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四书经纬
26583200000003

第3章 (序三)品四书精髓正道德情操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道德根基和重要精神支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儒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但归纳起来,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当然,在传统文化道德方面还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这五大要素中,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丰富,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发展。五大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和支柱。“仁、义、礼、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是我们要很好遵循的最重要的五种社会道德规范;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各种组合的比较来看,“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主要品行,在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仁、义、礼、智、信”在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长河中具有本源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林林总总、丰富多彩的庞大体系来看,“仁、义、礼、智、信”具有主导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广泛性、深远性影响来看,“仁、义、礼、智、信”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孙中山先生还提出要推行“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新的道德理念,认为人无道德便不能革命,人不具备好人格便不能够造就一个好国家。因此,他认为革命党人要具备“不求做大官,只求做大事”的优良的品格,足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推进社会变革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传承文明,开拓未来,用自己特有的世界观看待历史,观察现实,展望未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对古代思想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民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要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建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胡锦涛总书记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提出了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正确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文化的自我更新过程和中国文明面对世界之际,不仅会遭遇文化合法性与政治合法性的分立与分离问题,而且还会不断出现诸如大传统与小传统、心灵与实践、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背逆等等中国式难题。换言之,文化合法性与政治合法性浮现于当今中国的问题视域,秉持普世价值的同时恪守文化身份,拥抱政治理想之际对于人性永怀怵惕,坚守公民理想与扞卫民族理想的统一,不仅对固有文明优秀传统的体认、传承和归依。并在此基础上善于创造性阐释含弘光大,同时表现为对于自身文化身份在世界文明图景中的自我肯定,也意味着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人与思想者对于提澌中国文明境界的期待和担当,逼迫着我们必须做出当下中国的回应。

其一,对于传统“天下观”予以现代重构性阐释,以天下观念的博大与包容,吸纳一切人类文明,重塑世界格局。以晚近中国一百多年所积累的生存经验为背景来重构世界格局的努力,既是对“天下观”的拓展,可能也是向美美与共的人类家园理想提供中国文化启示的用力处。

其二,对于“中国精神”的文化合法性阐释与“文化中国”图景的建构。对于“中国”意涵的不断阐释,也是对中国之为一种人间秩序和人世生活的应然之维的绵绵不绝的开拓、提升和丰富的过程。由此造成的历史与道义、知识与思想、形上与形下、天道与人心的廓然意象,一以仁爱宽和、厚道中庸、博大中正和进取向上为依归,文质彬彬,坚毅刚卓,此其为中华也。这是“中国形象”文化合法性的必要内涵,更是面临全球化时代,文化与制度竞争形势下,中国知识思想界应予传承接续的未尽伟业。

其三,建构中国文明的超越本体,提高中国文明的精神层次。在此,需要挖掘中国文明的人文主义心性资源及其超越禀性,包括“以德抗位”的道德主体性,仁义礼智信的价值信念和精神追求,形成中国的自然法理论体系,剥夺世俗权力天然合法性的独断论述,形成“有法有天”的人间秩序,提炼超越意义的汉语学思。

其四,对于中国伦理智慧、道德理想的发掘和道义力量的涵养,大凡引领世界人类方向的国族,多半具有自己的浩然道德理想与铮铮道德担当,秉有深厚的伦理智慧,而提炼出普世的价值理念。平等、自由和博爱理念,既是政治理想,也是道德理想,两三百年来一直是响遏行云、鼓荡人心的最为美好的道德号令,一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千年心声,具有永恒的感召力。秉持如此道德情怀的国家,才是受人尊重的泱泱国度。一句话,中华文化的“复兴”,特别是软实力部分,尚需知识思想界的重构性阐释。

一个人一生可能不成功,但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成长。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有些仰望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趣味,一个政权的视野远见在于官员阅读水平。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味,也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四书经纬》正是这样一部中华道德情操修养书,并是一部值得阅读和陪伴终身的精神食粮。

是为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