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讲评】公孙朝是卫大夫。识是记。卫大夫公孙朝问于子贡说:“汝夫子仲尼于天下事理无大无小,莫不周知,果何所从学而能然耶?”子贡晓之说:“道之灿然者,莫备于文武。其一代谟训功烈,礼乐文章之类,虽去今已远,然未至坠落于地,固尚在人也。世有贤而出众的人,其识见宏远,则能记其纲领之大;有不贤而平常的人,其识见浅近,亦能记其节目之小,是人之贤否虽不齐,而识大识小,莫不有文武之道存焉。文武之道既无所不在,夫子之学亦何所不周,如贤者识其大,夫子则于贤者而学其大;不贤者识其小,夫子则于不贤者而学其小。盖随处访求,无往而非学也。无往而非学,则亦无往而非师也,而又何常师之有?岂如他人之学有定在,师有常主者哉?”夫孔子以生知之圣,犹且学无常师如此,诚以义理无穷,而取善贵广也。况人君以一身而膺天下国家之寄,尤当以务学为急,故高宗则逊志时敏,成王则日就月将,所以称殷周之盛王也。
【心学讲评】圣人之德,本其性之至纯至粹者,生而具知此理,而不待于学。即其圣修之日懋者,亦会通于往圣之微言,而穷天人之致,愤乐终身,无不与德心合契;亦非有秘授之心传,得之以为妙悟之宗。况在道法之昭垂,立为纲纪,散见为文章,以尽人官物曲之数,则惟不厌不倦之学,勤于问察,而上睿之姿,随感而皆通其故;尤非守一家之说,专己保残以曲成其是者之所能审矣。天下何非学也,圣人何弗学也,斯以成圣学之大也。
卫公孙朝以夫子之博综物理,参酌古今,而疑其有所授之也,问于子贡曰:“仲尼焉所从学,而能尔乎?”子贡曰:“夫子之所以为夫子者未易知,而子所疑夫有所从学而能者,其文、武之道乎!文、武之精意,以承天而绍前王者,夫子自有以冥合之。而其因大道,修人纪、制度文章,宰万物以役群动,其道具备,是子所疑于夫子之博闻而精订者也。学者师意而妄行,小儒繁言以破道,疑其坠矣。而道本建于不可拔,文、武且立于不可易,岂其遽坠于地乎!子孙不能守,列国弗能遵,典籍湮而学校废。乃斯道也,人心之所不容昧,则亦人闻见之所不尽忘者也。食旧德者有士焉,服先畴者有农焉。其大者以立纲陈纪,为君子之必由,则贤者识之矣。其小者匡俗宜民,为野人之所愿,则不贤者识之矣。由是言之,夫苟留意于天地万物之情理,则入其朝庙,行其原野,皆可有闻而有见,莫非文、武之道所存也。学者择焉而不精,惟不求精耳;语焉而不详,惟不求详耳。夫子圣不自圣,而以声入心通之大智,致其择善多识之圣功,焉不学也!是以论定质文而符合仁义之如此也。若以为有常师焉,则专家之学,据所知以蔽古今之大全,乃曲士小儒求以自鸣于当世者,而夫子何有于此哉!”
呜呼!此子贡之所以深于知圣与!其生知,知也,而知其理未即知其事;集惊圣之学以为学,而圣学乃大。夫子之所以贤于尧、舜者,非贤以生,贤以学也。焉不学,则焉不知,所以异于绝圣弃智而成一家之言者乎!未至于圣,而信其师说,希冥悟而废学问思辨之功者,岂不愚乎!
【元典】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庭上对大夫们说:“子贡贤于孔子。”【诸儒注疏】武叔,鲁大夫,名州仇。
【元典】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译文】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子贡,子贡说:“拿围墙做比喻吧,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
【诸儒注疏】墙卑室浅。
【元典】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译文】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子贡,子贡说:“拿围墙做比喻吧,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
【诸儒注疏】七尺日“仞”;不入其门,则不见其中之所有,言墙高而宫广也。
【元典】
“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译文】进得去门的人太少了,叔孙先生这么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诸儒注疏】此“夫子”指武叔。
【理学讲评】叔孙武叔、子服景伯都是鲁大夫。七尺为仞。后面夫子指武叔说。昔孔子道德高深,时人不能窥测。一日,叔孙武叔在朝中对众大夫说:“人皆称孔子是圣人,以我观于子贡,其聪明才辩还过于仲尼,仲尼殆不及也。”时子服景伯适闻此言,因告于子贡。子贡说:“人惟见道而后可以言道。武叔以我为贤,由于所见者浅也。以赐之道,上比于夫子,其高卑悬绝,譬如宫墙一般。赐也造诣未深、识见有限,比之于墙,不过及肩而已,其墙既卑,故人不必入其门也,但从外面窥之,于凡室家所有,一器一物之好,举目便看见了,是赐之道浅狭而易见如此。若吾夫子,道德尊崇,地位峻绝,比之于墙,其高数仞者也。其墙既高,若不得其门而入,则其中宗庙气象之美,百官威仪之富,何由而见之乎?是夫子之道,深广而难窥如此。今之人不过官墙外望而已,能得其门而入者几何人哉?若武叔者,正不得其门而入者也。他于圣道之美富,本不曾见是何等模样,则谓我贤于仲尼,亦何足怪乎?”盖由其识见之未深,故其拟议之欠当耳。子贡以是而晓景伯,所以尊孔子鄙武叔者,可谓至矣。
【心学讲评】圣人之道,宰万物而无遗者,其广大也;而其迥出流俗功利之表,以移易天下,而不与天下同其术者,其高明也。大者未易测,而高者固为凡近之所疑,疑其中之无有矣。
子贡仕于鲁、卫、制强齐,却句吴,功名着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取快一时之人心,子贡有以致之矣,而恶足以测夫子之所至乎?子服景伯以告子贡,知其说之非,而亦无以折之也。子贡曰:“叔孙氏之言,奚足疑哉!吾且为子譬之:今夫室则有宫焉,宫则有墙焉。墙也者,人与己相隔之区,限人以不可至者也。疑之于人,与流俗杂处而无别者,无墙者也。其能有墙者,则自为一境,而但与人以可望矣。乃室异而宫异,宫异而墙亦异,必相称也。高明广大与卑近之殊,久矣。循墙而为墙以外之人,所见亦殊焉。以赐之不能自拔于流俗,而与人情相近也,其譬诸墙之及肩者耳。虽为人之践履所不及,而耳目可以相逮,则室家有好,人得而窥之矣。赐之小有所树立于当时,而去功名之士不远者,殆如此。若夫子事无求可,功无求成,大道为公之志,超百王而立万世之极。大德敦化之原,合天道而绝思虑之迹。譬之于墙,数仞矣。学之者有循源之渐,用之者必委任之专,犹得门而人也。不得其门,而欲穷其目力以窥之,望崖而返,何由知其宗庙之美,以幽治鬼神而明修礼乐。百官之富,以论道有辅弼之功、举行有肇修之纪乎?以赐观于今世,临危而思解纷,触物而求辨证,芒然昧然冀快一时之耳目,则得其门者或寡矣。若叔孙氏见之卑也,情之迷也,企而望之,喜及肩者之出其藏以相示,则谓赐之贤也,不亦宜乎!而子伺疑焉!”
呜呼!道不高者必不大,而能大者必能高。处流俗之中,而兴人以易测,则其人可概贝矣。虽然,圣人亦未有高也,门亦不难得也,自画者莫能测耳。子贡深知之,盖亦不以及肩之墙自限与!
【元典】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诸儒注疏】“无以为”,犹言无用为此。土高曰“丘”,大阜曰“陵”。“日月”,喻其至高。“自绝”,谓以谤毁自绝于孔子。“多”与只同,适也。“不知量”,谓不自知其分量。
【理学讲评】土坡高者叫做丘,冈阜大者叫做陵。瑜是喻越,量是分量。叔孙武叔前说仲尼不及子贡,至是乃从而毁谤之,其诬圣之罪愈大矣。子贡晓之说:“尔无用此谤毁为也。盖仲尼之圣非他人可比,不可得而毁也。何者?他人之贤者,虽异于人,然所造未至,就如丘陵一般,自平地下看着虽高,其高终是有限,犹可得而足俞越也。若仲尼之道,冠绝群伦,高视千古,就如日月一般,悬象着明,与天地同运,无一物不在其照临之下,谁得而跆越之乎?纵有不肖的人,欲自弃于圣人之教横肆非毁,而圣人之道高德厚,岂彼浮言妄议所能污蔑?如日月之明,万古常新,非人所得而毁伤也。尔今之毁仲尼,正如要伤日月,只见其不揣自己的分量,于圣凡高下,懵然无辨,一天地间妄人而已,何足校哉?”按,子贡前以官墙喻圣道,此又以日月为喻,所以尊孔子而晓武叔者,其词愈峻,而意愈切矣。
【心学讲评】天下自绝于圣人,而君子无绝人之心。天下不知圣,病不在圣人,而在天下,是君子之所闵也。
叔孙武叔毁仲尼,逆天而自暴,在所必斥。而子贡有不忍其陷溺之意,喻之曰:“叔孙氏之为此,其将以抑仲尼而自伸乎?吾愿其存清夜仅存之心,留好恶近人之理,无逞其狂而不自觉也。夫毁者,以枉人心之是非,而自常情言之,或有可毁者焉。毁仲尼,则天理迷而人心丧。明王不作,虽幸逃非圣之诛,而直道未亡,且自贻违天之咎。仲尼不可毁也。毁者诬是以为非,非贤而何毁耶?乃他人之贤,虽高也,犹丘陵也。处之于地之上,而犹在地之中,以五尺之躯蹉踔而凌之,则人可自云逾之矣。谓山盖卑,诬者之常也。若仲尼,则日月矣。出入乎地之中,而不附乎地;运行乎天之上,而直丽于天;此仲尼之通天载以冒群生,立人极而贯千圣者也。尽人之思虑不能及其知,尽人之才力不能穷其能,虽奋迅而欲度越焉,必不能也。故终古无有思逾日月者也,毁之者自绝耳。非能绝也,私欲迷而妄心起,欲自绝也。虽欲自绝,而日月何伤?天自授之以万世之人心,使昭垂而不息,其何伤乎?然而终欲自绝也,则未尝度仲尼之为仲尼,而自度其为何如人也。使知量焉,俯而念己之志趣何如,己之见地何等,则愧发于心而机制于口,不自贻以无穷之咎矣。乃不自量,而竟一至此也,是可闵也。吾愿叔孙氏之自恤也。”
子贡不忘情于妄人,而戒之如此,君子用心之厚也,异端兴而圣道毁,终以自贼,可不惧哉。
【元典】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译文】陈子禽对谓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诸儒注疏】“为恭”,谓为恭敬推逊其师也。
【元典】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译文】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诸儒注疏】责子禽不谨言。
【元典】
“夫子之不可及也,由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译文】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
【诸儒注疏】“阶”,梯也。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故曰“不可阶而升”也。
【理学讲评】陈子禽即陈亢,恭敬推逊的意思。阶是梯。昔陈子禽虽学于孔子,而莫能窥其道之高大。一日乃谓子贡说:“师不必阶于弟子,今汝推尊仲尼,极其恭敬,岂以仲尼之贤有过于子乎?”子贡以其轻于议圣,因斥其失言之非说:“言语之发,不可不谨,一句言论说的是,人便以为智;一句言语说的不是,人便以为不智。智与不智,但系于一言之微。如此,可不谨乎哉?今汝谓仲尼不贤于我,其失言甚矣。知者固如是乎?盖人有可及不可及,若吾夫子圣曲高天纵,道冠群伦,人虽欲企而及之,而化不可为,有非思勉之可至。殆如天之高高在上,所可仰者轻清之象而已,岂有阶梯之具可攀跻而上升者乎?知登天之难,是知希圣之不易矣。子乃以我为贤,真日囿于天之中而不知其高者也,何其惑之甚哉!”
【元典】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
【诸儒注疏】“立之”,谓植其生也。“道”,引也,谓教之也。“行”,从也。“绥”,安也。“来”,归附也。“动”,谓鼓舞之也。“和”,所谓于变时雒。言其感应之妙,神速如此。“荣”,谓莫不尊亲。“哀”,则如丧考妣。程子曰:“此圣人之神化,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
谢氏曰:“观子贡称圣人语,乃知晚年进德,盖极于高远也。夫子之得邦家者,其鼓舞群动,捷如桴鼓影响。人虽见其变化,而莫窥其所以变化也。盖不离于圣,而有不可知者存焉。圣而进于不可知之之神矣。此殆难以思勉及也。”
【理学讲评】立是植其生。道是引导。绥是安。动是鼓舞的意思。四个斯字,言其随感而应,见效之速也。荣是尊荣。承上文说:“夫子之所以不可及者,盖有非常之道德,自有非常之事功,惟其穷而在下,故无由见其设施耳。使其得邦家而治之,其感人动物之效,岂小小哉?正所谓民生未遂,为之分田制里以扶植其生。那百姓每即耕食凿饮,并立于生养之中矣;民行未兴,为之建学明伦以倡导于善,那百姓每即遵道遵路,率由于教化之内矣;民居有未安,一抚绥之,使之得所。那百姓们即闻风向化,群然而来归矣;民俗有未化,一鼓舞之,使之自断,那百姓每即兴仁兴让,蔼然相亲睦矣。其在生之时,人皆欢欣爱戴,莫不尊亲而极其荣显。既没之后,人皆悲伤思慕,如丧考妣,而极其哀诚。其德化感人之速,而入人之深如此,就如天道发育万物,以生以长,曾莫测其所以然也。如之何其可及也哉?”子禽不知而妄议之陋亦甚矣。按古帝王治世之盛莫如尧舜,尧舜之治以时雍风动为极。而孔子之化,以绥来动和为成,于此见圣人功用其感通变化之机,一而已矣,故史臣赞尧之德曰如天,舜曰协帝。而子贡推尊孔子则曰犹天之不可阶而升,诚见其道之同也。有君师治教之责者,不可不深探其本焉。
【心学讲评】陈子禽亦犹叔孙州仇之见也。谓子贡曰:“有其德者,必有其才;有其功者,必有其效。以此论之,子之尊仲尼者,以师弟子之故而致其尊敬也。若夫才着而不可穷,功立而不可掩,仲尼之终老而无成也,岂贤于子乎!”子贡姑舍其心之迷,而薄惩其口之妄,曰:“子欲附于君子之列乎?则言之所系大矣。子非真有见于我与夫子之分际,而任意以言,其谓无伤于智乎?夫君子之言,人取正焉。一言而是非定,人以为智矣;一言而私妄行,人以为不智矣,愚不可教者也,言其可以不慎乎!而曰赐之贤于夫子。远矣哉,夫子之德,不易为子告也。而以我视之,岂但不敢与较贤哉,欲庶几企及之而终不能。非不能也,夫子不可及也。亦尝见为可学而至矣,穷学以求似,而夫子又超乎形象而有其高明;亦尝见可思而得焉,极思以求得,而夫子又迥绝乎涯量而有其广大。然则夫子之教,赐之学,皆阶也,可以升高,而不可以升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