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并非能有成就,不长进的上司大有其人,他们认为自己的上级都没有识人的眼光,这种人,最好不要接近他。因为他会贬低自己从事的工作,发上级的牢骚,而爱发牢骚的人是不会有进步的。
嫉妒部下幸福、心胸狭窄的上司,你绝不可以依赖他。这种上司,纵使他不愿看到部下不幸,但是,也不喜欢看到部下幸福快乐。你求他办的事,到了最后,都会不了了之。
贵人相助,千里马求伯乐识
许多人都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拼了还是一塌糊涂,究其原因是由于缺少贵人相助。要成功,就要求得贵人的帮助。
贵人相助事事成
没有外力的介入,难事很难办成。要想办成一件大事或难事,必须借助别人的力量。然而,他人之力不是很容易借到的,即使借到也不一定对所办之事有用。
所以,借用别人之力办事关键是要找对人,一旦得到贵人相助,大事就成了小事,难事就变为易事。
贵人是人生中的恩师。人生之中,那些能够提携、帮助自己办成人生大事的人,常被称之为“恩师”、“伯乐”、“贵人”。对被求者而言,他们不同于常人,自然也拥有常人所不及的力量,可帮人办成不一般的事情。
善借贵人办事,求得贵人相助,是许多人能办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也是攀向事业高峰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有了贵人,不仅能缩短成功的时间,还能加重你的筹码。如果你自知能力缺乏,毅力有限,那就更需要贵人相助。
对于一般人来说,贵人很难遇上,然而一旦遇上,就要紧紧抓住,直至帮你办完事为止,这才是求人者的智慧与高明所在。
贵人,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名门望族、皇亲国戚、权重势强的贵胄之家,那些在层级组织中职位比较高能助你晋升的人,是你经常接触到的贵人。
有了贵人相助,个人的事业将大放异彩。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当创业老板的,竟然100%都曾被不同等级、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贵人提携与扶助。
不论在何种行业,“马带路”向来是传统。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后进,储备接棒人才。这些例子在运动界、艺术表演界、政治界更多。
有人说,官场上是讲究人脉,谁是受谁提拔的,谁和谁相互帮忙,谁跟谁彼此利益输送……若论起每个人的背景来头,几乎都有不同“能量”的靠山撑腰。少了这些贵人,任你本事再大,也很难在复杂的社会里出人头地。
没有贵人相助比较难成气候,但若要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在于自己有没有真本事。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保证后面一堆人等着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表现好坏,代表伯乐的识人之力。找到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
古今中外,在名人的成功历程中,总有一些至关重要的人物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施展出自己不负栽培的好手段、真本事,这才是他们把握历史性机遇的关键性一步,也是他们最终成功的要素之一。
找到帮你成事的贵人
攀龙附凤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希望在自己成功的路上得到贵人扶助?谁都希望自己有声名显赫的朋友,并且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这样自己也就沾上了荣耀,在别人眼里也就身价大增了。
对于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来说,找到贵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费尽心机,不辞劳苦,才能达到目的。
一位艾布杜的阿拉伯人,穷因潦倒,身无分文,后来使用了广求于天下的手段,不但求来许多名人作朋友,还为自己求来了百万家财。
这个阿拉伯人,原先只不过是个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零时工,如今他可是身家数百万美元的大亨。他的财富并不是由经商得来的,而是靠几本签名簿。
艾布杜致富的法宝说来简单有趣。他的签名簿里贴有许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亲笔字,签写在照片底下。然后,艾布杜便带着这几本签名簿周游世界,登门造访工商巨子和好出名的富翁。
“我千里迢迢地从阿拉伯前来拜访您,是由于我十分仰慕您,请您贴一张珍贵的照片在这本《世界名人录》上,再请您签上大名,我们会加上简介。等它出版后,我会立即寄赠一册给您……”
被他拜访的富豪,一看其中的照片和签名,都是当代世界名人,多数人都心甘情愿地签下大名,并提供照片。
富翁们有的是钱,又喜欢摆阔,一想到能跟世界名流排名在一起,便感到无限风光。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毫不吝惜,付给艾布杜一笔数目可观的金钱。每本签名簿的出版,成本不过一两美元,而富人所给的报酬,却往往超过上千美金。
艾布杜花了整整6年时间,旅行96个国家,提供给他照片与签名的共有2万多人。给他的酬劳最多的2万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总计收入大约500万美元。
找到贵人还要善于利用关系,借用更高身份者的名义。这种方法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应该注意策略。
清政府的官场中历来靠后台,走后门,求人就写推荐信。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用武之地。”
左宗棠知己好友有个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补到实缺。他见别人都有大官写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来找左宗棠。
左宗棠见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气,但当黄兰阶提出想让他写推荐信给福建总督时,登时就变了脸,几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恼,离开左相府,就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见到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字体,十分逼真,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摇回福州。
这天是参见总督的日子,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奇怪地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你为何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这柄扇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给他补缺,不想他却有这么个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上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消了。
总督要过黄兰阶扇子仔细察看,确系左宗棠笔迹。不久,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几年以后,黄兰阶就升到四品道台。
总督一次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大人故友之子黄兰阶,如今在敝省当了道台了。”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来找我,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本事,自有识货人,老兄就很识人才嘛!”
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这个大贵人为背景,让总督这个小贵人给他升了官,实在是棋高一招的求人绝活。
如果黄兰阶直接说服总督提拔自己,就很难达到目的。他巧妙地借用了左宗棠的名义,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求人目的。
拉大旗做虎皮
有时候找到了贵人,但贵人不肯或不便出面,这时候就要借贵人的名义增加自己的分量,这种策略叫“拉大旗ZX做虎皮”,也可以称为“借光”。
拉大旗做虎皮,可以蒙住自己吓唬别人。自己的力量并没有增加,但给人的形象不同,因而就有了“牛眼出大人”的效应。
最为典型的是三国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征西伐,威震四方。开口“吾今奉诏讨汝”!闭口“孤近承帝命,奉诏伐罪”,在军阀混战中占尽了道义上的便宜。
不管具体动机如何,拉大旗拉的就是声望和面子,是借助他人的面子和威名抬高自己,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韬略。秦末农民起义,项梁不惜找到楚怀王的一个孙子,立为楚王,便是想借楚怀王的影响吸引百姓,因为这些人的影响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且也差不多都有了明确的形象定位,顺手拈来是件事半功倍的事。
“借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是一种心理现象,国外叫做“哈洛效应”,是指由于外在力量的影响,使某事物增光添色,就好像圣像头上的光环,使圣像显得更为高大更有影响力。
利用这一效应就可以借助权威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比如我国古代“伯乐一顾,身价十倍”,实际上就是利用权威的力量,而在马身上加上了“神圣的光环”,从而抬高了马的价格。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人的身上,也能提高人的形象,增加人的光辉。
在现代社会,“借光”这种手段已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
那么,怎样去借贵人的光呢?
可以巧借名人。如谈话中常出现一些身份高的人的名字,你在别人眼里就会不同寻常。
巧借名地。如借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常去的地方,该地是你的家乡,或是你经常光顾的地方,这也可以作为提高你的身份和能力的资本。
巧借名言。如请社会名流为你题词,请专家教授为你写的书作序,请明星为你签名,等等。
被社会承认,是人的正当追求,对社会进步也有积极意义,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就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
借光时要多长几个心眼儿,手段也要花样翻新。
借自己有权势亲戚的面子,往自己脸上贴金,抬高了自己的身价,到别人面前讨便宜,实在是棋高一着的点子,这样做,亲戚也不会损失什么。即使栽个跟头,露了馅儿,亲戚也不好怎么样,毕竟是亲三分向嘛。有些人此法运用得更妙,无亲戚可借光,便大演空城计,一样能达到目的,但用之须慎之又慎。
诗外功夫:谋求边缘人物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