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战争是1868年日本明治新政府平定江户幕府势力的一次内战。在王政复古中,新政府要求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向朝廷返还官位和领地。拥护幕府的会津藩、桑名藩的藩兵从大阪向京都进军,与萨摩和长州两藩军队为主力的政府军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展开激战。政府获得压倒性胜利,这使得讨幕派掌握了新政府的实权,将德川庆喜变成了朝敌。此后内战扩大到东北地方。至1869年5月,战争以德川幕府及其残余势力的失败、政府的胜利而告终。1868年以干支纪年是戊辰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使明治政府掌握了实权,迈向了近代中央集权国家的道路,开始“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于1868年4月,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发展近代义务教育;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兴筑新式铁路、公路等等。
朝鲜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
明治政府建立不久,就打算“征韩”。1875年,日本政府派军舰到闭关锁国的朝鲜近海进行武力示威。9月20日,日舰“云扬”号驶近朝鲜首都汉城附近的汉江河口,江华府的炮台发炮警告。日舰开炮击毁了炮台,并派陆战队登陆袭击。次年,日本以这个事件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这是日本同朝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朝鲜向日本开放釜山、元山和仁川三个港口;日本在汉城设使馆,在各开放港口派驻领事;日本人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同年日本又取得了不纳关税的贸易特权和可以用日元在朝鲜购买货物等特权。从此,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
美国南北战争
19世纪工业革命传到美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美国获得了西部的大片领土,急需劳动力,南方奴隶制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1860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南方蓄奴州纷纷独立,1861年2月组成邦联政府,戴维斯当选总统。同年4月南方邦联军先发制人攻占萨姆特要塞,美国南北战争由此爆发。1865年4月14日,南方派人刺杀了林肯。26日南方投降。美国南北战争摧毁了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普法战争
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上发生分歧,法国对普鲁士宣战。7月28日拿破仑三世到达前线,法军向萨尔布吕肯发动进攻。此时的法军完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普军则准备充分,前线兵力超过法军一倍,所以很快转入反攻,1871年1月巴黎陷落,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国皇帝,28日,德法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50亿法郎。普鲁士击败法国,实现了德国统一,成为欧洲主要强国,法国则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割地赔款的消息传来,巴黎人民爆发了伟大的巴黎公社革命,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五月流血周
巴黎公社成立后,资产阶级卖国政府逃向离巴黎不远的凡尔赛,在那里组织反革命军队,并勾结普鲁士军队对巴黎公社进行镇压。5月21日,在城内奸细的带领下,军队攻入巴黎城内。巷战随之展开。政府军占领了巴黎的制高点蒙马特尔高地,可以向城内的公社阵地发射炮弹。5月26日,政府军已经占领巴黎大部分地区,28日,公社所有阵地被全部占领,战斗结束。被俘的公社战士被押至拉雪兹公墓,在东北角的一堵墙前被枪杀。这堵墙就是举世闻名的“公社社员墙”。从5月21日到5月28日,巴黎公社的社员们为了捍卫巴黎公社的成果,与政府军展开了一周的激战,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
1903年7、8月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在制定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人发生激烈争论。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会和党的机关报《火星报》编辑部成员时,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俄文意为少数派)。俄国1905年革命时期,两派提出两种不同的策略路线。1905年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孟什维克变为主张取消革命的取消派。布尔什维克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巴尔干火药桶
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进行了改革,结束了农奴制,并加强军备实行普遍兵役制,积极备战。1877年4月俄国和罗马尼亚达成反对土耳其的协议,对土宣战。1878年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国吞并土耳其大部分领土的和约,与俄军停火。俄国的扩张引起英国和奥地利的反对,英国地中海舰队开入马尔马拉海峡,阻止俄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奥匈帝国向俄国边境调集军队。俄国被迫放弃吞并土耳其的打算。双方签订和约,奥斯曼土耳其领土被肢解,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脱离土耳其独立,波黑自治,并向俄国割让大片土地。这次战争后巴尔干国家纷纷独立,同时土耳其的退出使各大国得以插足巴尔干,使这个地区矛盾日趋错综复杂,形成了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尔干火药桶”。
布尔战争
南非原是荷兰殖民地后被英国统治,荷兰裔布尔人建立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19世纪末两邦分别发现储量巨大的金矿和钻石,大量英国人到达南非淘金,同布尔人爆发冲突。1899年,英军和布尔人爆发战争。1900年,英国宣布吞并德兰士瓦。1902年5月双方签订“弗里尼欣和约”,布尔人停止抵抗,英国吞并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英国给予布尔人以经济补偿,并给布尔人提供一起压迫黑人的特权,战后双方共同建立了种族主义殖民政权——南非联邦。
美国的土地扩张政策
1898年4月,古巴三十年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美国借口其缅因号战舰在哈瓦那港爆炸的事件,向西班牙宣战,进攻西属殖民地。它利用海军优势,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海湾消灭了西班牙舰队。战争进行了10周,西班牙战败求和。西班牙将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让给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为“补偿”;古巴形式上宣布独立,实际上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这次战争使美国夺取了大量殖民地,并强化了它向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巴尔干战争
19世纪巴尔干大部分国家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但土耳其仍拥有着部分地区,威胁到新独立的国家。1912年保加利亚分别与塞尔维亚和希腊组织反土军事同盟。1912年8月,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爆发起义,10月保、塞、希先后对土宣战,11月18日,马其顿解放,28日阿尔巴尼亚独立。1913年5月30日双方签订“伦敦条约”土耳其丧失全部欧洲领土。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同盟各国分赃不均,其各自背后都有列强支持,矛盾迅速激化。1913年,保加利亚袭击驻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军,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开始。塞尔维亚、希腊迅速动员大批军队应战,保加利亚求和,双方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这场战争后巴尔干基本摆脱了土耳其统治,同时也为巴尔干积累了更多不稳定因素,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俄国二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彼得格勒的工人因为长期的战争、饥馑而走上街头,派去镇压的军队当场哗变。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沙皇尼古拉二世失去了对军队和国家的控制,被迫退位。在彼得格勒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当时,工人、士兵是反对沙皇的主力军,在革命成功后,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的领导机构苏维埃。资产阶级在苏维埃中没有任何权力,却有一个临时政府,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和托洛茨基等人的领导下,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颁布了一系列革命法令,随即苏维埃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阵营对于无产阶级政权极为恐惧仇恨,他们多次发动干涉进攻,并且支持俄国的反动势力妄想扼杀革命,苏维埃俄国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工人农民支持下,取得了俄国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粉碎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进攻。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苏俄各族人民都建立了革命政权,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政权的联合,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美国的迅速崛起
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国的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世界工业产量方面,英国一直遥遥领先,法国次之,德国和美国分别居于第三位和第四位。70年代后的40年间,发生巨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德国居第二位,而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却退居第三位,法国则居第四位。
三国同盟
1879年,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等地区,德、俄关系日趋紧张。为了阻止俄、法结盟,进一步孤立法国,德国加紧拉拢奥匈帝国。8月,德国首相与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安德拉西秘密会谈。10月,双方在维也纳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1881年,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在德国的拉拢下,决定投靠德、奥。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最终形成三国同盟。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其中的动摇者。
三国协约
19世纪80年代后期,德、俄矛盾进一步加深,俄、法关系日益密切。为了对付德国,1894年,俄、法两国正式结成同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德国实力的急剧膨胀,英国深感威胁严重,放弃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奉行的“光荣孤立”政策,1904年,与法国签订了《英法协约》,1907年,又与俄国签订了《英俄协约》,最终形成三国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
巴尔干战争后巴尔干民族主义高涨,奥匈帝国为了征服巴尔干半岛上已独立的塞尔维亚,1914年6月底,在波斯尼亚举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和他的妻子一同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检阅完毕,斐迪南夫妇在乘坐敞篷车前往萨拉热窝市政厅途中,遭到隐蔽在路边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的枪击,斐迪南夫妇中弹身亡,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俄国立即实行总动员,宣布支持塞尔维亚。8月,德国对俄、法宣战,并入侵中立的比利时。英国以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为由,对德宣战。接着,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德军企图一举打败法国,在西线向法军发起了强大的攻势。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德军以密集的炮火、大量的毒气弹等猛攻凡尔登。法军拼死防守,伤亡惨重。这次战役异常残酷,双方一共伤亡70多万人。在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人们把凡尔登战场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月之久,双方先后投入了各自的大部分兵力参战。到12月,法军收复全部失地。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此后,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三国同盟的战败告终。这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大战历时4年多,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其中死伤3000多万人,参战国家的直接战费和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
《凡尔赛和约》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的所谓“和平会议”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史称“巴黎和会”。美、英、法三国操纵了这次会议。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是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上,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帝国主义列强经过长达5个月的争吵,终于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理所当然地要求收回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但《凡尔赛和约》竟把这些权利转交给了日本。为抵制巴黎和会的无理决定,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利益和关系,但是,美、英、日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关系还没有依据实力对比的变化进行调整。大战期间及战后,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也直接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于是,由美国发起,于1921年11月召开了有美、英、日、法、意、荷、比、葡及中国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美国在会上居主导地位。会议的正式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中国问题是华盛顿会议的又一项重大议题。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由于中国代表坚持斗争,美英为了反对日本独霸中国也表示支持中国的要求,中日两国在会外达成协议,基本上恢复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
波兰和苏俄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