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形成
476年,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灭亡。在意大利又出现了一个以奥多亚克为国王的蛮族国家。493年,狄奥多里克建起东哥特王国。与此前后,又有一批蛮族国家出现,如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王国、不列颠的诸多小王国。民族大迁徙、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的覆亡,使欧洲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罗马式奴隶制被强行废除,日耳曼人原有的氏族部落组织迅速解体,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仍然存在,并随着查士丁尼登上皇帝宝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527年,查士丁尼加冕称帝后,首先命令大法官组织专家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527年,他严令所有的异教徒改奉基督教。在巩固国内统治之后,查士丁尼又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帝国征服战,先后使北非和意大利归复帝国版图。这场战争不但给地中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而且拜占庭帝国也为之耗费了大部分国力。565年,查士丁尼病故。从此拜占廷帝国迈入中古封建文明时代。
《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查士丁尼法来源于罗马法,而罗马法一般泛指公元前6世纪罗马国家形成之后至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皇帝编纂法典为止的整个历史时期的所有法律总称。526年2月,查士丁尼组织了10名法学专家修订《查士丁尼法典》,该书共12卷。从12到15世纪,欧洲出现了“罗马法”复兴时期,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了罗马法,后来拿破仑引以为傲的《法国民法典》和19世纪末期德国的《德国民法典》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尼卡起义
“尼卡”在希腊语中意为“胜利”。公元532年,由于查士丁尼的横征暴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爆发了以手工业者、小商人和贫民为主体的尼卡起义。他们包围王宫,迫使查士丁尼罢黜了几名权贵,但仍难平民愤,起义者推举希巴提斯为皇帝。起义第8天,当起义者在竞技场集会时,查士丁尼派大将贝利萨留率哥特雇佣军冲入场内,对起义群众实行血腥屠杀,惨死者多达3万,希巴提斯也被处决,起义惨遭失败。
希拉克略改革
610年,希拉克略在强寇入侵的危难情况下即位。当时,巴尔干半岛遍布斯拉夫人,一大部分领土被波斯占领,而国内财源枯竭,经济崩溃。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希拉克略对内进行改革,采用军区制,以总督管理各省,并将土地授予承担军役的农民,使他们与帝国休戚与共,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622年,终于赶走了波斯人。634年,阿拉伯人进入叙利亚,但希拉克略因病已无法指挥作战,叙利亚和埃及相继沦陷,希拉克略久病而逝。他的孙子康士坦丁二世即位后,继续推行军事体制改革,把全国分成了11个军区,所有的自由民都被编入军籍,使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圣像破坏运动
8世纪初,阿拉伯人从陆海两路向拜占庭大举进攻。拜占庭的一个军区长官立奥率军殊死拼杀,遏制了穆斯林的陆路攻势。凭借战功,立奥逼迫皇帝退位,自己登上皇位,称立奥三世。自726年起,立奥三世掀起了一场名为反对圣像崇拜,实际上是要剥夺教会土地财产的运动。教会对此做出了极为强硬的反应。立奥三世下令强行没收教会、修道院的地产,逼迫修士还俗参加生产。这场“圣像破坏运动”一直延续到843年,历时117年。最后,大批教会地产被国家没收,转赐给新兴的军事贵族和有功官兵,使拜占庭封建化的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君士坦丁堡之围
9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一直在内外困境中苦苦挣扎,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压力依然十分巨大,战争中双方互有胜负,呈交错、僵持之势。821年,拜占庭爆发了由托马领导的大规模武装起义,广大的农民、屯田兵、城市贫民和逃亡奴隶纷纷响应,起义军杀富济贫,废除苛捐杂税,围困帝都君士坦丁堡达一年之久。当时的帝国政府一面对起义军施以分化瓦解,一面求助于保加利亚国王。823年,保加利亚派兵镇压了托马起义。
拜占庭帝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0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的命运出现转机。一是宿敌阿拉伯哈里发政权已过鼎盛时期,开始衰败下去;二是867年建立的拜占庭马其顿王朝使封建统治得以加强,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一定的发展,帝国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当时,拜占庭马其顿王朝创始人巴西尔一世改建军队,努力提高战斗力,并向四邻发动攻势,迫使阿拉伯人退却,收复了失地。巴西尔二世征服了从北方威胁拜占庭领土和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第一保加利亚王国。
“铜手”瓦西里
928年,瓦西里领导小亚细亚破产农民举行起义,反抗拜占庭帝国的剥削压迫。瓦西里当过兵,颇具指挥天才,但起义不久就不幸被俘,封建主凶狠地砍掉了他的一只手。他想方设法逃回了小亚细亚,重新组织起义队伍,为了指挥战斗,他用铜制作了一只假手,上面装配一柄宝剑,显得更加威武,人们称他为铜手瓦西里。他率领起义军攻打封建主的城堡和领主们的庄园,惊恐万状的封建主们组织起骑兵镇压,武器装备很差的起义军被打败,铜手瓦西里亦在战斗中被俘,后来被活活烧死。
曼西喀特战役
曼西喀特战役是塞尔柱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进行的战争。战役爆发于1071年,塞尔柱苏丹率军在曼西喀特大败拜占庭帝国军队,并将拜占庭皇帝罗曼四世俘获。这次战役的胜利为塞尔柱帝国进占小亚细亚铺平了道路,拜占庭帝国又一次走到了灭亡的边缘。塞尔柱人是突厥人的一支,是占土耳其人口多数的民族,塞尔柱帝国是11世纪塞尔柱家族统率乌古斯诸部侵入西亚建立的国家。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081年,大军事贵族科穆宁发动政变,建立了科穆宁王朝。不久,这个王朝就陷入严重的分裂割据之中。帝国从此一蹶不振,永远失去了复兴的希望与可能。1261年,尼西亚帝国夺回君士坦丁堡,建立了巴列奥略王朝,重新恢复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但复国后的拜占庭疆域大为缩小,奥斯曼土耳其对拜占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向拜占庭帝国发起最后一击。历经53天激战,君士坦丁堡失守,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军中。饱受千年苦难的拜占庭帝国终于消失在历史的云雾之中。君士坦丁堡也改称为伊斯坦布尔(伊斯兰城),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
独具魅力的拜占廷文化
拜占庭文化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大量东方文化中汲取了充分的营养。在宗教、文史、建筑艺术等领域中取得了诸多成就,是人类中古文化长河中熠熠闪光的珠玉,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拜占庭的文学和史学是互相结合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普罗强比亲自参加了很多对外战争,留下了三部重要著作,较完整的记载了查士丁尼时代的历史。14、15世纪,拜占庭出现了与意大利文艺复兴遥相呼应的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涌现了一批神学家。拜占庭的建筑和艺术,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出现了新的风格和形式。座落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包括三支:东部斯拉夫人、西部斯拉夫人和南部斯拉夫人。东部斯拉夫后来逐渐形成了三个民族: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西部斯拉夫人主要包括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南部斯拉夫人包括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山、马其顿各族,主要分布于巴尔干半岛,曾是拜占庭属地。
第一保加利亚王国
公元1世纪中叶,部分斯拉夫部落逐步南移至多瑙河一带,形成南斯拉夫人。6世纪以后,南斯拉夫人已成为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主要居民。6~7世纪,有7个南斯拉夫人部落迁至多瑙河下游地区,形成“七部落联盟”。大约同时,一支属于突厥系统的保加尔人也定居于这一地区。681年,保加尔人建国,史称第一保加利亚王国,保加尔人接受了斯拉夫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国家虽沿用“保加利亚”之名,但实际上已斯拉夫化了。1018年,第一保加利亚王国被拜占庭帝国吞并。
第二保加利亚王国的兴亡
1185年,保加利亚北部爆发了由贵族阿森兄弟领导的反对拜占庭帝国统治的起义。1187年起义军最终打败了拜占庭军队,建立了第二保加利亚王国。在国王伊凡·阿森二世统治时期,国力逐渐强盛,工商业中心城市达到了70个,与意大利、拜占庭、波兰、俄国等都有贸易往来。阿森死后,国势渐衰。1330年起,保加利亚沦为塞尔维亚的附属国。不久,东北部的多布罗加脱离保加利亚独立。1363年,其余国土又分裂为维丁和第诺伐两国。1396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保加利亚全境,第二保加利亚王国灭亡。
塞尔维亚王国的起源
6~7世纪,南斯拉夫人的另外三个部落集团——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迁入巴尔干半岛西部地区,逐步同化了当地土著居民。8~9世纪,在民族部落组织瓦解的基础上,塞尔维亚人建立大公国。1331~1355年,斯提芬·杜尚在位自称“塞尔维亚和罗马人皇帝”。杜尚死后,随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逼,塞尔维亚王国迅速衰落。除了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四个大部落集团以外,在东欧地区其他封建国家如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也都有南斯拉夫人。
“罗斯”国的起源
东斯拉夫人是斯拉夫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支,有30多个部落。9世纪中叶,东斯拉夫社会出现了第一个国家政权——古罗斯。这个国家是由瓦里亚格人留立克所建。瓦里亚格人属于北方日耳曼人(诺曼人)的一支。882年,留立克的后裔南下征服了基辅等地,并将国都迁至基辅,所以,历史上也把古罗斯称之为基辅罗斯。到12世纪中叶,罗斯进入全面割据时代,全国分裂为大大小小12个相对独立的诸侯国家。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是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建立的封建国家。3世纪时法兰克人是住于莱茵河下游的一个部落联盟,以勇敢著称。4、5世纪时分为两支:住在莱茵河口附近和索姆河流域的叫海滨法兰克人,或称萨利克法兰克人;住在以科隆为中心的莱茵河两岸到默兹河之间的叫河滨法兰克人,或称里普阿尔法兰克人。他们不断冲入帝国边境,大肆屠杀,甚至威胁科隆和特里尔。486年,一支萨利克法兰克人在首领克洛维率领下越过今比利时南下,联合另一支萨利克法兰克人,在苏瓦松击败罗马帝国军队,占领巴黎和卢瓦尔河以北土地,奠定法兰克王国的基础。
墨洛温王朝
法兰克的墨洛温王朝是克洛维从一个军事首领变成真正的国王后以祖父的名字命名的。克洛维东征西讨,用阴谋手段消灭了其他法兰克人领袖,几乎占领了整个高卢,并在都尔接受东罗马帝国所封执政官头衔,定都巴黎。他死后4个儿子瓜分国土,分别称梅斯王、奥尔良王、巴黎王和苏瓦松王。6世纪中叶,苏瓦松王一度统一整个王国,但死后又被4个儿子瓜分,他们是巴黎王、勃艮第王、纽斯特里亚王和奥斯特拉西亚王。7世纪中叶,王权衰落,大权归于原是王室财产总管的宫相之手。
墨洛温王朝的“铁锤”
新兴的法兰克内部统治相当脆弱,639年以后的历代君主大都无能且不理政务,史称“懒王”,国家大权落入名为“宫相”的王室总管手中。宫相多出自权贵豪门,是地方贵族的领袖。他们大权在握,成为墨洛温王朝晚期的风云人物。715年,查理出任宫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组建起了以中小贵族和上层自由民为主的强大骑兵武装,732年,法兰克人击溃来犯的阿拉伯人,捍卫了国家独立。查理的威望日高,被称之为“查理·马特”,“马特”是“铁锤”的意思。
“矮子”丕平
742年,查理的儿子矮子丕平继任宫相。751年,拜占庭在意大利的领土全部沦丧于伦巴底人之手。伦巴底人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他们的首领阿尔博于568年进入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意大利,建立王国并杀死大批罗马显贵,没收了许多大、中奴隶主和教会的地产。为了收回权力,罗马教皇向“矮子”丕平大献殷勤,采取了一系列向丕平示好的行动,包括批准丕平废黜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自立为王。丕平自立为王建立加洛林王朝以后,作为回报,丕平两度出兵攻打伦巴底人,然后将征服来的土地作为对教会的回报赠送给罗马教皇。
查理大帝
771年,丕平的儿子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国力达到最盛,吞并了伦巴底王国,夺取西班牙边区,占领东巴伐利亚,征服阿瓦尔汗国,西欧的大部分土地都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在查理大帝统治帝国的46年中,共发动了53次战争,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残酷的要数同萨克森人的战争,这场战争从772年起一直进行到804年,延续了30多年。800年12月25日,查理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做礼拜的时候,突然被教皇戴上了皇冠,并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教堂内欢声雷动,欢呼查理成为古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从此,“法兰克王国”变成了“查理帝国”;“查理国王”变成了“查理曼”,“曼”就是大帝的意思。
凡尔登条约
查理于814年逝世,儿子路易继承皇位。路易生性柔弱,帝国日渐衰落。840年,路易去世,其长子洛泰尔即位。洛泰尔的两个兄弟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结成联盟,反对洛泰尔,展开内战。842年,洛泰尔战败求和。三方签订了凡尔登条约。根据条约,加洛林帝国一分为三:洛泰尔分得的地区称中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秃头查理分得洛泰尔领地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这一条约大体上确定了近代意大利、德意志和法兰西三国领土的雏形。
9世纪时的西欧混战
9世纪以后,正当查理帝国日趋分裂之际,整个西欧又遭到来自东、南、北三方面的侵袭。东方的入侵者是匈牙利人。南方的入侵者是阿拉伯人。对西欧最大的侵袭是来自北方的诺曼人。诺曼人是属于古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包括丹麦人、瑞典人和挪威人,他们分成三路进行攻击:西路是挪威人进攻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中路是丹麦人,主要袭击法国和英格兰;而东路则是瑞典人,他们向东欧发展。
法兰西王国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