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du史shi者zhe,考kao实shi录lu(1),通tong古gu今jin(2),若ruo亲qin目mu。
注释
(1)考实录:进一步研究历史资料。
(2)古今:历史的来龙去脉。
译文
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原文
口kou而er诵song,心xin而er维(1),朝zhao于yu斯si(2),夕xi于yu斯si。
注释
(1)维:思考。
(2)斯:指的是“这些书”。
译文
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原文
昔xi(1)仲zhong尼ni,师shi(2)项xiang橐tuo(3),古gu圣sheng贤xian,尚shang勤qin学xue。
注释
(1)昔:以前。
(2)师:求学。
(3)项橐:鲁国神童名字。
译文
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原文
赵zhao中zhong令ling(1),读du鲁lu论lun(2),彼bi(3)既ji仕shi(4),学xue且qie勤qin。
注释
(1)赵中令:指的是赵普,中令是官名。
(2)鲁论:即为论语。
(3)彼:指赵中令。
(4)既仕:做了官。
译文
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故事
赵普的神书
赵中令是宋朝的中书令赵普,赵普与赵匡胤是小时候的同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期没有好好读过书,以后跟随赵匡胤打天下。
宋朝开国后,赵普历任了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两朝的宰相,自称半部《论语》帮助赵匡胤打天下,另外半部《论语》帮助赵匡义治理天下。
赵普白天忙于处理国家政务,夜晚则读《鲁论》,所谓“鲁论”就是鲁国通行的《论语》二十篇。据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赵普总是说:“明天再作决策。”晚上回家以后,他从箱子里面拿出一本书仔细地读,第二天准能够提出一个很高明的见解。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奇怪,觉得赵普家里一定藏有什么秘籍宝典,于是买通他的家人打探这个秘密。有一天,家人趁他不在家把书拿出来一看,原来是《论语》。可是谁也不相信,怎么可能是人人皆知的《论语》呢?
赵匡胤得知此事,亲自到他家来探问,赵普就把那本《鲁论》拿了出来。赵匡胤说:“此为朕幼年所习,如今卿家还在读吗?”赵普回答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尽在其中。”宋太宗继位以后仍然想用赵普为宰相,有人说赵普的坏话,说他只能读《论语》。太宗如实以告,赵普说:“臣实不知书,只能读《论语》。我辅助太祖定天下只用了半部《论语》,尚有半部可以辅助陛下致太平。”故此“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句美谈。
原文
披pi(1)蒲pu(2)编bian,削xiao竹zhu简jian,彼bi(3)无wu书shu,且qie知zhi勉mian(4)。
注释
(1)披:割。
(2)蒲:蒲草,又叫菖蒲。
(3)彼:他。
(4)勉:勤勉,勤奋。
译文
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原文
头tou悬xuan梁liang(1),锥zhui刺ci股gu(2),彼bi不bu教jiao,自zi勤qin苦ku。
注释
(1)头悬梁:汉朝人孙敬,勤奋好学,每天读书都读到很晚,为了避免打瞌睡,他就在头上绑了绳子,悬挂在头顶的木梁上,当他一打瞌睡,头往下低时,绳子就扯动头发,他就会因此痛醒,于是继续用功。后来,他终于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
(2)股:大腿。
译文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故事
苏秦锥刺股
苏秦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同时被齐、魏、燕、赵、韩、楚六国拜为宰相,他用锥刺股苦学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当时,他为了学到本领,下决心发愤读书。每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读书。他不分白天黑夜,孜孜不倦地学习。但每读到深夜,便感到精疲力竭,要打瞌睡了,他就拿起一把锥子朝大腿上猛戳一下,有时戳出血来了,尽管很疼,但睡意没有了,他又继续读下去。
苏秦如此刻苦攻读,学问终于有了很大长进。
后来,他到各国去游说,用自己的学问说服了当时齐、魏、燕、赵、韩、楚六国的君王,采纳他的意见,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大的秦国。成为当时很有名气的政治家。
原文
如ru(1)囊nang(2)萤ying,如ru映ying雪xue,家jia虽sui贫pin,学xue不bu辍chuo(3)。
注释
(1)如:比如,像……一样。
(2)囊:装在袋子里名词当动词用。
(3)辍:中止、停顿。
译文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故事
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原文
如ru负fu薪xin,如ru挂gua角jiao,身shen虽sui劳lao,犹you(1)苦ku卓zhuo(2)。
注释
(1)犹:仍然,还是。
(2)卓:特异,超出一般。
译文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故事
负薪挂角
汉朝有个人叫朱买臣,他家里很穷,以砍柴为生。朱买臣很喜欢读书。他担柴的时候把书挂在担子前,一边走,一边读。他的妻子崔氏受不了苦,不顾朱买臣的苦劝,终于改嫁他人了。
五年后,朱买臣功成名就,做了太守。他衣锦还乡时,看到前妻赫然也在打扫街道的民夫民妇中。朱买臣于是将前妻和她的丈夫接到府里,供他们吃住。前妻想起以前的种种,又悔恨又羞愧,最后竟上吊自杀了。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隋朝人李密的。他也是非常喜欢读书。放牛的时候,他用蒲草做成的垫子坐在牛背上,挂一卷《汉书》在牛角上,一边行路,一边读书。越国公杨素在道中恰巧见到李密。于是拉着马缰绳跟随在他的后面,问道:“书生读的是什么书?”李密认识杨素,立即俯身行礼回答说:“读的是《汉书》中的《项羽传》。”杨素便同李密交谈起来,认为这人奇特,回到家里对九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和风度,不同于你们这般人。”后来杨玄感就一心结交李密。隋炀帝大业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派人进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这两个故事都是讲勤奋读书,以后必有所成,所以人们把它们合二为一,成了一个成语。
原文
苏su明ming允yun(1),二er十shi七qi,始shi发fa愤fen,读du书shu籍ji。
注释
(1)苏明允:苏洵,号老泉,宋朝人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父亲。
译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故事
大器晚成的苏洵
苏洵是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中,他们父子三人都位列其中。
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
一天,苏洵的书房里忽然不断地向外冒黑烟。家里人都很吃惊,不知出了什么事。走进去一看,只见苏洵正把一叠叠的文稿往火炉里送。原来,他要把自己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后来,他的22篇作品被呈上朝廷,得到极高的评价。宰相韩琦见他文章写得好,上奏皇上,召试舍人院。苏洵推病不愿应试。后来又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这时他已年过50了,所以人们都说他是大器晚成。
原文
彼bi既ji(1)老lao,犹you悔hui迟chi,尔er小xiao生sheng(2),宜yi早zao思si。
注释
(1)既:已经。
(2)尔小生:你们这些小孩子。
译文
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原文
若ruo梁liang灏hao,八ba十shi二er,对dui大da廷ting,魁kui(1)多duo士shi(2)。
注释
(1)魁:首选,第一。
(2)多士:众多应试的人。
译文
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原文
彼bi既ji成cheng,众zhong称cheng异yi(1),尔er小xiao生sheng,宜yi(2)立li志zhi。
注释
(1)异:特异,与众不同。
(2)宜:应该,适宜。
译文
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原文
莹ying(1)八ba岁sui,能neng咏yong(2)诗shi,泌mi(3)七qi岁sui,能neng赋fu棋qi。
注释
(1)莹:祖莹,八岁能作诗。
(2)咏:吟唱。
(3)泌:李泌,从小爱读书,七岁能作棋赋。
译文
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故事
神童祖莹
北齐的祖莹八岁的时候就能够咏诗,能背诵《诗经》、《尚书》等经典。
祖莹好学,十二岁为中书学生,时时沉湎于书籍,夜以继日地苦读。父母担心他身体会出毛病,禁止他读书,晚上不给他火种。他暗将火种藏在灰里,等到父母都睡熟了,就用被子把窗户遮盖起来,点起灯读书。
有一次,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祖莹被选为主讲。学生都已经到齐了,祖莹因为夜里读书太迟,睡过了头。他慌忙之中误将同房学生李孝怡的一本《曲礼》当作《尚书》,登上讲台才发现拿错了书。张天龙很严厉,祖莹不敢再回去换书,就将错就错把《曲礼》放在面前,诵读《尚书》三篇,不漏一字。李孝怡发现了这一情况,报告给张天龙,所有的人都极为惊异。
高祖得知此事后,招祖莹入宫,令诵五经章句并陈述大义。听后大加赞赏,祖莹后官至三司,进爵为伯。
原文
彼bi颖ying悟wu(1),人ren称cheng奇qi,尔er幼you学xue,当dang效xiao(2)之zhi。
注释
(1)颖悟:聪颖而悟性高。
(2)效:效仿。
译文
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原文
蔡cai文wen姬ji(1),能neng辨(2)琴qin,谢xie道dao韫yun(3),能neng咏yong吟yin。
注释
(1)蔡文姬:女,姓蔡,名琰,字文姬,汉末人,从小喜爱读书,精于音律。
(2)辨:辨别。
(3)谢道韫:晋朝女文学家,诗才敏捷,是当时著名才女。
译文
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像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故事
谢道韫咏雪
谢道韫从小聪明好学,又善言谈,深得谢家长辈的喜爱器重。谢安曾问她:“《诗经》中哪句诗句最好?”她回答:“尹吉甫和仲山甫作的诗句就像和煦的清风一般,我最喜欢。”这二人都是西周末年宣王时的大臣。尹吉甫出讨猃狁取得了重大胜利,仲山甫曾劝周宣王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在他们的辅佐下,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历史上称“宣王中兴”。谢道韫称颂这二人的诗,就是希望东晋也能出现这样有作为的大臣。谢安心领神会,称赞她有深刻的见识。
谢道韫很有文学才能,特别善于咏诗。有一年寒冬,大雪纷飞,谢家许多人聚集在一起饮酒赏雪。谢安要考考后辈的学问,他指着窗外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说:“你们看看,这像什么?”谢安侄子谢朗咏诗道:“撒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说和空中撒盐差不多。他把大雪比作在空中撒盐,这未免太俗。谢朗是谢据的儿子,善于谈玄,对佛经也有兴趣,但文学修养却不怎么样。接着谢道韫咏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不如说是柳絮因风轻飘空中。这倒与雪十分相似,意境也比较美,大家都为谢道韫的比喻拍手喝彩。
原文
彼bi女nu子zi,且qie聪cong敏min(1),尔er(2)男nan子zi,当dang自zi警jing(3)。
注释
(1)聪敏:聪慧,敏捷。
(2)尔:你,你们。
(3)警:警惕。
译文
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原文
唐tang刘liu晏yan(1),方fang七qi岁sui,举ju神shen童tong(2),作zuo正zheng字zi(3)。
注释
(1)刘晏:字士安,七岁能作诗写文章,大家公认他是神童。
(2)神童:聪明小孩子。
(3)正字:官名,主管校正书籍。
译文
神童刘晏
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