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4年本科的我们都知道,靠选课技巧、考试技巧提高学分绩是有可能的,但是对于这群还没有真正进入大学学习状态的“90后”学生,知道这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有可能会影响他们整个大学的学习计划。思忖许久后,最终我给他们的回答是:“好好上课,付出总会有收获。你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考试的。”事实证明,这句话对于这些看似“功利”的“90后”学生们还是很有效的,因为他们的“功利”并不是来自想偷懒的投机心理,而是来自于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一旦他们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了在大学他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那他们就会毫不懈怠地认真到底。
作为辅导员,了解“90后”的诉求,善意地“利用”他们不愿认输的好胜欲与上进心,我想或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们的“民主”
开学不久,我收到某班班长发来的这样一条短信:“经过全班投票,我们决定把本次班会的地点改在三教某室,特通知浦导,欢迎浦导参加。”
收到短信的一瞬间,我觉得很有趣:换个教室也要全班投票?随后我意识到:这条短信传达的是他们朴素的民主意识。不久后,另外一个班的团支书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胜任工作,需要再进行一次支部委员选举。这次,仅仅是选举的形式,学生们就提出了3个可行方案:方案1——让所有班委、支委、党组一起重新选举,以体现公平;方案2——由现任团支书直接“钦点”接班人,以简化程序;方案3——在未担任班委、支委、党课小组长的同学中竞选,由全体同学投票,差额选举产生一名团支书。因为大家对选举方式争执不下,最后只能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决定采取方案3。选举结束后我对班长说:“你们班对支书的位置很重视嘛!”谁知班长很郑重地对我说:“我们倒不是重视支书的位置,而是觉得只有民选产生的支书才能服众。”看来,“民主”二字已然在他们心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相隔不久,社科班的新生班委选举会刷新了一项纪录:历时最久的班会,长达4个半小时。原因在于:全班50个学生中有30个人上台竞选,每个人都精心准备了竞选词且人均演说时间不下5分钟。其中一位学生的演讲词让我印象深刻:“站在这里,我并不指望自己能被选上,但是我有权站在这里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虽然这样的班会效率不高,但给了30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公平地与他人竞争,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是“90后”的他们眼中的民主与平等。
选举结束,我站在讲台前做简短总结的时候,看着黑板上整整齐齐排列着的30个名字,一时感慨的我说道:“这里不是战场,没有胜负,不论成败;这里是舞台,今天站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每一个人都收获了成长。祝贺你们!”场下掌声雷动,我知道,这掌声是送给他们自己的。
其实,“90后”学生的特点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道尽说清的,与其讨论“90后”的与众不同,倒不如想想我们这些“80后”的辅导员该如何换位思考,了解“90后”的他们在思考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
“80后”的辅导员只有“打入学生内部”,真正融进“90后”的世界,才能言传身教,发扬他们的优点,弥补他们的不足。所谓辅导员之“亦师亦友”,看来还得先从“友”做起。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
为学生布置假期作业
邱化民
大学毕业后我非常荣幸,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在工作近半年时间里,看着学生们从刚入学时的腼腆害羞,到现在的自然大方;从开始时的空虚迷茫,到现在的充实紧张,我在享受着学生们带给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同时,也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回顾这半年,我在用心呵护他们成长的同时,对大学新生班主任的工作也有了一些新体会、新思考。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上学期期末,时值寒假来临,我抓住这一契机,围绕父母情、师生情、家乡情、班级情和自我情给学生们布置了五项假期作业,希望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能有所体悟和有所收获。结果是学生们的假期作业让我内心激荡。
回报父母情:给父母写封家书,带一份小礼物,假期给父母洗一次脚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上都饱含了父母太多的辛劳和太久的期盼,而今孩子已经在大学里成长一学期,父母十分期望他们能够有质的飞跃和情的回报。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以书信的方式向父母汇报上大学后的收获以及感谢父母的心里话。很多学生是第一次真正写信,更是第一次给父母写信,也是第一次真心坦诚地与父母交流,说他们平素想与父母说却不敢说的心里话。同时,我还要求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父母带份小礼物,礼物不必太贵重,能够代表儿女的心意就可以,既不让父母担心孩子破费过多,又能够感受到儿女对自己的关心。我还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算是对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一点回报,对父母承担家庭重担的一点理解。这个作业可以说是很难完成的,也许有人一辈子都没有给父母洗过脚。开学后,当在班会上问及是否给父母洗脚时,学生们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同时,寒假期间我给58名学生的家长写了信,汇报了每个学生一学期的成长情况。
增进师生情:安全到家后给班主任发条短信,返校后与教师深入交流 很多人认为,大学里的师生情很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小,远远与中小学无法相提并论。我班的这58名学生是我初为人师的“开门弟子”,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既是他们的兄长,又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在各个方面我会倾其所有给予他们,用心关爱呵护他们,诲人不倦引导他们,为他们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经过一学期的相互了解,学生们和我越来越亲切,并主动找我聊天、谈心。我之所以要求学生们到家后给班主任发条短信报平安,一是为了了解每个学生的回家情况,二是转达我对学生父母的美好祝福,而要求学生们返校后主动与老师深入交流,是为了了解他们的假期生活以及家庭情况,最主要的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进师生的感情。在学生到家的那几天里,我回复他们的每一条短信,并送去对他们家长的祝福;在他们返校的那几天里,我一个个地接待他们。
加深家乡情:回家后认真做好家乡家庭调研活动,返校后与同学们分享 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家庭,呵护我成长的港湾。不管那里是否贫穷落后,是否温情浓浓,都应该是我们值得付出和深爱的地方。学生回来后,我要求学生们上台做3分钟的家乡和家庭展示,以此加深学生对家乡和家庭的了解、热爱;以此督促大家对家乡进行深入调研,提高大家上台展示自我的能力。在家乡、家庭展示环节,学生们展示了各自家乡的不同特点:南方的小桥流水、山清水秀;北方的粗犷旷达、白雪皑皑,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风味小吃、历史人物等尽收眼底,让我们不出教室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次展示使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庭,更加自信地上台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
建立班级情:设计自己心中的班旗班徽,思考感恩基金用途,联系支教点 我为班级树立了较高的目标,要让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成为一个有着巨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班集体。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个学生的一起努力。我通过寒假里让学生设计班旗、班徽,增强学生们的班集体归属感;为培养学生们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意识,班级设立了教育感恩基金,通过大家思考教育感恩基金用途来培养学生们感恩社会的意识;计划暑期带领学生们一起出去支教,通过学生们自主联系暑期支教地点,培养学生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这些要求的完成都要以强大的班集体为后盾,都要以建设好班集体为目标。在班级汇报会上,每个学生都展示、说明了自己所设计的班旗、班徽。这次活动由专门的学生设计了感恩教育基金章程,部分学生联系了当地支教点,充分显示了学生们良好的组织协调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树立自我情:认真思考总结上学期工作,规划人生远近目标,并与教师交流 不断地反省、总结、思考,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反省以及远近期的人生目标形成书面文字,通过电子邮件发给班主任,以此督促他们形成自我反思、规划的意识;帮助他们建立人生成长档案;指导个别有错误倾向的学生尽快改进。开学之初,学生们纷纷把自己的总结、规划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了我,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我都作以回复,还找一些学生到办公室面谈。
经过一次假期作业的展示,学生们增进了对祖国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提高了表达能力,加深了与家长的亲情和与教师的感情,加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深入思考了自己人生的规划、发展。假期作业的展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们之间的一次思想交流和学习,甚至是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和融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我的深度辅导工作体会
江涛
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每天都有任务在身,丝毫不敢懈怠。在忙碌和充实的生活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深度辅导工作,以下是自己感触最深的几点体会。
全面覆盖的重要性和难度
说全面覆盖重要,不是说因为是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才重要。现在的学生个性鲜明,漏掉了谁都不能全面掌握学生动态,说不定漏掉的那个学生就会出现什么问题。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都在扩大,要想做到辅导工作全面覆盖,必须保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即使和副书记、兼职辅导员分工后,基本上也得每天都安排与学生谈话才能保证实现全面覆盖。有时候,和学生约定谈话的时间到了,但是手头上还有工作没做完,这时真想让学生等一会儿或者是另外安排时间。但我知道不能!让学生等的次数多了,学生对深度辅导就不认同了,要是再出现反感或是对立情绪,那就更不要指望深入了解学生了。这时,我都会尽快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将精力转移到深度辅导工作上,投入到谈话情境中来。
辅导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
和学生漫无目的地谈话收获很少、意义不大,有针对性的谈话才能深入,才能了解到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遇到实际的困难。要做到谈话有针对性,谈话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不同年级的学生,关注点肯定不一样;不同时间段学生的关注点也不一样。谈话前辅导员还需要搜集学生的基本资料,如家庭成员构成、父母的工作,等等,有时甚至还要了解一下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做到上面所说的还不够,还需要向学生周围的人,如导师、班主任、班长、舍友等了解学生近期的情况,特别是有没有心理波动、重大变故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了,才能避免话题跑偏或者内容太散;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才能掌握谈话的进程,使谈话朝着自己想要挖掘的方向深入。
平等、尊重,才能深入学生内心
学生是不会将内心深处的想法和盘托出的,这个时候我会尽量淡化“辅导员”的角色,更多地尝试着去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虽然我的知识和技巧还远远达不到心理咨询师的地步。记得在参加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辅导员要做到专业化的心理咨询这一层次很难,但是心理咨询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尊重来访者,用心倾听来访者的叙述、与来访者共情等。我深度辅导的对象都是研究生,有些学生比我的年龄大,阅历也比我丰富。跟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我都站在平等的立场,以充分尊重对方的心态,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慢慢走入对方内心。
解决学生困难不容易
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学生遇到的困难后辅导员要及时跟进,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和困难。学生遇到的问题各种各样,有些是辅导员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有些是辅导员解决不了的。这个时候我就会调动身边的一切资源,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学生。比如碰到就业困难的学生,除了跟学生一起分析形势、传授求职技巧外,我还会直接向单位推荐或者把单位招聘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给学生,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就引导学生自己从心理阴影里走出来。此时直接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办作用不大,特别是遇到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我会及时地转介给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咨询或转介到医院接受治疗。当学生没有科研项目、无事可做时,我会向主管院领导反映,和导师沟通,争取能让学生参与到其他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去。有些困难虽不能帮助学生彻底解决,但我都竭尽所能去帮助学生。
通过深度辅导,我不但掌握了学生的情况,还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特别是学生得到帮助、走出困境后,一个灿烂的笑容、一个感谢的短信,或者毕业后又回到学校来看我,都让我有一种无比幸福的感觉。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