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人生最大的生存和竞争本领
26701600000035

第35章 对付别人求你时的8门技巧(1)

帮人就是帮自己

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帮己。

人一生中,总有求人的时候,也会有被人求的时候。当别人求你的时候,你该怎样去应付呢?是答应别人的请求,还是将别人的请求拒于千里之外?对许多被求者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其实,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帮己。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国际事务的联合国,可是联合国设在什么地方,一时间成了一个颇费周折的问题。

按理说,联合国的地点应设在一座繁华的城市。可是在任何一座繁华的都市建立联合国总部,都需要大量的土地,花费大量的资金。显然刚起步的联合国无法支付这样一笔巨款。

这时,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即出巨资870万美元在世界性的大城市纽约买下了一块土地,并同时买下了这块土地周围的大片土地。在世界惊诧的目光下,洛克菲勒家族将这块870万美元买来的土地无偿地捐赠给了联合国。

联合国大厦建起来后,周围的土地价格迅速飙升,没有人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经营这片土地到底赚回来多少个870万美元。

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了,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够收到这丰厚的回报,就是他们有一种帮助人的善意,这是睿智,是胆略,更是胸怀。它的成功告诉人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其实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这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出一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土。

在给予别人帮助的过程中,总是在否定着自己人性中的一些不真、不善、不美,粉碎了自己潜藏的自私、胆怯和恶意,考验着自己的崇高与虚伪,当你伸出援助之手,自己的灵魂在自然洗礼中得以升华。

这也许已超出了对别人帮忙的意义,从做人的长远眼光来看,这恰恰是对自己更高意义上的帮助和拯救。

相反,不肯帮助别人的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别人的困难,他可当作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会无动于衷。

不肯帮助别人的人,他的心中除了容下一个可怜的自己,整个世界都不值得关注和关心。不善于帮助别人的人,其实他也是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时也在拒绝所有可能的帮助。

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前者是有形的有限的,而后者则是无形的无价的。

当别人求你时,尽量地给予他以真诚的帮助吧!只有这样,在人生漫漫的岁月里,当你有难处时,他人才会毫不吝惜地伸出自己援助的双手。

成人之美真君子

你伸出热情的手帮人功成事就,这就是成人之美的君子行为。

一个人的成功,是与别人的帮助分不开的。当别人在前进的途中遇到艰难险阻,需要你伸手来拉一把时,你能慷慨相助成人之美吗?

苏秦与张仪本是要好的同窗,苏秦深知张仪的学问在自己之上,可是,苏秦因机遇好却先成功了,做了六国的宰相,张仪则依然落魄,来投靠苏秦。

谁知,张仪一到苏秦府上,竟遭到苏秦刻薄的奚落,张仪难抑胸中的愤懑,于是决心单身赴秦,自找出路。

苏秦暗中派人沿途照料,供给张仪之所需,直到张仪出任秦相,才明白苏秦当初的用意,张仪感激不尽。

苏秦之所以用这种办法,是为了不令张仪依赖自己,从而埋没了他的才干。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谓用心良苦,苏秦不愧为一位成全朋友的智慧之士。

《论语·颜渊》里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人之美,就是帮助别人实现他的愿望。

《西厢记》里的红娘同情并促进张生与莺莺的爱恋,事发遭难,仍仗义执言,促成有情人终成眷属。《水浒传》里的武松,不平于蒋门神霸占施恩的快活林酒店,行侠仗义,挺身而出,“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这些古代的故事,都可算得上是成人之美的义举。

大凡是好事情,好愿望,你伸出热情的手,予以大力帮助,使之功成事就,都可以说是“成人之美”的君子行为,都是得人心受欢迎的。

人们经常会受到来自朋友、亲戚、同学或同事的求助,这就需要你腾出时间,需要你分出心思和精力去应付它。

如果应承这类份外之事,势必影响自己的工作,你可能会觉得不愉快。如果拒绝给予他们帮助,你也会感到心里不安,甚至还可能遭到误解,受到无谓的攻击。

其实,在应承和拒绝两难之际,简单地分析一下就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别人对你的求助,表面上占去了你的时间,但从长远着想,它会对你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间接的作用,在你以后有难时能得到别人的鼎力相助。况且,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或许能够感觉到成人之美的快乐。

帮助了别人,方便了自己,这种美妙的效应也许一时还不能明显地感觉到,但你经常与人方便,常替别人分担忧愁,日积月累,时间长了,感情储蓄越来越多,你的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广,你处世行事就定将四通八达!

应人之求当信守承诺

不守承诺,是一种顾眼前不顾将来,顾短暂不顾长远的愚蠢行为,百事不成。失信于人,大丈夫不为,智者不为。

当有人求你帮忙办事的时候,你既然已经答应了别人,那么就要信守承诺,将别人托办的事办好。

顾炎武曾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诚信守诺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因此,中国人历来把守诺当作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凡事讲求言必行,行必果。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一起在洛阳求学,两人毕业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长亭间,望着长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得以相见。”

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慰说:“好兄弟,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秋风瑟瑟,落叶萧萧,篱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秋天。张劭突然听见长空一声雁叫,牵动了忆友的情思,不由自言自语道:“今天是我们约好的日子,范式他应该快来了。”

说完他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刚才我听见长空雁叫,范式马上就要来了,我们准备好出外迎接他吧。”

“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路,范式能来吗?就是来,怎会这么快就来呢?”母亲摇摇头,不相信地说。

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承诺,不会不来。”

老母亲只好说:“那好,我去准备点酒菜。”

果然,不过一个时辰,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老母亲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

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人传为佳话。

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己的尊重。人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令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在社交中,如果真能主动帮助朋友办点事,这种精神当然是可贵的。但是,办事要量力而行,不要在求人者面前轻率地许诺。

有的事,明知办不到,就应向对方说清楚,要相信对方是通情达理的,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在朋友面前逞能,轻率许诺。这样,不但得不到友谊和信任,反而会失去朋友。老子曰:“轻诺必寡信。”就是这个道理。

失信于人,说话不算数,许诺不兑现,意味着你丢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品格,意味着在别人眼中你失掉了为人的信誉。这个损失是多么惨重啊!

失信于人,人们一贯将它视为人生最严重的事件。君失信于臣,必然奸臣增多,朝政混乱。官失信于民,必然民心沸怨,国无宁日。国家赏罚失信,必然罪犯增多,效劳者减少。

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鞅为了求得自己的变法主张尽快实施,通过树立守信重诺的形象,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公元前350年,商鞅积极准备第二次变法。商鞅将准备推行的新法与秦孝公商定后,并没有急于公布。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法律是难以施行的。为了取信于民,商鞅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天,正是咸阳城赶大集的日子,城区内外人声嘈杂,车水马龙。时近中午,一队侍卫军士鸣金开路,护卫着一辆马车向城南走来,马车上装有一根三丈多长的木杠。

军士们将木杠抬到车下,竖立起来。一名带队的官吏高声对围观的人群说:“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至北门,赏给黄金10两。”

众人议论纷纷,可谁都不相信天底下有这么便宜的事,只怕搞不好还要掉脑袋。没有人敢上前一试。官吏又宣读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没有人站出来。

城门楼上,商鞅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下面发生的一切。过了一会儿,他转身对旁边的侍从吩咐了几句。侍从向官吏传达了商鞅的命令。

官吏再次宣布:“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至北门,赏黄金50两!”

众人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这时,一个中年汉子走出人群对官吏一拱手,说:“既然大良造发令,我就来搬,50两黄金不敢奢望,赏几个小钱就够了。”

中年汉子扛起木杠直向北门而去,围观的人群也跟着他来到北门。中年汉子放下木杠后被官吏带到商鞅面前。

商鞅笑着对中年汉子说:“你是条好汉!”商鞅毫不迟疑地赏赐了他50两黄金。

消息迅速从咸阳传向四面八方,国人纷纷传颂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德。商鞅见时机成熟,立即推出新法。就这样,因为取得了民众的信任商鞅变法获得了成功。

人前只说三分话

面对求人者,应采取恰当的方式和巧妙的语言,对别人的请求作出间接的、含蓄的、灵活的表态。

有的人为了给对方一个台阶下,或从自己的面子考虑,使别人对自己有个好印象,往往对求助者提出的要求,不加分析,予以接受,夸口自己绝对可以为对方将事情办成。但事实上,不少事情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很可能是办不成的。

特别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你发现倘若答应对方的要求,甚至有可能会给自己和对方带来伤害,那么,就不应该答应别人的请求,不要为了面子问题,作出违心的事来,结果对双方都无好处。

因此,当朋友提出托你办事的要求时,你首先得考虑,这事你是否有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说:我不行。

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都是于事无补的。言而有信是做朋友的信条,也是友谊的基础。明明办不成的事却承诺下来,到时不仅让人失望,还可能耽误朋友的事情,因为如果你办不成,他可能找别人办或想其它的方法,但你答应了却没有办,这样做,就会伤了情义。

在承诺与拒绝两者之间,承诺容易而拒绝困难,这是谁都有过的经验。有人来托你一件事,他必定是有计划而来,他已准备好了求助的理由,而你在这方面却一点儿准备都没有,所以,他可是稳占上风的。

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一口拒绝别人是相当困难的,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才能保证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和心理准备,考虑能否答应对方的请求。

“模糊表态”法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模糊表态”,就是采取恰当的方式和巧妙的语言,对别人的请求作出间接的、含蓄的、灵活的表态。其特点就是不直截了当地表示态度,避免与对方短兵相接,直接交锋。“模糊表态”法在应付求人者时有两种作用:

第一,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有些问题一时尚不明朗,需进一步了解事实真相,或看看事态的发展及周围形势的变化,才可以作出决定。

“模糊表态”就能给自己留下一个仔细考虑、慎重决策的余地。否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仅影响自己的威信和声誉,也会因此使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第二,给求人者一点希望,有利于稳定他的情绪。

要求你解决或答复问题的人,内心总是寄予着很大希望的,希望事情能如愿以偿,圆满解决。如果突然遭到生硬的拒绝,由于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很可能因过分失望或悲伤,心理上难以平衡,情绪难以稳定,产生偏激言行,有碍于人际交往。

相反,倘若话尚未完全说死,则使他感到事情并非毫无希望,也许经过努力或者过一段时间机会降临,事情会向好的方向转化,因而情绪趋于稳定。

然而,并不是说凡事都得“模糊表态”。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都得有个过程,有的还得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

当事情处于发展变化初期,实质性的问题尚未表露出来,这就难于断定其好坏、美丑、利弊、胜负。这时,就需要等待、观察、了解研究,切不可贸然行事,张口就许诺。

倘若迫于情势,你不能不有所表态的话,最好还是向他“模糊表态”。例如,你可以说:“这件事比较棘手,让我看看再说。”这样就给自己以后的态度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开口许诺有技巧

许诺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许那些没有把握实现的诺言。

当朋友或亲戚等向你提出了请求,你实在无法回绝的时候,只能想办法尽力去办。在这种情况下,许诺就要掌握分寸,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这里有四种方法可资借鉴:

第一,对有把握的事可采取定性的许诺。

如果你对情况很了解,估计许下的诺言有把握实现,那么就干脆把话说“死”。这种许诺能给人不容置疑的印象,给对方先吃一颗“定心丸”。

第二,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诺。

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很大,就应把话说灵活一点,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许诺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会给对方留下疑虑,取得对方的信任的效果要差一些。

第三,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的许诺。

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认准了,可能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你在许诺中可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诺言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诺言创造条件的余地。

比如,有人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老板就可以这样说:“要是年终结算厂里经济效益好,我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诺言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入情入理。

第四,对不是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许诺方式。

这就是说,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谋求别人的帮助,那么你在许诺中可带一定的限制词语,对自己许诺的内容作必要的限制,既体现了自己的诚意,又话语灵活,具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真是一石三鸟!