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26344700000054

第54章 不要踩在美联储的头上

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是一个颇为特殊的机构。它既不受议会领导,又不受政府领导。它的这种独立性被认为是成功地调节经济的基础,也为其他国家中央银行所羡慕。

但在90年代中期,这种独立性遇到了挑战。一些国会议员提出了一些削弱美联储独立性的提案。这种主张理所当然地遭到经济学家的迎头痛击。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经济学家费尔德斯坦夫妇撰文呼吁“不要踩在美联储的头上”。

美联储是如何保持独立的?为什么这种独立性有利于经济?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中央银行的重要性与我国中央银行改革的方向是有启迪的。

美联储的独立性是由立法规定的组织与任命制度赋予的。美联储是在20世纪初的一系列银行倒闭事件后由国会决定在1914年建立的。它的组织包括设在华盛顿的美联储及全国一些主要城市的12个地区联邦储备银行。其最高领导机构为总统任命并得到参议院确认的7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每位理事任期14年,每2年更换一位。理事会主席也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任期4年,可以连任。其任命的时间与总统任期错开。地区联邦储备银行总裁由该银行理事会选出,不由政府任命。一般由在美联储体系中工作多年的货币专家担任。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机构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由美联储7位理事和12个地区联邦储备银行总裁组成(这些地区联邦储备银行总裁中有5位有投票权,除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外,其他总裁轮流有投票权)。

美联储的独立性来自两方面。一是美联储理事与主席一旦任命,国会和政府都无权干预他们的决策,也无权随时撤换他们。二是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由选举产生,不由政府任命。一些国会议员想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正是从这种任命制度入手的。一种建议是把美联储理事的任期由14年减少为2年,另一个建议是把地区联邦储备银行总裁的选举制改为任命制,并取消他们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投票权。这样,政府和议会就通过把货币政策决策权交给理事会,并频繁更换理事来影响货币政策。美联储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决策权也就失去了独立性。

这种削弱美联储独立性的主张遭到经济学家的一致反对,因为这种独立性是美联储政策不受政治影响并更好地稳定经济的基础。

在美国,调节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的机构决定,即议会和政府共同决定财政政策,美联储决定货币政策。由不同的机构决定不同的政策,使两种政策又以互相制约,避免重大政策失误。例如,70年代末美国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存,政府与议会把减少失业作为主要任务,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美联储则认为通货膨胀是主要问题,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正由于美联储的坚持才迅速制止了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使美国经济进入80年代的繁荣。如果美联储没有独立性,配合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其后果不可设想。当然,分别决策并不意味着总是对立。在大多数情况,这两种由不同机构决定的政策还是相互配合的。

美联储的独立性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更少受政治影响。政府和议会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往往有一些出于政治动机的考虑。例如,在面临总统大选时,现任政府为了连选连任往往会冒通货膨胀加剧的风险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这不利于经济的稳定。美联储的决策则超脱了这些政治考虑,更符合经济的实际情况。从美联储的历史来看,尽管它也并不是永远正确的,但总体上是功大于过,对稳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成功的原因正在于体制和决策上的独立性。

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独立的,像美国的美联储和德国的中央银行。另一种是不独立的,属于政府,或是财政部下属的单位,如英国和日本的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与物价稳定程度是正相关的。这就是说,一国的中央银行越独立,其物价越稳定。这是因为中央银行在决定政策时更加关注物价稳定,而政府更加关心刺激经济。如果中央银行由政府领导,其货币政策配合政府的财政政策,尽管经济会有一时繁荣,但物价难以稳定。那些发生超速通货膨胀的国家,其中央银行是附属于政府的,无法控制货币量。这才会无限制地发行货币,引起灾难性的超速通货膨胀,最终毁灭一国经济。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更加关注物价稳定,因为稳定的物价是市场机制更好地调节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都向中性化发展,即不把货币政策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而是作为稳定经济与物价的工具。使货币政策中性化的前提是决定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独立化、中性化。因此,使中央银行独立是一种世界趋势。欧洲中央银行选德国人当行长,正是因为在欧洲各国中德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最强。由这样的人当行长,当然有利于加强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美联储本来是独立的,几个议员非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无怪乎他们要遭到一片反对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恐怕也是我们市场化改革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