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国学经典
26495000000007

第7章

孔姓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黄帝的曾孙帝喾,其夫人因吞下一枚燕子蛋而生下了商朝始祖契,契也因此被赐姓子氏。商汤灭了夏朝,建立商朝。因汤名履字太乙,其后代为了纪念他,就将他的姓和名字合在一起,定为孔姓。二是《元和姓纂》记载,商朝灭后,其末代帝王纣王的哥哥微子被封于宋地,奉祀商汤香火。微子死后,其弟仲衍继承职位,仲衍有后代名正考父,是宋国的上卿。正考父有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曾任宋国大司马一职,后因故而遭太宰华督所杀,其子幸得逃亡别国,为纪念父亲,孔父嘉之子就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

曹氏来源

曹氏来源主要有二:一支源自颛顼嬴姓的。帝颛顼的玄孙陆终的第五子安得曹姓,其裔孙曹挟周武王时被封于邾,建立了邾国。战国中叶,邾国被楚所灭,子孙有的以国为氏,有的则恢复曹姓。另一支源于黄帝姬姓。《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把自己的弟弟叔振铎封于曹,曹国建都于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后来曹国被宋国所灭,其子孙就以国名“曹”为姓了。除此之外,曹姓也有来源于古代曹国人的,古代曹国即在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曹国人进入中原后,有的就以曹为姓了。

严氏来源

据史书记载,严姓是由庄姓改姓而来的。《元和姓纂》记载,庄是以谥为姓,即从楚庄王的谥号而来,到汉明帝刘庄时代,为避天子讳,庄姓就改姓为严。也就是说,严姓和庄姓本是同一个血统的家族成员。又由于庄姓本是楚国的王族后裔,是颛顼玄孙陆终的第六子季连的后代,所以,追宗溯源,严姓当然就是颛顼帝的后代了。

华氏来源

据史料记载,华姓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有个儿子叫正考父,为宋国的上卿,后来被封于华邑,他的子孙后代就用封邑名“华”,作为自己的姓氏。二是出自姒姓。《姓氏考略》记载,夏朝的第四个天子仲康在西岳封观,所以仲康的后代就以华为姓氏。其实不论是出自子姓还是出自姒姓,华氏人都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因为子姓是颛顼的儿子契的姓氏,姒姓是颛顼的孙子夏禹后代的姓氏。

金jin魏wei陶tao姜jiang

金氏来源

金姓来源复杂,据史书记载,既有黄帝的世系,也有被汉族所同化的外族,还有由刘姓改变而来的情况。但源自黄帝世系的为最早的一支。黄帝之子少昊,在位八十四年,第一个订立惜金制度,也因此有“金天氏”的称号,在他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了他的号而为姓,即金氏。此外,还有一支金氏姓源比较重要,兴旺至今,这支金氏来自汉时的匈奴。匈奴休屠王之子日磾,汉武帝时归顺汉朝,倍受汉武帝重用,由于其父曾铸制金人用来祭天,汉武帝便赐他金姓,其后代就都以金为姓了。

魏氏来源

魏姓出自黄帝裔孙周文王的后代。《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地,裔孙万曾任晋国大夫,受封于魏地,其子孙就以封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53年,毕万的裔孙与韩、赵两家“三家分晋”,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秦灭了魏,魏国子民为纪念故国,就以国为姓氏,又形成了一批魏姓人。

陶氏来源

陶姓姓源有二,一支出自唐尧,一支出自虞舜。据考证,尧是帝喾的次子,黄帝的玄孙,他最初被封在陶地,后来才迁到唐地,所以人称陶唐氏,而他的后代也有的姓陶,有的姓了唐。出自虞舜一支的陶姓,则是以官为氏。舜的儿子商均,被禹封于虞地,其子孙就以封邑为姓,姓了虞,其后代中有一个叫虞阏的,在周朝任陶正一职,其子孙就以官为姓,改姓为陶。

姜氏来源

姜姓始自炎帝。《元和姓纂》中就有记载,炎帝神农氏,因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西),而以姜为姓。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即吕尚,齐国的创建者,因辅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吕,所以才以封地为姓。战国时,齐国被田和所灭,吕尚的后代分散各地,有姓吕的,也有姓姜的。

戚qi谢xie邹zou喻yu

戚氏来源

《姓氏考略》记载,戚姓来源于封邑名。相传,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公子惠孙的七世孙孙林父在卫献公时任上卿,因对卫献公不满,就联合当时的权臣宁殖赶走了卫献公而另立献公之叔父秋为殇公。殇公即位后,就把戚邑(今河南濮阳东北)封给了他,他的子孙就以邑名为姓,即戚氏。后来,孙林父与宁殖争权失败,逃亡晋国。

谢氏来源

《元和姓纂》记载,谢氏的始祖是申伯,申伯是炎帝的后裔,为姜姓。周宣王时,以周宣王国舅的身份被封于谢地(今河南唐河南)。后来,谢被楚灭掉,其后代子孙就以封地为姓,姓谢。另据《旧唐书·文苑传》载,谢姓传至唐代时,便有另一支谢姓加入,这支谢姓源自鲜卑人直勒氏,后改姓为谢。

邹氏来源

邹姓来源有二:一是来自春秋时代的邾娄国,二是来自同一时期的宋国。邾娄国即邾国,是周武王伐纣得天下之后,封给颛顼帝后代曹挟的封地。战国时改国名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所灭,其子孙中一部分人便以国为氏,姓邹,另一部分人则以“朱”为姓。另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宋国是周武王封给殷商的后代的封地,后来宋愍公的后人正考父食邑于邹(今山东邹县东南),其后代有一支就以封邑为氏,就是邹氏。

喻氏来源

喻姓来源有二。一是由“谕”氏所改。《姓苑》记载,西汉时有苍梧太守谕猛,东晋时有曲阜令谕归,本是谕猛之后,后来改写为喻归。因“谕”、“喻”二字古音相通,因此,谕归的子孙也称喻氏了。二是来自宋代的“俞”氏。俞樗,博学多才,著作丰富,政绩也佳,于是皇帝赐其姓“喻”,比喻其无所不知。

柏bai水shui窦dou章zhang

柏氏来源

关于柏姓的起源,史书记载有多种说法。一说相传远古时有柏皇氏,名芝,所以也称柏芝,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居住在皇柏山上,以柏木为部族图腾,深得民众拥护,被尊为柏皇,其子孙就以柏为姓了。另一种说法是柏皋在帝尧时被封于柏(今河南舞阳县南),号柏成子,其后代就以柏为氏。还有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柏国被楚国所灭,柏国的子孙就以国为姓,称为柏氏。

水氏来源

水姓相较于其他姓氏,出现较晚,到宋代才有记载。据记载,水姓来源有二:一是古时候居住在江湖河岸的人以“水”为姓;二是古代有负责掌管湖泊的水官,其子孙有以官为姓的,称为水氏。

窦氏来源

《风俗通》记载,夏帝相的皇后为避有穷之难,从墙窦中出逃成功,逃到了有仍(今山东济宁),生下少康,少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杼继承其帝位,小儿子龙受赐姓窦,留居有仍国,从此,龙的子孙后代就以窦为姓。另据《姓氏考略》记载,窦姓人中有部分是源自一支为西南夷的少数民族,南北朝时,他们的首领就叫窦茂。也有一部分窦姓人源于古时的地名,古时有很多以“窦”为地名的地方。

章氏来源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姜太公有一支庶子孙被封于鄣国,春秋时被同宗的齐国消灭,鄣国子孙就去邑留章,姓章了。《元史·孝友传》记载,元朝的章卿孙,本姓刘,幼年时被一章姓人家收养,故改姓章,其子孙亦沿姓章,这就使章姓有了另一支的姓源。

云yun苏su潘pan葛ge

云氏来源

关于云姓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颛顼后代陆终的第四子求言,原姓妘,妘后来简写成云,于是成了云氏。二说帝喾的火正祝融之后代被封于郧(今湖北省安陆),春秋时被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后去邑成为“云”氏。三说北魏时鲜卑族牒云氏后来改为云姓,其子孙就称为云氏。

苏氏来源

苏姓以国为氏,称为苏氏。黄帝的后代樊居于昆吾,史称昆吾氏。夏朝中期,昆吾氏后裔建立苏国。苏国灭后,部分苏姓族人归顺了周朝。周武王时,司寇岔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称为苏岔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史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拔略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苏氏。

潘氏来源

关于潘姓的起源,史书记载有两种说法。一是《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子伯季,食采于潘地,其子孙因此以潘为姓。二是《姓氏寻源》记载,潘姓是“楚公族芈姓之后,以字为氏”,并举出楚穆王之大臣潘崇为代表人物,但对于潘姓起于何时,以谁的字为氏都没有说清,只知出于潘崇之前。另外,有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曾有一支少数民族被赐姓潘。

葛氏来源

《通志·氏族略》记载,葛姓源自葛国(今河南蔡丘东北一带)。葛国是夏朝诸侯国,本是嬴姓之后,当时与商汤比邻而居,夏朝灭亡后,葛国当然亦逃不过此劫,其子孙为纪念故国,就以国为氏了。

奚xi范fan彭peng郎lang

奚氏来源

奚姓源于任姓,传说黄帝之子禺阳被赐姓任,禺阳后代中有名为奚仲者,是车的发明者,在夏朝任车正一职,后迁居于邳(今山东微山西北),其子孙后代以其名字中的“奚”做了家族姓氏,就称为奚氏。另外,一些史书亦记载,部分奚姓人是由外族人改姓而来的。

范氏来源

据记载,帝尧裔孙刘累,其后代在西周成王时迁于杜地,称为唐杜氏。不久,杜国被周宣王所灭,杜伯之子逃往晋国,被任为士师,遂以官为氏改姓为士。其后代中有一位叫士会的,做了晋国的大夫,被封于范地,其子孙就以邑为氏,称为范氏。

彭氏来源

对彭姓的来源,《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史书都分别有记载。颛顼帝的第四世孙陆终有六个儿子,老三叫铿,就是相传中从夏代一直活到殷朝的有八百岁的彭祖。彭祖被帝尧封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其子孙后代就以国为姓,称为彭氏。

郎氏来源

郎姓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记载,春秋时鲁懿公之孙费伯,筑郎城居之(今山东曲阜),其后有郎氏。满族纽祜禄氏改汉姓为郎。

鲁lu韦wei昌chang马ma

鲁氏来源

《姓氏考略》中记载,鲁姓源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被封为鲁侯,建立了鲁国,公元前256年,鲁被楚所灭,子孙以国为姓,就是鲁氏。

韦氏来源

夏帝少康将大彭氏孙封于豕韦(今江苏铜山附近),豕韦国又名韦国,在夏朝末年被商汤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韦为姓。另据史书记载,韦氏来源还有两支:一是韩信之子曾到广东避难,取“韩”字的右半边为姓,即韦氏;另一支为少数民族疏勒国姓氏改变而来。

昌氏来源

据《风俗通》上说,昌姓是黄帝子昌意的后代。又有记载说,昌意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所生的儿子,后来取蜀山氏之女为妻,就生了颛顼帝高阳氏,成为继承黄帝领导中华民族的古帝王之一。颛顼的母亲,也是以昌为姓,叫作昌仆,又名为女妪。

马氏来源

马氏是嬴姓之后。颛顼帝裔孙伯益的后代的有一个叫赵奢的人,是赵惠文王的大臣,因大破秦军而被封为马服君,其子孙就以官为氏,即马服氏,后来逐渐改为单姓,称为马氏。马氏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血统加入。

苗miao凤feng花hua方fang

苗氏来源

据《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古籍的记载,苗姓是楚国大夫伯棼之后,源出芈姓。伯棼想篡夺楚庄王的王位,结果失败被杀,其子贲皇出逃到晋国,后晋国君把苗邑封给他,他的后代子孙就以邑为氏,称为苗氏了。

凤氏来源

据《左传》、《姓氏考略》等古籍的记载,凤姓是以官为氏。相传高辛氏(颛顼的儿子帝喾)时,凤鸟氏(官名)的子孙皆以凤为姓。

花氏来源

花姓起源于唐朝之前,但其具体起源时间、地点、始祖等,史书都没有详尽的介绍。也有一些古籍资料说古代只有华字,汉初,有人将华简写成花,一些华姓人也就改姓为花。

方氏来源

《元和姓纂》记载,方姓是周大夫方叔之后。方叔的后代子孙为纪念方叔,取其字为氏,称为方氏。方氏姓源也有其他说法,但以“方叔之后”为最多方氏族谱采用。方叔是周宣王的大臣,曾为周室的复兴出过不少力。

俞yu任ren袁yuan柳liu

俞氏来源

《姓氏考略》记载,俞姓来自黄帝时以医术高超而闻名于世且又有悬壶济世之大志的良医俞跗。相传俞跗医术高明,懂得“割皮解肌”、“漱涤五脏”等现代外科手术,所以被称为俞——痊愈的意思,其后代也就以俞为姓了。

任氏来源

关于任姓来源,史书上有几种说法。《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黄帝少子禺阳,受封于任,因以为姓。《元和姓纂》记载,任姓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始祖为黄帝的长子。《左传》说,任姓出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

袁氏来源

《通志·氏族略》记载,舜的后裔胡公满的裔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为姓,就是袁氏。“爰”和袁、辕、榬、援等字在古义上是相通的。

柳氏来源

据史书记载,典故“坐怀不乱”中的柳下惠就是柳氏的始祖。《元和姓纂》中说,周公孙鲁孝公之子展,有裔孙禽,食采于柳下,遂以柳为氏。因禽生前坐怀不乱之美德,死后封其谥号为惠,史称“柳下惠”。

酆feng鲍bao史shi唐tang

鄷氏来源

酆(feng):《姓氏考略》中记载,周文王第十七个儿子酆侯被封于酆,其子孙后代就以国为姓,称为酆氏。

鲍氏来源

《元和姓纂》记载,鲍姓出自姒姓。夏禹的后代鲍叔,在齐国做官,后被封于鲍,其后代子孙就以封地为氏,即鲍氏。

史氏来源

南宋罗泌的《路史》说:“仓颉后有史氏。”仓颉,是黄帝的史臣,相传他是汉字的创始者,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官名为姓氏,即史氏。而唐代颜师古的《姓氏急就篇注》中记载,史氏是周大夫史佚之后代。西周初年,太史官尹佚为官严明,办事认真,备受赞赏,他离世后,子孙世袭为史官,以官名为姓,就是史氏。其他古籍还有一些关于史姓来源的记载,但以上述两支为主要来源。

唐氏来源

唐姓源于祁姓、姬姓两支。出自祁姓之唐,是帝尧的后裔。帝尧的儿子丹朱被舜封为唐侯,建立唐国,其后代在周成王时反叛作乱,其后国灭,被改封在今河南方城,公元前505年,唐国被楚国所灭,子孙就以国为氏,即唐氏。出自姬姓之唐,是周文王的后裔,周成王时唐国被灭后,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国故地,叔虞的后代便以国为姓,就是唐氏。

费fei廉lian岑cen薛xue

费氏来源

“费”的读音在古代有两个,读者不同,姓氏来源也不同。费读fei时,是出于嬴姓。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封于费(今山东鱼台西南),赐姓嬴。伯益的二儿子若木继承其君位,后代就以封邑为姓,姓费了。费读bi时,是出于姬姓。鲁桓公的儿子季友为鲁国大夫,因功被鲁僖公封于费地(今山东费县北),其子孙就以费为姓。

廉氏来源

廉姓来源有二。《姓苑》记载,颛顼帝有曾孙名大廉,其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姓廉。另据《元史》记载,元代名臣廉希宪的父亲原是维吾尔族人,在他官封廉使的那日正是廉希宪出生之日,因此,他就让儿子姓了廉,其子孙后代也就以廉为姓了。

岑氏来源

《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文王同父异母的兄弟耀有个儿子叫渠,在周武王时受封于岑邑(今陕西韩城县南),史称岑子,其子孙就以国为姓,即岑氏。随着历史的发展,岑姓主要繁衍于河南南阳一带。

薛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