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1985年度南亚精致塑胶股东常委会中,王永庆宣布在未来一两年内,计划投资47亿元发展资讯电子工业时,曾引起股东的费解。股东常委们比较重视短期的利益,因此对于南亚公司为发展资讯电子工业,而采取“定率递减法”加速设备报请折旧,表示异议;因为有些股东认为,“定率递减法”的加速折旧,可能会使公司在短期内的折旧费用增加,而引起盈余相对减少,从而导致到股价或次年的股利。针对股东们的异议,王永庆反复向他们说明,南亚公司投资发展资讯电子工业,不但是为了顺应世界工业发展的潮流,而且也是配合政府发展策略性资讯工业。南亚公司朝向高附加价值的尖端科技发展,可为投资大众创造更高的利润,更能促进共同富裕,富国富民,造福于子孙后代。经过王永庆耐心说明,并保证次年预估的股利之后,股东们才尽释前嫌,深表赞同。
对此,曾受到经济部长李达海高度称赞,他说台塑企业颇具投资的远见。李达海说:“即使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台塑不但没有抱怨,而是不断地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着手规划未来企业经营发展的前景,可见台塑企业不断有‘前瞩性’的发展目标。”
王永庆说:“经济萧条的时候,可能就是企业投资与萧条扩建计划的适当时机。”
他在解释时说,凡是在市场萧条的时刻,也正是企业增强体质的最好时机;经营者要沉着冷静,咬紧牙关,改善体质,不断强化企业内在经营管理,如此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否则,只能停步不前,充当懦夫。如果行有余力的话,不妨制定完善的投资项目,把握适当的时机,做高瞻远瞩的投资,这就使企业化险为夷,走出困境。王永庆这样认为,有经济萧条的时候,再投资新的计划项目,至少可降低建厂的成本,可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且,经济景气的好坏,大部分都遵循经济危机的循环周期性转变。目前兴建一座现代化工厂约需一年半到两年的时候,在经济萧条时建厂,等到建厂完成时,恰能逢上经济逐渐复苏的大好机会。王永庆回忆说,美国石化工业曾经一度普遍陷于萧条的时候,美国石化工厂倒闭、停工者到处可见。王永庆居然赶到美国德州去兴建大规模的石化工厂。不久,又向ICI、史托福、JM等公司,先后买下两个石化工厂与8个PVC加工厂。
最终,事实证明,王永庆在美国的投资都已大见成效,他有“经济萧条是投资的适当时机”的独特见解,实在是高瞻远瞩的策略。
霍英东:像冒险家一样搏浪商海
原籍广东省番禺县的霍英东,1922年出生于中国香港。因自幼家境贫寒,十多岁就弃学打工,后来凭借几分聪颖和母亲的一点积蓄开了一家杂货店。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看准时机经营航运业,崭露头角。1954年,霍英东创办立信建筑置业公司。依靠“先出售后建筑”的竞争秘决,他成为国际知名的香港房地产巨头,亿万富翁,在他的领导下,创办了“有荣公司”“立信置业”“信德企业”等60多家公司,经营领域包罗万象:航运、房地产、酒楼、石油、百货、建筑、淡水湖……形成了一个拥有香港建筑所必需的国产海沙的输港专利权,遍布海内外的庞大工业商务体系。除此而外,霍英东还担任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和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国际足联执委和世界羽联名誉会长等职务。
霍英东在拓宽经营门路,谋求进取多样化的经营策略中,继续发展房地产行业。他清楚地认识到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往往是成功的行业。
二战结束后,当时的香港对运输这一行业需求迫切。霍英东看准这个行情,在亲友的帮助下,抢手买了一些廉价运输工具,转手很快获利。紧接着朝鲜战争爆发,他抓住这个时机,在友人的资助下,开办驳运业务。由于善于经营,智慧和胆识过人,事业发展很快,在香港航运界已崭露头角。但他并不满足于运输业上的成就。朝鲜战争结束后,他看到香港房地产业大有发展潜力,便毅然向房地产业进军。1954年他筹建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开创了大楼分层预售的先例。公司发展速度惊人,创办不几年,便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的纪录。
果断、敢冒风险和坚毅的性格特点,无疑是霍英东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霍英东的事业虽然已经在多个行业获得成功,但他并不满足不前,而是继续向新领域进军。20世纪60年代初,“淘沙”这个行当是香港工商界许多有识之士都不敢干的事。原因是这行当用工多,获利少,赚钱难。而霍英东却在1961年底,去英国考察途经曼谷时以120万港币从泰国政府港口部购买了一艘大挖泥船,这艘船长288英尺、载重1890吨。后来他将其改名编列为“有荣四号”,淘沙事业从此有了长足的发展。他还派人去世界有名的造船厂家购买了一批专用机械淘沙船。经营上他颇有特点:不图一时之暴利,而是与香港当局签订长年合同,稳妥获利。不久,他独得了香港海沙供应的专利权,成为香港淘沙业的头号大亨。仅仅两年多的时间,“有荣”业务便兴隆昌盛起来,大小船只八九十艘,挖泥淘沙专用船也有12只以上。
香港回归后,霍英东响应党中央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在祖国投资,广州白天鹅宾馆以及中山温泉宾馆等就是他在国内的部分投资项目。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对霍英东先生对祖国建设事业的支持和帮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潘石屹:宣传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潘石屹营销的理念中,宣传永远是第一位。宣传做到了,好的产品才能够被大众所认识,才能够有目标群体的人前来看房。而销售作为整个生产经营环节中最终的目标,在潘石屹看来不过只成功宣传之后自然而然的坐地收钱。
潘石屹很重视媒体的宣传,对于媒体历来也非常配合。他曾经讲过:“不要小看媒体,再小的媒体也有好几千人看。这比你一个人挨个宣传省力多了。”
他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启用房地产代理公司并通过广告宣传进行市场宣传的企业家。
1992年,潘石屹还在万通工作,万通在阜城门开发了现在的万通新世界广场。当时北京的房地产是完全的卖方市场,根本谈不上什么市场概念,万通新世界的销售也创造了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奇迹。“当我们在开售的6天内拿到5亿港币的汇款时,我们那些20出头的小伙子都晕乎了,一个个笑眯眯的。我一看不对啊,就赶紧跟他们开会,说大家一定要有平常心,我们要能经得起失败,我们更要经得起成功。”
新世界广场主要靠广告宣传,他同来自香港的利达行合作,委托其代理销售;同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和《大公报》上都打整版广告。那时市场上还没有打广告的习惯,万通打出广告的效果立竿见影。万通在广告上花费了大约有1000万元,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但潘石屹的钱并没有白花,工程还在挖坑时就销售得差不多了。
对于潘石屹来说,万通新世界让他一举成名,奠定了他在京城地产界的“腕”级地位。万通的项目做完后,公司开始涉足其他许多陌生领域,经营理念方面出现严重分歧,一直闹到分家。“人一定要有梦想,有梦想才有动力,我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谈及离开万通公司独立创业,潘石屹用一句话表达了初衷。
离开万通后潘石屹决定从头再来。1995年底,潘石屹开始注册自己的公司,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是SOHO现代城,SOHO教父的称号也从此诞生。
SOHO是英文“Smalloffice Homeoffice”4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意为“小型办公,家庭办公”。十几年前由潘石屹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在追求资源最大化利用的今天,SOHO提高了每一平方米房子的使用效率,让人们自行组合,工作生活更方便。
在做现代城的时候,潘石屹会见了当时还不太知名的报纸《精品购物指南》(以下简称《精品》)的一位业务员。尽管当时那位业务员的级别不太高,但他还是答应打广告。不但自己打,他还联合了其他地产公司一起向《精品》投放广告。很快,《精品》的房地产广告就占了北京房地产广告总数额的一半的版面。《精品》楼市的内容也日渐丰富起来。
后来,《精品》内部发生调整,也没有人有效地跟这些房地产发展商保持联系,北京房地产的大部分广告就转到了《北京青年报》中。
近年来,随着IT产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得到普及,潘石屹把他的宣传也转移到了网络上。
正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所说:“搜索引擎营销是先进的营销。互联网对企业的帮助,很大程度上是靠搜索引擎来实现的。搜索引擎营销已成为企业营销极有效的手段。”
潘石屹一直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一定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发展。2006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中国有句俗语叫“大海捞针”,用来形容难以办到,或者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但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大海捞针”有了实现的可能。无论商业模式如何改变,最本质的东西是改变不了的,这就是: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喜欢它、使用它的客户。在传统的信息条件下,如广告、推广、市场、营销,等等,这些传统的让商品和服务找到客户的过程,说白了,就如同“大海捞针”的过程。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互联网认识和使用的深入,也为互联网和商业的结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我们SOHO中国的房子虽然有一些销售到了北京之外,甚至有一些销售到了中国之外。例如,2005年按我们房子销售额分布的省份来排序的话,第一名是北京、第二名是山西、第三名是浙江、第四名是美国加州。到目前为止,我们最大的销售客户是意大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