于收回给予老太婆的一切东西,使她又回到原来的破木盆旁边。
哈洛尔德式的冷漠
“哈洛尔德式的冷漠”出自英国诗人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恰尔德·哈洛尔德是一个具有自由民主思想的英国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他厌恶过去,不满现实,却又没有勇气去斗争,他的心始终是冰冷的。后来用“哈洛尔德式的冷漠”比喻知识分子对腐败的社会现实既不愿调和又不屑抗争的冷漠态度。
滑铁卢的拿破仑
1815年拿破仑亲率12万大军同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南部的滑铁卢作战,惨败后,拿破仑被囚禁在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上,直到1821年病故。正因为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拿破仑从此一蹶不振,因此此语用来比喻英雄末路。
“酸小姐”的由来
“酸小姐”一词出自俄国作家波米亚洛夫斯基的小说《小市民的幸福》。女主人公莲诺奇卡是一个目光短浅、精神空虚的“千金小姐”。由于失恋而成为忧心忡忡、痛苦悲伤的“酸小姐”。后用“酸小姐”比喻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女子。也泛指目光短浅、思想庸俗或感情脆弱、喜怒无常的人。
“套中人”的由来
“套中人”出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同名小说。小官吏别里科夫性格怪僻,他晴天出门也要穿雨鞋、棉大衣,带雨伞。他害怕变革,凡有新生事物出现,他总是摇头晃脑说:“不要弄出什么事情来。”他犹如生活在套子里,隔绝人世。因此,此语成为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同义语,表示害怕一切新鲜事物、害怕变革的人。
“超人”的由来
“超人”出自尼采《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尼采认为“超人”是代表统治阶层的理想化的无所不能的全才人物。他说:“一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鸡毛蒜皮的人”。后用超人比喻那些自己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自命不凡的利己主义者。也指那些能力卓异、超越常人的人。
“第二十一条军规”典故是怎么来的
“第二十一条军规”出自英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同名小说。第二十一条军规规定: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乃是头脑理性活动的结果;如果你疯了,可以允许你停止飞行,只要你提出请求就行,可是你一提出请求,就证明你不是疯子,就得继续飞行。此语常用来比喻圈套、枷锁等。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它虽自相矛盾,是一套诡辩逻辑,但任何人也逃不出它的手心。
“堂吉诃德”式的行为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上了年纪、瘦弱可笑的乡村小贵族,因看骑士小说入迷,便也想做个骑士,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结果却做出一系列荒唐的事情。后用堂吉诃德比喻那些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因而做出错误判断、一味蛮干、荒唐可笑的人。这种人的做法成为“堂吉诃德式的行为”。
出走的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