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人生最大的生存和竞争本领
26701600000020

第20章 求人善运用的18种策略(8)

不久,威尔逊又从非洲买来几头狮子,送到王子的私人动物园。最后,威尔逊为王子订制了一架小型豪华客机,将订单送到拉旺王子手里,并说明自己的意图。

拉旺问威尔逊:“你送我的礼物都很值钱,既然你这么有钱,为什么还想着地下的石油?”

威尔逊说:“为陛下送礼物,我已负债累累。”

拉旺王子说:“难得你这么专一和诚心,我就给你想个办法吧。”

终于,威尔逊拿到了沙漠深处的石油开采特批许可证,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求人办事,要对准一个目标投掷,相信总有打中而且打动的时候。这样孤注一掷地求人,办事才不会前功尽弃。

借人口中言,办我所求事

求人时不妨去找一位第三者,让他尽其所能,从中撮合,传递信息,论理说情,你的求人目的就不难达到。

通过第三者的言谈,来传达自己的心情和愿望,在求人办事过程中是常有的事。巧借他人之力之势,求人很容易成功。

如果有事求人,对方素不相识,或陌路相逢,直截了当地说明自己的意图,很容易被对方拒之门外,自己会感到很尴尬。如果巧妙地运用第三者的言语,来传达自己的心愿,虽然有些牵强,但对方一般不会拒绝。这是一种避免吃闭门羹的好办法。

一位推销员为了推销百叶窗帘,他知道某公司的经理与某局长是老相识,便打听到经理的住处,提一袋水果前去拜访。

彼此寒暄后,他说:“这次能找到你,是得到了王局长的介绍,他让我替他向您问好。听王局长说,你们公司还没有装百叶窗帘……”

第二天,百叶窗帘的合同便成交了。

此人高明之处就是有意撇开自己,用“得到了王局长的介绍”这种“借人口中言,传我心腹事”的迂回法,使自己的请求很快被对方接受。

要想借助他人的语言,将自己的要求传达给对方,那么就需要找到从中撮合的第三者,通过他来达到求人目的。

从前社会上有一种人叫“媒婆”,专门从事介绍男女相识、牵线搭桥的工作。那时候男女授受不亲,结婚前不能恋爱约会,有什么要求愿望全靠她来传递,可见,如果没有一张伶牙俐齿,不会察颜观色,没有一套过硬的交际本事,恐怕是难以胜任的。

在求人时如果能够找到这样一位人才,让他尽其所能,从中撮合,传递信息,论理说情,你的求人目的也就不难达到。

孟尝君是齐国的名门贵族,几度出任相职。由于与齐闽王意见不和,一气之下辞去相职,回到了私人领地叫薛的地方。

然而,孟尝君回到薛地不久便发生了一件大事。

战国时代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犹如儿戏,十分频繁,邻国之间的关系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时与薛接邻的南方大国楚正待举兵攻薛。与楚相比,薛不过是弹丸之地,兵力粮草等均不能比,楚兵一旦进攻,薛地肯定不能自保。

燃眉之急,惟有求救于齐。但孟尝君刚刚与闵王闹了意见,没有面子去求,去了也怕闵王不答应。为此他伤透了脑筋,几乎一筹莫展。

这时,齐国大夫淳于髡来薛地拜访。他是奉闵王之命去楚国交涉国事,归途顺便来看望孟尝君的。孟尝君抚额称庆,他早已想好主意,亲到城外迎接,并以盛宴款待。

淳于髡博闻强记,善解人意,不仅个人资质好,与王室也有密切的关系。威、宣、闵三代齐王都很器重他,闵王时期他成了王室的政治顾问,且与孟尝君有很不错的私交。

孟尝君既然决心已下,便开口直言相求:“我将遭楚国攻击,危在旦夕,请君助我。”

淳于髡也很干脆:“承蒙不弃,从命就是。”

后人猜测,淳于髡此行,可能是专为朋友解危来的,只不过须孟尝君亲自当面求他才行。朋友之交,有许多心照不宣的东西,古来如此。

淳于髡赶回齐国,进宫晋见闵王。闵王问道:“楚国的情况如何?”

闵王的话题正中淳于髡之意,顺着这个话题,淳于髡要开始展开攻心术,履行对朋友的承诺了。

“事情很糟。楚国太顽固,自恃强大,满脑子想以强凌弱,而薛呢,也不自量……”

闵王一听,马上就问:“薛又怎么样?”

淳于髡眼见闵王入了圈套,便逮住机会说:“薛对自己的力量缺乏分析,没有远虑,建筑了一座祭拜祖先的祠庙,规模宏大,却不问自己是否有保卫它的能力。目前楚王出兵攻击这一祠庙,唉,真不知后果怎样。所以我说薛太不自量,楚也太顽固。”

齐王表情大变:“喔,原来薛有那么大的祠庙!”随即下令派兵救薛。

守护先祖之祠庙,是国君最大的义务之一。为了保护祖先祠庙就必须出兵救薛,薛的危机就是齐的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闵王就完全不再计较与孟尝君的个人恩怨了。

整个过程,淳于髡没有提到一句请闵王发兵救孟尝君,而是抓住闵王最关心的问题,旁敲侧击,点到痛处,令闵王自己主动发兵救薛,实际上是救了孟尝君。

巧妙地借用外部环境

利用对方不熟悉或糟糕的环境,可以使其失去耐性,在情绪不安中答应你的要求。

日本是岛国,资源短缺,而澳大利亚资源极其丰富。日本渴望购买澳大利亚的钢和煤,而澳大利亚在国际贸易中却不愁找不到买主。

按道理,在这场较量中,澳大利亚居于主动地位。但是由于日本人采取环境妙用的技巧和方法,反使澳大利亚商人败倒在日本商人的手下。

日本人深知澳大利亚人过惯了富裕和舒适的生活,对日本的生活环境很不适应。而且根据澳大利亚人的习惯,他们一般都比较谨慎,讲究礼仪,不至于过分侵犯东道主的权益。

鉴于此,日本人有意识地把澳大利亚的谈判者请到日本去谈生意,结果,澳大利亚人一到日本,就表现出拘谨和急躁情绪,刚过几天就急于回去,表现出对谈判环境的极不适应。

而作为东道主的日本谈判代表则沉着应战,不慌不忙地讨价还价。

在谈判过程中,日本方面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后,日本方面仅仅花费了少量的款项做诱饵,就“钓”到了“大鱼”,取得了按常规难以取得的利益。

更为有趣的是,在埃及和以色列关于西奈半岛争端的谈判中,美国当时的总统卡特为了使中东和平谈判能够早日成功,竟有意将谈判地点选择在大卫营。

可是大卫营究竟是一个什么所在呢?它环境糟糕,生活单调、枯燥,令人厌倦。最刺激的活动就是捡捡松果,闻闻松香。

卡特为了促成这次中东和谈,惟一的娱乐工具是他安排的两辆自行车,供14个人使用。每天晚上,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统贝京,可以在总共三部电影中任选一部观赏,作为调剂。

到了第六天,每个人都把每部电影看过两次,并且感到十分厌烦。每天早上八点钟,卡特都会去敲萨达特和贝京的门,并用他那单调的声音说:“我是吉米·卡特,准备再过内容同样无聊、令人厌倦的十小时吧!”

显而易见,没有谁喜欢过这样的生活。只要签约不致于影响自己的前途,谁都想立即签字离开那个鬼地方。

卡特一番良苦用心,终于换来了中东和平谈判的圆满成功——以色列归还埃及的西奈半岛,埃及将西奈半岛划为非军事区。这个结果,与卡特选择大卫营这个特别的谈判地点,以及令人生厌的谈判环境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利用枯燥的环境,使对方失去耐性,可让对方在情绪不安中答应你的请求。

求人催问有讲究

求人催问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注意分寸,做到有理有节。

求人办事者,总想尽快解决问题,可实际上,事情往往难以如愿。显然,被动地等待是不行的,还得一次又一次地向对方催问。

催问很有讲究,催问时,态度要诚恳,语气应平和。即使受了冷遇,碰了钉子,甚至对方发脾气,你都要沉住气,只要问题能处理,受点委屈也值得。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要心平气和地陈述你的看法。

说话时,要注意用语的分寸,多用恳请语气,千万不可用“怎么还不处理呀”、“不是说今天就给我答复吗?为何讲话不算数”、“你们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个月前必须处理”等等责问句或命令句。如果改换另一种询问语气,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不能有急躁情绪,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申诉你的理由和要求。别指望很快就能得以答复和处理,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在催问时间的间隔上,要越来越短,次数要越来越频繁,以造成被求者的紧迫感。频频催问,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烦躁,这不要紧,只要你有理有节,对方就会理解;只要你坚持不懈,就会带来转机。

一位被领导穿小鞋的受害者,向上一级领导告状之后,这位领导不想过问。

受害者于是频频催问,以至于连这位领导的妻子也嫌烦了,她对丈夫抱怨道:“这个人怪可怜的,天天来,烦人不?你就给他解决算了。”

想想也是,领导此时才下了决心,处理了这件事。

有时候,你可能陷入一桩纠纷或官司中,尽管事实俱在,是非清楚,尽管你作了种种努力,一次又一次地催问,然而,事情还是得不到解决。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如下原因:

第一、事情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者深感棘手,干脆不管;

第二、处理者与犯法者感情深厚,徇情庇护,不能秉公执法;

第三、处理者本人与此有牵连。

这三种情况都会使处理者的心理天称倾斜。他们可能会采用“冷处理”办法,以拖延的战术,慢慢消耗你的精力,磨灭你的意志。

比如,处理者会说:“给我个面子怎么样?”“有理让三分吧!”“退一步海阔天空嘛!”以这种中庸哲学来瓦解你,使你放弃正当的要求。

这时候,你在催问时就得指出,这是不可调和的是非问题,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并坚定地表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只要你态度坚决,紧迫不舍,“冷处理”就会失去效应,处理者只好拿出最后一招——以权压人了。

这时候,你仍不要灰心,应作最后的努力,即一面申明大义,一面晓之以利害,可以郑重其事地告诉处理者,这事如果得不到公正处理,自己将会采取其他行动以扩大事态,让处理者明白,将会发生怎样严重的后果。

凡是徇情枉法者,都是心虚的,他们最害怕事态的扩大,因为一旦事情闹大了,他们就有逃不掉的责任,从这一点考虑,他们很可能答应你的正当要求。

求人时要摸清对方的心理,根据他的心理需求再挖出诚恳的请求,所求之事便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