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市场、核心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
26413300000006

第6章 人的异质性假设的理论意义

提出人的异质性假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人的异质性假设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

马克思认为具体的个人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在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言中,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马克思看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既是目的,同时又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即基本原则)。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异质性假设符合马克思“全面而自由”的未来社会人的设想,与马克思“全面而自由”的描述具有近似的表述效果。

二、人的异质性假设对分工协作理论及国际分工发展的解释

社会交换的需要导致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从而提高生产率。分工和专业化带来了两种经济性,即直接经济性和间接经济性。直接经济性是指采用一定程度的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较采用这种方式以前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或生产资源的节约。间接经济性是指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为生产方式的其他创新提供了条件,而对这些生产方式创新的采用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或生产资源的节约。但是,社会交换的需要是什么推动的呢?追究人类个体的最初行为,社会交换需要的初始原因在于人的异质性,既在于人的消费需要异质性,也在于人的生产异质性。由于人的异质性导致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的差异,导致人们之间需要交换以换取更多的利益。由于天赋、环境的原因以及人的需要的异质性的客观存在,人们之间产生了社会交换的需要。为了满足社会交换需要,人们分工和专业化就开始产生了。因此可以说,分工的依据和标准是异质性,异质性的存在导致人与人之间生产力的差异性的存在,在排除任何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一个最有利的提高共同体成员的福利的办法就是承认既定的异质性,发挥各自的长处,协作生产,导致向有利于提高全体福利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得到一个循环推进的动力源:异质性导致分工——分工增强异质性——增强的异质性推动分工细化……如此循环往复,社会生产率不断提高。由于异质性的存在,社会在异质性的基础上推进分工,加强了异质性,使在分工基础上的异质性朝向更加广阔的空间发展,从而推动了分工在国际范围内扩展。世界上各个地域自然(天赋)条件的不同因而产品不同,便产生了国际分工交换的需要,自然天赋条件的异质性成为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国家和区域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而有的国家及地域却需要资本,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动导致国际分工深入发展;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的异质性也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三、人的异质性假设对于设计社会调控机制的作用

对异质性的人的行为进行引导、约束是建立运转有序的社会调控机制的基本出发点。正是由于人的异质性,才使得这种调控机制的设计要留有足够的可活动空间或者较大的回旋余地。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上都存在着多种调控机制,即道德调控机制、法律调控机制、经济调控机制和行政调控机制等,只不过不同时代调控机制依赖的侧重点不同。道德机制重在激励人的行为符合统治思想。法律机制重在约束人的行为符合统治秩序,追求道德无止境,道德是一个社会鼓励追求的上限。另外,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以约束异质性的人的行为不损害社会共同体的利益。法律设定了人的行为的下限。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可活动空间是人的异质性存在的社会生存空间。我国在过去赋予道德和行政调控机制强大的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强了法制调控机制以及经济调控机制的力量。

四、人的异质性假设在新学科中的作用

在关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讨论中,也是以异质性假设为基本前提。德拉金(2000)指出:“异质性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个人多维的异质性导致偏好不同的事前政策。德拉金把这种异质性称之为“事前异质性”,也可以称之为事前要素禀赋异质性。经济政策通常都有分配的含义,即使经济行为者具有相同的“初始的”禀赋、偏好等等,同样还是有利益的冲突。当一个政策有分配的结果的时候,将会与自利的“代表性的”机构发生冲突。德拉金把这种异质性称之为“事后的异质性”。这两种异质性并不是绝对地相互排斥的。德拉金针对“异质性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这一问题,指出了两点:第一,事后异质性不仅仅在收入分配的问题上很重要,而且在理解一些代理问题的政治方面也显得相当重要。第二,通过市场和政治来解决异质性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对具有异质性的个人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研究将会是多主体福利经济学的主题。在这里,行为者的事前和事后异质性对最优化政策选择的分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程恩富认为异质性是许多经济学领域的关键。市场也是由异质性,即偏好的异质性、天赋的异质性、期望的异质性所驱使的。他认为异质性同时是政治经济学和市场经济本身的基础。首先,利益的异质性或冲突对形成政治约束来说是必要的。其次,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也取决于冲突解决的方式。那就是利益的异质性是必要条件。它可以解释为没有异质性,研究也就没有必要。对市场来说异质性也是必要的,通过市场来解决由于能力的异质性而导致收入分配与通过政治游说进行转移支付是不同的。

五、人的异质性假设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

人力资本强调的重点是劳动力的非同质性,即劳动力的素质、质量。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附性、价值可变性、无形性和难以度量性、稀缺性、时效性以及多样性与专用性(盖晓敏,2003)。异质性人力资本通过微观经济的新生产函数和宏观经济的非均衡两个方面的互动作用,实现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异质性人力资本作为“人”的资本,并不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才能。在各个人之间,异质性人力资本的配置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配置类型的差异,各人拥有的异质性人力资本类型可能是不同的,有人拥有技术资本,有人拥有创新资本。第二,是配置数量的差异,即使个人拥有的人力资本类型是相同的,在数量上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有人拥有大量的知识,有人只拥有少量的知识(丁栋虹,1999)。

六、人的异质性假设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启示

市场经济有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好的市场经济是消费需求导向和供给推动有效结合的经济,由于人的需求及消费行为的异质性而使市场具有异质性的特征,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企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外在的影响。市场经济又是与供给息息相关的,供给的水平、供给的结构、供给的质量等等都会对市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供给力量从微观经济主体来看,主要体现在微观企业主体的核心能力异质性的强弱与水平,核心能力异质性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基础。由于市场异质性和核心能力异质性的客观存在,在短期内,只要两者占其一,就有可能获得利润。但是,由于异质性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内在的因素,也要考虑外在的条件,更要考虑这两者如何保持动态匹配适应与互动的问题。因此,异质性假设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观察市场、核心能力以及企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例如,在对待外资利用的问题上,近年来就“市场换技术”的效果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这一讨论必须立足于民族企业核心能力的提高效果及其原因来进行,如何确保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使民族企业的核心能力有一个与之相称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处于低水平、民族企业核心能力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之时,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搞单向发展,忽视从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角度处理经济问题,很容易导致所谓“宏微观经济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