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并不是教你耍“两面派”,说假话,说虚话,说套话,而是告诉你,说话时不仅要考虑对方的身份,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脾气秉性。说话看清对象,才能达到说话的目的,无疑也会赢得一个好人缘。
言简意赅,别人才会喜欢你
戴尔·卡耐基夫人说过:“没有人故意让人讨厌。”同时她还强调:“往坏处想一想,你我很可能就是此类人,而自己浑然不知。”
希腊的哲学家们大多讨厌滔滔不绝的人。泰勒斯说:“多言不表明有才智。”喀隆说:“不要让你的舌头超出你的思想。”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斯多噶派的芝诺打断一个向他滔滔不绝的青年说:“你的耳朵掉下来变成舌头了。”
说话冗长累赘,会使人茫然,让人感觉无聊。马克·利里是维克森林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他曾对297名人士进行了有关听取无聊对话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聊对话排行榜的前5位分别是:
第1位:以自我为中心的对话,即谈论的全是关于自己的话题;
第2位:枯燥无味的对话,即谈论无聊的、重复的话题或相同的笑话等;
第3位:冷冰冰的对话,即说话者没有激情和表情;
第4位:冗长不堪的对话,即没有要点的长篇大论;
第5位:被动的对话,即说话者不主动提出话题。
换句话来说,这5点是说话无聊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开口之前,应该将谈话重点整理出来,把多余的“废话”都扔掉,开口就做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让对方能准确地捕捉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
德国着名诗人和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讨厌那些冗长单调而又没有多大效果的会议。
一次,有人请他参加一个作家的聚会,并让他致开幕词。布莱希特公务缠身,不想参加,便委婉地拒绝了。哪知,主办人并不罢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直至布莱希特无可奈何地答应为止。
开会那天,布莱希特准时到会,悄悄地坐在最后一排。主办人看到后,把他请到了主席台就座。一开始,主办人讲了一通很长却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贺词,向到会者表示欢迎,然后激动地高声宣布:“现在,有请布莱希特先生为我们这次大会致开幕词!”
布莱希特站了起来,快步走向演讲台。到会的记者们赶紧掏出笔和小本子,照相机也咔嚓咔嚓响个不停。
不过,布莱希特却让某些人失望了,他只讲了一句话:“我宣布,会议现在开始。”
长话短说,最重要的就是说出你要谈论的主题,其余的客套话尽量少说或不说,这样你的听众才能领会要领,不会感到心烦意乱。
林语堂是中国着名的国学大师。一次,他应邀参加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在他前面有不少人做演讲,都讲的冗长乏味。轮到他演讲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学生们已经开始不耐烦了。林语堂走上讲台,开口就说:“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好!”说完就退下讲台。
此话一出口,大家先是一愣,几秒钟后,会场上“哗”地响起了哄笑声,而刚才还在台上口若悬河演讲的几位“大师”此刻却是面红耳赤如坐针毡。
林语堂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的演讲非常精辟,巧用比喻,委婉地批评了冗长的演讲习气,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理。这句话就成为演讲界知名度极高的名言,广为流传,至今不衰。
说话是否精彩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抓住了关键,是否说到了点子上,是否能打动听众。听众最喜欢的是有啥说啥,直来直去。对于那些空话套话,他们不但不愿听,甚至觉得是受精神折磨,是浪费时间。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口才好,并不是指他“巧舌如簧”,能在所有人面前侃侃而谈,而是说他说的每句话都能起到真正作用。不着重点的废话连篇,其实是跟口才没有一点关系的。
话是讲给别人听的,没有听众就等于白讲。所以,我们在开口之前,应该将谈话重点整理出来,去掉多余的废话,用最凝练的话语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意思。
上帝赐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目的是让我们少说多听
西域有个小国派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使者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可把中国老皇帝高兴坏了。
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也出了一道非常棘手的题目:“请问皇帝陛下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怎么办呢?泱泱天朝上国,不会连这件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无法可想的皇帝请来了护国大禅师,希望他能运用神通帮忙解决难题。
不一会儿,禅师被请上金殿。禅师接过金人端详了一番,然后吩咐下人取三根稻草来。禅师把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插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禅师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使者默默无语,正确答案的确如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乞丐、流浪汉。因此,要获得别人的喜欢或敬重,你最好在自己想表达什么想法之前,先听听他们会说什么。说话之前先倾听,不仅能避免乱说话,同时还是一种能够认可任何人的极具力量的方式。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此言一出,底下的人哄堂大笑。林克莱特忍住了笑,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看见没有?这就是“听的艺术”。善于倾听,对对方来说,是一种尊敬,一种重视;对自己来说,是一份力量的摄取,一份智慧的转移;对双方来说,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
世界上最难的事之一便是闭上嘴巴,如果你不闭上嘴巴,就无法张开耳朵,你也就会失去无数的机会。切记,千万不要太忙于说话,要学会“听话”。在你与人的交谈中,当你发现自己说话的时间超过了40%,那就必须当机立断:闭嘴!
一天,丹尼尔请了自己的朋友——一对美国夫妇、一位德国记者、一位中国朋友和一位波兰女士在家共进晚餐。在人们互相介绍、寒暄之后,大家基本上都了解了对方的姓名和工作性质。
当晚餐开始时,在餐桌上波兰女士又开始逐个询问客人们的情况:“对不起,你刚才说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在座的人又一次重新介绍自己,她时不时地在别人还未讲完话时就插话:“噢!这让我想起了……”然后,不假思索、喋喋不休地道出一段毫不相干的故事。礼貌的客人们耐心地听她无穷无尽的乏味故事,善于平和局面的丹尼尔不时地找借口接过话题,以便使别人有讲话的机会。
丹尼尔问美国朋友:“艾丽,听说你最近组织了一个慈善活动,为非洲儿童捐款。怎么样了?”“噢,可怜的非洲儿童,他们生活在不可想象的条件下……”波兰女士未等艾丽回答,又接上了话题。
“请喝酒,”丹尼尔又礼貌地找借口截住了她可能会无休止进行下去的话题,“克里斯多夫,你太太在柏林怎么样?”丹尼尔问德国记者。“她快生产了。”德国记者回答。
“噢,上帝呀,她一定要小心难产,当年我生宝宝的时候,发生了难产……”波兰女士又一次接过了话题。这一次,她飞快地讲着,再也没有留给丹尼尔可以插话的机会。客人们吃着美味的晚餐,听着血淋淋的难产故事。很快,美国夫妇和中国朋友找借口帮助清理餐桌,躲进了厨房不再出来,只留下可怜的德国记者在分享她难产的故事。
事后,丹尼尔说:“我非常抱歉,今天晚上的谈话失去了控制。”美国夫妇说:“一个让人难以忘却的女人。”从此,这个波兰女士再没有出现在丹尼尔的家庭晚会上。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像这位波兰女士这样乐于表现自己的人。他们总喜欢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以为这样,就能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殊不知,你自以为傲的事别人往往并不愿意听,自我吹嘘往往会适得其反。
说是表达的基础,但过分的言说,却是嘴巴张开的陷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善于倾听,才是一件受益匪浅的事。听可以长见识,增智慧。听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和听是能量的转移,说的人释放能量,听的人不断接收能量,结果就是说的人不断老去,听的人不断成长。
希腊船王奥萨斯是一个百万富翁,但同时又是一个花花公子,他征服了改变了世界歌剧历史的天才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又娶了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这个有名的花花公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他如何获得女人的喜爱时,他的回答很简单:“当她们说话时,我在听!”
待人要平和,说话勿刻薄
刻薄,提起这个词,很多人的脑海里立马就会出现这样的一张脸谱:一脸不屑的神情,两眼斜视你,让你浑身起毛。过分之人还会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哼,有什么了不起的……
刻薄的人如同发臭的苹果,是因为里面烂了。浮躁、脆弱、狭隘、偏激,然后就刻薄。以下就是几个刻薄的典型:
代对伐说:“挎把大洋刀出来吓唬谁呢?”伐对代反唇相讥:“裤腰带都丢了,还有脸出来混?”
6对9说:“整天拿大顶你累不累啊?”9对6冷笑:“你整天大头朝下累不累啊?”
5对2说:“你看你奴颜卑膝那个样儿。”2对5撇嘴反问:“你怎么就不说说你自己那腐败的大肚皮呢?”
诸如此类尖锐刺耳的对话,在我们身边是耳熟能详。刻薄表面是攻击,实际是自卫。似乎是夸张你的“坏”,其实是适应不了你的“好”。因此,刻薄者挺可怜的,损人不利己,庸人自扰。
还有一些人,尽管他们不会把别人的隐私抖出来,但经常把它当作筹码来压制他人。比如,有些人动不动就会威胁别人说:“你少跟我横,你还有把柄握在我手里呢!”那个可怜的人也的确有把柄握在他们的手中,所以他只好忍气吞声,尽管他心里对此非常气愤。当这种愤怒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如同山洪一般爆发,最后往往是两败俱伤。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我们的目的何在,我们都不能当众揭别人的伤疤,更不可以用侮辱性的语言教训别人。
一个樵夫救了一只小熊,因此母熊对他感激不尽。有一天,母熊安排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日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款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虽怏怏不乐,但嘴上却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照它的话做了。
若干年后,樵夫又遇到了母熊,问它头上的伤好了没有。母熊说:“那次头上的伤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真正伤害人心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东西——语言。因为它已经远远超过了对肉体的伤害,它刺伤的是心、是灵魂。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善于控制自己,说话之前一定要三思,否则即使后悔莫及,也不能再有回旋的余地。到时候不仅当事人会受到严重的伤害,你自己也要吞下亲手酿造的苦果。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明知别人的短处,却总是喜欢把话题往那上面引。要知道,这世间没人愿意提及自己不好的一面,尤其是从他人嘴里当众说出,就像是在伤口上撒盐一样,没有人能够忍受。
聚会中,来了一个朋友的朋友,某人讲起投资,他开口就说:“你落伍了,要再多进修。”众人面面相觑。某人讲起澳洲红酒好喝,他马上说:“这是品位问题。我喝红酒已经很多年了,澳洲红酒,根本不登大雅之堂。”
不久,又在另一公开场合遇到他。当时有一位年纪较长的知名女士在场,他一开口就说:“久闻你年轻时是个美女。”女士当然很不高兴。女士离开后,又听见他说:“她提供给媒体的照片,应该都是年轻时照的吧。岁月真不饶人,她应该早日回家含饴弄孙了。”他在说这些话之前或之后,都会加上一句:“我这人不说假话,有话就说很直接。”
说话不带脏字,但使人人都觉得被羞辱了,他在话锋上似乎都占了上风,别人却会私下警惕自己:“此人不宜深交。”
我们身边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总以正义之士自居,看什么都不顺眼,什么都要批评,完全不留情面。其实,说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而是说给别人听的。既然如此,你为什么就不能考虑一下别人听了这些话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齐国的中大夫夷射,有一晚参加齐王的酒宴,喝多了酒,带着醉意退出宴席,靠在庭院的门边喘气,看门的人看到这种情形说:“大夫,您今天喝得真痛快,如果您能留一些酒给卑职喝,那该有多好啊!”
夷射听了生气地骂道:“你只是一个看门的贱人,凭什么来跟我要酒喝?”
看门的人很惊恐地走开,等到夷射离开之后,趁着四下无人,故意倒一些水在门边,好像有人小便似的。
第二天一早,齐王经过这里,很生气地责备:“到底是谁在这里小便?”
看门的人说:“我知道昨天晚上夷射大人曾经站在这里,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人经过这里了。”
齐王马上下令放逐夷射。
所谓“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的方式有很多,越是温文尔雅的人,越是能得到内心的圆满和安宁。所以,待人平和一些吧,说话也别再刻薄了。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市里召开政府工作会议,新来的秘书小魏知道,这是结识各位领导的天赐良机,当然不可错过。于是小魏早早来到会场入口处等候各位领导。
孙局是坐专车来的,小魏上前打开车门:“风光、风光,多让人羡慕啊!”
王局则是坐出租车来的,小魏迎上去:“潇洒、潇洒,一招手就有车,不用麻烦司机,还来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