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孙一姓出自姬姓,以族系为氏,起源于春秋时期。仲孙氏源自春秋时代鲁公子庆父,庆父字共仲,他的后世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仲,也有把“仲”与“孙”合而为姓,姓仲孙。庆父是鲁庄公的弟弟,庄公去世,其子般当立,但庆父不喜欢般,便把般杀掉改立闵公,却又很快派人杀掉闵公。
轩xuan辕yuan令ling狐hu
轩辕氏来源
轩辕一姓,史上较为罕见。它出自姬姓。因居住于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以地名为氏。另,轩辕黄帝的后代,有以轩辕为姓的,称轩辕氏。所以,轩辕氏,应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轩辕氏的后裔。
令狐氏来源
起源于魏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春秋时晋国有一位名将魏犨,他曾跟随晋文公重耳出亡多年,晋文公即位后封他为大夫,让他继承魏氏的封邑。魏犨当时有个宠妾叫祖姬,据说魏犨每次出征前都要交代家人说:“万一我战死,就让祖姬改嫁,别耽误了她的青春。”但魏犨得了重病,临死前却要家人让祖姬殉葬。他死后,小儿子颗认为他的要求是在神智昏乱时提出来的,与他平时的主张不一致,不应该听从,所以坚持让祖姬改嫁了。后来颗在同秦军杜回交战中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一片草地中间。杜回健步如飞,追杀过来。可是当他杀到草地中间的时候,忽然间步履艰难,几次踉跄欲倒。魏颗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原来有一位老人正伏在草丛中,把长长的草结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绊索,杜回到了这里,就像陷入了罗网一样。魏颗大喜,赶快驱车冲上前,把杜回捉住,打败秦军。后来魏颗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是祖姬的父亲,他因为感谢魏颗的救女之恩,特意冒着生命危险来助魏颗一臂之力。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为姓,称令狐氏。
钟zhong离li闾lu丘qiu
钟离氏来源
钟离姓源于嬴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复姓。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记载,周代宋国伯宗在晋国做官,为三卻所杀,他的儿子州犁逃奔到楚国,被封在钟离(安徽凤阳东北),其后世子孙以钟离为姓,称钟离氏。
闾丘氏来源
闾丘姓源出有二:一是以邑名为氏。春秋时,在邾国有一个地方叫闾丘邑,居住在那里的人以邑名为姓,称为闾丘氏。二是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闾丘婴,他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名字命姓,称闾丘氏。
长zhang孙sun慕mu容rong
长孙氏来源
长孙一姓源于沙英雄之子嵩。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沙英雄,他是南部大人,号拓拔氏;小儿子是拓跋珪的祖父,拓跋珪建立北魏称帝后,因为沙英雄是其曾祖父的长子,就赐他的儿子嵩为长孙氏。长孙嵩后来官至太尉,封北平王。
慕容氏来源
慕容一姓的来历有三个说法:一说是出自鲜卑族。传说高辛氏的儿子居东北夷后,又迁移到辽西,号鲜卑。到涉归做鲜卑单于时,自称“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为氏,后来又改为“慕”氏。又一说,汉桓帝时,鲜卑檀右槐分其地中、东、西三部,中部首领柯最阙,居慕容寺,遂以地名为氏。还有一说,慕容廆的祖先世代居住在北夷,北魏初,莫护跋率领部落入居辽西。当时燕州、代州一带的人多戴一种叫步摇冠的帽子,各部落称之为步摇。后因读音错误,成为慕容。
鲜xian于yu宇yu文wen
鲜于氏来源
商纣王有个叔叔被封在箕(在山西太谷县东),称为箕子。纣王即位不久,箕子见他开始使用象牙筷子,就叹息道:“用了象牙筷,就要用玉杯来配,然后就会追求其他的珍奇物品,这就是奢华享乐的开端呀!国君一讲究享乐,国家怎么能搞得好呢!”后来纣王果然越来越荒淫残暴。箕子多次进谏,纣王听得不耐烦,干脆把他关起来了。周武王灭商以后,放出箕子,并向他请教如何才能得到商民的拥护,箕子认为应当施行仁政,用安抚的手段来争取民心。武王要封箕子为官,但是箕子不愿做周的臣子,就出走到辽东,建立了朝鲜国。箕子的子孙中有个叫仲的,有封地在于,他将国名“鲜”字和封邑名“于”字合成“鲜于”二字为姓,称鲜于氏。
宇文氏来源
宇文为鲜卑族酋长的姓氏。魏晋时北方鲜卑族有宇文氏部落,自称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从祖先葛乌菟起世袭为鲜卑东部大人(十二部落首领)。普回袭任大人后,在打猎时偶然拾到一颗玉玺,上刻“皇帝玺”三字,自以为是天授神权,于是自号宇文。东晋时宇文氏进据中原,便以宇文为姓。
司si徒tu司si空kong
司徒氏来源
司徒一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周朝时称为地官大司徒。舜的支系子孙中有以官职名为姓的,称司徒氏。“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唐虞之际,传到周代,被列为尊贵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为“三公”,清代时,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司空氏来源
“司空”是官名。相传帝少昊设立司空一职,专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设,在周时改为冬官,为六卿之一。所以,司空一姓,是以官职名命名的姓氏,其来源有二:一支是禹曾为虞舜的司空,其支系子孙因以为姓。另一支是春秋时禹的后裔隰叔之孙士为担任晋司空,其后世子孙因以为姓,也称司空氏。
亓qi官guan司si寇kou
亓官氏来源
出自春秋时笄官之后代,以官名为氏。笄官,亦称丌官、亓官。春秋战国时期的官职名称,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在古代,笄礼是当人年龄至十五岁时,在头发上插“笄”的仪式,作为由少年正式传为成年人的象征。因此,古人十分看重这个仪式和官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设有这个官职。丌官复姓就是这种官的后代为纪念先人而产生的,称丌官氏。孔子在十九岁结婚时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后人。后来,在明朝初期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运动中,“丌官氏”被省文简化,改成了“亓氏”。
司寇氏来源
司寇姓源出有三:一出自己姓,以官职名为氏。颛顼帝的后裔古苏国国君苏忿生,曾任周武王司寇,颇有政名。司寇官职,相当于后来的刑部尚书,是朝廷中掌握生杀大权的官。他的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官职名命姓,称司寇氏。二出自以官职名为氏。春秋时卫国卫灵公的儿子公子郢生公孙兰,在卫国任司寇,公孙兰的儿子司寇亥称司寇氏,其后子孙皆以司寇为姓,乃成司寇氏。三亦出自以官职名为氏。相传夏商已有司寇的官职,掌管治安刑狱,周朝时称为秋官大司寇,春秋时列国也多设立司寇一职。其后以官职名为氏,取氏司寇复姓。以后部分又有分为司、寇两个单姓。
仉zhang督du子zi车che
仉督氏来源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地方官吏仉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古时有仉督氏复姓,后分为仉氏、督氏,今已无此复姓。“仉”,就是“掌”的古体字,“仉督”也就是“掌督”,其官本名叫“党正”,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主管指定区域内的行政事务,后称党督,演变为掌督、仉督,其职能一样。西周时期的行政区划,主要以“州”为本,每一州按东、南、西、北、中分为五党,每一党分为五族,每一族拥有一百家(户),构成一个基层的行政单位。每党的行政长官就称作“党正”,负责掌管本党之内五百家(户)的政令行使、民众教化之事,战时则负责从每家抽一丁,五百丁为一师,编入军制以供中央王朝驱策。党正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古代,“党”、“掌”、“仉”三字同音通义,可以互假,因此,“仉督”是“党正”的化称。
子车氏来源
为春秋时秦国公族子车氏之后。当时,秦穆公有个出名的大夫叫子车奄息。子车奄息的后代子孙就以子车为姓,称子车氏。但后来,秦穆公死后,将他喜欢的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和子车钳虎这三个贤臣杀了殉葬,子车奄息、子车仲行的后代子孙就多改姓单姓车了。
颛zhuan孙sun端duan木mu
颛孙氏来源
颛孙氏源出春秋时代陈国公族,是上古圣君虞舜妫姓的后裔。相传舜做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在妫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留在这一带的,就是妫氏。舜帝的32世孙阏父,即遏父,周文王时为陶正。他的儿子妫满,字少汤,娶周武王之女太姬。武王克商之后,于公元前1046年封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侯爵,由他来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为陈国第一代国君,也是陈姓的始祖,死后谥号“胡”,即陈胡公。陈国传至第13世发生内乱,先是厉公跃即位,在位仅5个月就为其弟庄公林所杀。庄公子颛孙目睹内乱迭起,遂离开陈国出奔齐国,一同出奔的还有厉公子完,即后来田氏齐国的始祖。后来,颛孙又由齐奔鲁。
端木氏来源
一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二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端木氏为回族复姓之一,端木原为中国古老的姓氏,后也融入了回民族之中。端木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安徽和东南沿海地区。
巫wu马ma公gong西xi
巫马氏来源
所谓巫马,本来是周朝时的一种官名,即掌管治疗马匹的官职。巫马氏正是由这种官职的后人以巫马为姓,称巫马氏。
公西氏来源
公西一姓出自春秋时鲁国公族,为委孙氏的支子后裔。公西氏,在春秋时代也是鲁国的一个公族,出自权高名重的季孙氏,算起来也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从《姓氏寻源》追溯,在孔子的众多门徒中,姓公西的不少,其中数公西赤的名气最大,也最有成就。公西氏鼎盛于鲁,是现在山东境内的一大名门。公西姓望出顿丘郡。
漆qi雕diao乐yue正zheng
漆雕氏来源
一出自姬姓,春秋时吴国君主的后人有漆雕氏。漆雕氏是周代吴国的开国国君太伯的后代,有的以漆雕为姓,称漆雕氏。春秋时期的鲁国也出过不少漆雕氏,其中不少还是孔子的弟子。这些人的后人中就以漆雕作为姓氏。后来,漆雕复姓逐渐演变成了单姓漆氏。二出自以技艺职业为氏。相传漆雕最早出现时是职业称谓,是那些油漆装饰工的古称。他们的后代就以祖先的职业或技艺的名称中得姓,称漆雕氏。
乐正氏来源
乐正氏出自周代世袭乐正官之后,以职官职为氏。周朝时有管理乐队的官职叫乐正,司掌音乐声律,其后代子孙以此为荣,遂以祖上的职官命姓,称乐正氏。
壤rang驷si公gong良liang
壤驷氏来源
壤驷出自春秋时孔子弟子壤驷赤之后。古代春秋时期,秦国上圭有个人叫壤驷赤。他从秦国来到鲁国,向孔子学习礼制。壤驷赤很用功读书,而且有才气,作诗作文章都很出色。壤驷可能是秦国贵族中的一支姓氏,但此后就不再见有人被史书记载的了。据古人考证,因为这个姓改成了单姓壤。
公良氏来源
周朝时,陈国有个公子名叫良,人们称他为公子良。公子良的子孙就以“公良”二字作为自己的姓氏,称公良氏。公子良就是公良复姓的始祖。
拓tuo拔ba夹jia谷gu
拓拔氏来源
拓拔是鲜卑族的姓氏,起源却是汉族黄帝的后裔。黄帝的一个孙子悃受封在北土,后代以自己是黄帝的后人为荣,黄帝又以土得王。当地称土为拓,以后为跋,因此以拓拔作为姓氏。公元386年,拓拔圭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权,建都于平城,即山西大同东北部。到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把皇族拓拔氏改为元氏,自己也改名为元宏,其他的庶族仍为拓拔氏。此外,拓拔氏还出于汉族的李氏。汉朝有个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孙子叫李陵,在一次战争中被匈奴抓住,李陵后同匈奴中一个叫拓拔的少女成婚。按本族风俗习惯,子女可随母姓,所以李陵在匈奴所生的儿子就以母亲名字拓拔作为姓氏,成为复姓拓拔。
夹谷氏来源
夹谷姓源流纯正,源出自女真族,以部落名命姓。宋朝时,北方的女真族人,建立了金国,其中就有许多姓夹谷的人。金代女真人姓氏夹谷,汉字为“仝”即童或佟。金代夹谷姓中,有金世宗时名将夹谷清臣,胡里改路(大体上包括黑龙江中下游及松花江下游广大地区)人,清臣的女儿是金朝宫中的昭仪。由于夹谷清臣是金朝胡里改路的贵戚,当地的一些部众也袭用夹谷姓。明代建州女其的努尔哈赤及其先人曾以佟为姓,并自称“爱新氏”,汉译为金。故当时的名家大族姓氏,也是姓氏的渊源之一。
宰zai父fu谷gu梁liang
宰父氏来源
宰父源出自周朝宰父的后代,以官名作为姓氏。宰父氏得姓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父是周朝的一个官名,职责是管理王朝的内外事务。宰父官的后代,大多数用祖上的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宰父氏。后来宰父氏也有改成宰氏者,成为宰氏的一支。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弟子有宰父黑”可知,宰父氏得姓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父黑是当时的鲁国人。
谷梁氏来源
谷梁姓源出有二:一出自以粮食作物为氏。古代有一些部落,农业相对比较发达,他们以能种出优质的谷子为骄傲,古代将谷子称为粱,所以善于种植粱的氏族首领就用穀粱命姓,他的后代子孙遂以穀粱为姓,后来穀字简化为谷字、粱字演变改成梁字,遂称为谷梁氏。二出自古代穀梁城,居住地先民以地名为氏。古代有个叫古博陵的郡,在郡中有个城市叫穀梁城,居住在那里的人遂以地名命姓,称穀梁氏。因为在古代“穀”是“谷”的繁体字,同音通用,故又称谷梁氏。在春秋以后,谷梁复姓就慢慢演变成单姓谷或单姓梁了。
晋jin楚chu阎yan法fa
晋氏来源
晋源出于姬姓。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唐叔虞的儿子丝父即位后。把国都迁到太原甫面的晋水之滨,改国号为晋。晋国的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末年,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晋国国君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称为晋氏。
楚氏来源
相传帝频项有个后代叫留熊,很有学问,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留熊的曾孙熊绎在周成王时被封在荆山一带,建立荆国。春秋时期,荆国改国号为楚,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一直是强国之一。楚王的子孙中有以国名为姓的,称为楚氏。
阎氏来源
阎姓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但姬姓之阎又有三种不同的起源。第一种,是说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阎乡,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阎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阎。第二种,是说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阎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阎城,他的子孙也姓阎。第三种说法最可靠,是说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阎,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阎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阎。
法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