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两国决定从2003年10月1日起实行蔬菜和水果贸易的零关税,内地与香港又签署了CEPA。这些标志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提高,也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但在走向世界的征途中,也并不全是捷报频传。中国的彩电在美国遭到反倾销,农产品在欧洲、日本等地由于达不到卫生标准而遭禁。应该说,这些国家用各种办法禁止中国产品进口,是一种与全球化逆向而动的保护主义政策,我们应该在世贸组织的法律框架内与它们争斗。但反过来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产品出口为什么会困难重重?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是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多年来,我国许多产品出口依靠的是成本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在出口发展的初期阶段,低成本的确是一种优势。但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提高,仅仅是成本优势,远远不足以占领世界市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谁还要那种价廉而物不美的东西呢?这时,仍应该保持成本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开发其他优势。
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是相关的,因为只有优秀的产品才能成为名牌产品。但优秀的产品不一定是名牌产品,作为名牌产品仍有一个通过广告宣传让消费者认可的过程。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离品牌优势还差得很远,世界100个知名品牌中,中国一个没有。即使一些在国内知名的品牌,在国际上也无人知晓。创名牌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就目前而言,对我们更为现实的,还是创造产品优势。当然,这也是创造品牌优势的基础。
创造产品优势就要在产品差异化上做文章。产品差别首先是质量差别,要拿出高质量的产品。靠便宜的平面直角彩电这类产品是无法占领世界市场的,只有等离子、数码、大屏幕这类高科技新产品才具有产品优势。在国内,农产品的残留农药多一点,也许还有市场,但在欧美、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市场上,这种农产品是不受欢迎的。仅仅抱怨人家反倾销,或农产品质量标准太高是没用的,关键还在于拿出符合人家需要的东西。你要把产品卖给人家,不遵守人家制定的标准,抱怨又有什么用呢?
中国产品的质量上不去还在于没有掌握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核心技术。企业不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抗诉反倾销,或指责别国技术标准高,即使成功了,效果也是短期的。产品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制度问题。只有建立起一种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才能实现技术的飞跃和产品优势的建立。
当然,产品优势不仅仅是质量和技术含量,还包括产品的外形、包装,等等。我们是瓷器大国,但如果只生产清一色的青花瓷,有谁想买呢?有国外市场上那些花样不断翻新的英国、日本瓷器卖到几千美元一套,而我们的瓷器只能在低价超市和地摊上,不仅仅有质量差别,还有花色、形式的差别。朴实耐用的观念已经过时了,花样翻新才是制胜的法宝。许多产品,只要式样翻新就有市场。“货卖一张皮”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世界市场。
我国与泰国实现蔬菜与水果零关税,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条件,但如果这些产品不能受泰国人民欢迎,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同样,内地与香港的CEPA也是双赢的,但如果我们的产品不能让香港市场欢迎,岂不仅仅是单赢吗?自由化贸易协定的签署只是走向世界市场的前提,能否顺利进入世界市场关键还是我们能拿出什么产品。
记得小时候参加少先队,誓词是辅导员问我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回答:准备好了。今天我也想问企业:进入世界市场,你准备好了吗?我愿意听到企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底气十足地回答: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