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26344700000060

第60章 假设、理论与现实

在美国经济学界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茫茫沙漠中,烈日当头。几个饥渴交迫的学者由于没有工具,面对一堆罐头食品与饮料一筹莫展。于是,他们讨论如何开启罐头。物理学家说:“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打开。”化学家说:“给我几种化学药剂,我可以利用它们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头。”经济学家则说:“假如我有一把开罐刀……”

在人们听来,这个故事显然是讽刺经济学家的,因为经济学家在分析问题时总是从假设如何如何开始。但这种假设有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这就让人觉得经济理论远离现实。正如沙漠中没有开罐刀,而经济学家的解决方法却是从“假如我有一把开罐刀”开始,由此得出的方法又有什么用呢?

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个故事说明了假设在形成理论中的作用,以及假设、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其实,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都是从假设开始的。科学思考的艺术——无论在物理学中、生物学中,还是经济学中——就是决定作什么假设。

假设的目的首先在于抓住所研究问题的中心,从而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一个经济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某种经济理论只能研究几种最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这种研究时就要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或者说,经济学家研究经济问题实际是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每一个问题涉及的经济变量都很多,假设正是把某些变量作为既定的,只研究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否则在一大堆复杂的变量中很难把握本质。例如,人类行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经济学中假设人是经济人,他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目的是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个假设排除了个人还可能有的其他目标,使事情简单化。从这个假设出发,经济学家分析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可用于认识世界和指导我们的行为。

那么,假设是否都不现实呢?实际上假设与现实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以经济人的假设来说,我们并不否认人在行为时也有仁慈、同情等目标。我们也为各个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英雄所折服。但对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情况而言,为自己的利益从事各种活动是正常情况。司马迁《史记.贷殖列传》中所引用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谓对人这一本性的高度概括。同样,经济学家对打开罐头的讨论从有一把开罐刀的假设开始,对绝大多数情况是正确的,人在沙漠毕竟是特例。

假设是一种使现实简单化的方法,它抓住本质性特征,而忽略了其他关系不大的细节,这是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其实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例如,生物课中教员用的人体模型并不是真人的复制品,只是简化的人体,只包括有关的主要器官。它与现实的人不同,是人体本质的一种简单化概括,但对我们认识人体生理机能极为有用。经济人的假设和这种简化的模型人体一样,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世界的内在规律。

一定的假设是某个理论存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运用某种理论时要考虑这一理论所依据的假设条件是否具备。不能把任何一种理论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离开具体假设条件的真理是没有的,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在运用某种理论时一定要考虑它所依据的假设条件是否存在,绝不能教条主义地照搬。例如,在正常情况下,经济人的假设是正确的,以此为假设条件所设计的激励机制也就是适用的。但在国家受到外敌入侵的情况下,人们可以为了保卫祖国而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牺牲生命。这时利己的动机退居次要地位,我们就不能用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激励机制来鼓励人们去与外敌斗争。我们这本书所介绍的经济理论大多是以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为前提的,是否适用于我国还要看我们是否具备某些条件。但由于我国正在建立市场经济,论述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学对我们还是有意义的。

在不具备任何工具的沙漠中,经济学家说“假如我有一把开罐刀”的确有点迂腐。但作为一种开启罐头的理论,从这个假设开始是正确的,无非不适用于没有开罐刀的沙漠而已。这个故事的真实含义应该是说,从假设条件开始是经济学家的职业习惯。我们学习经济学,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也要习惯于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