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些道理不懂注定一辈子打工
26579700000013

第13章 做个聪明的职场人(2)

这里所说的顶撞,不是指与上司交换不同意见,而是指激烈的、强硬的争辩。《新华词典》对“顶撞”一词的解释是:用强硬的话反驳对方。显而易见,顶撞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有情绪——强硬的话,第二,不认同——反驳。

一般人不会傻到顶撞上司,因为这无疑是给自己添麻烦,上司掌握着你的生杀大权,顶撞他则无疑意味着飞蛾扑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桀骜不驯的“刺头”还真的不乏其人。有时候在公共场合,在周围同事众目睽睽之下,受到上司的批评指责,自己难免下不来台,甚至非常难堪。这时候,很多人为了“挣”回面子,失去冷静,反驳上司,甚至是当面顶撞上司。

这是很不尊重上司的表现,既使上司误解了自己,也不可以顶撞。犯错就得马上承认错误,反之,可以心平气和地跟上司交流,为什么要把气氛搞得那么僵呢?

上司毕竟是上司,他自有他的做事方法与风格习惯。在激烈如战场般的商场里,上司就是指挥官,他有着不可替代的威严,顶撞他的下场将不言而喻。客观地说,上司的权威也不是他自封的,而是在摸爬滚打中锻炼起来的。公司需要的就是这样有领导能力的“顶梁柱”,他是凝聚力、效率的保证。

19世纪70年代,巴黎近郊住着一位名叫彼埃尔的农民,妻子和三个孩子同他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们辛勤工作,生活节俭,经过多年的积攒,彼埃尔终于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然后用这笔积蓄买下了他们已经租住十来年的小农舍。农舍虽小,却是红瓦白墙,屋后有一个精心调理的小花园,园里栽满了招人喜爱的各色植物。在把这幢小房子买下来的那一天,全家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宴会庆祝了一番。

不久,德法战争爆发,彼埃尔应征入伍,因为他曾是一名技术精湛的炮手。不久彼埃尔的家乡很快陷入敌手,村民们都随着逃难的人群远走他乡。不过,法国人的一支炮兵部队依然占据着河对岸的高地,彼埃尔就在其中。

在一个冬日,彼埃尔正在一门大炮前当班。一位名叫诺艾尔的将军走了过来,用他的望远镜仔细了望河对岸的小村庄。“喂,炮手。”将军没有回头,用尖利的嗓音喊道。

“是,将军!”彼埃尔应声答道。

“你看到那座桥了吗?”

“看得很清楚,将军。”

“也看到左边那所小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

“看到了,将军。”彼埃尔的脸色煞白。

“这是德国人的一个住宿地。伙计,给它一炮。”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这时的风很大,天气寒冷,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着寒战。但是彼埃尔的前额上却渗出了大粒汗珠。周围的军官们没有注意到这位炮手的表情变化。彼埃尔服从了命令,仔细地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硝烟过后,军官们纷纷用望远镜观察河对岸的那块地方。

“干得真棒,我的战士!真不赖!”将军微笑着看着炮手,不禁喝起彩来,“这农舍看来不太结实,它全垮啦!”可是,当将军回过头来却吃了一惊——他看到彼埃尔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你怎么啦,炮手?”将军不解地问。

“请您原谅,将军,”彼埃尔用低沉的喉音说,“这是我的农舍,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而且不应当有任何借口,即使你有天大的冤情,也要默默地做出巨大的牺牲。这一点,彼埃尔为我们做出了出色的榜样。

职场中有句老话:第一,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如果老板做错了,请参照第一条。这句话强调了老板对员工的绝对领导关系,意思是老板向你下达的所有指令你都必须执行。在工作中,我们往往遇到这种情况:老板不愿意见一个人,或是不想接一个人的电话,就会告诉你说“他来找我的时候,就说我出差了。”虽然说诚实是做人的美德,但这时候你一定要听老板的话,如果你拒绝执行,肯定会得罪老板,并且可能失去工作。

王辉在一家公司做了5年,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最后导致王辉离职的原因,却让王辉怎么也忘不掉:王辉所在的公司是做模具的,有一回王辉在车间跟其他同事盘点货物的时候,老板过来了,看了王辉的工作步骤之后让王辉立刻停下来,然后告诉王辉应该怎么做,指导他。王辉在听了一会儿老板的说法之后,跟老板解释:“我这几年都是这样工作的,这是我的经验积累,并且现在车间里的员工大多数也适应了这种工作方法。你的指示虽然很好,但是用在具体的盘点工作上却并不是很合适。”

老板听完王辉说的话之后,稍稍变了脸,非常冷静地跟王辉说:“我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而王辉觉得他的工作方法中有着很明显的缺漏,就在众多同事的面前,跟老板据理力争,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后来在多方的评估之下,王辉的建议还是被采纳了,老板的指示在实际工作中根本就没办法实行。之后王辉的工作依然像以前一样忙碌,老板也没有再提什么,这事也就渐渐淡忘了,只是每次同事获得加薪或晋升,王辉都靠边站。他们见面的时候,老板对王辉歉意地一笑,意味深长的眼光,让王辉猛然醒悟到什么,王辉知道,其实这件事情还没有过去,至少对上司而言。

王辉选择了离开。离开公司的那天,王辉内心很平静,波澜不惊地跟上司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原因,然后客气地相互祝愿。但临走的一刻,王辉还是忍不住问了上司:“我一次次的晋升无望是不是因为那件事?”上司先是摇了摇头,后又肯定地点了点头说:“你要记住,没有那个上司愿意被人当众顶撞,哪怕是只有一次!”

跟上司摆道理,实际上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在收到上司的指责、批评时,反复争辩、摆道理,希望把自己洗刷干净,这是很没有必要的。如果你真的受了误解,就找一个上司心情较好的时间、单独与之聊一下,消除误会、解释下情况,这样效果最好。

俗话说:“世事纷纭迷人眼,唯有服从是关键。”在上司发火时,作为下属,我们要么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等他气消了再跟他谈;要么主动上前去,倾听上司的诉说,帮他分忧解愁。千万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不要与上司争执,因为那样做无异于自掘坟墓。要知道,历史上“魏征”一样的大臣很多,但唐太宗只有一位!

流言止于智者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有流言。流言蜚语可以杀死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生活中如此,娱乐圈如此,职场亦如此。

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不得不提到的一代电影明星阮玲玉,于1935年3月8日在上海新闸路沁园村的住宅里服安眠药自尽。如凄美昙花般的阮玲玉就是受不了流言蜚语的渲染,对爱情与婚姻的彻底绝望,才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选择了自杀,年仅25岁。

所谓流言,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言论,散布这些东西,除了能过过嘴瘾外,对你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没有任何帮助,还有可能伤害到别人,伤害到自己在朋友、同事和上司心目中的形象,损人不利己。

《战国策·秦策二》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跟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有好事之徒跑到曾参家里,对曾参的母亲说:“快跑吧,你家儿子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当然不相信,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的。”仍然继续泰然自若地织着布。过了一会儿,又一个人跑进来说:“你儿子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是不信,继续埋头织布。

又过了一会儿,又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说:“快跑快跑,你儿子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害怕了,连门口都不敢走,翻墙头逃跑了。

曾参是有名的贤德之人,他的母亲对他也非常了解,知道他根本不可能杀人,可是禁不住众人的一再相告,竟然相信曾参杀人的鬼话。“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相。”——这就是生活中流言的心理效应。

在我们的周围,流言就像空气中的病菌一样,无处不在。流言的内容很多,无非是个人隐私、人事变动、领导班子调整等一些敏感问题。它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特点,对人们的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消极的,有时甚至会造成舆论的反向,对开展工作极为不利。

斯塔福德航空公司是美国北部一家发展迅速的航空公司。然而,最近在其总部发生了一系列的传闻:

公司总经理波利想出卖自己的股票,但又想保住自己总经理的职务,这是公开的秘密了。他为公司制定了两个战略方案:一个是把航空公司的附属单位卖掉;另一个是利用现有的基础重新振兴发展。

他自己曾对这两个方案的利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委托副总经理本查明提出一个参考意见。本查明曾为此起草了一份备忘录,随后叫秘书比利打印。比利打印完毕后,即到职工咖啡厅去,在喝咖啡时,比利碰到了另一位副总经理肯尼特,并把这一秘密告诉了他。

比利对肯尼特悄悄地说:“我得到了一个极为轰动的最新消息。他们正在准备成立另外一个航空公司。他们虽说不会裁减职工,但是,我们应联合起来,有所准备啊!”

这话又被办公室的通讯员听到了,他立即把这消息告诉他的上司巴巴拉。巴巴拉又为此事写了一个备忘录给负责人事的副总经理马丁,马丁也加入了他们的联合阵线,并认为公司应保证兑现其不裁减职工的诺言。

第二天,比利正在打印两份备忘录,备忘录又被路过的办公室的探听消息的摩罗看见了。摩罗随即跑到办公室说:“我真不敢相信公司会做出这样的事来。我们要被卖给联合航空公司了,而且要大量削减职工呢!”

消息传来传去,版本不断的变化。三天后,又传回到总经理波利的耳朵里。波利也接到了许多极不友好,甚至敌意的电话和信件。人们纷纷指责他企图违背诺言而大批解雇工人,有的人也表示为与别的公司联合而感到高兴。而波利则被弄得迷惑不解,不知道怎么会传出这样荒谬的消息。

现在,一些单位和部门都有这种现象,有些员工不在工作和学习上下功夫,而是专爱打听、传播小道消息,今天说张三提升了,明天说李四有了婚外情……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这一部分人,虽然是少数,但它严重干扰了我们的视线,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工作。

李红这段时间不得不让自己每天加班到深夜才回家,加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公司业务忙,而纯粹是因为两位领导之间的明争暗斗引起的。李红所在部门的经理在今年就要退休了,公司老总为了使该部门的领导人可以及时衔接上,便从其他部门调回了一个工程师来做副经理。但对于两个领导人来说,到底应该怎样领导下属成了两人争论的焦点。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两个人分别对自己现在所领导的下属开始了业务加班的比赛。

两个领导的争斗对她们本身没什么大的影响,因为老经理总要退休,而新经理总是会升上来的。但日日的加班使得公司的很多员工都心怀不满,大家都在各种空闲时间对两个领导人大肆地加以讨论。李红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之下,怨言也多了起来,他经常会与同事们对领导的各种私事与公事进行讨论,而且公然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但几个月后的事情让李红始料未及:她和其他几名员工被“发配”到了全公司中工作最苦、最累的业务部中。她们几个人都是搞技术出身的,怎么可能会应付得了业务部里那些伶牙俐齿的小伙子与小姑娘们?李红几个人对此非常不满,她们一起去找新上任的经理去论理,但对方的一个理由就将几个人打了回来:“你们不是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吗?嘴巴厉害就到需要‘嘴巴’的地方去吧!另外,每个人这个月的业绩达不到3万就自动离职吧!”

李红她们当时就呆了,就算是老业务员也不可能每个月达到3万的业绩。她们知道,这是新经理对自己当时传播他的小道消息在进行报复。但李红明白,这个单位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她只好辞职重新找工作。

荀子说得好:“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职场中,如果喜欢散播流言,迟早会使自己陷入一种明争暗斗的危险之中,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特别是传播关于上层领导的流言,更容易会使自己置身这种危险之中。

所以,做一个聪明的“流言终结者”,既不让流言把你打败,也不让有关别人的流言从你这里流出。这样的你,才是聪明的你。

跳槽有风险,想跳需谨慎

如果你在百度里输入“跳槽哥”,你会发现那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群人,他们一直在不断地刷新着跳槽记录。有人毕业一年多换了11份工作,有人在三个月内从地产行业跨到设计行业再跨到IT行业,还有人频繁跳槽30多次,最长的工作时间是半年,最短的只有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