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26344700000027

第27章 餐桌上的曲线

1974年12月初的一天,经济学家温宁斯基、拉弗和当时福特总统的助手(后任众议员)切尼在华盛顿一家饭店吃饭。席间,拉弗向切尼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减税理论,可惜切尼经济学基础不好,听了半天仍然不知所云。于是拉弗顺手拿起餐桌上的一张餐巾纸,画了一条曲线。以后这条曲线就是拉弗曲线。由于它产生于餐桌,所以被戏称为“餐桌上的曲线”。

拉弗曲线是用来说明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关系的。如果用横轴表示税率,纵轴表示税收,拉弗曲线就是先上升而后下降的倒“V”形曲线。这条曲线要说明,当税率开始上升时,税收会增加;当税率达到一定点时,税收也达到最大;如果税率的增加超过这一点,随着税率提高,税收反而减少了。因为在税率太高时,人们不愿意干活,作为税基的国民收入减少,即使税率再高也收不到多少税。

拉弗用这条曲线说明了,同一种税收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税率达到。低税率时,人民生产积极性高,国民收入多,税收并不少;高税率时,人民生产积极性低,国民收入少,得到的税收与低税率时一样。但低税率有利于刺激生产,因此,在两税率可以得到同样的税收时,低税率比高税率好。

拉弗曲线是80年代在经济学界红极一时的供给学派的核心理论,这一派的理论成为里根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供给学派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反对派出现的。与凯恩斯主义强调总需求不同,供给学派顾名思义是强调总供给的。他们认为,美国经济的问题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总供给不足。因此,振兴美国经济之路不应该是刺激总需求,而要刺激总供给。

总供给,即生产,取决于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要刺激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税。供给学派强调,当时美国的税率已进入拉弗曲线下降的那一部分,即进入了使税收最大的最高税率之后的税率禁区。这时,减税既可以刺激生产,增加国民收入,又可以增加税收,实现一箭双雕。只要在减税之后,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机制自发地调节,经济就会繁荣。拉弗在餐桌上画出这条曲线就是为了说服切尼支持他的减税主张。

由于供给学派经济学家的努力和媒体宣传,减税的思想影响了一些政治家。1977年参议员肯普和罗思提出了减税法案。在卡特政府时期,减税法案没有通过,但这项主张成为里根竞选总统的纲领。里根上台后就提出了以减税为中心的经济复兴计划。1981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历史上幅度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刻的减税。个人所得税在1984年7月1日前降低税率23%,并对个人所得税率实行指数化,即按通货膨胀率调整税率。企业主要通过加速折旧而减税。折旧可以计入成本,加快折旧扩大了成本,从而减少了税收,平均而言公司所得税也减少了23%。与此同时,政府还减少支出,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里根政府以供给学派减税理论为基础的政策的确促成了美国80年代的经济繁荣。但也使美国的财政赤字迅速增加。里根上台时曾指责他的前任使美国赤字惊人——如果把每张为1000美元的债券摞在一起,总计达67英里。但当里根任满时,这一记录已高达100英里。

80年代之后,供给学派销声匿迹了,几乎在经济学史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以至于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都没有收入“供给学派”这个词条。90年代之后,里根的减税政策和供给学派受到更多的指责。老布什把供给学派称为“伏都教经济学”——一种邪教。经济学家曼昆则把供给学派减税又增收的说法称为骗人的“新潮节食减肥计划”。另一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则称供给学派为“江湖骗子”,减税并没有什么刺激投资的作用,也不可能增加税收,只不过增加了政府财政赤字而已。

从抽象的角度看,税率和税收之间存在拉弗曲线所表示的关系。的确也有个别国家或历史时期,由于税率过高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和税收减少的情况。但正常情况下,拉弗曲线所表示的关系并不存在。也许减税可以刺激生产,增加国民收入,但一般而言,减税不会增加税收。也很少有什么国家的税率进入拉弗曲线的税率禁区。经济学家认为,就美国的情况而言,并不存在高税率进入税率禁区的情况。80年代的减税的确刺激了经济,但并不是刺激了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与历次减税一样,80年代的减税也是刺激了总需求。供给学派的中心是要通过减税刺激总供给,当减税没有这种作用,反而引起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财政赤字时,这一派消失的命运也就决定了。

当然,拉弗曲线也有一些启发意义。从现实来看,降低税率难以增加税收,但降低税率还是可以刺激生产的。太高的税率即使能增加税收,从长期来看也不利于经济。如果高税猛于虎,有谁还干活呢?中国历代王朝建立之始,总要减税,这对恢复经济还是有作用的(历史学家们称之为让步政策)。政府各种支出需要增加税收,但高税率不利于生产。确定一个适当的税率真是一门大学问。这就要寻找拉弗曲线中那个使税收最大的最适税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