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列宁从哈默的谈吐中听出这种忧虑,马上又说道:“我明白,我们必须确定一些条件,保证承租的人有利可图。商人不都是慈善家,不然只有傻瓜才会在这里投资。”
就这样,列宁对哈默的一连串的疑虑,像剥笋一样逐个加以廓清,并且斩钉截铁,干脆利落,毫不含糊,把政策交待得明明白白,使得哈默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没过多久,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前苏联开办企业的美国人。
步步诱引,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巧设陷阱,牵着对方鼻子走的求人技巧自古就有。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墨子就十分精通诱导这一求人方法。
当时,楚王已命公输般造好攻宋的云梯,一时剑拔弩张、形势危急。墨子听说后,从鲁国急忙赶去楚国,说服公输般和楚王不要攻打宋国。
墨子见到公输般,提出求他帮助自己杀死仇人。对这一要求,公输般非常不高兴。墨子见此情景,知道对方已经上钩,于是进一步用金钱刺激他说:“愿奉送十斤黄金。”诱使对方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的话。
至此,公输般已完全进入了墨子预设的圈套。
接着,墨子开始义正辞严地对公输般进行驳斥:“荆园土地有余,而人民不足。”在此情况下去攻宋国,实质就是葬送自己所缺少的人民,而去争夺自己有余的土地,这不能说是明智的;宋无罪而要攻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而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辩了却得不到结果,不能说是坚强;按照义理不杀一个人,却要杀死许多人,是不懂得事理。
一席话说得公输般哑口无言,终于答应带他去见楚王。
在公输般引见下,墨子拜见了楚王。墨子先假设这样一种情况,说有一个人舍弃自己彩饰的篷车不坐,而想去偷别人的破车,不穿自己的绫罗绸缎,却想偷别人的粗布衣裳;不吃自家的好菜好饭,却想偷吃别人的糠皮酒糟。请问楚王这是什么样的人?
楚王顺着墨子的思路回答:“这人一定有偷窃的毛病。”楚王这一应对正中了墨子的圈套。
墨子见时机已到,便将刚才假设的三种情况,与楚王准备攻打宋国的情况加以比照,对比强烈,并为推出结论做伏笔。
他指出,楚国纵横几千里,宋国方圆才五百里,这就好像漂亮的篷车与破车相比;楚国有梦泽,野生动物和水产品都很丰富,而宋国却是个连野鸡、兔子和鲫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如同好饭好菜与酒糟糠皮相比。
楚国有丰富的木材资源,而宋国连大树都没有,这就好比绫罗绸缎与粗布衣裳。如果楚王去攻打宋国,是不是也犯了偷窃的毛病?墨子一席话,无可辩驳地指出了攻打宋国的非正义性和不明智,楚王对之不得不连连称善。
最后,墨子又当着楚王的面,解下衣裳当城墙,用木片做防守的器械,和公输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攻防战。
公输般九次变化攻城的方法器械,墨子都一一抵挡住了。公输般攻城技穷,而墨子却尚有足够的防御之法。公输般却并不甘心认输,便对墨子说:“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了,但我不说。”
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我也不说。”
楚王忙问:“为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之意,不过是要杀了我。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无法防守。然而臣来楚时已想到这点,便派臣之弟子三百人拿着臣设计的防守器械,在宋国的城墙上等待楚国的入侵了。”
听到这里,楚王说:“我不攻宋了。”
就这样,墨子达到了自己求人的目的,一场不义之战就这样被制止了。
无中生有,善用画饼吊胃口
求人时,想让对方答应你的请求,你得有吸引对方的地方,以此作为交换的条件。你手中的“王牌”一定应该是对方没有的东西。假如你并没有这种可居的奇货,这时,你就要运用无中生有的办法去制造。
你可以画一个饼,假造一个奇货,也就是针对对方感兴趣的方面,人为地进行包装、宣传和夸大。
人们对事物的态度,越朦胧越要寻求其清晰。如果能把谜面说得扑朔迷离,人们就越想寻求谜底;胃口吊得越高,效果就越好。
日本的伊那镇地处荒僻一角,风景平淡无奇,当地政府却希望它变成“奇货”,变成风水宝地,变成人心所往的旅游胜地。当地政府实际上就是在求人们到这个荒僻的地方旅游。
他们派人四处了解民风民俗,经过几个月的折腾,好不容易搜集到了一个民间故事,故事叙述了古代一位侠客勘太郎的神奇经历。尽管这只是不能证实的民间传说,但政府像掘到了一个金矿,并由这一点入手去做了大量的工作。
过不多久,伊那火车站广场上,奇迹般地树起了一座勘太郎的铜像。书店里,突然冒出了许多描写勘太郎锄强助弱、侠骨仁心的神奇传说的图书。旅游品商店里,勘太郎的木雕、勘太郎腰带、勘太郎兵器等新玩艺层出不穷,甚至民间开始到处传播赞颂勘太郎的歌曲。
勘太郎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大英雄。顺理成章的是,勘太郎的诞生地伊那镇自然成了英雄圣地,成了闻名遐迩的观光胜地。
无中生有,点石成全,平淡无奇的地方却成了财源滚滚的风水宝地,成为当地政府可居的“奇货”。
期望后置:一种聪明的诱导
求人时,面对疑惑不定的对方,应当用可供对方选择的方式来提问,并将希望他回答的答案放在后面,这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经常运用而且比较有效的技巧。
例如一位学生既想外出度假,又担心失去补习功课的机会,他在二者之间犹豫不决。作为他的老师,如果希望他补习功课,可又不好直接干涉,那么就可采用“期望后置”战术:“你是外出度假呢,还是先补习功课呢?”
如果我们外出替别人买了一件小物品,可回来后不想再乘趟公共汽车送到朋友家,那么就可以采用“期望后置”求人法让朋友自己来取:“您看是我送过去呢,还是您来取呢?”
某男影星在谈到自己说服女朋友愿意留下过夜时,他表明自己用的就是“期望后置”式问法:“你是要回去呢?还是要住下来?”而绝不会问:“你是要住下来?还是要回去?”
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一名女性被自己喜欢的男性先问及“是否要回去”时,心中便颇有安全感,因为对方似乎颇为尊重自己,同时又因为期待落空而略感失望,但紧接着却问道:“还是要住下来?”而使失望感顿时消失,即使不回答也等于答应了。
如果反过来先问道“你是要住下来”的话,一般的女性必定立即起了警戒心,而接着又问“还是要回去”,使对方直觉感到应该回去,即使原本是愿意留下来的,此时也不好说出口了。
这位影星对女性心理了解得十分透彻。即使两人的交往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否住下”对女性而言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会使她产生紧张的心理。而第一种说法表面上虽看似尊重对方,其实不过是诱使女方入瓮的另一种说辞。
在求人时常会遇上二者选其一的情况,若是你想让对方选择自己所期待的,问话时最好将它置于后面。
如在商店中,当客人买了许多东西正要回去时,你便问他说:“是要我帮你送过去呢?还是你自己带回去呢?”
大多数的客人听了都会说:“还是我自己来好了。”如此不但表达了你对他的关怀之意,同时又替自己省去了许多时间和劳力。
如果你想对一名不速之客下逐客令时,不妨对他说:“今天是要喝一杯呢?还是下次再来?”客人听你这么一说,大多会说:“下次再来好了。”
人们往往有选择后者的习惯性思维,采用“期望后置”式求人术就可产生这种奇效。
认准一条路,抱准一棵树
求人切忌朝三暮四,八方朝拜,要认准一条路,抱准一颗树,对准一个目标投掷,这样孤注一掷地求人,办事才不会前功尽弃。
猎人在一次打猎途中看到两只兔子,他想将这两只兔子一网打尽。正在这时,两只兔子分别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跑去。
猎人先追往南跑的兔子,追了两步,又想起那只向北跑的兔子,便朝着南边胡乱放了一枪,然后转身去追北边的兔子。
北边的兔子已经跑很远了,猎人只得朝着北边又胡乱放了一枪。这时他想:我还是追南边的兔子吧。
可是等他向南望去,只见一片衰草在风中摇曳,兔子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一,求人也是一样。对于同一件事,求人不能目标太多,脚踩几只船。
对所求的目标专一,有时并不容易做到。为了达到目标专一,必要时可以采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著名用兵法则。
这项原则是在士兵斗志不坚,军心不齐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非常措施,像项羽破釜沉舟,使土兵只有向前,才能生存,后退无路。再如韩信的背水列阵,也是断绝士兵的退路,使他们团结一致,拼死作战。
但在求人时,运用这一原则与上述两个战例不同,这里不是用在别人身上,而是用在自己身上,使自己没有退路,以便一心一意地去求人。
除了所求之事要专一之外,对所求之人也要专一。许多求人者为了把一件事办成,便多方奔走,求了这个,又求那个,见佛就拜,其实这又是求人的大忌。
当你把事情拜托给一个人后,又去向别人求助,这表明你对前者不信任,最起码也是没有信心的表现。再则,人多嘴杂,多方神仙一旦碰头,说法不一,办事方法不一,容易出岔子,搞不好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件事,求人不能太多,不能东张西望,认准庙门后,烧香上供要专一,切莫朝三暮四,八方朝拜,这样香火分散,神仙未必显灵。要认准一条路,抱准一颗树,坚持到底。
威尔逊先生从美国移居沙特,目的就是奔石油而来。海湾地区那流动的乌黑的“液体黄金”,对威尔逊来说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威尔逊移居沙特后,人生地不熟,一连几个地区,他都没能获得石油开采权。如果向沙漠纵深开采,必须得到当地政府的特批许可。
通过一名美国商人,威尔逊认识了拉旺王子。威尔逊得知,王子喜欢枪支,他便特地从德国高价买来镶钻石的手枪和无弹壳的新式冲锋枪相赠。哪知王子无动于衷,因为给他送枪的人太多了。
随后,威尔逊在法国购进一辆奔驰6005型防弹车,王子虽然收下了礼物,但也没有多少特别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