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些道理不懂注定一辈子打工
26579700000006

第6章 伟大的成功源于伟大的目标(2)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

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追求成功就像射箭,没有靶心你怎么能射箭呢?只有设定目标,你才能有的放矢,你才会把力量集中到一点,你才会成功。而且,在设立目标的时候,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否则你付出的努力再多也是白费。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人生也就一片黑暗。

为了你的人生有一片光明的前景,请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可以让你少走弯路,是你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的基础。明确的目标会维持和加强你的行动动机,让你总能有足够的动力推进工作,创造更大的价值。

有位哲学博士某次漫步于田野中沉思,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竟是排列得如此整齐,犹用尺丈量过一般。

他不禁好奇地问在田中工作的老农是如何办到的。

老农忙着插秧,头也不抬地回答,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

博士卷起裤管,东张西望地插完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差不齐。

他再次请教老农,如何能插一排笔直的秧苗,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就能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

博士依言而行,不料这次插好的秧苗,竟然成了一道弯曲的弧形,划过半边的水田。

他继续虚心地请教老农,老农不耐烦地问他:“您的眼光是否盯住一样东西?”

博士答道:“是啊,我盯住的是田边吃草的那头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

老农说:“水牛边走边吃草,而你插秧苗的时候目标也跟着移动,你想,这道弧形是怎么来的?”

博士恍然大悟。这次,他选定远处的一棵大树。果然,插成了一列漂亮的秧苗。

成功如同要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在插之前便应该树立一个不变的目标,向着一个方向努力,自然插得又快又好。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没有目标,做起事来就会犹犹豫豫难以成功,不但浪费了时间,还无法达成自己的目的。

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在告诉别人他的成功秘诀时,每次都提到自己问父亲的一句话。师范院校毕业之际,痴迷音乐并有相当素养的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歌唱家?”其父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罗蒂选了一把椅子——做一名歌唱家。经过14年的努力与失败,帕瓦罗蒂终于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

只选一把椅子,这个比喻多么形象而又贴切!这就是说,目标只能确定一个,这样才不会浪费人的精力。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只能走一条道路,哪怕这条路上有重重险阻,仍要坚持下去,绝不放弃。

扬长避短,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当今社会,是个成功人士辈出的年代:刘翔是短跑冠军,丁俊晖是桌球冠军,比尔·盖茨是软件大王,巴菲特是股神……他们之所以成功,正在于他们都是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都是在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较量。他们本来是普通的人,但因为在某一点上超过了所有的人,因而获得了成功。

与之相对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仅仅是凭着一腔热情和冲劲,在自己的短处上拼命努力,盲目地与别人一争短长,这样的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有些事情是自己能做、也能做好的,而有些事情是自己永远都不能做成的。一截木头,可以雕刻成一个栩栩如生的木雕像,但它绝对不会磨成一个绣花针。明白了这一点,对20多岁的你至关重要。

所谓的天才,其实是那些发现并利用了自己特长的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才。但只有少数人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并把它充分发挥了出来,他们获得了成功,成为真正的天才。而大多数人直到垂暮之年也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最后只能带着遗憾和迷茫走进了坟墓。

在20几岁的时候,歌德一直梦想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像达·芬奇那样杰出的画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一度沉溺于色彩的世界中难以自拔。为了提高自己的画技,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收效甚微。

一个偶然的机会,歌德到意大利游玩。当看到那些大师的杰出作品之后,他才如梦初醒:以自己在绘画上的才情,即使穷尽毕生的精力,也很难在画界有所建树。

从那时起,歌德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把文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成功之后的歌德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总不忘告诫那些头脑发热的青年,不要盲目地相信兴趣,跟着感觉走。他感慨道:“要真正地发现自己并不容易,我几乎花了半生的光阴。”

比尔·盖茨有一句话:“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微软公司创立时只有他和艾伦两个人,他们最大的长处是编程技术和法律经验。两人以此成功奠定了自己在这个产业的坚实基础。在以后的20多年里,他们一直不改初衷,“顽固”地在软件领域耕耘,任凭信息产业和经济环境风云变幻,从来没有考虑过多种经营,结果他们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约翰·梅杰,近百年来最年轻的英国首相。在47岁的时候,他就登上了首相宝座,成为举世瞩目的风云人物。然而,梅杰在学生时代并无超人之处:16岁的他甚至因成绩太差不得不退学。还有一次,他因为心算不及格未被录取为公共汽车售票员。好多人怎么都想不通:一个连售票员都不能胜任的人怎么当得了首相?对此,梅杰巧妙回应道:“首相不是售票员,用不着心算。”

不管是歌德、比尔盖茨还是梅杰,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心中有一扇明镜”,照出了自己的原形,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有了自知之明,善于扬长避短,再抓住发展机遇,于是这个世界上就有了文学家、软件大王、首相。

以前,有一个学习不错的女孩,由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她讲不清数学题,不到一周就被学生们轰下了讲台。母亲为她擦眼泪,安慰她说:满肚子的东西,有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有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等着你去做。

后来,女儿外出打工,先后做过纺织工、市场管理员、出纳,但都半途而废。然而,当女儿每次沮丧地回来,母亲总安慰她,从没责怪过她一句。30岁时,女儿凭一点语言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辅导员。后来,她又开办了一家残障学校。再后来,她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这时的她,已是一位拥有几千万元资产的老板了。

一天,女儿问母亲,前些年她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自己有信心?

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如果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济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够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种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只有找准了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不断地弥补自己的短处,而是去悉心经营自己的长处。

无论理想有多大,先把当前的事做好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01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期望,没有期望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方向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

生活的路永远是从眼前出发的。走好人生路的关键,是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走好脚下的路,说起来容易,要做好却并不容易。凡夫俗子如此,圣贤哲人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有一位名叫泰勒斯的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天在草地上观察星象。他一边看着天空,一边缓缓地行走。不料前面有一个积满雨水的深坑,泰勒斯没有注意,一脚踩空栽进了坑里。泰勒斯怎么也爬不上来,大呼救命。路人见状赶紧将他救起。泰勒斯一边摸着被摔痛的身体,一边告诉路人,明天会下大雨。路人笑着走开,并将泰勒斯的话讲给别人听。许多人听后不以为然:“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路。”

很多人对自己都有长远的职业规划,这是好事,在刚毕业时,很多人对自己的发展前途非常看好,甚至把未来的“五年规划”、“十年规划”都设计好了,但是,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现在要做的事。

经常有人喜欢讲一句话,说我们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这是大企业家和成功者应该做的事。对于事业刚刚起步的人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专注再专注,把你眼前的事做好。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本田一出人意外地夺取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希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本田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请他谈谈经验。山本田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语,回答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揭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的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明显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的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得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地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已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其实,山田本一所画下的那些标志,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里程碑。他所越过的每一块“里程碑”,都如同一座心灵加油站,不断地向他的心灵输送能量,最终使他一马当先抵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