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历史经典
26504200000005

第5章 中国历史故事(5)

汉景帝即位后,李广先后担任了很多边郡的郡守,他因屡败匈奴而威名远扬,匈奴人都惧怕他。右北平一带本来匈奴猖獗。李广上任之后,匈奴人为他的威猛所震慑,流窜到别处骚扰去了。右北平一带没有匈奴了,可是时常有老虎出来伤害人。李广就经常出去打虎,老虎碰见他,没有不被他射死的。有一天夜里,月色下,他与随从隐约看见草丛中匍匐着一只斑斓猛虎,好像正向他们扑来。情急之中,他射出一箭。走近一看,却是一块石头,箭镞深入石中,随从人员无不惊叹:“将军真神力呀!”

还有一次,李广带领100多名骑兵追击匈奴的三名射手,他们射杀了其中的两人,活捉了剩下的一个。正当他们要返回驻地时,几千名匈奴骑兵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士兵们都很惶恐,都想掉转马头往回逃跑。这时,李广对他们说:“匈奴大军距离我们还有数十里,我们如果转身逃跑,匈奴骑兵一定会紧紧追赶,最后会把我们全部射杀。如果我们停留在这里不逃走,匈奴人必有疑虑,以为我们后面有大量援军,就不敢袭击我们了。”说完之后,他下令将士们继续前进,在距离匈奴骑兵部队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了下来。李广命令所有的士兵下马,并把马鞍解下来原地休息。匈奴骑兵看到这种情况,大为惊奇,不知汉军使的什么计策,纷纷猜测起来。这时,匈奴骑兵部队里走出来一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李广飞身上马,瞬间就将那白马将领射杀,然后重返原地,下马解鞍。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匈奴人越来越疑心,以为汉军在附近埋有伏兵。半夜时分,匈奴人乘着夜色,仓惶逃走了。第二天早晨,李广率领一百多名士兵返回了营地。

李广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唐朝时期,有不少诗句用以歌颂李广,如王昌龄《出塞》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知识链接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德才兼备的人才。他青壮年正逢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时期,政治较清明,两位皇帝励精图治,但冯唐一直没得到重用,空有满腹经纶,难遂报国之心。汉武帝时,武帝寻求贤才,听说冯唐很有才能,就召见了他。但这时的冯唐已九十有余,白发皓首,不能再复官,这就是“冯唐易老”的故事。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大小七十余次,每次都有李广。李广英勇善战,匈奴闻风丧胆,称他为“飞将军”。唐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千古绝唱,可谓妇孺皆知。但就是这么一位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名将,最终也不得封侯之赏,而和他同时参加对匈奴作战的将领中,才能和声望远远比不上他却被封侯的达数十人。“飞将军”李广最后在一次追击匈奴的战斗中迷失道路,行程落后,他拒绝军法审判,拔刀自刎。全军将士痛哭失声,百姓闻之,无论老壮皆为垂涕,这就是“李广难封”的悲剧。“李广难封”的悲剧一半是性格造成的,一半是时运造成的。

匈奴

匈奴原本是活跃在中亚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东汉时期分裂为南北两支,北匈奴被东汉战败于公元1世纪末,开始了漫长的西迁;南匈奴归附东汉。匈奴军队有着强大的力量和严明的纪律,他们以不可阻挡之势扫清了西迁路上的所有障碍。当地的民族为了躲避恐怖的敌人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从而掀起了一阵巨大的迁徙浪潮。

东方朔割肉

东方朔是西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有着渊博的知识,因为他机智幽默、能言善辩,所以深受汉武帝的器重。

有一年,祭祀祖先的时候到了。汉武帝为了让宫里那些侍从官们回家祭祖,就下令赏赐他们一些肉,大家都很高兴。可是人们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没等来主管事务的官员,因此,肉就分不成。等了这么久,东方朔不耐烦了,他擅自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把肉割下来一块,并且对其他人说:“因为今天是伏日,要祭拜祖先,所以应该早点回家,现在我已经拿到了皇帝赏赐的肉,我就先回家了。”说完带着肉就大摇大摆地走了,其他人都吓得目瞪口呆。

后来,主事的官员来了,有人把东方朔的所作所为告诉了官员。主事的官员觉得东方朔这种行为违反了礼节,就向汉武帝汇报了这件事。汉武帝把东方朔叫来问话,说:“昨天朕下令赐肉,上面的人还没来,你怎么就提前割下肉离开了呢?”东方朔急忙把帽子摘下,跪在地上说:“臣有罪,臣有罪!”

其实,汉武帝并不是真的要责罚他,就对他说说:“你站起来,自己说说自己的罪过吧。”听了皇帝的命令,东方朔拜了拜,站起来说:“东方朔啊东方朔!你受赏赐却不等命令下达,你为何如此无礼?拔剑去割肉,你为何如此豪壮?只想割一小块肉,你为何如此谦让?回家后把肉交给妻儿,你为何如此仁义?”

汉武帝听完后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这个东方朔啊,我要你批评自己,你怎么表扬起自己来了!你说得也有道理,朕就赐你无罪吧!”

知识链接

直言敢谏的东方朔

汉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人才。东方朔被聘在公车署中,但俸禄不多。一段时间后,他不满意自己的处境。一天,他见到一个侏儒,恐吓侏儒道:“你的死期要到了!”侏儒问他为何,他说:“像你这样矮小的人,活在世上无益,你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说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战了。你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只是糟蹋粮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杀掉你们。”侏儒听后大哭起来。东方朔对他说:“你先不要哭,皇上就要来了,你向他叩头谢罪。”一会儿,武帝乘辇经过,侏儒号泣叩首。武帝问为何哭?侏儒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把我们这些矮小的人杀掉!”武帝问东方朔为什么这么说。东方朔说:“臣活着要说,死了也要说。矮子身长三尺,可以得到米一袋,钱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却也只得到米一袋,钱二百四十的俸禄。矮子饱得很,而我饿得发慌。陛下您认为我说的对,是个人才,就重用我;认为我不是人才,就罢退我,不要让我在这里浪费粮食。”皇上听了哈哈大笑,遂任命他为待诏金马门。

汉武帝创造的六个“第一”

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

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

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攻打匈奴,匈奴就派使者来求和,并把汉朝的使者都放了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强迫背叛汉朝,臣服匈奴。

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高官和丰厚的俸禄,苏武严辞拒绝了。见劝说没有用,单于就决定用严酷的迫害手段,使其就范。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物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并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匈奴想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孤零零地到了贝加尔湖,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和一群不会生小羊的公羊。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但他仍然紧紧地抱在怀中。他常常望着南归的大雁,期盼自己能早日回到汉朝。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求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了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地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后,吓了一大跳。忙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只有四十岁。他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无不为之感动,都称赞他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知识链接

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与冰天,穷困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比铁石坚,时听塞上,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宁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欲使匈奴,惊心碎胆,常服汉德威。”《苏武牧羊》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歌。产生于民国初年,在二三十年代广为流传。歌曲内容取自古代历史故事——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此曲借用古代题材,寄托了当时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歌词为长短句,分上、下阕,语言精练,朴实生动,突出了爱国主义思想情感。除第一句引子外,上、下阕曲调相同。中间出现转调,强调了坚定诚挚的爱国决心。此曲以通俗的内容、流畅古朴的旋律,表达了深沉悲壮的思想感情。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根据布里亚特人的传说,贝加尔湖称为“贝加尔达拉伊”意为“自然的海”。论面积,贝加尔湖在世界湖泊中只占第八位,不如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和美洲大湖;但若论湖水之深、之洁净,贝加尔湖则无与伦比。贝加尔湖湖型狭长弯曲,宛如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

昭君出塞

西汉到了汉宣帝时期,由于施政得当,国力变得很强盛。而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越来越衰弱,最后分裂为五个部落。其中有一个部落一直和汉朝交好,他们的单于名叫呼韩邪。呼韩邪单于曾亲自带军队来朝见汉宣帝。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她们好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没有飞的份儿。能够出去嫁人的话,就是嫁给一个平民也够称心了。可是要她们离开本国到匈奴去,谁都不乐意,管事的大臣很着急。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名叫王嫱(qiang),又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单于得到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临行前,当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美丽端庄,很想把她留下,但为时已晚。

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画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皇帝根据画像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才会把人画得很美。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画出来。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

王昭君在汉朝官员和匈奴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以后的几年里,昭君慢慢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再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

昭君死后,被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把她奉为神仙。

知识链接

“落雁”的由来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勿得相诈相攻”,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为安抚南匈奴,元帝答应了呼韩邪单于提出的和亲要求,决定从宫人中挑选一个才貌双全的宫女,假充汉朝的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以此结成姻缘,维护了两国的和平。王昭君是古代著名的美女,17岁时被选入宫待诏,因她出身平民,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所以被画得很丑。临行时,元帝发现昭君是绝色美人。后来,人们多用沉鱼落雁来指称美女。其中“落雁”一词指的就是王昭君。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到“落雁”的代称。

曹冲称象

三国时期,有一次,魏王曹操收到了吴王孙权送来的一件礼物——一头大象。

曹操身边的人,北方人居多,他们谁都没有见过生长在南方的大象。于是都围在大象的周围,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有的说:“它有这么长的鼻子,怎么用来呼吸啊?”有的说:“大象的腿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一头猪一下就会被它踩死。”有的说:“大象的身体像一面墙,人们可以在它上面睡觉哩!”

大家正谈论得高兴,突然听到曹操说:“谁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这个突然的问题,使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怎么才能知道这个大家伙的重量呢?这个需要几十个人才能抬起的庞然大物,上哪去找这么大的秤呢?怎么也不能杀掉大象,把肉割下来称吧?大家互相看了看,都没了主意。

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小孩,他叫曹冲,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自小就聪明伶俐,他对曹操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曹操一看是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很高兴地摸着曹冲的头说:“你来说说,需要什么工具,父王给你弄来。”曹冲镇静地说:“我只需要一把刀,一条船,一大堆石头,就能把大象的体重称出来。”大家听了都感到很奇怪,刀、船和石头怎么能用来称大象的体重呢?曹操马上吩咐手下准备一把刀、一条船和一大堆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