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担当着决策者的角色,是一个企业、一个项目的最关键人物,是企业成败的主导者,因此,企业领导者应具有很高的个人修养。中华商道的研究者李伯淳对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做了理想化的概括:企业家应具有孔子的仁爱,墨子的兼爱;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盂子的性善,荀子的性恶;韩非的势术,子思的中庸;鬼谷子的纵横,诸葛亮的智慧;李淳风的先知,毛泽东的实践。
当温州模式成为一种既定模式之后,其先发优势将弱化,惯性思维定势成形,温州企业家失去了“逼”出来的生存压力,是否会滋生夜郎自大的心态,而时代要求温州企业家成为全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先锋队,温州企业家能否担当重任?社会各界表达出强烈的对温州经济的担忧和怀疑。
企业家精神的内涵还包括社会责任感,香港富豪李嘉诚先生投巨资发展教育事业,热心公益事业,关注内地发展,表现出了一个企业家的风范。厉以宁说:“中国企业家不仅仅是一个经营某个企业并在这个领域内进行创新活动的人,他们首先是个忧国忧民者”。“忧国忧民”这一点,温州企业家做到了,并且成绩十分突出。在2005年胡润慈善家排行榜上的50位企业家中,有18位的出生地在浙江,占相当大的比例。这其中,在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一的是正泰集团,共捐款6800万元。“为社会承担责任”是正泰的经营理念,南存辉认为,“慈善榜比富豪榜更有意义,我们希望多看到一点慈善榜、纳税榜。富豪榜体现的是企业创富能力,而慈善榜则体现了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联想柳传志在“我怎样当总裁”的演讲中有这样一段话:“企业的一把手跟下级员工之间的关系,就是大发动机跟小发动机的关系,你所带动的不是齿轮,不是螺丝钉。员工也可以成为一个发动机,而且能跟你同步。如果能够做到这样,这个企业活力就非常大。”
温州某企业为了带动企业活力,采取了非常的手段。“欢迎您成为‘快乐动物王国’的成员”,在温州辰光网络科技公司的管理制度手册的封面上有这样几行字。而这个管理制度手册也被称为“快乐动物宝典”。走进该公司总经理朱鸿福的办公室,一进门就会发现他的办公桌台位牌上写着的“富贵猪”字样,非常醒目。他递过来的名片上也印着“富贵猪”字样。在该公司,所见所闻都是与动物有关的。除了“富贵猪”之外,员工的名字还有小龙虾、犀牛、海豹、尼莫(电影中的卡通动物)……并且在工作中必须以吉祥物名字相称,否则还要罚款。朱鸿福说:“这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仿生企业文化’,淡化了公司内部等级制度,强调了平等,营造了轻松的氛围,实现了公司内部上下级和谐、平等、愉快的沟通。”朱鸿福认为企业家的精神很简单,就是与员工站在同一级台阶上,共同成长。
任何一个组织的生存和成长都需要有自己的领袖,研究各成功企业的成功因素都会发现这样一个重要现象:这些企业基本都有一个企业内外认可的企业领袖。这个领袖,在联想是柳传志,在海尔是张瑞敏,在格兰仕是梁庆德,在万科是王石,在华为是任正非,在力帆是尹明善,在万向是鲁冠球。如何才能成为万人仰慕的成功领袖呢?
王永庆被称为台湾商界的精神领袖,也是华人圈里的经营之神,他虽仅有小学文化却缔造出塑胶王国,并且他所具有的经营企业的知识并不比最优秀学校的最突出的腸A少,他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磨炼出独一无二的领袖精神。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自己开了一个米店,到现在,他成为台湾首富。王永庆令人敬佩的,不只在他的事业成就,更在他的学习精神。他从读书中学习,从工作中学习,从观察中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他是“活到老,学到老”这句格言的真正实践者中的楷模。
温州的企业家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目前,他们从四个方面着手:(1)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2)建设良好的社会人才环境;(3)提高企业家的学习能力;(4)提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是想学习而不会学习的人。”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就是一个想学习又会学习的人。他从一个农民到腸A工商管理硕士,他个人知识的提升的过程,就是正泰集团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南存辉就没有正泰,没有南存辉对学习的执着就没有今天的南存辉,他是新一代企业家的光辉典范。温州的企业家们已经意识到,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企业家是基础性力量,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具有八种精神:吃苦精神、牺牲精神、忘我精神、求实精神、学习精神、开创精神、负责精神、冒险精神,他们不断的充实自我,以成为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充满睿智与谋略、忧国忧民、虚怀若谷”的精神领袖。
温州人做人规则之三十九:终身学习,超前学习
专业知识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领导者走向成功的阶梯;掌握了知识,就像车厢装上电动机车,飞机加上火箭推进器。-犹太商人
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塔木德》,点一滴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去吻《塔木德》上的蜂蜜,他们认为“爱书吧,书是最甜的。”温州商人高天乐说:“未来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不是产品,而是组织的学习能力。企业做得好的人,不是眼前赚钱多的人,而是会学习的人。”不学习是赚不到钱的,学习与金钱有着直接的联系。
大部分温州商人因为家境贫寒,创业时的学历都很低,大部分是小学或者初中学历,如南存辉、周大虎是初中学历,王振滔15岁辍学,在温州读大学的人非常少,读大学再去办企业的人更少,所以温州被人误解为“文化的沙漠”。其实,温州的企业家普遍爱好学习,一些企业家甚至放下自己的工作去进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让自己的企业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现在温州人对学习的看法非常一致:“脑袋装得多,钱袋就装得多;脑袋装得快,钱袋就装得快。”
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说:过去大家形容温州老板“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现在老板不用睡地板了,后面一句话改成了“晚上看黑板”。现在的温州商人意识到不学习是赚不到钱的。在上海的中欧管理学院、北京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都可以看到许多温州企业家的身影,这里的学费动辄几十万,但是还有这么多企业家千方百计挤进去。现在,在温州商人的圈子里,大家见面问得最多的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最近看什么书。洪振宁说:“最近最流行的一本书叫《蓝海战略》,这本书几乎每一个专心做企业的人都看过。”
犹太商人非常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他们最看不起没文化的商人。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塔木德》,点一滴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去吻《塔木德》上的蜂蜜,他们认为“爱书吧,书是最甜的。”在犹太人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渊博的知识是智慧的象征,还是谈判成功的砝码。一个做钻石生意的犹太商人曾在谈判桌上问他的合作伙伴:“你知道大西洋底部有哪些鱼类吗?”据统计,美国一个高中毕业生一辈子靠打工收入,比一个同样工种的初中毕业生多挣10万美元;一个大学毕业生又要比一个高中毕业生一辈子多挣20万美元。
温州人因为知识不够,也有过吃亏上当的时候,朱张金当初去俄罗斯时,只带了一个计算器,只学了10个俄语单词:“一、二、三、四、五、好不好、多少钱、行、没问题、怎么走”。后来他到欧美做生意,感觉语言不通,做生意就像聋子、瞎子一样困难。1999年冬天,朱张金到美国参加一个皮革展,一个加拿大商人向他推销landcows(死牛皮),40美元/张,朱张金听了心中窃喜,他想这landcows怎么跟deadcows-样便宜呢?(在朱张金的理解,死牛皮应是deadcows,而没听说过的landcows则一定是好皮),他兴冲冲地从美国飞到加拿大看货,结果大失所望,那landcows就是deadcows,而老外没有骗人,因为死牛皮就叫landcows而不叫deadcows。一字之差,让朱张金跑了很多冤枉路,花了很多冤枉钱。从此,他下定决心苦学英语。而今,只有初中文化的朱张金已能用一口流利英语自如地给老外介绍自己的产品了。
高天乐是温州少数几个在创业前就拥有大学学历的企业家,人们称之为“儒商”高天乐无疑是个强调学习的企业家,从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他又读了中欧腸A硕士。此后,他受邀到北大、清华、复旦等大学讲学,并被中欧聘为兼职教授。1989年,教了7年书的高天乐选择了下海,1990年9月,他借了5万元创办长城变压器厂,他利用自己的学识,以超出别人一等的眼光对产品进行“包装”1997年,高天乐对天正集团进行股权改革,吸收了2600万的股金,天正也从一个家族企业转变为社会化的大企业。
高天乐认为,只有会学习的企业家才能做大事业。在高天乐的带头下,天正人掀起了学习的高潮。在天正的财务账上,“学习”归在费用栏。1998年,天正人均培训费2000元,1999年至今每年达3000元。公司高层还有5人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造,两年的费用达到100万元。对此,高天乐说:“未来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不是产品,而是组织的学习能力。企业做得好的人,不是眼前赚钱多的人,而是会学习的人。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家长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学功课,不料遭孩子反问:“你看振兴集团老板阿祥,大字不识,只会用画画代替记录客户的名字,反而成了千万富翁,我干嘛要学习?”很明显,这种认识是很肤浅的,很多温州商人的学历低,但是他们却有很高的学习能力。就是大字不识的阿祥现在也把“学好文化”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腸A学士陈宇华女士对中美两国百富榜进行了比较,并发现了中美两国企业家群体所具有的“蓝色基因”(1)财富成长与学历没有高度关联;(2)美国百富低学历赛过高学历;(3)终身学习、开放合作、创新求实等“蓝色基因”是中国百富成功的核心素质;(4)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第一特质是学习能力;(5)创新能力决定企业制高点;(6)财富的气质就是执著追求。把时间挤出来都用在学习上,是鲁冠球“少应酬”的真正原因,日理万机的他每天有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从每晚7时到12时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只读过初中的他已有60多篇论文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发表,成为一个出口成章并著书立论的“农民理论家”
《塔木德》箴言中指出: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犹太人有个说法,犹太人一生有三大义务,第一义务就是教育子女。在经济扩张的过程中温州人强烈意识到文化的贫瘠对经济发展的阻力作用。富裕了的温州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子女理解为“绩优股”希望通过教育的高投入得到今后的高回报。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5年开设了一个“创业人才孵化班”人称“少帅班”这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来自浙大城市学院的不同专业,却有一个共同背景一他们大多是家族企业老板的子女,其中来自温州的民企老板子女就占了全班学生人数的一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管理系徐萍平介绍:如今,20世纪80年代起家的第一代民企创业者开始逐步退居幕后,新一代年轻人开始渐渐接过接力棒。在未来十年内,中国家族企业将掀起“换代”高潮。“少帅班”的开办,正好满足了一部分企业家子女迫切希望补充知识的需求。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的郑杭生谈到故乡温州时说:“我们家族有两条对知识分子的优惠政策,一是如果有人考上大学的,就在家谱上他的名字处划上一道线,以示优越;另一条就是有幸读大学的,清明祭拜祖宗的时候,有资格与60岁以上的老人坐在一起喝酒。’由此可见,温州人对知识的重视。
有位周先生是这么表述的:我的故乡温州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被人羡慕的是“五金小组”即项有金链,指有金戒,耳有金环,胸有金坠,手有金镯。当时,甚至连车站蹬三轮的小伙,手上也带着半两重的大金戒,扶着车把,向外地人炫耀自己的富有。现在人们追求的不是“五金”而是“五会”会电脑、会开车、会外语、会文秘、会公关,具备“五会”立足社会,令人刮目相看。
犹太商人认为:专业知识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领导者走向成功的阶梯;掌握了知识,就像车厢装上电动机车,飞机加上火箭推进器。温州商人认为:学习是“知”实践是“行”,我们必须在学习的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温商们正前赴后继的加入了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的伟大工程。
温州人做人规则之四十:主动出击
我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
-《塔木德》
失败者错过机遇,保守者等待机遇,进取者寻求机遇,成功者创造机遇。马基雅维里在他的名著《君主论》中提到:“我确实认为是这样:迅猛胜于小心谨慎,命运常常是青年人的朋友,因为他们在小心谨慎方面较差,但比较凶猛;而且能够更加大胆地制服命运之神。”机遇和命运同样,在如同战场的商场中,只有以迅猛之姿主动去创造机遇,才能待时机成熟,瓜熟蒂落。
抢占商机,就意味着在商战中掌握了主动权,胜算更多,甚至抢占独门生意。先入为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领先一步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发现商机后进行理性计算,合理运用一切机会,追求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这是犹太商人商业经营的真谛。
商界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弱者等待机遇,强者创造机遇”,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谁能把握机遇,谁能主动出击,谁就能改变命运。
在温州人眼里,商机是无处不在的,甚至在饭桌上也可以“捡”到大商机。1987年,16岁的罗云远只身出门,到武汉闯荡,几年来尝试着做各种生意,小有所成,他的生意真正做大,却是靠在饭桌上得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